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很常见,在临床紧急抢救与治疗过程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静脉的出现会对患者的疾病治疗带来不利影响,接下来我们通过预防干预层面,寻找一系列科学、完善的应对策略。

  • 标签: 外周静脉留置针 静脉炎 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相关。方法选择我院行中心静脉置管致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者30例为观察组,同期行中心静脉导管无感染者3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的PCT指标。结果观察组血清降钙素原(PCT)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原增高明显,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 标签: 中心静脉导管 血流感染 降钙素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盆腔的疾病和不孕不育之间的相关。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医院接受诊治的244例的病患者作为本次试验讨论的主要研究对象,常规组为非盆腔的122例病患者,实验组当中的122例病患者皆为盆腔病患者,回顾对比分析该两组的孕产情况以及个人基本情况。结果据实验数据表明,实验组的病患者在研究过程之中出现不孕症状的概率(42.62%)明显的高于常规组病患者的不孕症发生概率(12.29%),所有数据经过检验皆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的病患者其输卵管出现阻塞病症的概率(34.25%)明显的高于常规组病患者其输卵管出现阻塞病症的概率(14.35%)。讨论盆腔作为当前医学史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经过研究实验发现,盆腔疾病对病患者的影响非常大,通常会造成病患者出现不孕不育的病症,严重影响病患者自身的受孕情况。

  • 标签: 不孕不育 盆腔炎疾病 相关性 受孕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N)相关小血管的临床表现及其常见的误诊原因。方法对我院自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期间9例确诊为ANCN相关小血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此9例ANCN相关小血管患者入院时首诊均误诊。误诊为的疾病有慢性肾炎导致尿毒症、肺结核、肺炎、脑梗塞、类风湿关节、过敏紫癜肾炎、肠梗阻。此9例病人均有尿检异常。ANCN(+),其中8例P-ANCN(+),1例C-ANCN(+)。肾脏和肺脏是最常见受累的器官,其中2个脏器同时受累者7例。9例患者均采用糖皮质激素或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或(和)透析治疗,随访半年,3例患者治疗后血尿、蛋白尿完全消失;2例肾功能部分恢复。2例患者症状好转;死亡2例,病死率22.2%。结论ANCN相关小血管常出现多个系统损害,早期实验室重点筛查ANCA均能较早诊断,从而减少误诊、漏诊。

  • 标签: ANCN相关性血管炎 误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氯胺酮相关膀胱(ketamine-relatedcystitis,KC)是指由吸食氯胺酮引起的尿频、尿急、膀胱疼痛等症状的疾病。近年来由于吸食氯胺酮的人数增多,该病的发病率也不断上升,引起了广大泌尿外科医师的关注。现将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 标签: 氯胺酮 膀胱炎 发病机制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幼年皮肌炎(JDM)中肌抗体情况,并探讨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5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76例JDM患儿临床资料,均行肌抗体检测,包括肌特异性抗体(MSAs)及肌相关抗体(MAAs)。应用Kruskal-Wallis检验和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MSAs各抗体亚型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76例JDM患儿中男39例,女37例。MSAs 阳性43例(53%),其中抗核基质蛋白2(NXP2)(15/76,20%)、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MDA5)(13/76,17%)、抗转录中间因子1γ(9/76,11%)抗体为常见的3种阳性亚型。MAAs阳性20例(26%),其中抗Ro-52抗体(17/76,22%)最常见。16例(21%)患儿同时出现MAAs和MSAs抗体阳性。抗MDA5抗体阳性患儿中关节(9例)、发热(8例)、皮肤溃疡(5例)和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MAS)(1例)发生率在MSAs抗体各亚型中最高。吞咽困难(6例)及水肿(8例)主要发生于抗NXP2抗体阳性患儿。抗MDA5抗体阳性患儿更易发生关节(OR=10.636,95%CI 2.770~40.844,P=0.001)、皮肤溃疡(OR=12.500,95%CI 2.498~62.522,P=0.002)、发热(OR=5.600,95%CI 1.580~19.849,P=0.008)和肺间质病变(ILD)(OR=23.333,95%CI 4.750~114.616,P<0.01)。MSAs各亚型抗体组间肌酸激酶值不同(P<0.01),抗MDA5组肌酸激酶值明显低于抗氨酰-tRNA合成酶(P=0.03)、抗NXP2(P<0.01)、MSAs全阴性组(P=0.013)。结论大多数JDM患儿存在肌自身抗体阳性,不同肌自身抗体与JDM的临床表现相关,开展肌自身抗体检测对疾病诊治有重要提示意义。抗MDA5抗体阳性患儿应警惕ILD和MAS发生。

