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糖尿(T2DM)患者基线甘油三酯-葡萄糖(TyG)指数与糖尿性视网膜病变(DR)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为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华东疗养院体检的1 153例T2DM患者。按照基线TyG指数四分位数将患者分为Q1、Q2、Q3、Q4组共4组,Q1组TyG指数≤8.77;Q2组TyG指数为8.78~9.20,Q3组TyG指数为9.21~9.69,Q4组TyG指数≥9.70。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限制性立方样条(RCS)研究基线TyG指数和DR发病风险的关系。根据年龄、性别等分组来探索不同亚组与TyG指数的交互效应。结果共随访7 660.75人年,中位随访时间为7年,随访期间,新发DR 140例。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在矫正年龄、性别、病程、吸烟、饮酒、锻炼频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收缩压、体重指数、糖化血红蛋白、降糖药物的使用、降脂药物的使用后,与Q1组相比,Q2、Q3、Q4组患者发生DR的HR(95%CI)分别为3.42(1.66~7.05)、3.89(1.90~7.99)和4.23(2.07~8.68),趋势性检验P均<0.001。RCS分析结果显示,TyG指数与DR风险之间的相关性是线性的,但存在分段效应,当TyG指数<9.16时,DR发病的HR为5.74(95%CI 2.13~15.49),P=0.006;当TyG指数≥9.16时,其对DR发病影响趋于平缓,DR发病的HR为1.30(95%CI 0.94~1.81),P=0.115。结论高TyG指数与DR的发生密切相关,TyG指数对于DR具有早期的预测价值。

  • 标签: 糖尿病,2型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
  • 作者: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2-10-19
  • 出处:《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2021年3期第13卷
  • 机构:松原吉林油田医院  吉林  松原  138000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德谷胰岛素与沙格列汀联合治疗2糖尿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8月经我院收治的2糖尿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方式进行分组,并对其进行命名为A组和B组。A组患者实施德谷胰岛素联合沙格列汀治疗,B组患者采用林场常规治疗(门冬胰岛素),两组患者各43例,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PG、2hPG、FC-P、2hC-P、TC及TG比较无明显差异,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PG、2hPG、FC-P、2hC-P、TC及TG水平均有明显改善,A组患者改善明显高于B组患者(P<0.05)。结论:临床上对2糖尿患者实施德谷胰岛素联合沙格列汀的治疗方案,对患者血糖、血脂水平控制效果更佳,具有实际应用的安全性。

