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有机磷农药的广泛使用给蔬菜水果产业带来了诸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是其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也不可忽视。因此,检测并控制农产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成为了保障人体健康的必要手段。本论文旨在探究蔬菜水果有机磷农药残留检测分析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与技术,为农业生产安全和人体健康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 标签: 蔬菜水果 有机磷农药残留 检测分析 研究现状与趋势 技术方法
  • 简介:摘 要  为探究微塑料、抗生素复合污染对生态环境影响,通过微塑料、四环素 ( TC )、环丙沙星( CIP )单独和复合施用到土壤中4周后,进行土壤的酶活性、抗生素残留等方面研究。结果显示,土壤的容重、有机质和阳离子交换量均降低;脲酶活性、蔗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从1.623、89.26和158.69 IU·g-1变化为1.415、61.26和128.56 IU·g-1;TC和CIP残留量与对照组相比均增加。研究结果表明,施用微塑料能促进抗生素的富集,复合污染下酶活性下降,抗生素残留量增多,为深入探究微塑料污染对土壤生物特性影响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 标签:   微塑料,抗生素,酶活性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食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食品中最重要的就是安全,一旦出现农药残留超标问题,就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危害,甚至威胁到人们生命安全。因此,食品检测工作人员要充分认识到食品检测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重要性,在实际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使食品检测质量得到提高。

  • 标签: 食品检测 农药残留 检测技术 应用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比较不同农产品中农药残留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效率。选择了苹果、土豆和西兰花作为实验样品,并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法(GC)和质谱法(MS)作为比较对象。通过对样品的农药残留检测,并对比各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评估了它们的准确性和效率。实验结果表明,HPLC、GC和MS方法在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检测方面表现出较高的准确性,但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同时,还需要考虑各种方法的检测效率以及操作时间、设备需求和样品处理的复杂性等因素。