  • 标签: 皮肌炎 自身抗体 儿童
  • 简介:目的总结药物相关皮肤血管(DACV)的临床特点、治疗、预后,以期提高临床医师认识。方法收集2008-2014年间就诊于我院皮肤科的皮肤血管(CV)患者158例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58例CV患者中49例为DACV,引起DACV的常见药物是抗生素(30例,61.2%)和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5例,10.1%),其中抗生素类的β-内酰胺类所占比重最高(22例,44.9%)。临床表现中患者均出现皮肤受累,约1/4有发热,38.7%有消化道受累,约1/2有关节受累,1/3有肾脏受累。实验室检查40.2%红细胞沉降率升高,24.7%白细胞升高,18.4%贫血,20.4%抗核抗体(ANA)阳性,16.3%类风湿因子(RF)(+),6.1%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24.5%冷球蛋白(+)。治疗中27例(55.15%)患者在停用致病药物及卧床休息后病情完全缓解,其余主要采用糖皮质激素(14例)和免疫抑制剂治疗。随访5个月后9例患者病情复发。结论抗生素(主要β-内酰胺类)和NASIDs类药物是引起DACV的常见药物。临床表现除皮肤表现外,往往累及消化道、骨关节、肾脏等脏器。大多数患者在停用致病药物和卧床休息后病情缓解,预后较好。

  • 标签: 血管炎 药物 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通过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 标签:
  • 简介:摘要:临床中对肿瘤患者常采用化疗治疗,长期的化疗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而PICC(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应用,提高了患者治疗的安全,且不会给患者带来疼痛,但留置期间,有一定的静脉发生率,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一定影响。因此临床中需要加强护理。本文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致静脉的预防护理及治疗进行分析,以期减少相关影响。

  • 标签: 肿瘤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静脉炎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预防护理对血液科静脉化疗药物外渗致静脉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 60例癌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予以预防护理。比较两组化疗前后静脉化疗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并观察两组药物外渗、静脉与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化疗第 2天,观察组静脉化疗相关知识掌握量表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化疗期间静脉、药物外渗与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 13.33%、 3.33%、 1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40.00%、 26.67%、 4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 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0.00%( P<0.05)。结论:预防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血液科静脉化疗患者静脉化疗相关知识掌握程度,降低药物外渗、静脉及其他并发症风险,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预防性护理 化疗药物外渗 静脉炎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水胶体预防留置针致机械静脉的效果。方法将200例应用留置针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透明薄膜保护及固定留置针,观察组患者给予透明薄膜保护及固定留置针,向静脉上方10cm处贴服水胶体,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的发生及预防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静脉发生率及≥3级,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水胶体可有效降低留置针致静脉的发生率,提高预防效果。

  • 标签: 水胶体 留置针 静脉炎
  • 简介:摘要: 华蟾素属于传统中药的一种,在抗肿瘤方面有着显著的作用。能够非常明显的提高患者的自身免疫力,有效的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还能够显著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华蟾素已经有了非常广泛的应用,被我国列为国家级的重要保护品种之一。但是在华蟾素的使用过程中,也有着一些不良反应的产生,比如静脉就是比较常见的不良反应,本文以此为出发点,首先就华蟾素产生静脉的原因和临床反应进行了分析,然后进一步就其防治方法进行了探讨,希望通过文章的撰写能够让更多的医护人员对华蟾素的使用有更加全面的了解,规范临床使用。

  • 标签: 华蟾素 临床反应 原因分析
  • 简介:摘要骨科临床应用七叶皂苷钠治疗因创伤、骨折及术后肢体的肿胀以及静脉回流受阻等并发症时疗效满意。但在应用中发现部分患者静脉滴注3~5d后在血管局部出现不同程度的静脉及其周围组织损伤。护士只要加强责任心,采取有效的综合预防护理措施,就可避免或减少静脉的发生,减轻病人的痛苦。

  • 标签: 静滴七叶皂苷钠静脉炎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使用胺碘酮致静脉的原因,寻找减少及减轻静脉的防护方法。方法使用前做相关知识宣教,正确选择血管,掌握好使用的浓度,严密观察注射部位,发生静脉后及时对症处理。结果患者发生静脉受损血管恢复正常。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对胺碘酮所致静脉的预防控制及转归有极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胺碘酮 静脉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酒精湿热敷在预防PICC静脉中的作用。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130例肿瘤病人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酒精湿热敷组(A组),无任何干预组(B组),观察PICC置管后相关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情况。结果酒精湿热敷组静脉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无任何干预组(P<0.05)。结论PICC置管后酒精湿热敷可降低静脉的发生率。

  • 标签: PICC 静脉血栓 早期预防 酒精湿热敷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包括患者因素、置管部位及血管选择、无菌技术操作、穿刺技术、输注药物、置管时和置管期间的护理等因素,分析静脉产生原因、探讨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方法。方法通过严格有效的留置针护理,观察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的发生情况。结果静脉与无菌技术操作、留置针技术与管理关系较大。结论严格的预防和护理能有效减少静脉的发生,减轻病人痛苦,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静脉炎 预防 护理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