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患者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6年 3月 -2018年 3月 104例 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患者,按就诊先后分成观察组(n=52)和对照组( n=52),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对比两组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膀胱容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尿路感染、肾功能损伤、泌尿造影异常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循证护理对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患者膀胱功能恢复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可预防并发症发生,临床应用价值高。 【关键词】循证护理;脊髓损伤;膀胱功能障碍; 膀胱功能恢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膀胱癌患者接受经尿道电切术及术后膀胱灌注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价分析。方法根据我院的70例膀胱癌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切除率为100%,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有2例术后切口感染病例,采取措施后均好转,没有各类并发症出现,患者脏器没有受到损伤,恢复情况良好。观察组复发率5.7%,对照组22.9%,结果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膀胱癌患者接受经尿道电切术联合术后膀胱灌注治疗的效果优秀,复发率地,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膀胱癌 经尿道电切术 术后膀胱灌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丝裂霉素(MMG)与卡介苗(BCG)交替应用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将63例膀胱癌随机分为三组,一组用MMC20mg,一组用BCG150mg,一组MMC20mg与BCG150mg交替应用(MMG/BCG)行膀胱内灌注。结果随访9~60月,平均35.7月,无肿瘤复发者MMC组15例(71%),BCG组19例(90%),MMC/BCG组20例(95%),三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MMC/BCG组有24h后自限性轻微膀胱刺激症状。

  • 标签: 膀胱肿瘤癌灌注法
  • 简介:摘要在膀胱癌根治术中,为了促进患者能够接近生理性排尿,逐渐探索并形成了原位新膀胱手术。对于任何接受膀胱根治性切除手术的患者,都可能进行原位新膀胱术,需要根据患者具体身体情况、临床依从性以及疾病分期进行选择。原位新膀胱选材过程中,不仅需要考虑到材料对患者机体生理的影响,同时需要对新膀胱功能进行综合考虑。相关研究资料显示,对患者实施新膀胱充盈排空训练以及反复盆底肌锻炼,能够改善患者术后尿失禁问题,提升患者尿流率以及使膀胱逼尿肌压力升高。本文就对目前国内外原位新膀胱术后排尿功能锻炼方法以及效果进行综述,希望能够为临床提供参考。

  • 标签: 膀胱癌根治术 排尿功能锻炼 尿动力学
  • 简介:目的对比研究CO2介导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与传统水介导TURBT对膀胱肿瘤的治疗作用。方法52例膀胱肿瘤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28例):以CO2气体为介质行TURBT;B组(24例):行传统TURBT,观察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用水量、[JP3]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天数、肿瘤复发率等。结果A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7(8~35)min、术中微量出血(未精确计算)、[JP]术中平均用水量807.7(500~1000)ml、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5(4~7)d。术后病理:尿路上皮细胞癌26例,乳头状肿瘤2例。随访12~36个月,肿瘤复发3例。B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20(15~40)min、术中少量出血(未精确计算)、术中平均用水量13500(6000~18000)ml、术中1例因闭孔神经反射发生膀胱穿孔(轻微,未更改手术方案)、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5.2(4~10)d。术后病理:尿路上皮细胞癌22例,乳头状肿瘤1例,低度恶性倾向尿路上皮乳头状肿瘤1例。随访12~36个月,肿瘤复发2例。结论与传统TURBT相比,CO2为介质的TURBT在手术时间、并发症、住院天数等方面无明显优势,但视野清晰,用水量少,可作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进行推广。

