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抗生素联合氨溴索口服溶液在新生儿肺炎治疗中减少抗生素使用时间的效果。方法:研究阶段为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3 月,共纳入研究对象 77 例,均为 新生儿肺炎患儿 ,采用 随机 抽样法 进行分组, 对照组采用抗生素治疗 ,观察 组采取抗生素联合氨溴索口服溶液治疗 ,比较两组临床 效果。结果:观察组抗生素平均时间( 7.51±2.13 ) d 、住院时间( 7.59±2.34 ) d 均短于对照组抗生素平均时间( 10.06±2.53 ) d 、住院时间( 10.59±2.68 ) d ,有统计学差异, P < 0.05 。 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讨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疗效,以及对氧合、不良反应率和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择90例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均来源于本院2019年3月-2019年12月期间收入,按治疗方式不同分成两组,常规组和无创机械通气组,组内分别有45例。常规组实施常规ICU重症心力衰竭治疗,无创机械通气组在常规ICU重症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再给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住院时间以及氧合情况。结果 无创机械通气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1%,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5.56%(P<0.05);无创机械通气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显著低于常规组的17.78%(P<0.05);无创机械通气组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无创机械通气组PaO2高于常规组(P<0.05)。 结论 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能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氧合指标,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ICU重症心力衰竭 无创机械通气 不良反应率 氧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疼痛护理干预对手外伤显微外科术后一天中不同时间段的疼痛干预效果。方法 对象为 7 0例手外伤显微外科术患者,患者就诊时间为 2018 年 12 月到 2019 年 12 月期间,将常规护理的 35 例纳入对照组,将疼痛护理干预 的 35 例纳入观察组,比较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 8-12 点、 12-16 点、 16-20 点、 20-0 点、 0-4 点、 4-8 点的疼痛评分均优于参照组,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手外伤显微外科术患者采用疼痛护理干预,有效缓解术后疼痛,护理效果显著,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 标签: 手外伤显微外科术 疼痛护理干预 疼痛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推测2020年6月北京市新发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首例感染的传播时间起点,辅助传染病溯源,评价当前综合防控效果。方法根据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报告统计每日发病人数,建立SEIR传染病动力学模型,基于每日发病人数拟合动力学模型,并搜寻本次疫情的传播时间起点;考虑不同的防控效果而拟合6月12日至7月1日的累计发病人数,以评估当前综合防控措施效果。结果北京市新发地疫情传播首例感染应起始于5月22日至5月28日之间(累计概率为95%),起始于5月25日的概率最大(23%)。本次疫情R0为4.22(95%CI:2.88~7.02)。模型拟合结果提示,截至6月11日,累计发病为99例(95%CI:77~121),符合实际情况。若不加控制,则截至7月1日累计发病估计将达到65 090例(95%CI:39 068~105 037)。截至7月1日,较之无防控措施的理论情况,实际感染人数减少了99%。自6月12日起,北京市采取了强有力的综合防控措施,疫情实际走势接近于传播率降低95%的推演结果,敏感性分析支持这一结果。结论针对突发性疫情,传染病动力学模型可用来辅助推演传染病传播起始时间,辅助疫情溯源。北京市针对本次突发疫情所及时采取的综合防控措施迅速控制了95%以上的传播途径,减少了99%的感染人数,快速遏制了疫情,对于未来疫情防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传染病动力学模型 传染病溯源
  • 简介:【摘要】 目的 : 分析不同时间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在小儿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随机将我院收治的需要进行肠镜检查的患儿 97 例分成两组,给予常规组 48 例患儿实施术前 6h 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给予观察组 49 例患儿实施术前 12h 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对比两组接受肠镜检查患儿的效果。 结果: 两组接受肠镜检查患儿之间对比的检查依从性存在显著差异( P < 0.05 ),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肠镜检查患儿之间对比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肠道准备清洁合格率、肠道准备量表评分无显著差异( P > 0.05 ),无统计学意义 。 结论: 针对实施小儿肠镜检查的患儿在术前 12h 即手术前一晚实施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的效果更为显著,能提升患儿的依从性,提高肠道准备效率。

  • 标签: 不同时间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 小儿肠镜检查 肠道准备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 老年患者胃肠部术后实施早期空肠输注肠内营养护理对缩短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的影响。 方法 :选定本院 2018 年 3 月至 2020 年 3 月收治的 120 例老年胃肠手术患者,随机分组(每组样本容量 60 例),参照组采纳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纳 早期空肠输注肠内营养护理,对比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指标、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实验组肛门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以及肠内营养时间均显著比参照组短,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 3.33% )显著比参照组( 16.67% )低, P <0.05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 结论: 早期空肠输注肠内营养护理可促进老年胃肠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值得借鉴。

