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4 个结果
  • 简介:基于海陆环流的形成机制,在研究分析海陆环流形成的物理模型基础上,建立了海陆环流的数学模型。以大连地区海陆环流为计算实例,模拟了海陆形成的压力场、速度场、温度场和湍流动能场的日变化及太阳辐射日变化过程中地面能量变化及导致的湍流动能变化,预测出海陆环流的水平湍流扩散系数和动量、温度和湍流动能的垂直湍流扩散系数,为求解海陆风中的污染物扩散浓度以进行环境污染损失评价提供参考。应用此模型,对大连地区的海陆环流进行了数值模拟,定性与定量地给出了海陆场中的速度、压力、温度及湍流动能分布情况和主要参数值。结果表明:海陆环流的大气压力场局地日变化较小,温度场变化较明显。在中午前后,动量、温度和湍流动能的垂直扩散系数达到了最大值。模拟结果与其他文献模拟结果的对比表明,本文建立的模型模拟与实验结果相符,但预测精度仍需要进一步检验。

  • 标签: 海陆风环流 湍流动能 扩散系数 空气污染损失 大连海域
  • 简介:利用2007年清水川电厂50m和府谷县气象站10m同期自动站逐时观测资料,建立两地各月逐时风u-v分量回归方程和两地四季不同风速档次风向相关矩阵。依据回归方程回代获取厂址50m的拟合资料,采用风向相关矩阵修正拟合资料的风向结果。对修正后的风向结果验证表明:修正后的风向资料基本反映了厂址风向分布特征,效果较好。依据府谷县气象站1996—2005年10m逐时观测资料,重建1996-2005年厂址50m资料,并采用风向相关矩阵修正重建厂址50m资料的风向结果。

  • 标签: u-v分量 相关矩阵 风向修正
  • 简介:对2016年10月22日发生在杭州萧山机场的一次低空切变事件进行分析,得出此次事件是由弱冷空气入侵暖区形成的中尺度对流云团的影响下对流单体经过本场造成的,此对流单体符合中尺度γ天气系统的特点。雷达资料分析表明,常用的雷达资料如回波强度特征等很难判断出此次低空切变的发生,而雷达径向速度,特别是径向速度垂直剖面资料可以对对流单体的三维结构进行分析,从而对于在低空切变等小微尺度的危害性天气预报方面具有明显的效果。

  • 标签: 低空风切变 回波强度 径向速度 逆风区
  • 简介:目前,全国多数探空站仍在使用701测二次雷达.其主要工作部件多为阻容元件和电子管组成,工作的稳定性相对较好.由于设备生产时间较长、元件趋于老化、配件稀少,故障逐日增多.

  • 标签: 二次雷达 电子管 测风 阻容元件 故障维修 配件
  • 简介:利用CFL-03边界层廓线雷达,在塔中开展了边界层场探测研究,根据2010年4月1日至2010年11月30日连续的边界层场探测资料,分析了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大气边界层850hPa、700hPa和500hPa特征层场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塔中地区850hPa特征层主导风向为偏东风,风速年变化较小;700hPa特征层风速6月最大,9月最小,6、8、9月主导风向为偏东风,其余月份为偏西风。500hPa特征层风速9月最小,11月最大;6、9月主导风向为偏东风,其余月份为偏西风。

  • 标签: 塔克拉玛干沙漠 塔中 特征层 风廓线雷达 空中风 风向
  • 简介:低云、低能见度是影响飞机起落的主要天气之一。据我国1951~1985年间245次与气象有关的严重飞行事故的统计,低云造成的飞行事故占55.5%,低能见度占19.2%。而与低云、低能见度相伴的天气,通常是大范围的稳定性降水,这种大范围的稳定性降水又与...

  • 标签: 白塔机场 降水 能见度
  • 简介:根据沱沱河气象站1971年。瑚2年定时、逐日、月、年风向、风速资料,统计分析了该地区的气候变化特征。研究表明:沱沱河地区年内最大风速出现在2月和11月,平均风速春季最大,秋季最小;全年盛行风向是偏西风,大风日数的年变化以2月份最大,7月最小;年平均风速是逐年减小趋势,其中冬季减少最为明显,大风日数总体上是运年增多的特点,但自90年代以来表现出显著减少的趋势;风速频率分布呈双峰型,小4m/s的风速在该地区出现的频率最多。

  • 标签: 沱沱河 平均风速 最大风速 风速(向)频率 大风日数
  • 简介:该文对甘肃河西走廊“5.5”黑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演变和主要影响系统进行了阐述,着重分析了直接造成黑的次级环流和金昌附近飑中系统的结构特征及其成因。此外,对黑风沙暴壁呈现上黄、中红和下黑颜色的现象也给出了科学的解释。