  • 标签: 德谷胰岛素 沙格列汀 2型糖尿病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糖尿(T2DM)肥胖患者应用利拉鲁肽联合达格列净治疗的疗效。方法抽取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74例T2DM肥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组奇偶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联合利拉鲁肽治疗,观察组采用利拉鲁肽联合达格列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血脂、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体质指数(BMI)、腰围及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血糖、血脂、HOMA-IR、BMI、腰围、生活质量等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HOMA-IR、BMI、腰围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70%,1/37)与对照组(5.40%,2/37)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2DM肥胖患者采取利拉鲁肽联合达格列净方案治疗,可更好地改善血糖、血脂、胰岛素及肥胖等指标,但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 标签: 2型糖尿病 肥胖 利拉鲁肽 达格列净
  • 作者: 张晓英
  • 学科: 医药卫生 > 内科学
  • 创建时间:2022-08-08
  • 出处:《健康世界》2022年第2期
  • 机构:北京市丰台区长辛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丰台 100072
  • 简介:目的:分析研究在2糖尿的临床治疗中采用达格列净与二甲双胍联合方式的效果。方法:从2021年4月到2021年10月我院就诊的2糖尿患者中,选取9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1-92的顺序进行数字随机编号,单号的患者作为参考组,采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双号的患者作为研究组,采用达格列净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包括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空腹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体质指数水平这四个方面。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这四项水平差异不大,同一指标下进行两组数据对比,没有发现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研究组患者的这四项水平明显低于参考组患者,同一指标下进行两组数据对比,统计学意义明显,p<0.05。结论:在2糖尿的临床治疗中,相较于单一用药,采用达格列净与二甲双胍联合的方式,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有效控制其体重,降糖和降脂效果均十分突出,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达格列净;二甲双胍;联合用药;血糖血脂;体质指数;效果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天麻素对2糖尿大鼠体内氧化应激及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的影响,以期为2糖尿患者种植体骨结合不良问题的新药开发提供依据。方法40只5周龄SD大鼠分为对照组(10只)和造模组(30只)。造模组高脂高糖饲料喂养4周后,腹腔注射35 mg/kg剂量的链脲佐菌素行2糖尿造模。造模成功大鼠分为糖尿组和天麻素组(每组各10只)。所有大鼠双侧胫骨干骺端各植入1枚纯钛种植体。术后每日天麻素组大鼠灌胃13.6 mg/kg天麻素,对照组、糖尿组给予同等剂量生理盐水。术后每两周检测血糖。术后4、8周(每组每个时间点5只)取材,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丙二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含量;免疫组化法分析抗凋亡蛋白[B细胞淋巴瘤/白血-2(B cell lymphoma/lewkmia-2,bcl-2)蛋白]与凋亡蛋白[bcl-2关联X(bcl-2-associated X,bax)蛋白]表达情况;HE染色及显微CT扫描分析种植体周围骨结合情况,包括骨体积分数(bone volume/tissue volume,BV/TV)、连接密度(connection density,Conn.D)、骨小梁数量(trabecular number,Tb.N)和骨小梁厚度(trabecular thickness,Tb.Th)和骨小梁分离度(trabecular separation/spacing,Tb.sp)。结果术后2、4、6、8周天麻素组血糖值[(12.98±2.53)、(13.64±1.96)、(14.58±3.40)和(12.84±2.82)mmol/L]均比相同时间点糖尿组[(20.97±2.27)、(17.94±3.76)、(23.66±2.90)和(21.22±2.67)mmol/L]显著降低(P<0.017),但两组血糖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7)。术后4和8周天麻素组丙二醛浓度[(5.21±1.60)和(3.47±1.17)nmol/ml]均显著小于相同时间点糖尿组[(11.42±5.11)和(7.31±1.37)nmol/ml](P<0.017);天麻素组SOD活力[(42.89±6.00)和(53.12±9.73)U/ml]均显著大于相同时间点糖尿组[(27.09±6.11)和(32.08±2.97)U/ml](P<0.017)。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术后4和8周天麻素组种植体周围骨组织bcl-2蛋白表达均显著大于相同时间点糖尿组(P<0.017);bax蛋白表达均显著小于相同时间点糖尿组(P<0.017)。术后4周,天麻素组BV/TV、Conn.D、Tb.N和Tb.Th均显著大于糖尿组(P<0.017);Tb.sp与糖尿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术后8周,天麻素组BV/TV、Tb.N均显著大于糖尿组(P>0.017),天麻素组Conn.D与糖尿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3组Tb.Th、Tb.s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23,P=0.331;F=1.19,P=0.340)。HE染色显示,天麻素组骨小梁形态结构比糖尿组更好。结论天麻素可在2糖尿大鼠模型中发挥降糖、改善氧化应激、保护骨组织免受凋亡,促进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生成的作用。

