学科分类
/ 9
174 个结果
  • 简介:从自动站试运行的一年中各个气象要素观测值与人工站相比较,同类观测值间差值均较小,能够满足气象资料精确度的要求,唯独在地温(包括0cm温度及浅层地温,深层地温因无人工资料无法比较)存在较大差异.太阳辐射强,地温增温快的晴天正午时刻,其差异大,表现为14时自动站数值各层均偏高,尤其5cm异常偏大,有时可达5~6oC;太阳辐射弱,地温增温慢的阴雨雪天和早晚时刻,差值较小,表现为08时自动站数值0cm偏高,其余各层略偏低(5cm偶偏低较多),20时自动站数值高低不一,晴天高温时偏高,阴雨天降温时偏低.经分析有以下原因.

  • 标签: 自动站 人工站 深层地温 观测值 气象资料 地温观测
  • 简介:用多种频率雷达观测降雨中村,健治,猪股,英行(日本)一提起微波雷达就知道是最好的降雨遥测传感器。把这种降雨雷达多种频率化,或者多种偏振波化,可进行定量观测。关于降雨情报则盛行广泛的采集试验。以往作为准毫米波和毫米波高仰角卫星传播实验的一环,根据C频带...

  • 标签: 雷达观测 雨情报 降雨衰减 定量观测 微波雷达 降雨强度
  • 简介:回顾了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极端降水事件变化观测研究的主要进展,结合全球变化的特点,重点讨论了中国极端降水事件的变化特征。指出:最近50多年,我国降水强度普遍趋于增加,降水日数除西北地区外其他大部分地区显著减少。极端降水与总降水量变化之间的关系很密切,西北西部、长江及长江以南地区极端强降水事件趋于频繁,华北地区虽然极端降水事件频数明显减少,但极端降水量占总降水量的比例仍有所增加。连阴雨产生的年降水量在华北、东北东部和西南东部地区明显减小,在青藏高原东部和一些东南沿海地区则增加。降水日数和微量降水日数减少是近年来我国干旱化趋势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

  • 标签: 气候变化 极端降水事件 观测
  • 简介:简要说明了负离子及其作用,介绍了空气负离子浓度观测原理、方法及注意事项,并对南昌测站空气负离子浓度观测数据进行了初步分析.

  • 标签: 空气负离子 浓度 观测
  • 简介:本章主要着眼于中间用户群,他们的首要功能在于提供实时天气观测和预警预报信息、借助计算机生成天气分析和预报意见、监测气候变化趋势等,其产品可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介为公众所获取。到目前为止,该用户群中最大的用户来自国家天气局(NWS),

  • 标签: 天气观测 预报信息 监测 现象学 中尺度 基础
  • 简介: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在一定的天气条件下产生的,反映着大气中不同物理过程,是天气变化的体现.在地面气象观测中,有些天气现象不易判断,以致造成记录错误,例如霾与浮尘这两种天气现象的观测就往往容易混淆,难以判断,有时将霾记为浮尘,有时把浮尘记成了霾,尤以后者为多.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天气现象的特征无明显差异造成判断

  • 标签: 观测记录 地面气象观测 物理过程 垂直能见度 观测规范 尘沙
  • 简介:MILOS500型自动站观测项目中,蒸发观测仍使用E-601B型蒸发器,根据《E-601B蒸发器使用暂行规定》的要求,E-601B蒸发用水每月要至少换水一次,本文根据格尔木市气象台1998-1999年两年蒸发观测资料简单分析了因换水前后水温差异引起的E-601B蒸发观测记录误差情况。

  • 标签: 蒸发观测记录 误差 MILOS500型自动站 E-601B蒸发器 换水 水温差异
  • 简介:对水源、人体健康、自然资源、能源管理、臭氧损耗、民用和军用通讯、防御性基础设施、渔场以及国际性谈判等问题做出重大选择的决策支持与对气候的认识有着必要的联系。在这些社会关注的问题中,要对其中任何一项做出有效的选择都离不开精确的气候记录和可靠的长期气候预报。

  • 标签: 气候预报 观测平台 绝对辐射 折射 人体健康 自然资源
  • 简介:叙述了降雪的性质与云状栏的记录对应关系;大雪引起积雪对雪深、雪压的观测、补测、发报的一些规定理解;因纯大雪引起使能见度〈0.5km时,对大雪的发报与能见度的对应关系;对降雪、积雪时的仪器维护及是否正常运转判断的一些方法。

  • 标签: 降雪 积雪 观测 发报 仪器维护
  • 简介:中尺度测站服务于国家多种科研和业务需求,因此和学术界之间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学术界可从更广泛的合作中实现共赢,但是通常是以与其他潜在伙伴不同的方式。获得充分资金支持的业务观测具有运行稳定、可靠、值得依赖的特点,但代价是弹性和适应性降低,

