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AgraphGiscalledchromatic-choosableifitschoicenumberisequaltoitschromaticnumber,namelych(G)=χ(G).Ohba’sconjecturestatesthateverygraphGwith2χ(G)+1orfewerverticesischromaticchoosable.ItisclearthatOhba’sconjectureistrueifandonlyifitistrueforcompletemultipartitegraphs.Recently,Kostochka,StiebitzandWoodallshowedthatOhba’sconjectureholdsforcompletemultipartitegraphswithpartitesizeatmostfive.Butthecompletemultipartitegraphswithnorestrictionontheirpartitesize,forwhichOhba’sconjecturehasbeenverifiedarenothingmorethanthegraphsKt+3,2*(k-t-1),1*tbyEnotomoetal.,andKt+2,3,2*(k-t-2),1*tfort≤4byShenetal..Inthispaper,usingtheconceptoff-choosable(orL0-size-choosable)ofgraphs,weshowthatOhba’sconjectureisalsotrueforthegraphsKt+2,3,2*(k-t-2),1*twhent≥5.Thus,Ohba’sconjectureistrueforgraphsKt+2,3,2*(k-t-2),1*tforallintegerst≥1.

  • 标签: 猜想 完全多部图 可选择 时间 KT 色数
  • 简介:摘要通过对某公路K362+020~K362+320段边坡滑坡地质环境情况、边坡病害区变形破坏产生的机理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三种滑坡处治比选方案,最终确定处治方案以达到治理的目的。

  • 标签: 边坡滑坡 分析 比选方案 处治
  • 简介:摘要:乐雅高速K864+260~K864+380段边坡受持续降雨影响发生变形,通过查明滑坡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岩土体结构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结合工程地质钻探及调查,分析滑坡的形成过程、特征、机理等,并运用传递系数法对滑坡进行稳定性分析计算。最后,根据滑坡推力计算结果,采取了钢管桩进行加固,拆除重建损毁的路堑墙,并修复完善截排水设施的综合治理措施进行加固。治理后滑坡变形得到有效控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保障了该段高速公路的安全运营,得出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同时提供类似运营高速公路滑坡的设计和治理借鉴。

  • 标签: 运营高速 滑坡 形成机理 钢管桩 截排水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4K/8K超高清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对4K/8K超高清技术进行了概述。随后,重点探讨了4K/8K超高清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场景,包括直播、点播、云端存储等方面,并分析了其在提升观赏体验和广播电视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接着,分析了4K/8K超高清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关键技术与挑战,包括编码、传输、显示等方面的技术难点,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对4K/8K超高清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市场应用与前景进行了展望,指出了其在提升广播电视产业竞争力和满足用户需求方面的巨大潜力。本研究对促进广播电视工程技术的发展和产业升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 标签: 4K/8K超高清技术 广播电视工程 应用
  • 简介:农业工程(生物技术)是以农业和生物技术为对象的教学、科研科;内容涉及农、林、牧、副、渔业及生物技术的生产、科研、产品加工、经营与管理。设置有:畜牧兽医、园林技术、

  • 标签: 生物技术 农业工程 简介 产品加工 畜牧兽医 科研
  • 简介:在对大学物理学习后,很多人对惯性和非惯性的理解不够透彻,也不够全面,存在这样的问题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方面,课本上给出的概念不全面,主要是依靠实验和生活经验总结作出判断,另一方面,则是人们在生活中很少会应用到惯性和非惯性的说法,与生活相脱离,从而导致人们对惯性和非惯性理解不清楚。为了能更清楚的理解惯性与非惯性的定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将重新定义惯性与非惯性的概念并教大家作出准确的判断。基于此,对惯性和非惯性将做详细的解析。

  • 标签: 惯性系 非惯性系 概念 准确判断
  • 简介:用本专利的方法制备的氯乙烯树脂有高孔隙率,粒子内部有微孔、可高充填度、高分散性地掺混各种添加剂,氯化后制得的氯化聚氯乙烯凝胶化性能和耐热性优良,制得的PVC的BET比表面积为1.3-8m^2/g,用电分光化学分析法分析粒子表面时,碳原子和氯原子的1s键能值(eV)的峰值比「氯原子1s键能峰值*2/(碳)原子1s键能峰值」超过0.6,用水银压入法在200.0MPa测定的孔隙率为27%-40%(体积分数),微孔平均直径为0.1-0.5μ。