  • 标签: 牙种植 糖尿病 骨结合 氧化性应激 凋亡调节蛋白质类 天麻素
  • 简介:摘要目的尿集聚蛋白羧基片段(uCAF)酶促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方法性能评估并探讨其在早期2糖尿肾病进展监测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20年3月就诊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2糖尿患者25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将2021年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健康体检者156例作为对照。记录患者临床基础信息、糖化血红蛋白和血清肌酐值等,收集尿液标本进行尿肌酐、尿α1微球蛋白(uα1M)、尿免疫球蛋白G(uIgG)、尿白蛋白、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uNAG)和uCAF检测。评估uCAF酶促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方法最佳反应条件、线性范围、检测限和批内批间变异系数。根据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将251例患者分为G1~G5期,分别为116、22、28、55和30例;再将166例早期糖尿肾病(G1~G3期)患者按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分为A1亚组(79例)、A2亚组(48例)和A3亚组(39例),根据uα1M水平分为uα1M 亚组1(83例)、uα1M 亚组2(42例)、uα1M 亚组3(41例),根据uIgG水平分为uIgG 亚组1(83例)、uIgG 亚组2(42例)、uIgG 亚组3(41例)。采用Spearman法分析uCAF水平与eGFR、UACR、uα1M和uIgG水平的相关性。结果(1)uCAF酶促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方法的线性范围为3.97~2 000.00 ng/ml,检出限为2.28 ng/ml,批内变异系数为1.15%、1.57%,批间变异系数为1.63%、5.78%,生物参考区间<95.35 μg/g Cr;(2)G1~G3期uCAF水平和阳性率(UACR≥30 mg/g)随着eGFR下降而升高,uCAF水平与eGFR值呈负相关(r=-0.543,P<0.000 1),阳性率由24.14%(28/116)升高至85.71%(24/28)。G4~G5期uCAF水平和阳性率随着eGFR下降而下降,uCAF水平与eGFR值呈正相关(r=0.495,P<0.001),阳性率由30.91%(17/55)降至23.33%(7/30);(3)早期糖尿肾病患者随着UACR的升高,uCAF水平和阳性率也逐渐升高,uCAF水平与UACR值呈正相关(r=0.602,P<0.001),A1亚组中uCAF阳性率达21.52%(17/79);(4)早期糖尿肾病患者uCAF水平与uα1M、uIgG水平均呈正相关(r=0.757、0.596,P均<0.001)。结论酶促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用于检测CAF有良好的分析性能,是监测早期2糖尿肾病损伤和进展的生物标志物。

  • 标签: 糖尿病,2型 糖尿病肾病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集聚蛋白羧基片段
  • 简介:摘要分析在贵州省六盘水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诊断为2糖尿的1例患者使用二甲双胍降糖治疗后联合司美格鲁肽治疗的过程,并进行文献复习。患者为63岁男性,因“发现血糖升高1年”入院。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为2糖尿。给予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1.0 g(2次/d)降糖治疗后,血糖控制不理想,加用司美格鲁肽(0.25 mg皮下注射,1次/周)联合治疗后,血糖控制良好,并且体重减轻,患者满意。司美格鲁肽可用于成人2糖尿患者的血糖控制,在饮食和运动控制基础上,联合二甲双胍控制血糖。

  • 标签: 糖尿病,2型 司美格鲁肽 减重
  • 简介:摘要2糖尿(T2DM)是老年人群的常见疾病之一。老年T2DM患者具有低血糖风险高、并发症及合并症多、自我管理能力差等特点,在制定降糖目标和药物治疗方案时,应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充分权衡治疗方案的获益风险比。基于优异的安全性,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DPP-4i)是近年来国内外指南和(或)共识推荐的老年T2DM一线降糖药物之一。该文围绕老年T2DM临床管理的多个方面,结合DPP-4i治疗老年T2DM患者的相关临床研究数据,对DPP-4i用于老年T2DM患者的低血糖风险、长期心肾安全性进行了全面剖析,并探讨了DPP-4i在肝功能不全患者中的应用经验。针对DPP-4i与老年患者常用降糖药物、并发症或合并疾病常用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进行了简单探讨,并梳理了纳入老年患者的一些新型DPP-4i的在研研究情况,以期为老年T2DM患者的临床管理提供循证参考。

  • 标签: 糖尿病,2型 老年人 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程较长(≥3年)的糖尿是否影响胰腺癌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的极化,以及对胰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至2016年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接受胰腺癌手术的患有长程2糖尿或无糖尿患者的标本83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组织切片中CD68和CD163的表达。运用Kaplan-Meier曲线和Log-rank检验分析生存曲线,Cox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长程2糖尿(DM)组的CD68+ TAMs (P<0.05)、CD163+ TAMs (P<0.01)及CD163+/CD68+比例(P<0.01)均高于非糖尿(N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长程2糖尿与患者的组织分化程度、局部浸润和CA19-9的水平明显相关(P均<0.05)。长程2糖尿和CD163+/CD68+比例是无复发生存期(RFS)和总生存期(OS)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长程2糖尿明显缩短患者的RFS和OS。结论长程2糖尿与胰腺癌的恶性程度明显相关,并吸引更多的巨噬细胞聚集于肿瘤中,这些巨噬细胞同时大量极化为M2TAMs。长程2糖尿和CD163+/CD68+比例是RFS和OS的独立影响因素。