  • 标签: 农产品 农药残留 检测方法 准确性 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米非司酮治疗胎盘残留的临床疗效。方法 研究对象为90例胎盘残留患者,通过电脑随机分为对照组(n=45)、观察组(n=45)两组,给予对照组抗生素+产妇康颗粒治疗,予以观察组非司酮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研究起止时间为2020年01月-2022年12月。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的发生几率降低,指标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予以胎盘残留患者米非司酮治疗,其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米非司酮 胎盘残留 临床疗效
  • 简介:摘 要:随着农业的发展,农药的消耗量与日俱增。农药残留直接通过植物果实或者水到达人、畜体内,或通过环境、食物链最终传递到人体,引起人和动物的急性或者慢性中毒。为了保护人们的饮食健康,各国均制定了严格的标准以控制食品中农药的残留量。   关键词:农产品 ;前处理 ;检测技术   随着农业的发展,农药的消耗量与日俱增。农药残留引起的各种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农药残留,是农药使用后一段时期内没有被分解而残留于农作物、生物体、环境中的微量农药、有毒代谢物、降解物等的总称。农药残留直接通过植物果实或者水到达人、畜体内,或通过环境、食物链最终传递到人体,引起人和动物的急性或者慢性中毒。农药残留的检测分析方法包括样品提取、净化和样品检测。因为植物中的残留农药含量比较低,因此,应当先用溶剂从样品中提取农药,通过净化消除干扰物,仪器检测计算样品中农药残留结果。   一、农药残留分析样品前处理技术   食品农药残留分析的前处理过程就是痕量农药的提取和净化过程。食品基质复杂,净化效果不好的样品中会存在的大量杂质,不仅干扰阻碍残留农药的分析,影响仪器的分辨率和重现性,而且还有损坏仪器的危险。通过样品前处理的方法除去这些杂质后,分析的重现性和准确度将大大提高。同时前处理还能浓缩样品,使样品中含量非常低的待测组分达到仪器的最低检测限。 20世纪 90年代以后,样品净化技术飞速发展,出现了很多新的前处理技术,如固相萃取法、固相微萃取、凝胶渗透色谱法、 QuEChERS法等等。这些方法不仅大大简化了前处理过程,而且比传统方法节省试剂、农药待测物损失小、净化效果好。    1.固相萃取技术。固相萃取技术是在 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相对较早的样品净化手段。早在 1962年的时候, Anton AH等人就首次对该技术进行了研究,他们用氧化铝作为吸附剂净化样品。    2.固相微萃取技术。固相微萃取技术是在固相萃取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加拿大的 Pawliszyn教授和 Arhturhe教授在上个世纪 80年代末率先提出这种简便、自动、一步完成、无溶剂的样品前提取技术。目前在农药残留检测中,固相微萃取技术主要应用于食品中有机磷、有机氯和三嗪类几种农药的分析检测,其中大多数都是液体样品,如果汁、葡萄酒和蜂蜜。    3.凝胶渗透色谱技术。凝胶渗透色谱技术是根据样品溶质分子大小不同来进行分离的一种色谱技术。预处理样品通过多孔性凝胶固定相,然后使用溶剂进行淋洗,借助凝胶孔径的大小,让样品中的大分子物质(如油脂、色素、聚合物等)先被洗脱出来、小分子物质(农药及污染物等)后被洗脱出来。凝胶渗透色谱柱所使用的填充凝胶种类很多,选择使用不同孔径和性能的凝胶决定了待测物的分离净化效果。凝胶渗透色谱作为一种快速的前处理方法,几十年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近年来已经成为农药残留分析中一种重要的分离、净化手段。   二、农药残留检测技术   传统农药残留检测技术主要有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等,这些技术精确度高,可达到选择性定量分析的效果,但相对来说投入成本高,过程比较繁琐,对样品的破坏性也较大,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一些新型的快速检测技术逐渐被推广应用,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对样品农药残留的检测,过程也更加简便、快速,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农药残留快速检测。    1.色谱技术。目前,农药残留常用的仪器检测方法有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色谱 -质谱联用法。随着样品前处理技术发展越来越好,以及色谱柱和进样系统的完善,色谱的应用得到广泛的发展。为了避免干扰物质的影响,选择合适的检测器是测定的关键。虽然色谱法检测农残定量准确,但存在假阳性的情况,容易造成结果误判,色谱 -质谱联用法通过保留时间和特征离子及丰度比进行定性,既具有色谱高分离效能,又具有质谱准确鉴定化合物结构的特点,保证了定性、定量分析的可靠性,成为目前研究的主流方向。    2.免疫分析技术。免疫分析方法因其在灵敏度、特异性、操作步骤和材料价格上的优势,适用于快速筛选及检测,已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农药残留检测手段。其中酶联免疫分析和化学发光酶联免疫分析已在临床诊断、农 (兽) 药残留、环境检测、食品安全和药物分析等领域得到应用。邹茹冰等建立了同时测定 3 种有机磷农药残留的化学发光酶联免疫分析方法,基本能满足对硫磷、甲基对硫磷和杀螟硫磷在谷物和果蔬中最大残留限量的检测要求。    3.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技术。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SERS)是吸附在特定纳米级粗糙界面的分析物的拉曼散射被极大增强的一种效应。 SERS 技术具有分析速度快、所需样品浓度低、样品无需预处理、不需破坏样品、灵敏度较高、水溶液体系对拉曼测试无干扰等优点,是一种快速发展,逐渐成熟、超灵敏的前沿表征技術,引起了科学家们广泛的研究兴趣。王海阳等通过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采集脐橙表皮中的农药残留,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采集的拉曼光谱经预处理后,建立模型,对混合农药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三、结语   传统农药残留检测技术虽然准确性高,但过程比较繁琐,且相对成本高。一些过程更加简便、快速的检测技术逐渐被推广应用,这些技术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对样品的农药残留检测,可以与传统检测技术互补。研究农药残留的检测技术,对保障饮食安全、守护百姓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邹茹冰,柳颖等 . 化学发光酶联免疫分析法同时检测 3 种有机磷农药残留 [J].农药学学报, 2017, 19( 1): 37-45.    [2]王海阳,刘燕德,张宇翔 .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检测脐橙果皮混合农药残留 [J].农业工程学报, 2017, 133( 2): 291-296.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由于人类对生态、食物安全等问题日益重视,因此,食品质量检验已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同时,对农产品中的农残分析也进行了探讨。常规的农残检测技术成本高,周期长,操作繁琐,不能满足快速高效的检测要求。如何有效地对农产品中的农残进行快速、准确的监测对于预防和控制农产品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许多企业和科研人员都在不断地加大对农药残留的监测研究,通过科技的革新和发展,使农药残留检测逐步走向标准化和自动化,从而达到不断提升着检测质量准确性和可控性的目的,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的粮食工业和人民的身体健康。

  • 标签: 食品检测 农药残留 检测技术
  • 简介:摘要:农药是一种复合有机化合物,广泛用于杀死有害作物生长的害虫、真菌和其他生物。有些农药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以长期存在于环境中,并在动物、植物和人体中不断积累,对健康造成危害。传统的农药残留检测方法存在着操作复杂、准确性低、时间耗费长等问题。因此,寻找一种高效、准确、简便的农药残留检测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