  • 标签: 中尺度 科研 观测 业务需求 资金支持 学术界
  • 简介:中国气候观测系统(ccos)设计方案已在国内外产生重要影响,有关设计监测网系统思路与技术方案已被多部门的发展规划与业务计划采纳,并逐步形成多部门共识的观测网建设思路。2006年在世界气象组织(WMO)、国际科教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委员会(IOC)、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国际科协(ICSU)第14届联合执行委员会工作报告中“中国气候观测系统”被评价为全球出色的范例。

  • 标签: 系统工程设计 气候观测 中国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世界气象组织 委员会
  • 简介:文章从统计临河地区(1981-2010年)30a历史资料着手,对出现的20次飑的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并通过典型例子进一步的举例论证,又结合自己多年的观测审核经验,提出了飑的观测记录要点,供地面气象观测员在今后的工作中参考,从而防止飑的误记、漏记.

  • 标签: 特征 记录
  • 简介:本文根据德令哈地区云的特点,分别对不同气候特征下,各时段难以区分的云的演变及其伴生物等做了深入的分析,使观测员对本地云的对测项目有进一步的认识,在观测时以减少对云的误测,提高云的观测准确性。

  • 标签: 德令哈 特征 观测
  • 简介:根据全球气候观测系统(GCOS)中国委员会的总体部署,GCOS中国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郭亚曦司长、巢清尘副司长负责组织了“中国气候观测系统实施方案”的设计实施,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张人禾院长、徐祥德研究员主持的多部门联合设计专家组T2005年成功地完成了“实施方案”初步编写,设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

  • 标签: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全球气候观测系统 联合设计 设计工作 委员会 负责人
  • 简介:CAWS1000-GWS型自动梯度观测系统广泛应用于边界层气象观测、通量观测、风能资源详查以及农业气象、环境评价观测等领域。针对该系统的日常维护提出建议,并对系统常见的故障进行分析和归纳总结,给出故障排除方法。

  • 标签: CAWS1O00-GWS 维护 故障分析
  • 简介:应用2007~2011年北京地区237个自动气象站资料,分析了北京夏季降水的精细化时空分布特征及城郊差异,结果表明:(1)北京大部分地区夏季平均有效降水时数约120~160h,降水时数高值区主要位于北部怀柔、密云山前迎风坡一带。城、郊区间有效降水时数差异并不明显,城市化对局地降水强度有较明显影响。(2)北京夏季降水主要出现在傍晚到前半夜,凌晨到正午降水较少出现。夏季平均降水量极大值出现在17:00(北京时间),为3.2mm/h。降水量存在较明显的周期变化特征,其中7d左右的周期是主周期。(3)夏季城区平均降水量多于郊区,城、郊雨量差异主要来自较强降水过程。城市效应会导致城区弱降水事件的减少,亦会导致较强降水事件的增多。(4)城、郊区间降水持续时长的差异主要由较强降水过程决定,多数情况下城区降水持续时长大于郊区,午后到前半夜发生的降水尤甚。

  • 标签: 自动气象站 降水特征 城郊差异 北京
  • 简介:地面气象观测中由于对基础理论知识、《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理解片面,使观测实践认识不统一,形成一些误区,造成记录失真或处理不当,不能客观反映大气真实状况。

  • 标签: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误区 基础理论知识 大气
  • 简介:文章分析了WSR-88D或CINRAD/SA中常用的降水模式VCP21的扫描特点与扫描参数,结合移动雷达的参数设置要求与预报服务的需求,探讨了移动雷达体扫描的设定。主要有三个方面:(1)由于起始角度选择不当,使地物杂波对反射率产品与双偏振产品质量产生影响;(2)探讨径向扫描参数,如脉宽、距离库、探测距离、脉冲重复频率等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考虑以62.5km为代表的近距离、125km为代表的远距离与两者之间各参数的预设值;(3)基于移动雷达补充现有两部S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扫描探测盲区的服务需求,初步研究体扫描中仰角值的设置。

  • 标签: 移动雷达 体扫描 双偏振 扫描盲区
  • 简介:2006年3月20~30日应墨西哥国立大学大气科学中心DarrelBaumgardner博士的邀请,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孙俊英博士、陈跃博士、王亚强博士赴墨西哥参观MILAGRO大气污染观测项目的组织、实施、地面观测站、观测飞机、仪器等。现将考察情况汇报如下。

  • 标签: 观测项目 大气污染 墨西哥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地面观测站 科学中心
  • 简介:从云的形成过程和云状的定义中可看出,Fn和Fc、Fs显然是代表两种不同的天气。Fn常出现在降水时或降水前后的降水云层之下,是恶劣天气下的云系。而Fc、Fs的出现,说明低空气层相对比较稳定,都是晴好天气的象征。

  • 标签: FC 云状 观测 降水云层 恶劣天气 晴好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