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智能化产品的深入应用,信息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基于FPGA设计并实现了AES算法,采用资源共享的方法设计加、解密模块,采用组合逻辑电路的方法设计S盒,减少了芯片面积,提高了加、解密速度.仿真与应用测试结果表明,该设计的AES算法具有占用资源少、速度较快、成本低等特点,在性价比上具有较大的优势,很适合应用于嵌入系统中.

  • 标签: AES算法 FPGA 嵌入式系统
  • 简介:福禄克测试仪器(上海)有限公司推出先进的连接测试工具系统FlukeConnect,跨人智慧测量新时代。通过FlukeConnect系统,维护技术人员能够将测试工具测得的数据无线传送到智能手机上,从而安全存储在云空间,这样所有的团队成员在各自的工作现场就能访问查看到数据。超过20种福禄克工具可无线连接FlukeConnect应用程序,包括数字万用表、红外热像仪等。

  • 标签: 工具系统 测试仪器 连接式 CONNECT FLUKE ECT系统
  • 简介:摘要设计了一种用于测试已安装于现场的故障指示器设备将电源通过逆变器输出,再将电能通过变压器输出为稳定的低电压,使用线圈绕匝的方式将电流放大为所需的测试电流。同时设计了基于电池保护单元的储能模块,保证其在使用过程中的便携性及电池的耐用性。使用结果表明在现场出现故障指示器异常情况的情况下,可通过便携故障指示器测试仪对其功能及性能进行测试,避免返厂检测周期长的问题。

  • 标签: 故障指示器 便携式 测试仪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热流计的办法测试了上海某住宅楼外墙的整体传热系数,并利用能耗模拟比较了该建筑物的实际建筑与参考建筑的整年空调能耗。试验表明,在外墙内外布置热流表的办法,可以知道通过外墙传热是否达到稳态,从建筑物外墙传热到稳态的实测时间为60 H。测得的建筑物外墙的整体传热系数为0.48 W /(m2·K)。被测建筑物只考虑外墙整体传热系数的变化,与参考建筑物相比,年制冷能耗减少4.1%,年供暖能耗减少30.6%,全年总能耗降低了16.7%。

  • 标签: 装配式建筑 外墙综合传热系数 能耗模拟
  • 简介:针对机载FOCT总线,提出了ΓOCT总线设备分布自动测试及诊断系统的总体结构和实现方案。通过采用单片机上的系统(C8051F320)、CPLD器件(EPM240)和总线接口芯片(HI-8582),设计出ΓOCT总线与RS-485总线间的通用接口电路。FOCT标准总线上传输的数据格式采用双极性归零码,数据字由32位组成。总线接收器可接收电压范围为:高电平+6~+13V;零电平+0.5~-0.5V;低电平-6~-13v。开发了可靠的主从通信协议,实现了机载FOCT总线设备的分布在线检测。使用结果表明:整个系统设计合理,分布测试系统通信可靠性高,操作维护方便。

  • 标签: 通信技术 ΓOCT总线 分布式测试系统 RS-485 串行通信
  • 简介:摘要负载测试设备一般用于发电机组,UPS设备,应急电源车等设备的出厂负载检测,负载测试设备多采用集装箱的形式放置于室外,室外安装会影响到设备的使用寿命,并不利于负载测试设备使用时的安全防护,本次室内安装负载测试系统的设计通过强排风装置及合理的散热风道的设计,有效的解决了因室内空间狭小,散热空间不够的问题,并通过温控,风压和烟雾检测装置,实现了负载测试系统的安全防护。

  • 标签: 干式负载箱,导风罩,强排风装置,温控
  • 简介:目前专门针对大规模分布文件系统的性能测试工具较少,在对当前的分布文件系统测试技术和主流工具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大规模分布系统的特点,设计测试聚合带宽性能的测试工具ABMeter,并对Lustre进行了测试实验,与IOZone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取得了良好的测试效果。

  • 标签: 性能测试 基准 分布式文件系统 存储 聚合带宽
  • 简介:摘要:相较于PC软件而言,有关嵌入的软件自动化测试,在流程方面更为复杂。为了确保自动化检测结果在精准性与可靠性上能够得到有效保障,则要对嵌入软件进行有效的内容调整,以此来满足相应的软件设计需求。正因如此,本文以嵌入软件为主,对如何进行自动化测试平台设计工作加以分析,以此来实现提高嵌入软件综合质量的目的。

