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森田疗法与中医心理治疗首发抑郁症的效果及对其生活质量影响。方法2014年2月—2017年8月,于我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中选取184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森田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中医心理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变化情况、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治疗8周后的HAMD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治疗8周后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森田疗法与中医心理均能有效治疗抑郁症,且森田疗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更加明显。

  • 标签: 中医心理疗法 森田疗法 联合治疗 生活质量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西方是现代人格心理学的故乡,中国古代也有丰富的人格理论思想,从先秦时期开始古代的思想家们就开始了对人性的探讨,并提出很多有价值的人格理论思想,但在后来的发展中表现出很大的历史继承性。社会文化心态是指特定人群或个人在一定的社会文化形态中长期形成的对某些事物的心理反应和处置方式,文化决定了人格,影响并反映在社会的心态上,人格理论的发展与社会态是一种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本文主要从古代中国所孕育出的四种典型的社会态来探讨社会文化心态是如何制约人格理论的发展。

  • 标签: 人格理论 传统社会心态 相互制约
  • 简介:当前,社会态建设问题已引起国家重视,并逐步形成社会共识,更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抓手。本文作者指出了当前社会态存在的病态症状,并分析了产生这些病态症状的重要因素。在此分析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大力培育积极健康的社会态的三个着力点。

  • 标签: 社会心态 利益维护机制 公正正义 引导
  • 简介:摘要:文章首先对近代上海人社会态的形成背景进行了分析;其后,研究了近代上海人社会态的特点变化;最后,探讨了近代上海人社会态的重构革新。

  • 标签: 近代社会 上海人 市民意识
  • 简介:摘要当前,我国社会态的主流是好的,但是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社会态出现了信仰缺失、暴戾狂躁、看客心理、焦虑浮躁、习惯性怀疑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因此,我们应准确、有效地把握当前的社会态,正视存在的问题,通过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各类问题,缓解社会焦虑情绪,培育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态,为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良好的社会心理基础。

  • 标签: 健康 心态 心理基础
  • 简介:传统社会较注重人与自然和合、中和之美的心灵和谐,还不断寻求理想社会的心灵和谐,对达成审美人生的心灵和谐也孜孜以求.这些传统文化中的诗性美质,对于当今构筑和谐社会,和谐人生的人们,应当有所回望,关注并身体力行地借鉴.

  • 标签: 传统社会 心灵和谐 诗性回望
  • 简介:苏轼的寓言作品是宋代寓言的优秀代表。其寓言长于揭示北宋中后期的政治面貌,描写在当时的社会习俗、人情世态和道德风尚中出现的种种弊端,社会现实指向很强,并且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强烈的政治性,常于嬉笑怒骂中,隐含着作者的社会态,散发着独特的智慧和精神之光。在探索作者社会态的同时,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

  • 标签: 苏轼 寓言 社会心态
  • 简介:社会态反映的是特定时空环境中人们的利益要求并对社会生活产生广泛影响的思想趋势或倾向。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结构的发展,国人的社会态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变化总体上是健康、开放的,但也有部分国人出现了不良的社会态,引起这些不良社会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转型的原因、也有政治、文化、民生等方面的原因。努力探索培育和引导国人健康社会态的对策,有利于实现中国社会的科学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标签: 新世纪 中国人 社会心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针刺联合心理对飞蚊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心理健康的观察。方法:以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门诊治疗的170名飞蚊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基础药物治疗,实验组采取针刺联合心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过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心理对飞蚊症患者的治疗效果非常好,并且也有利于患者克服心理问题,保持心理健康。

  • 标签: 针刺联合心理疗法 飞蚊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将药物联合心理应用于老年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中的作用与效果。方法摘选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我院接收的老年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7)、观察组(n=47),对照组施予药物治疗,观察组施予药物联合心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最终的结果。结果观察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物联合心理应用到老年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中,能够获得更为理想的效果。