  • 标签: 胃肠手术 空肠输注 肠内营养护理 胃肠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对慢性胃炎患者采用泮托拉唑、吗丁啉与铝碳酸镁联用治疗,观察患者症状缓解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均为我院于 2018 年 4 月到 2019 年 10 月期间收治的 慢性胃炎 患者,共计 120 例。根据随机数字 表法 ,将其中 60 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 泮托拉唑联合吗丁啉治疗 ,另外 60 例设为观察组在前者基础上联合 铝碳酸镁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 。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平均症状缓解时间,观察组少于对照组 ( P< 0.05 ); 比较两组患者的 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 P< 0.05 )。 结论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 对慢性胃炎患者采用泮托拉唑、吗丁啉与铝碳酸镁联用治疗的效果更好,还可以加快患者的症状缓解速度,并有效避免患者出现不良反应问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慢性胃炎 泮托拉唑 吗丁啉 铝碳酸镁联 不良反应 症状缓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ASL)成像中不同标记后延迟时间(post label delay,PLD)及脑白质病变(white matter lesions,WMLs)评分与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的关系。材料与方法收集确诊缺血性脑小血管病患者52例,使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行认知功能评估并分为认知障碍组(30例)及认知正常组(22例),采用不同PLD (1.5、2.5 s)行3D-ASL脑灌注成像,应用GE AW4.5工作站对双侧额顶颞叶、海马及丘脑等脑区进行镜面对称测量(CBF1.5、CBF2.5),并对患者WMLs评分,比较两组差异及WMLs评分/MoCA量表评分与各脑区CBF的相关性。结果①VCI组与对照组WMLs评分分别为4.87±1.68及2.77±1.66;MoCA量表评分分别为18.77±2.98及28.18±0.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②VCI患者CBF1.5在双侧额顶颞叶、海马及右侧丘脑等脑区明显减低,而CBF2.5只在双侧额颞叶、海马脑区减低;仅左侧/右侧额叶CBF1.5与CBF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19);在全部患者各脑区中,左侧、右侧额叶CBF1.5/CBF2.5与WML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1.5=-0.567、-0.590/r2.5=-0.553、-0.558;P<0.05)。③MoCA量表评分与CBF1.5(双侧额颞叶、海马、右侧丘脑)/CBF2.5(双侧额叶、海马、左侧颞叶、右侧丘脑)呈正相关,额叶相关性最高(左、右额叶:r1.5=0.806、0.688/r2.5=0.719、0.620;P=0.000)。结论PLD1.5对VCI脑低灌注检出更敏感,PLD2.5显示低灌注范围更精确;WMLs与VCI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 标签: 动脉自旋标记 标记后延迟时间 脑血流量 脑白质病变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对患有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使用泮托拉唑治疗的临床效果与对住院时间的影响。 方法: 选择 134 例观察对象,均是 2018 年 4 月到 2019 年 3 月这段时间内在本院就诊的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即对照组( n=67 ,奥美拉唑)与实验组( n=67 ,泮托拉唑)。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住院时间与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均有十分明显的差异( P<0.05 )。 结论: 使用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显著,且减少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安全性高,可在临床进行广泛推广。

  • 标签: 泮托拉唑 上消化道出血 消化性溃疡 住院时间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术后首次131I治疗后影响辐射剂量率降低的相关因素,并预估其住院隔离时间。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11月于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住院并首次行131I治疗的PTC患者167例,其中男性43例、女性124例,年龄(37.14± 12.00)岁。将所有患者按治疗剂量分为高剂量组(63例)和低剂量组(104例),于治疗后24、48、72、96 h时测量距离患者1 m处的辐射剂量率,将治疗后患者体内滞留131I活度为400 MBq时的时间点定为出院时间。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影响辐射剂量率降低的相关因素。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或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PTC患者首次行131I治疗后的辐射剂量率随时间推移迅速下降,高剂量组治疗后的24、48 h辐射剂量率[(70.62±34.45)、15.64 μSv/h]明显高于低剂量组[(11.27±5.13)、2.03 μSv/h],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581、−7.952,均P <0.01)。81.0%(51/63)和90.5%(57/63)的高剂量组患者分别可在治疗48 h和72 h后出院,99%(103/104)的低剂量组患者可在治疗24 h后出院。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131I剂量和2 h摄碘率对高剂量组24 h辐射剂量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F=9.23,复相关系数R2=0.212,P<0.01),高剂量组24 h辐射剂量率与2 h摄碘率和131I剂量呈正相关;性别、24 h摄碘率和残甲法3对高剂量组48 h辐射剂量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F=34.45,复相关系数R2=0.622,P<0.01),48 h辐射剂量率与24 h摄碘率和残留甲状腺体积呈正相关,与性别呈负相关;131I剂量和24 h饮水量对低剂量组24 h辐射剂量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F=12.76,复相关系数R2=0.186 ,P<0.01),低剂量组24 h辐射剂量率与131I剂量呈正相关,与24 h饮水量呈负相关。结论PTC术后患者首次131I治疗24 h后,影响其辐射剂量率降低的主要因素是服用131I的剂量,而48 h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24 h甲状腺摄碘率、残留甲状腺体积和性别。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 d和2 d左右。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碘放射性同位素 住院隔离时间 辐射剂量 辐射防护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分析集束化护理干预应用于 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对其机械通气时间、预后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 方法: 选取 2016 年 11 月— 2019 年 11 月于我院 ICU 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100 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各 50 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集束化护理干预),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预后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结果: 实验组的机械通气时间显著低于对比组,预后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针对 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护理中,应用集束化护理干预减少机械通气时间,提升患者护理满意程度。