  • 标签: 聚氯乙烯树脂 氯化聚氯乙烯树脂 制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NA损伤激活的非编码RNA(NORAD)在高糖诱导小鼠肾小球细胞增殖及凋亡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根据培养基中葡萄糖浓度将小鼠肾小球细胞SV40-MES-13分为高糖组及低糖组,处理24 h后转染NORAD小干扰RNA(si-NORAD)及Toll样受体4(TLR4)小干扰RNA(si-TLR4),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NORAD及TLR4的表达。在SV40-MES-13细胞中分别转染NORAD、TLR4过表达质粒及小干扰RNA。Cell Counting Kit-8(CCK-8)、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染色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和凋亡结果;共转染NORAD和miR-520h模拟剂,TLR4和miR-520h模拟剂后检测荧光素酶强度及三者表达情况;共转染si-NORAD和miR-520h抑制剂、TLR4过表达质粒和miR-520h模拟物以及共转染si-TLR4和miR-520h抑制剂后检测三者水平及细胞增殖水平来验证三者的调节关系。结果高糖处理小鼠细胞SV40-MES-13后,NORAD(1.65±0.08比1.00±0.06,P=0.003)及TLR4(1.96±0.09比1.01±0.07,P=0.001)的表达均升高。NORAD及TLR4过表达后细胞增殖加快(1.34±0.04比0.85±0.04,P=0.001;1.33±0.02比0.82±0.03,P<0.001),细胞凋亡减少(0.45±0.03比0.94±0.06,P=0.001;0.51±0.05比0.99±0.03,P=0.001)。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结果显示,miR-520h能与NORAD及TLR4结合;NORAD与miR-520h表达相互影响,miR-520h模拟物可减少TLR4表达。与单独转染si-NORAD相比,共转染si-NORAD及miR-520h抑制剂时TLR4相对表达量升高(0.74±0.03比0.55±0.03,P=0.014);与单独转染miR-520h模拟物相比,共转染miR-520h模拟剂及TLR4过表达质粒后细胞增殖更快(0.73±0.01比0.61±0.02,P=0.007);与单独转染miR-520h抑制剂相比,共转染miR-520h抑制剂及si-TLR4后细胞增殖减少(1.31±0.04比1.55±0.04,P=0.013)。结论NORAD可结合miR-520h调节TLR4促进高糖诱导细胞增殖及抑制凋亡。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DNA损伤激活的非编码RNA 微RNA-520h Toll样受体4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髓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005年2月至2019年9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诊断的10例乳腺髓肉瘤病历资料,与同期19例乳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相对比,按2008版WHO淋巴造血组织肿瘤分类和2017版分类更新,应用光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结果10例髓肉瘤患者均为女性,年龄范围23~47岁,平均年龄33.8岁。患者均表现为乳腺肿物。6例(6/10)有B症状。4例血清乳酸脱氢酶升高。肿物最大径1.0~5.3 cm,平均2.7 cm。10例均有急性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aemia,AML)病史,1例5年前因葡萄胎化疗后出现AML。其中M0 1例,M2 4例,M4 2例,M5 3例。10例患者均行化疗,9例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4个月至2年后出现乳腺肿物。Ann Arbor分期5例为Ⅰ期,3例为Ⅱ期,2例为Ⅳ期。病变位于乳腺左侧2例,右侧3例,双侧5例。2例除了乳腺病变以外,还伴有中枢神经系统、眼眶周围侵犯。与DLBCL病例比较,外周血淋巴细胞百分比、B症状、乳腺发病部位在髓肉瘤与DLBCL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乳腺组织中可见弥漫增生的淋巴样细胞,排列呈巢状或条索状,细胞呈髓母细胞、髓单核或单核母细胞样。免疫组织化学表达髓过氧化物酶、CD43、CD117、CD34等,Ki-67阳性指数为30%~90%。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辅以化疗、放疗、供者淋巴细胞输注。10例随访时间1~50个月(平均14.4个月),7例死亡。并发症有移植物抗宿主病、肺部感染、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等。髓肉瘤患者的总体生存情况比DLBCL差(P=0.002)。结论乳腺髓肉瘤少见,极少数病例可发生于骨髓移植后。临床病史、病理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对于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乳腺肿瘤 淋巴瘤,大B-细胞,弥漫性 淋巴瘤,非霍奇金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髓白血病的遗传学特征,及其二者之间的联系。方法应用骨髓细胞24小时短期培养法制备常规染色体,染色体G显带技术,对我院3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30例急性髓白血病(AML)患者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在30例MDS中13例患者检出异常染色体核型,占43.3%;19例MDS—RAEB和MDS—RAEBT患者中12例有异常染色体核型,占63.2%;11例MDS—RA患者中1例患者有异常染色体核型,占9.1%;可见MDS—RAEB和MDS—RAEBT患者比MDS—RA有较高异常核型检出率(p<0.05)。在30例急性髓白血病患者中22例有异常染色体核型,占73.3%。MDS—RAEB和MDS—RAEBT患者总异常核型检出率与急性髓白血病患者的相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临床追踪调查可见核型异常者有较高的几率发展成白血病,预后较差。结论细胞遗传学特征—染色体核型分析有利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髓白血病的诊断,并能较正确的估计MDS的分型预后,判断MDS与急性髓白血病的联系度。