  • 标签: 药物联合 心理疗法 治疗老年躯体疾病 所致精神障碍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实施药物联合心理的效果。方法:从2020年1月-2022年10月期间因老年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内选择80例,将护理模式作为分组依据,即实验与对照,各组内病患人数为40例。对照组接受单一的药物治疗,实验组联合心理,对比效果。结果:干预前,对比两组负面情绪以及睡眠质量,无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的负面情绪低于对照组,且睡眠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实施药物联合心理,能够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睡眠质量。

  • 标签: 药物 心理疗法 老年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在精神病治疗中的应用与有效性。方法:研究时限定为2021年8月到2022年11月,依据本研究纳排标准在我院抽选实验患者,抽选人数为60,均为我院神经科患者,利用患者病历信息分组,每组30人,对照组开展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入心理,比对两组SANS评分。结果:心理干预后研究组精神疾病患者心理状况明显转好,SANS量表(思维、兴趣、注意力、意志以及情感)等评分均下降,P<0.05。结论:在精神病治疗中应用心理,可以及时纠正患者情感淡漠、兴趣减退和思维匮乏等精神问题,可在临床推广。

  • 标签: 心理疗法 精神病治疗 应用效果 有效性 SANS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探究应用心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收治的82例老年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1例,心理干预)与对照组(41例,常规护理),比较2组心理状态、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焦虑评分、抑郁评分,2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老年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实行心理干预,提升护理满意度,调节心理状态,可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理疗法干预 老年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SAS SDS 护理满意度
  • 简介:痤疮是一种有着极其复杂发病机制且十分常见的皮肤疾病。人群发病率非常高,特别是青少年。痤疮主要发生于面部,可形成粉刺、丘疹、脓疱、囊肿、结节、瘢痕等损害。活动性痤疮及其后遗症,特别是持久性瘢痕,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痤疮和痤疮瘢痕的治疗显得非常重要。目前越来越多的物理疗应用于临床,并取得很好的疗效。本文主要对寻常痤疮及痤疮瘢痕的物理治疗方面的有关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寻常痤疮 痤疮瘢痕 光疗法 激光疗法 磨削术
  • 简介:本文对“生物反馈疗法”的指导思想为理论依据,结合“认知疗法”的一些具体技术,提出了一种新的心理疾病治疗方法,“心理反馈疗法”。文章详细阐述了“心理反馈疗法”的理论基础、理论假设、具体操作方法、适用范围等,以期为本疗法的投入应用做好准备。

  • 标签: 心理疗法 心理学 治疗 心理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首发抑郁症患者实施认知行为护理疗对改善心理状况和完善应对方式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便利抽样法选择在六安市精神卫生中心治疗的40例新入院的首发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在常规心理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认知治疗技术进行护理。在入院初及治疗8周时,采用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对其进行评定,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干预后8周时,患者的NOSIE总分高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干预8周时,积极因素中的社会兴趣因子和个人整洁因子评分均高于入院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极因素中的激惹、抑郁因子、精神病表现评分均低于入院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发抑郁症的心理护理中结合运用认知行为治疗技术,可增强心理护理的作用,协同达到心理护理预期的目标,值得推广。

  • 标签: 认知治疗技术 首发抑郁症 心理护理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焦虑症患者采用心理治疗加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该种治疗方法效果。方法:将我科2018年5月--2020年5月的焦虑症94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且分成甲组与乙组,分别采用心理治疗加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和单独使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效果。结果:(1)甲组和乙组治疗效果对比中,甲组有效率为97.87%,乙组有效率为80.85%,(x2=24.091,p=0.000),结果有差异。甲组和乙组治疗后HAMA评分、PSQI评分对比中,甲组分别是9.24±1.79(分)、5.27±1.09(分),乙组分别是13.05±1.84(分)、8.36±1.24(分),(t=9.653,p=0.000),结果有差异。结论:焦虑症采用心理治疗加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效果优良,该方法可推广。

  • 标签: 焦虑症 艾司西酞普兰 心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