  • 标签: 集束化护理干预 ICU 重型颅脑损伤 机械通气 预后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列腺穿刺术后行前列腺癌根治术的间隔时间对患者围手术期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18年9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前列腺穿刺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并行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的66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患者平均年龄为(70.11±5.01)岁,范围为60~79岁。根据前列腺穿刺后至行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的间隔时间分为<7 d组(n=32)和6~8周组(n=34)。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切缘阳性率、术后尿失禁率,以及术后6个月的尿失禁率、术后勃起功能异常率、术后骨转移率。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间距)[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非条件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评价结局与暴露的关系。结果6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成功率为100%。<7 d组和6~8周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85.00(174.50,193.50)]、[183.00(175.00,187.50)] 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5 8,U=512.0);<7 d组和6~8周组患者的平均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85.50(177.75,205.25)]、[189.00(180.75,206.00)] 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5 9,U=512.0);<7 d组和6~8周组患者的平均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4.00(11.75,16.00)]、[13.50(12.00,15.00)]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5 7,U=522.5);<7 d组和6~8周组患者的切缘阳性率分别为18.75%、14.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9 5,χ2=0.194);<7 d组和6~8周组患者的术后尿失禁率分别为6.25%、8.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 0)。随访6个月后,<7 d组和6~8周组患者的术后尿失禁率分别为6.25%、2.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7 7);<7 d组和6~8周组患者的术后勃起功能异常率分别为9.38%、8.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 0);<7 d组和6~8周组患者的术后骨转移率分别为6.25%、5.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 0)。结论前列腺穿刺后短期(穿刺后7 d内)行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不会对患者的预后产生不良后果,也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有利于缩短患者的治疗周期。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外科手术 前列腺穿刺 间隔时间 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对剖宫产护理工作中采取人性化护理的效果及对第一次排气时间、疼痛评分的影响。方法:取我院2018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刨宫产妇7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数字表法将这70例刨宫产妇依次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刨宫产妇,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两组刨宫产妇的第一次排气时间、疼痛评分和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护理干预过后,观察组疼痛率为40%,对照组疼痛率为74%,观察组疼痛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产妇的肛门排气时间,两组之间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的并发症发生率,两组之间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在剖宫产护理工作中能够有效减轻产妇的疼痛感,缩短产妇的肛门排气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为产妇带来益处,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剖宫产 护理工作 人性化护理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Roy适应模式护理干预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受者自我感受负担(SPB)及中性粒细胞植活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5月在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处于治疗缓解期、行allo-HSCT的100例受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入层流仓后,对照组受者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以Roy适应模式为框架的护理干预。受者进、出层流仓时填写SPB量表。采用成组t检验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受者年龄、SPB量表评分和中性粒细胞植活时间,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每组受者进、出层流仓时SPB量表评分。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受者性别、原发病诊断、供受者配型、供受者血缘关系、医疗保险类型和SPB发生率。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进入层流仓时,观察组与对照组受者SPB量表评分分别为(31±5)分和(32±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5,P>0.05)。出仓时,观察组受者SPB量表评分为(25±6)分,低于对照组(3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6,P<0.05)。观察组受者出仓时SPB量表评分低于进仓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9,P<0.05);对照组受者进、出层流仓时SPB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1,P>0.05)。进仓时,观察组和对照组受者SPB发生率分别为92%(46/50)、96%(48/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1,P>0.05)。出仓时,观察组受者SPB发生率为74%(37/50),低于对照组94%(4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4,P<0.05)。观察组受者出仓时SPB发生率低于进仓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4,P<0.05);对照组受者进、出层流仓时SPB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P>0.05)。观察组受者中性粒细胞植活平均时间[(12.2±2.6) d]显著低于对照组[(17.1±2.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1,P<0.05)。结论应用Roy适应模式护理干预可改善allo-HSCT受者SPB严重程度,提高适应性,缩短中性粒细胞植活时间,利于疾病恢复。

