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SF)(serumferritin)不同时期含量变化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progressiveischemicstroke,PIS)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33例,依据病情变化分为进展组(PIS组)50例、非进展组(NPIS组)83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SF浓度。结果1、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第1、3、7天SF水平均高于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2、随着SF水平升高,缺血性脑卒中进展的危险度呈上升趋势,x2=20.63,P<0.001。结论1.SF水平升高是缺血性脑卒中进展的重要危险因素。2.随着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SF水平升高,病情进展的危险性增加。

  • 标签: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 血清铁蛋白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对于糖尿病诊断及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中心2009年3月~2012年6月门诊的糖尿病患者284例,其中173例为单纯糖尿病患者(A组),111例为糖尿病合并其他并发症患者(B组),另选择同期前来体检的健康者150例(C组),观察所有患者的血红蛋白及血糖值的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A、B两组)的糖化血红蛋白值及空腹血糖值均明显高于正常体检者(C组),同时B组患者的两项指标值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可以有效地反应糖尿病的发生及病情发展状况,对糖尿病的诊断及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作用和意义。对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可以有效控制糖尿病病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糖化血红蛋白 糖尿病 诊断 监测
  • 简介:目的探讨人类染色体末端酶RNA(hTERC)基因的扩增及P16蛋白的表达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12例宫颈癌,66例CIN,34例慢性宫颈炎患者宫颈组织中hTERC基因异常扩增及P16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hTERC基因在慢性宫颈炎、CIN1、CIN2、CIN3和宫颈癌中的扩增率分别为2.94%、16.67%、41.18%、78.38%和83.33%,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16蛋白在慢性宫颈炎、CIN1、CIN2、CIN3和宫颈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8.82%、16.67%、41.18%、86.49%和91.67%,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宫颈病变组织中hTERC基因和P16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637,P〈0.01)。结论hTERC基因和P16蛋白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两者间有正相关性。

  • 标签: 子宫颈癌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人染色体端粒酶RNA基因 P16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糖、羟丁酸、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1年12月入我院治疗的48例重症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分别测定血糖、羟丁酸、糖化血红蛋白后,对测定结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在48例重症糖尿病患者中,其血糖、羟丁酸、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值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值,其中有5例合并酮症酸中毒症,8例合并糖尿病肾病,4例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结论定期测定血糖、羟丁酸、糖化血红蛋白,有利于糖尿病的早期发现、有利于控制糖尿病病情发展,有利于防治糖尿病并发症,在诊断和治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具有应用价值。

  • 标签: 糖尿病 血糖 羟丁酸 糖化血红蛋白 诊断 研究
  • 简介:背景与目的:蛋白酶体抑制剂能影响肿瘤生长并诱导细胞凋亡。PS-341作为第-个经研究证实并被美国FDA批准用于临床的蛋白酶体抑制剂,可以通过JNK通路诱导体外胶质瘤细胞凋亡。然而,PS-341在诱导细胞凋亡的同时,还将促进热休克蛋白(HSPs)的表达。HSPs有保护细胞对抗应激的作用。本研究中,我们将探索HSPs是否能保护胶质瘤细胞对抗PS-341诱导的细胞凋亡,以及抑制HSPs表达是否能够增强PS-341诱导胶质瘤细胞凋亡。方法:通过使用热休克蛋白抑制剂、亚致死热处理的方法调节胶质瘤细胞中HSPs的表达,并用流式细胞技术、台盼蓝排斥实验和Westernblotting等方法检测PS-341诱导的细胞损害。结果:胶质瘤细胞经PS-341处理后,HSPs的表达上调。抑制HSPs的表达,PS-341诱导细胞凋亡的能力显著增强。结论:胶质瘤细胞中,HSPs可以保护PS-341诱导的细胞凋亡。PS-431联合应用HSPs抑制剂将增强胶质瘤细胞凋亡,这有望成为-种新的胶质瘤治疗途径。