  • 标签: 黑风 锋面 次级环流 飑中系统
  • 简介:一、引言我国沿海地区风能资源极为丰富,尤其是近海的众多岛屿,风能资源更为可观。这些海岛风能资源的开发利用,有着极为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福建、浙江、山东、辽宁等省都在积极组织开发海岛的风能资源,有些风力机已在运行,不久将会有

  • 标签: 风能资源 风力机 风能密度 沿海地区 测风 年风速频率分布
  • 简介:通过对2010年12月15日湖州市暴雪过程的廓线雷达资料分析发现,可以清楚地展示暴雪过程场变化特点,通过分析高低层冷暖平流的分布变化情况,进一步了解暴雪过程的大气层结结构;廓线雷达探测到的垂直速度、折射率结构常数及探测高度等指标的变化能反映降雪的开始、结束以及降雪的强度,为精细化预报提供参考。

  • 标签: 风廓线雷达 冷暖平流 大气层结结构
  • 简介:应用包括湍流粘性和频散的新的Reynolds平均动量方程,分析了边界层的垂直风速廓线,发现包含湍流频散的地面层的风速廓线对经典的廓线指数规律有一个对数规律的修改;而且在不稳定层结下比在稳定层结下,湍流的频散效应更为显著;在中性条件下,指数规律退化为对数规律并且Karman常数被另外一个常数所代替,而这个新常数也可以通过相似理论来获得.

  • 标签: 边界层 频散 湍流 风廓线 不稳定层结
  • 简介:放球前30分钟,打开放球软件,压、示波器等电源开关,浸泡电池,放球前10分钟,打开视频开关,的中央位置,打开小发射机的开关,将测方式转换为单测方式,打开雷达的总电源、驱动箱、发射高使电压保持在18-20V之间。摇动方位、仰角手轮,将悬挂在放球点的单测回答器调至视频窗口调整频率使凹口信号的清晰度到最佳状态。

  • 标签: L波段雷达 测风 观测 电源开关 视频开关 最佳状态
  • 简介:前言海陆是一种因海陆热力性质不均而产生于大气低层的中尺度热力环流。由于水体的导热率和比热都比陆地高,因此,水域温度变化比较缓慢,水温的日变化也比陆面小。白天,在太阳辐射作用下,陆地增温性强,陆上气温比海面高,暖而轻的空气上升。在下层,海上空气流向陆地补充,形成海风;在海面,

  • 标签: 风观测 沿海 宁德 福建 空气流向 热力环流
  • 简介:1天气概况今年5月5日中午12时左右,我省河西走廊的酒泉、嘉峪关、张掖、金昌、武威及中部偏北地区的白银、定西等地市,自西北向东南出现了大风、沙尘暴天气,平均风力6—7级,最大风力9级。15时42分首先在金昌市附近生成黑,天昏地暗,伸手不见五指,能见度降为0m,瞬间最大风速34m/s,达12

  • 标签: 天气概况 沙尘暴天气 最大风力 最大风速 西北向 次黑
  • 简介:多年的预报统计表明,每当中央气象台发布台风警报时,往往在2~3d锡林郭勒盟(以下简称锡盟)会出现一次明显的降雨过程,大到暴雨出现的机率也明显增大.文章对2000-2011年6-9月登陆我国的68个台风和对应的实况降水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初步探讨了锡盟降水与登陆台的关联,从远距离台风活动中探索锡盟较大降水的预报信息,将有助于今后的暴雨预报业务.

  • 标签: 明显降水 暴雨 登陆台风 大气环流
  • 简介:利用2012年吉林省气象局两栋办公楼之间的场观测资料,与2012年长春气象站场的观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城市两栋楼办公楼之间通道处存在狭管效应,对具有汇集作用。利用CFD技术(Fluent软件)对两栋办公楼周围场进行模拟,结果表明Fluent模拟的场与实测场基本吻合。由模拟场计算的年平均功率密度可知,办公楼中间风口顶部40m高度为建筑物周围风速最大的区域,年平均功率密度为139.0W·m-2,具备一定风能资源的可开发性,同时证明了利用实测场结合CFD模拟场计算已建成建筑物周围的风能资源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 标签: 建筑一体化 CFD 风能资源 开发
  • 简介:通过对大尺度环流背景、副高强弱变化、温度场的分布以及物理量场的研究表明,影响201209号台风“苏拉”路径的主要因素是副高南侧东南气流为引导气流,另外双台风效应对“苏拉”路径作用明显;西南季风活跃提供源源不断的水汽和能量以及出现了Ekman抽吸作用,使得台风登陆后强度减弱慢,强降水维持,造成大范围的暴雨天气。

  • 标签: 台风“苏拉” 移动路径 降水 分析
  • 简介:本文用一个二维模式,实施了三组数值试验.初步分析了背景流的改变对植被带局地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背景场强度适当时,植被——裸地下垫面属性的非均一性激发的次级环流会显著增强.背景强度与次级环流强度之间呈非线性联系.

  • 标签: 次级环流 局地气候 植被带 数值试验 上升运动 均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