  • 标签: Roy适应模式 造血干细胞移植 自我感受负担 中性粒细胞植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光动力疗法(PDT)延长照射时间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后极部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CCH)的疗效。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2年3月至2018年3月于深圳市眼科医院检查确诊的CCH患者51例51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瘤体位于黄斑区36只眼,位于黄斑外(旁中心外或视盘周边)15只眼。所有患者均行BCVA、眼底彩色照相、FFA、眼B型超声、OCT检查。BCVA检查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进行,统计时换算为logMAR视力。51只眼中,伴黄斑区浆液性视网膜脱离48只眼。瘤体位于黄斑区、黄斑外的患眼平均logMAR BCVA分别为0.05±0.05、0.32±0.15;肿瘤厚度、直径分别为(4.5±2.2)、(3.8±1.4)mm和(9.7±3.6)、(7.7±1.9)mm。患眼均行PDT治疗,照射时间123 s;48 h后玻璃体腔注射10 mg/ml雷珠单抗0.05 ml(含雷珠单抗0.5 mg )。治疗后1、3、6个月采用治疗前相同设备和方法行相关检查。观察患眼BCVA、视网膜下积液(SRF)、瘤体渗漏情况及大小变化。治疗前后BCVA、瘤体厚度和直径比较行t检验。结果治疗后6个月,所有患眼瘤体缩小,未见瘢痕形成;瘤体内血管较治疗前稀疏,荧光素渗漏减少,其中未见荧光素渗漏8只眼;伴黄斑区浆液性视网膜脱离的48只眼中,视网膜平复43只眼。瘤体位于黄斑区、黄斑外的患眼平均logMAR BCVA分别为0.16±0.15、0.55±0.21。与治疗前平均logMAR BCV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11、-2.676 ,P=0.036、0.040 )。与治疗前比较,不同位置患眼肿瘤厚度(t=3.416、3.055,P=0.011、0.028 )、直径(t=4.385、4.171 ,P=0.002、0.009)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延长PDT照射时间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可使CCH瘤体缩小,BCVA提高。

  • 标签: 光动力疗法 脉络膜肿瘤/治疗 血管瘤/治疗 血管生成抑制剂/治疗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系统性心脏康复训练对患者重返工作岗位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经PCI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与常规康复指导,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系统性心脏康复指导,比较两组心功能与重返工作岗位时间。结果:实验组心功能各指标与重返工作岗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经PCI治疗的心肌梗死,术后给予系统性心脏康复指导,可改善患者心功能,缩短出院到重返工作岗位时间

  • 标签: 系统性心脏康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肌梗死 重返工作岗位
  • 简介:【摘要】目的:评析对卵巢囊肿患者在腹腔镜手术过程中使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的麻醉效果。方法:本调查患者选取时间为 2019/4-2020/4,随机取 118例,两组患者均采用丙泊酚,此麻醉药物基础上,对照组使用芬太尼治疗,观察组接受瑞芬太尼 ,评估患者术后意识状态与拔管时间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拔管用时低于对照组 (P<0.05);术后拔管 1h后, 观察组 OAAS警觉 -镇静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清醒程度更高。结论:对卵巢囊肿患者在腹腔镜手术过程中采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可起到较好麻醉效果,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拔管用时,使患者意识状态在较短时间内恢复。

  • 标签: 丙泊酚 瑞芬太尼 卵巢囊肿腹腔镜手术 术后意识状态 拔管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掌指关节周围部位创伤骨折实施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固定术的治疗效果。 方法: 我院自 2016年 4 月至 2020年 4 月期间收治的 96 例掌指关节周围部位创伤骨折患者采取抽签法随机分为试验组( n=48 )与参照组( n=48 ),参照组患者实施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术,试验组患者实施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固定术,对比两组患者 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治疗效果及手部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试验组 患者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 P < 0.05 ,数据存在统计学分析意义;试验组手部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参照组,但数据无分析意义( P > 0.05 )。 结论: 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固定术治疗掌指关节周围部位创伤骨折效果显著,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可促进手部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 标签: 切开复位 微型钢板固定术 掌指关节 周围部位创伤 骨折
  • 简介:摘要缺陷乏养菌是感染性心内膜炎少见但重要的病原菌之一,因培养和鉴定困难,常被误诊和漏诊。现报道2例男性晚发型人工瓣膜心内膜炎患者,其中1例为血培养和瓣膜培养缺陷乏养菌均阳性,1例仅为血培养缺陷乏养菌阳性,均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 MS)鉴定为缺陷乏养菌,经治疗后好转。提示MALDI-TOF MS可帮助临床医师快速、精准地识别缺陷乏养菌感染。

  • 标签: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 缺陷乏养菌 心内膜炎,细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