  • 标签: 嵌入式软件 自动化测试 平台设计
  • 简介:摘要:2019年以来受新冠疫情影响以及疫情防控常态化,国家和人民普遍认识到了医疗体系,医疗器械的重要性。国家药监总局及地方政府,相关组织也纷纷出台相应的标准完善法律法规,然而对于标准的理解以及具体的测试方法细节因人而异,使得各个实验室机构存在着做法不一的现象,本文就是针对内置光固化机的EMC测试进行试验研究,希望可以对同行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 标签: 医疗器械 EMC 内置式光固化机
  • 简介:摘要:随着国内外可穿戴电刺激医疗产品的快速发展,从血压血氧心率监测仪到贴片式心电监测仪、止吐仪、颈部按摩仪以及睡眠刺激仪等,该类产品可直接穿戴或贴于人体某一部位,均无电极线缆。而目前电刺激类产品所适用的专用标准YY9706.210-2021中只针对有线缆的电刺激设备的电磁兼容测试做出了明确规定与布置规范,并不能适用无电极线的可穿戴设备测试需求,故对于此类可穿戴电刺激设备的电磁兼容测试急需进行规范性研究,研究成果可对此类产品的生产企业进行标准规范,对国内各大医疗器械检测机构以及第三方实验室都有所惠及。

  • 标签: 可穿戴式 电刺激 电磁兼容 电极线缆
  • 简介:摘要:随着国家对在运电能表状态评价工作要求的常态化,每年需进行批量现场校验的电能表大幅增加,涉及检验过程中的安全风险日益凸显,尤其是在防止电压短路或接地的防控上尤其突出。本文就是研究一种新型卡扣计量电压线夹,能在做现场检验时接在接线盒或电能表上,并在所有单、三相电能表中通用,接电压测试时实现各相端子的安全隔离,降低人身触电、灼伤风险,具有安全风险低、使用简单的特点。

  • 标签: 电能表检验 短路接地 卡扣式 电压测试线夹
  • 简介:摘要:随着智能网联技术的快速发展,封闭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的建设和验证工作变得尤为重要。封闭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为汽车行业提供了安全、受控的测试环境,为新技术的研发和验证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然而,封闭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的验证评价体系尚未完善,缺乏科学、客观的评价方法。因此,建立封闭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的验证评价体系,对于提高测试场的运营效率、保障测试安全、降低测试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封闭式 智能网联 汽车测试场 验证评价体系
  • 简介:摘要:随着嵌入系统的广泛应用,其软件质量和可靠性成为关注的焦点。嵌入软件自动化测试平台作为提高测试效率、保证软件质量的重要工具,在生产端和销售端需求越来越旺盛。本文首先分析了嵌入软件自动化测试的需求与挑战,接着详细阐述了嵌入软件自动化测试平台的设计思路与关键技术,最后对平台的实现与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 标签: 嵌入式软件 自动化测试 测试平台 设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采取的早期功能锻炼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60例乳腺癌患者,均实施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与治疗,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行基础护理)、观察组(行早期功能锻炼),比较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肩关节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采取改良根治术后,实施早期功能锻炼具有高临床价值,效果较佳。

  • 标签: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早期功能锻炼 治疗依从性 肩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传统开放甲状腺切除术与改良Miccoli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市中心医院和西安市第三医院343例甲状腺良性疾病患者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行改良Miccoli术,n=169)和对照组(行传统开放,n=174)。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术后恢复情况及患者满意度、术后并发症及随访1年内复发情况。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非正态资料采用M(P25,P75)表示;计量资料根据其分布特征采用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分别为26.2 (6.9,40.8) ml和(33.4±8.6) ml,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50.6 (37.5,63.7) ml和术后引流量(35.7±9.5) ml (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为(3.9±2.8) d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的恢复时间(5.1±2.4) d (P=0.001)。两组术后声音嘶哑、皮下瘀斑、瘢痕形成及甲状旁腺功能减低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2个月内复发率7.69%显著低于对照组复发率19.54%(P<0.05)。结论改良Miccoli术在治疗甲状腺良性疾病时不仅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疼痛轻且患者满意度高等优势,而且还具有较低的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甲状腺 疗效比较研究 病人满意度 改良Miccoli术式 传统开放式甲状腺切除术 甲状腺良性疾病
  • 简介:[ 摘要 ] 目的: 观察脑卒中后伴有下肢运动性功能障碍治疗中经改良后强制性的运动疗法运用价值。 方法 : 把在 2019 年 2 月 -2020 年 3 月来本院接受临床治疗 脑卒中后伴有下肢运动性功能障碍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中风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从我院收治中风偏瘫患者中抽取 77例,数表法分为 2组: 38例试验组采用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 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运动疗法,比较 2组疗效。结果:治疗后, 2组的下肢功能、平衡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患侧下肢最大负重百分比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各评分比对照组高,组间差异显著( P<0.05)。结论:给予中风偏瘫患者改良强制性运动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下肢功能,提高生活能力,值得应用。

  • 标签: 中风偏瘫 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 下肢功能 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