  • 标签: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急性髓系白血病 细胞遗传学 染色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土木香内酯对急性髓白血病(AML)细胞株THP-1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THP-1细胞,对照组加入等体积含10%胎牛血清的培养液,实验组分别加入0.5、1.0、2.0、4.0、6.0、8.0、10.0 μmol/L土木香内酯,各组细胞培养72 h,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另取对照组细胞,实验组分别加入2.0、4.0 μmol/L土木香内酯,各组细胞培养72 h,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NF-κB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0.5、1.0、2.0、4.0、6.0、8.0、10.0 μmol/L土木香内酯作用THP-1细胞72 h后,增殖抑制率分别为(9.4±1.4)%、(27.7±4.0)%、(45.1±2.5)%、(66.9±2.9)%、(87.0±1.2)%、(91.7±1.0)%、(94.4±0.8)%,呈剂量依赖性,对照组为(0.4±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41.87,P<0.01)。2.0、4.0 μmol/L土木香内酯作用于THP-1细胞72 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6.1±4.2)%和(37.8±5.6)%,对照组为(8.5±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3.04,P<0.05),土木香内酯能够下调bcl-2、p65表达水平,上调bax、剪切的caspase-3及剪切的PARP表达水平。结论土木香内酯能够通过抑制NF-κB通路诱导AML THP-1细胞凋亡,从而抑制其增殖。

  • 标签: 白血病,髓样,急性 NF-κB 土木香内酯 细胞凋亡 细胞增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体外诱导分化为胰细胞过程中的潜在成瘤性以及体内移植后的潜在致瘤性。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购自中科院上海动物实验中心),分离大鼠BMSCs进行体外培养及传代,选取生长良好的第2代细胞进行诱导,检测胰腺特征性蛋白的表达,同时检测端粒酶活性,c-myc和p16基因的表达;随后将经或未经诱导的第2代BMSCs制成单细胞悬液,调整浓度至3.0×1010/L,采用随机数字法将SD大鼠分为3组,每组30只,分别为:BMSCs细胞组(注射未经诱导的BMSC细胞悬液0.2 ml),诱导BMSC细胞组(注射诱导后的BMSC细胞悬液0.2 ml),空白对照组(注射等量含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液0.2 ml),6个月后留取活检组织,检测端粒酶活性,c-myc和p16基因的表达。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数据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诱导后可见胰腺特征性蛋白α-淀粉酶、细胞因子-7、C-肽、胎肝激酶-1的表达。随着BMSCs在体外传代、诱导分化及体内移植,端粒酶以及c-myc基因活性逐渐降低,体内移植后,BMSCs细胞组端粒酶活性低于空白对照组(0.45±0.12比1.32±0.41,P<0.05),诱导BMSCs细胞组端粒酶活性低于空白对照组(0.13±0.04比1.32±0.41,P<0.05),诱导BMSCs细胞组端粒酶活性低于BMSCs细胞组(0.13±0.04比1.32±0.41,P<0.05);同样,体内移植后,BMSCs细胞组c-myc活性低于空白对照组(3.26±1.33比5.85±1.42,P<0.05),诱导BMSCs细胞组c-myc活性低于空白对照组(1.42±1.15比5.85±1.42,P<0.05),而诱导BMSCs细胞组c-myc活性低于BMSCs细胞组(1.42±1.15比3.26±1.33,P<0.05);p16在各阶段基因功能正常,无突变及缺失。结论BMSCs在体外培养生长状态良好,细胞纯度高,可定向诱导能分化为胰细胞,体外无成瘤性,植入动物体内后无致瘤性。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胰系细胞 成瘤性 致瘤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髓样细胞触发受体2基因新突变致早发型痴呆一家的临床表型、影像学特点及遗传学特征。方法对1例2019年9月26日就诊于郑州大学人民医院,表现为额颞叶痴呆样症候群的早发型痴呆患者及其家系成员进行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征采集,并对先证者进行人类全外显子测序,对家系成员进行一代验证。结果先证者为49岁女性,临床表现为性格改变、精神行为异常、记忆力下降、共济失调、癫痫发作。基因检测发现先证者髓样细胞触发受体2基因第154位密码子发生p.R52C纯合突变,家系中4名成员为杂合携带者,1名有类似临床表现者已故,无法检测。先证者头颅磁共振成像显示双侧额颞叶萎缩、双侧白质高信号、胼胝体变薄,双手、足部平片未发现有骨囊变改变。结论患者表型为额颞叶痴呆样痴呆、癫痫,不伴有骨囊变,基因检测显示髓样细胞触发受体2基因纯合突变。该突变很可能为致病突变。对早发型痴呆,尤其当伴有癫痫发作、共济失调不典型表现时,应进行髓样细胞触发受体2基因检测。