  • 标签: 色谱技术 农药残留 定量检测 分析方法
  • 简介:摘要 目的:建立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氢溴酸右美沙芬残留溶剂检测方法。方法: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FID检测器;载气为氮气;采用DB-624色谱柱(30m×0.32mm×1.8μm),固定液为6%氰丙基苯基-94%二甲基聚硅氧烷(DB-624);程序升温。结果:甲醇、乙醇、丙酮、异丙醇、甲苯均能有效分离,各残留溶剂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5%(RSD=5.0%),97%(RSD=4.8%),99%(RSD=2.2%),100%(RSD=4.8%),99%(RSD=4.4%)。结论:本方法灵敏,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氢溴酸右美沙芬残留溶剂的检测。

  • 标签: 氢溴酸右美沙芬 残留溶剂 顶空气相色谱法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蔬菜安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蔬菜安全检测技术应运而生。在传统的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往往会含有较多农药残留物,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蔬菜安全检测技术能有效解决各类农药残留问题,为人们的健康生活提供保障。

  • 标签: 蔬菜 农药残留检测技术 优缺点 比较分析
  • 简介:摘要:农药的不合理使用会导致农作物出现农药残留超标的风险,不仅严重威胁人体健康,而且危害生态和环境安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舌尖上”出现了。网络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农药残留快速检测通常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和高通量等特点,作为仪器检测的补充手段,能有效提升农药残留超标“早发现”的能力,筑牢餐桌前的最后一道防线。面对检测需求的增加和检测场景的多样化,农药残留快速检测逐渐与微流控、自动化、多功能化和系统化方向发展凹。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农药残留快速检测的智能化研究进展,包括检测平台、检测方法,对促进农药的合理使用,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与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农药残留快速检测 智能化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随我国的快速发展,食用农产品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消费者和监管层的重视。2021年6月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管总局、公安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业和信息化部以及国家卫生健康委七部门联合召开食用农产品“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部署启动会议。会议指出要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站位,增强担当,充分认识开展治理行动的重要意义,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农兽药残留超标问题。

  • 标签: 蔬菜 种植 农药残留
  • 简介:摘要:为了进一步提升食品农药残留检测的精确度,检测人员需要应用高精度的设备设施对样品进行恰当的处理。当前主流的农药残留检测法主要采用固相萃取法、Ou ECh ERS法作为样品前处理方法,同时一般采用乙腈、酸化乙腈作为农药的提取溶剂(在必要的情况下,乙腈-水混合溶剂也可以使用)。

  • 标签: 食品检测 农药残留
  • 简介:【摘要】近年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逐渐深入人心,部分砂厂企业为进一步节约水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循环水的利用次数,在水洗砂中加入絮凝剂使循环用水达到快速澄清的目的,然而,絮凝剂的加入使得工程用砂中存在部分残留,本文通过对不同循环用水次数产生的残留量分析对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力学性能产生的不同影响,为水洗砂企业开展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混凝土 絮凝剂 性能
  • 简介: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检测技术被投入使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以液相色谱作为分离系统、质谱作为检测系统,能够快速、准确地分析,并且在稳定性以及挥发性方面占据十分明显的优势,这也是其得到大面积应用的主要原因。本文分析了利用液质联用法检测食品兽药残留的现状,并提出提升食品中兽药残留检测结果可靠性的相关策略,以提升我国食品兽药残留检测的可信度,保障食品安全。

  • 标签: 兽药残留 液质联用法 检测方式
  • 简介:摘要:本论文旨在研究食品检验检测中的兽药残留分析方法,以解决当前食品安全领域中的重要问题。通过综合评估现有的分析方法,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更为可靠和高效的兽药残留分析方法,旨在提高食品安全水平。

  • 标签: 兽药残留 食品检验 分析方法 食品安全 兽药残留检测
  • 简介: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农药残留检测的要求也逐渐提升。农药残留问题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农药残留检测工作对于确保食品安全和人们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农药残留检测提供了更加精确和高效的方法。通过不断研究和创新,科学家们开发出了各种先进的检测技术,如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和质谱法等。这些技术能够准确地检测出食品中微量的农药残留物,并分析其种类和含量。这些检测结果可以为食品生产者、监管机构和消费者提供有力的依据,确保食品质量符合标准。

  • 标签: 食品 农药残留检测 质量控制 措施
  • 简介:摘要有粘结和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在施工或承载工作时存在着种种缺陷,而缓粘结预应力体系结合了有粘结和无粘结预应力这两种体系的优点,又克服了它们的缺陷。本试验通过对6根预应力混凝土两跨连续梁进行张拉和加载试验研究,分析其预应力损失成因,以及将缓粘结预应力损失与有粘结、无粘结预应力损失作对比。

  • 标签: 缓粘结预应力 连续梁 试验研究 预应力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