  • 标签: 胶质瘤 PS-341 HSPS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采用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的方法对患有早发感染的早产儿进行鉴别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患有早发感染和非感染性疾病的早产儿病例30例,将其分别定义为A、B两组;再抽取同期在我院出生的30例单纯早产儿病例,将其定义为C组。对三组研究对象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组患儿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B组患儿;B组早产儿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C组早产儿。结论患有早发感染的早产儿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会明显升高,该指标对于临床对该类患儿的疾病进行准确快速的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超敏C-反应蛋白 早发感染 早产儿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120KDaFn-f能否诱导兔椎间盘发生退变。方法将30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2、4、8、12、16周共5组。以微量注射器于L4/5、6/7注入1μmol/L的120KDaFn片段25μL作为试验组,于L5/6注入25μL无菌PBS液作为对照。于相应时间点行影像学、组织病理学、电镜和RT-PCR方法检测椎间盘的相应变化。结果试验组MRIT2成像可见第8周始髓核开始脱水,16周几乎完全消失,所有对照组均未有同样变化。X片显示12周椎间盘前方骨赘形成。组织学和电镜检测发现从第4周开始纤维环结构、髓核基质均开始发生渐进性退变的变化。RT-PCR检测Aggrecan的基因表达发现从第8周始开始出现逐渐下降趋势。结论120KDaFn-f能够诱导兔椎间盘发生退变,发生机制需进一步的研究。

  • 标签: 椎间盘退变 纤维粘连蛋白 基因表达 生物大分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卵清蛋白(HP-OVA)诱导阴道上皮细胞(VK2/E6E7)凋亡诱导作用及机制。方法接种VK2/E6E7细胞,分别以不同药物浓度(10、2、0.5、0mg/ml)进行处理,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TUNEL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结果随着HP-OVA浓度的升高,VK2/E6E7细胞增殖明显受到抑制,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增加,且当HP-OVA浓度为10mg/ml时,细胞增殖抑制率达68.2%。HP-OVA诱导VK2/E6E7细胞凋亡的作用也很强,具有时间-浓度依赖性。结论卵清蛋白具有诱导阴道上皮细胞增殖抑制和促进凋亡的作用,是非常理想抗HPV的杀微生物制剂。

  • 标签: 卵清蛋白HP-OVA 杀微生物制剂 人乳头瘤病毒 增殖抑制 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ROC曲线,探讨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及糖调节受损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11年2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患者有关血糖资料600例纳入研究,分析血脂、HbAlc、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的关系。结果HbAlc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1(95%CI0.790~0.892),以HbAlc=6.45%为诊断糖尿病最佳切点,敏感度0.710,特异度0.912,阳性似然比为7.24,阴性似然比为0.32。结论用HbAlc诊断糖尿病敏感度较高,HbAlc诊断糖调节受损敏感性不高,联合实验有助于提高糖尿病及糖调节受损的检出率。