  • 标签: 膀胱肿瘤 二氧化碳 气膀胱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对膀胱结石采用弹道超声碎石术与膀胱切开取石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膀胱结石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手术方式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其中对照组术式为膀胱切开取石术,观察组术式为弹道超声碎石术,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26.42±6.29)min,术中出血量为(5.15±1.65)ml,住院时间为(8.59±2.11)d,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膀胱结石患者而言相较于膀胱切开取石术,弹道超声碎石术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恢复速度更快,医疗负担更轻,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弹道超声碎石术 膀胱切开取石术 膀胱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膀胱癌使用经尿道电切术和术后膀胱灌注的效果。方法我院对70例膀胱癌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为35例患者。对照组使用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观察组增加术后膀胱灌注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成功率均为100%,肿瘤切除率均为100%,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有2例切口感染病例,针对性处理后治愈,无严重并发症病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观察组的复发率是5.7%,对照组是22.9%,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膀胱癌患者接受经尿道电切术联合术后膀胱灌注治疗的临床效果比较优秀,患者复发率低,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膀胱癌 经尿道电切术 术后膀胱灌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膀胱穿刺膀胱结石碎石术(PCCL)与经尿道膀胱结石弹道碎石术(TUCL)治疗小儿膀胱结石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5在我院和阿克陶县人民医院就诊的16例PCCL与21例TUCL治疗的膀胱结石患儿的临床和护理资料。结果PCCL一次性结石清除率均达100%,且无严重并发症。而TUCL组一次性清石率为95%,且无严重并发症。结论PCCL与TUCL均疗效好、无严重并发症。结合患者具体情况以及医院的设备情况,制定出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充分全面的术前宣教以及细致的术后观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 标签: 经皮膀胱穿刺膀胱结石碎石术 经尿道膀胱结石碎石术 膀胱结石 小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膀胱训练法联合托特罗定递减对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治疗疗效及副作用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30例(采用膀胱训练联合口服酒石酸托特罗定片,2次/日,2mg/次。连续服用2周,2周后改口服2次/日,1mg/次)。对照组30例(只口服酒石酸托特罗定片,2次/d,口服,2mg/次,连续治疗1个月)。观察病人主观症状改善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中显效16例(53.3%),总有效率90.0%;对照组中显效17例(56.7%),总有效率93.3%。治疗结束时观察组有不良反应者6例(20.0%),对照组有14例(46.7%),两组副反应发生率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膀胱训练联合低剂量托特罗定较单纯口服托特罗定疗效相当,但副作用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托特罗定 膀胱训练 膀胱过度活动症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保留膀胱综合治疗与根治性切除治疗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74例膀胱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治疗手段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观察组患者保留膀胱综合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根治性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与远期疗效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膀胱冲洗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3年生存率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膀胱综合治疗治疗膀胱癌的近期疗效显著优于根治性切除术,但两种术式的远期疗效相近。

  • 标签: 膀胱癌 保留膀胱综合治疗 根治性切除
  • 简介: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方法对我院2001年3月至2008年2月收治15例腺性膀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5例,女10例,年龄35~63岁,平均52岁,病程1—24个月。反复尿急尿频12例,间歇性肉眼血尿3例。均行经尿道腺性膀胱炎电切术,术后-24小时内即用丝裂霉素(MMC)行膀胱内灌注,以后每周一次,持续6次。每3个月复查膀胱镜,持续1年。结果所有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平均20min,术中无严重出血和膀胱穿孑L等并发症发生。随访6-12月,症状消失11例,症状好转3例,总有效率93.3%(14/15)。结论经尿道电切联合术后丝裂霉素膀胱内灌注是治疗腺性膀胱炎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腺性膀胱炎 电切术 丝裂霉素
  • 简介:目的了解膀胱恶性肿瘤电切术后膀胱灌注患者的心理体验。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对10例膀胱恶性肿瘤电切术后膀胱灌注患者进行深度访谈,收集资料,用现象学分析法进行分析和归纳。结果经资料分析,提炼出患者的心理体验,包括不祥预感、需要获得信息帮助、从震惊到接受现实、需要精神支持、自责、对膀胱灌注及膀胱检查的恐惧、对医疗费用的担心、对疾病前景担心8个主题。结论膀胱恶性肿瘤电切术后膀胱灌注患者的心理体验有其自身特点,需根据患者心理状态提供针对性心理护理。

  • 标签: 膀胱 肿瘤 膀胱灌注 心理体验 质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男性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给予其经尿道膀胱冲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76例男性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为对象,将其随机均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方式护理与清洁导尿,实验组患者则在上述基础上接受经尿道膀胱冲洗,对比两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相关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针对出现神经源性膀胱的男性患者护理,经尿道膀胱冲洗的效果较好,该方案值得应用。

  • 标签: 神经源性膀胱 男性 护理 不良反应 经尿道膀胱冲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膀胱切除回肠代膀胱术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自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全膀胱切除回肠代膀胱术患者40例,所有患者完成手术后均接受预防护理对策,最后对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40例患者行手术后,所有患者的胃肠道功能恢复至正常,出现肠梗阻的患者2例。结论全膀胱切除回肠代膀胱术后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对其实施预防护理可以使并发症发生率进行降低,对患者的肠蠕动恢复起到促进作用,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全膀胱切除回肠代膀胱术 并发症 预防护理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膀胱造瘘钬激光碎石术在膀胱结石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膀胱结石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30)采用经尿道钬激光碎石术进行治疗,观察组(n=30)采用经皮膀胱造瘘钬激光碎石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膀胱造瘘钬激光碎石术可有效治疗膀胱结石,患者术后预后效果良好、并发症少,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膀胱结石 造瘘 钬激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膀胱平滑肌细胞与膀胱脱细胞基质(BAM)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分离培养兔膀胱平滑肌细胞,采用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抗体进行鉴定。将以1×105个/mL的单细胞悬液均匀接种于制备BAM支架上,通过与单独培养的膀胱平滑肌细胞作对照,绘制两组细胞生长曲线图,对比观察两条生长曲线的差异性。结果第4代兔膀胱平滑肌细胞形态为典型的"长梭样",免疫荧光显示α-SAM表达阳性。膀胱平滑肌细胞能够在BAM上很好地黏附生长,两组细胞生长曲线基本相似。结论膀胱平滑肌细胞与BAM生物相容性好,可用膀胱平滑肌细胞作为种子细胞,以BAM作为支架材料构建组织工程化尿路移植物。