  • 标签: 痴呆 突变 系谱 髓样细胞触发受体2 额颞叶痴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骨髓细胞形态学(包括细胞化学)结合细胞免疫分型在急性髓白血病( AML)中的诊断作用。方法 分析已确诊的 65例急性髓白血病患者的细胞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结果。结果 FAB细胞形态学分型结合细胞化学染色的急性髓白血病( AML)与免疫分型的符合率为 78.5%,细胞免疫分型对于细胞化学染色(过氧化物酶 POX)阳性率小于 3%或阴性的 AML更具有诊断价值。结论 细胞免疫分型是诊断 AML的重要手段,可以弥补细胞形态学分型的不足,进一步提高 AML的诊断率。

  • 标签: [ ]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形态学 细胞免疫表型
  • 简介:为探讨肾必宁冲剂对肾小球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ICE和Bcl-2表达的影响,阐明治疗膜增生性肾病的机制,35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A)、中药高剂量组(B)、中药中剂量组(C)、中药低剂量组(D)、环磷酰胺(CTX)组(E),每组各7只,分别予生理盐水(A组)、肾必宁冲剂(B、C、D组)、CTX胃饲,8d后分别处死取血清,采用肾小球细胞培养方法进行体外实验研究,测定细胞增殖指数,观察凋亡细胞核小体DNA的断裂现象,并检测其ICE和bcl-2的变化.结果:加入肾必宁冲剂血清16h后,细胞出现了典型的凋亡征象,凋亡率显着高于A组(P《0.01);B、C、D组ICE表达明显高于A组(P《0.01),而bcl-2基因各组均表达不明显(P》0.05).提示肾必宁冲剂可诱导细胞凋亡,促进肾小球增殖性病变消散,并可能通过调控ICE和bcl-2基因影响凋亡.

  • 标签: 肾必宁冲剂 肾小球系膜细胞 细胞凋亡 凋亡相关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和探讨急性髓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的护理策略及效果。方法:本研究以2020年8月实施综合护理策略以来接收的20例急性髓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患者为研究对象,在以往常规措施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结果:所有患者经综合护理后均顺利度过物毒性反应期,减轻痛苦和经济负担,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实施综合护理措施对急性髓白血病患者粒细胞缺乏期间的护理较好,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生理痛苦和心理负担,加快患者的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适合在临床进行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急性髓系白血病 化疗 粒细胞缺乏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以及急性髓白血病细胞遗传学特征。方法:选择从2014年10月到2020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急性髓白血病以及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各40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使用短期细胞培养法对患者的骨髓细胞进行短期培养,另外再通过R显带技术对患者细胞的遗传学特征进行分析,对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急性髓白血病以及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之中分别有25%的患者出现了克隆性的细胞遗传学异常,但是其常见的异常有所不同,有40%的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的患者出现了细胞遗传学的异常,常见的异常与另外两种患者并不相同。结论: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以及急性白血病的患者进行遗传学的特征研究,能够起到较好的诊断作用,值得在临床之中进行应用。

  • 标签: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急性髓系白血病 细胞 遗传学特征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急性髓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观察。方法:收集60例急性髓白血病患儿,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以及对照组都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应用常规护理措施为对照组儿童患者护理,应用个性化护理措施为实验组患者护理,对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实验组儿童患者护理有效率为93.3%,对照组儿童患者护理有效率为73.3%,对这一结果数据进行对比可以看到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别,在统计学科上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措施在治疗儿童急性髓白血病的过程当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治疗结束后应用个性化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效果,加快患者恢复速度,所以可以进行配合应用。

  • 标签: 异基因移植,干细胞,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髓白血病(AML)初诊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和白细胞介素17A(IL-17A)的水平及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9年1月在山东省滨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32例初诊AML患者(研究组),选取同期住院的缺铁性贫血患者2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中Th17(CD3+ CD4+ IL-17+)占CD4+ T细胞比例(简称Th17比例)及IL-17A浓度,分析二者与AML患者初诊时骨髓原始细胞比例、染色体核型等指标的相关性及意义。结果初诊AML患者外周血中Th17比例为(2.74±0.85)%,高于对照组的(1.02±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97,P<0.01);AML组患者血清中IL-17A浓度为(3.16±1.54)pg/ml,低于对照组的(2.22±0.21)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06,P=0.002)。骨髓原始细胞比例≥0.50的AML患者外周血中Th17比例及IL-17A浓度高于骨髓原始细胞比例<0.50的患者。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高危组AML患者外周血Th17比例和IL-17A浓度均高于低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危组和中危组间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ML患者外周血Th17、IL-17A水平与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及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危险度有关,定期检测Th17和IL-17A有助于对患者进行免疫状态监测以及预后判断,并为AML的免疫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白血病,髓样,急性 辅助性T细胞17 白细胞介素17A 流式细胞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