  • 标签: 长程2型糖尿病 胰腺导管腺癌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2糖尿脂代谢异常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作用。方法:取2糖尿脂代谢异常患者76例展开研究,随机分成两组各38例,前后分别实施西医、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FPG)、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水平较低,治疗总有效率97.4%较高(P<0.05)。结论:治疗2糖尿脂代谢异常时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可改善各项指标,提高疗效。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2型糖尿病 脂代谢异常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认知饮食护理方案应用于2糖尿肾病透析患者的护理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自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自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生活方式与环境均得到显著改善,与此同时2糖尿(T2DM)人数明显增加。与I糖尿相比,T2DM有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抵抗问题,特别是肥胖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情况严重,会干扰机体脂肪、葡萄糖与蛋白质代谢流程,给患者的生活健康以及生命安全带来不利影响。胰岛素疗法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其中甘精胰岛素是一种新型长效基础胰岛素类似物,其在T2DM治疗中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T2DM 降糖药 甘精胰岛素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2糖尿患者应用达格列净治疗对其血尿酸指标。方法:本次将对于2018年4月-2021年4月期间本医院当中的2糖尿患者进行选择,从中共计选入100例进行研究,采取数字法为患者实施分组,单一组别50例。考察组应用达格列净、二甲双胍治疗,参比组应用二甲双胍治疗,本次观察指标为治疗前后患者尿UA排泄、SUA指标。结果:治疗前,考察组、参比组尿UA排泄、SUA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考察组尿UA排泄、SUA指标相比参比组有对比优势(P<0.05)。结论:2糖尿治疗患者应用达格列净治疗的效果理想,能够帮助患者降低尿酸水平。

  • 标签: 2型糖尿病 达格列净 血尿酸 治疗效果
  • 简介: 【摘要】目的:研究维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糖尿的疗效 。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2糖尿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维格列汀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糖控制达标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采用维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糖尿具有非常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维格列汀 二甲双胍 2型糖尿病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地特胰岛素联合降糖药物在治疗2糖尿方面的优势。方法:将80例2糖尿患者划分至2组(对照组40例仅服用二甲双胍;观察组40例则在服用二甲双胍的同时给予地特胰岛素展开治疗),而后展开组间数据对比。结果:在血糖指标、生化指标改善方面观察组均有确切优势,呈P<0.05。结论:二甲双胍这类降糖药在治疗2糖尿方面有显著优势,而联用地特胰岛素则具备更理想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2型糖尿病 地特胰岛素 二甲双胍 血糖指标改善 作用优势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卡格列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2糖尿治疗12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我院2020年6月~2021年6月门诊及住院的110例2糖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5)和对照组(n=55);观察组采取卡格列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采取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的FBG、2hPBG、HbAlc、体重变化、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FBG、2hPBG、HbAlc、体重指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卡格列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糖尿,使二甲双胍单药治疗控制不当的2糖尿患者FBG、2hPBG、HbAlc和体重降低,耐受性良好。

  • 标签: (SGLT2)抑制剂 卡格列净 二甲双胍 2型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糖尿的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到2022年1月收治的2糖尿患者,随机抽取100例患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予以对照组患者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患者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药物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糖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糖尿采用二甲双胍与瑞格列奈联合治疗,其疗效可观,能有效控制血糖,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值得运用该方法。

  • 标签: 2型糖尿病联合治疗 二甲双胍 瑞格列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西医结合护理对2糖尿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19.11-2021.11月,两年内收治的118例2糖尿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组为对照组(59例,使用西医常规护理)和观察组(59例,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肢体神经功能、治疗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可以有效改善2糖尿周围神经病变情况,提高治疗有效率,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