  • 标签: 肌细胞,平滑肌 膀胱 膀胱脱细胞基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膀胱鳞状细胞癌(SqCC)和膀胱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10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07例膀胱非尿路上皮癌(NUBC)患者的病例资料。男78例,女29例,男女比例为2.69∶1;中位年龄62.0(51.0,72.0)岁。根据组织学类型将患者分为SqCC组、脐尿管腺癌组和非脐尿管腺癌组。SqCC组55例,男40例,女15例;年龄69.0(58.0,75.0)岁;有吸烟史14例;就诊原因为血尿35例,膀胱刺激征13例,排尿困难2例,疼痛5例;肿瘤位于前后壁18例,侧壁27例,三角区8例,顶壁2例;肿瘤直径4.5(3.0,6.0)cm;肿瘤单发37例,多发18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38例,膀胱部分切除术4例,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9例,介入手术2例,未手术2例。脐尿管腺癌组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53.5(43.5,57.8)岁;有吸烟史6例;就诊原因为血尿16例,膀胱刺激征1例,疼痛2例,无症状1例;肿瘤位于前后壁4例,顶壁16例;肿瘤直径3.0(2.0,4.8)cm;肿瘤单发18例,多发2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16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1例,TURBT 1例,未手术2例。非脐尿管腺癌组32例,男24例,女8例;年龄55.0(46.3,70.8)岁;有吸烟史11例;就诊原因为血尿16例,膀胱刺激征3例,排尿困难1例,疼痛7例,无症状5例;肿瘤位于前后壁17例,侧壁7例,三角区5例,顶壁3例;肿瘤直径3.6(2.0,4.5)cm;肿瘤单发23例,多发9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11例,膀胱部分切除术9例,TURBT 9例,未手术3例。3组年龄、就诊原因、肿瘤直径、肿瘤部位、手术方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3组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差异,并应用Cox比例回归风险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107例中,91例获得随访,总体随访率85.1%。中位随访时间26(7,48)个月,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4.1%和42.2%。SqCC组术后接受化疗11例,放疗3例,膀胱灌注治疗12例;术后复发10例;淋巴结转移17例;远处转移19例;pT分期pTx期5例,pT1~pT2期36例,pT3~pT4期14例;肿瘤分化未知19例,高分化4例,中分化24例,低分化8例。脐尿管腺癌组术后接受化疗7例;术后复发3例;淋巴结转移2例;远处转移2例;pT分期pTx期1例,pT1~pT2期16例,pT3~pT4期3例;肿瘤分化未知9例,高分化3例,中分化5例,低分化3例。非脐尿管腺癌组术后接受化疗3例,放疗1例,膀胱灌注治疗11例;术后复发10例;淋巴结转移5例;远处转移4例;pT分期pTx期6例,pT1~pT2期21例,pT3~pT4期5例;肿瘤分化未知14例,中分化8例,低分化10例。3组术后行膀胱灌注治疗和远处转移比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pT分期、肿瘤分化、组织学类型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HR=2.604,P=0.032)、远处转移(HR=2.571,P=0.026)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SqCC和膀胱腺癌临床罕见,预后较差,常表现为血尿,首选手术治疗,其中SqCC和非脐尿管腺癌首选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脐尿管腺癌首选扩大性膀胱部分切除术。女性、远处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膀胱肿瘤 非尿路上皮癌 鳞状细胞癌 脐尿管腺癌 非脐尿管腺癌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接收的62例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入选病例均来自2019.4—2020.10,以抽签法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应用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研究组31例应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就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导管留置时间、膀胱冲洗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6.45%)均低于对照组(25.81%),组间比较P<0.05。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相比于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更具优势,其手术操作更简单,患者术后康复速度更快,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 标签: 浅表性膀胱肿瘤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膀胱部分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延续性护理在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0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60例膀胱癌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入院单双号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后的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SF-36生活质量得分。结果干预组干预后SF-36生活质量评分各维度得分均显著提高,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干预后,干预组SF-36生活质量评分各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干预后,干预组“依从性好”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化疗中实施延续性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膀胱癌 膀胱灌注 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