  • 标签: ROC曲线 糖尿病 糖调节受损 糖化血红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床旁快速肌钙蛋白T检测在镇区医院处理急诊胸痛患者中的意义。方法对106例急诊胸痛患者行即刻、6h、12h床旁快速肌钙蛋白T(cTnT)检测,同时测肌酸磷酸激酶(CK)及其同功酶(CK-MB)水平。以心电图出现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动态改变和(或)CK-MB和cTnT同时升高诊断为心肌梗死,计算床边快速cTnT检测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特异性、敏感性、阴性预测价值和阳性预测价值。结果106例急性胸痛患者,cTnT阳性41例(38.7%),cTnT阴性65例(61.3%)。34例cTnT阳性患者发生AMI,2例cTnT阴性的患者发生AMI。床边快速cTnT检测对急诊胸痛患者诊断AMI的特异性为90.0%、敏感性为94.4%、阳性预测价值为82.9%、阴性预测价值为96.9%。结论床边快速肌钙蛋白T测定可以帮助医生在处理急诊胸痛患者中迅速准确地识别或排除AMI患者,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 标签: 急诊 胸痛 肌钙蛋白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JC病毒(JCvirus,JCV)大T抗原(1argetumorantigen,T-Ag)、p53蛋白的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PV-9000法检测49例胃癌和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JCVT-Ag、p53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胃粘膜组织JCVT-Ag、p53蛋白无表达;49例胃癌组织中JCVT-Ag阳性表达率为30.6%(15/49)。胃癌组织中JCVT-Ag阳性表达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49例胃癌组织中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3.5%(36/49)。胃癌组织中p53蛋白阳性表达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JCVT-Ag与p53蛋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 标签: 胃癌 JC病毒 大T抗原 p53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检测在儿童支原体肺炎(MPP)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MPP患儿75例(MPP组)、病毒性肺炎患儿48例(病毒组)、细菌性肺炎患儿83例(细菌组),分别采用免疫比浊法和半定量的胶体金免疫结合法测定三组儿童血清CRP和PCT水平,均为患者入院时测定。结果MPP组血清CRP和PCT阳性率及水平显著高于病毒组,但显著低于细菌组(P均<0.05)。结论临床可据肺炎患儿血清CRP和PCT水平变化进行辅助及鉴别诊断,血清PCT检测对MPP的早期诊断及临床用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支原体肺炎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在乙型肝炎中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对健康者、急性乙型肝炎患者、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同时对血清总胆红素(TBIL)以及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水平进行检测。结果乙肝患者IgG、IgM、Ig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且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恶化组IgG、IgA、IgM以及TBIL水平显著高于好转组,同时PTA值明显低于好转组。结论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能直接反映出乙肝患者肝细胞受损的程度。临床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检测对乙肝患者肝功能损害的程度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乙型肝炎 血清免疫球蛋白 临床意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对于细菌性和病毒性感染的鉴别诊断价值,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对于2009年10月-2010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85例感染患者(细菌感染45例,病毒感染40例)及63例非感染者,对两组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感染组患者血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非感染组患者,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细菌感染组患者血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病毒感染组患者,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清-C反应蛋白对于细菌性和病毒性感染患者具有很好的鉴别诊断效果,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血清-C反应蛋白细菌性感染病毒性感染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降钙素原联合急性时相蛋白测定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集120例疑似感染患儿静脉血,联合测定降钙素原和急性时相蛋白,同时采集血常规依据白细胞高低结合临床症状将80例患儿分为感染组,其余40例为非感染组,比较分析降钙素原和急性时相蛋白对感染性疾病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感染性疾病中降钙素原阳性61/80例(阳性率76.25%),急性时相蛋白阳性40/80例(阳性率50.0%),非感染组中降钙素原阳性4/40例(阳性率10.0%),急性时相蛋白阳性2/40例(阳性率5.0%),两组间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可作为儿科感染性疾病的检测指标,其价值优于急性时相蛋白,降钙素原联合急性时相蛋白测定对儿科感染性疾病的鉴别、治疗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降钙素原 急性时相蛋白 儿科 感染性疾病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DR)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相关性。方法DR组(n=42)为42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非DR组(n=42)为非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检测对比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及HbA1C。结果DR组与非DR组的空腹血糖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DR组的HbA1C显著高于非DR组(P<0.05)。结论HbA1C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重要临床指标,检测糖尿病患者的HbA1C对视网膜病变的监测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 HbA1C 关系
  • 简介:为揭示浑河重金属污染的潜在生态风险,分析测定了浑河野生鲫鱼体内重金属的残留水平以及肝和鳃组织中金属硫蛋白基因表达。对鱼体各组织中Cr、Cd、Pb、Cu和Zn含量的分析结果显示,各组织重金属含量的排序为肠〉肝〉鳃〉肌肉,且Zn含量最高(17.49~176.01mg·kg-1,以湿体质量计算),Cd含量最低(N.D.~0.57mg·kg-1,以湿体质量计算)。均值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显示,浑河野生鲫鱼受到重金属的轻微污染,且从上游至下游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其中,Cr、Pb和Zn对均值综合污染指数贡献较大。利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分析鲫鱼肝组织金属硫蛋白基因表达发现,中、下游鲫鱼肝组织的金属硫蛋白基因表达水平较上游有所升高,且与肌肉组织综合污染指数具有较好相关性(R2=0.71),这表明金属硫蛋白基因可作为监测环境重金属污染的敏感标志物。

  • 标签: 浑河 重金属 鲫鱼 综合污染指数 金属硫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K2α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36例人子宫内膜腺癌和癌旁正常组织标本,其患者年龄44~67岁,中位年龄57.5岁。子宫内膜腺癌按2000年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标准进行临床分期:Ⅰ期19例(其中肌层浸润≤1/2为11例,〉1/2为8例),Ⅱ期9例,Ⅲ、Ⅳ期8例。组织学分级按2000年FIGO子宫内膜腺癌3级分类法:Ⅰ级11例,Ⅱ级15例,Ⅲ级10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癌组织标本和其癌旁正常组织中CK2α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分析CK2α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关系。结果CK2αmRNA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而CK2α蛋白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亦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但CK2α蛋白表达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肌层浸润程度无关。结论CK2α表达或活性增加与子宫内膜腺癌发生密切相关,CK2α可能是治疗子宫内膜腺癌的潜在分子靶点。

  • 标签: CK2α 子宫内膜腺癌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免疫组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