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阻塞性咽鼓管功能障碍是常见的耳科疾病之一,由于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既往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年来国内外开展了大量临床研究探索治疗阻塞性咽鼓管功能障碍的新方法。在本综述中,我们将结合自身经验介绍阻塞性咽鼓管功能障碍的药物治疗、吹张治疗、呼吸训练和手术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着重阐述球囊扩张技术的应用。

  • 标签: 咽鼓管 中耳通气 综合疗法 气囊扩张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解决骨科患者由于固定、包扎等治疗原因都会使肢体体积膨大,传统的病员服穿脱很不方便的问题。方法:我科于2019年4月-12月对科室70名上肢骨折患者使用改良后的病员服进行临床对照试验。结果:改良后病员服的患者舒适度为94.3%,患者满意度为100% ,暴露伤口情况为42.9%,医护人员围手术期治疗护理操作满意度100%。结论:此服装穿脱方便、便于医生护士操作、提高住院病人的满意度,特别适用于上肢骨折的病人。

  • 标签: 多功能病员服 设计 上肢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改良连续缝合外科打结法对翼状胬肉术后眼表功能修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对72眼分三组分别采用连续缝合加外科打结法、单纯连续缝合法及间断缝合法进行显微下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治疗,采用泪膜破裂时间(BUT)及结膜印记细胞学检查评价术后1w、2w、4w时泪膜稳定性。结果:连续缝合外科打结组、单纯连续缝合组及间断缝合组术后1w、2w、4wBU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33、6.89、=5.04;P0.05),前两组与间断缝合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w、4w上皮细胞Neson分级及结膜细胞密度组间比较,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4.07、=5.41、=6.54、=4.82;P

  • 标签: 翼状胬肉 连续缝合外科打结 泪膜破裂时间(BUT) 结膜印记细胞学
  • 简介:摘要目的联合咽鼓管声测法(Sonotubometry,STM)和螺旋CT观察健康人咽鼓管开放状态下的功能和形态,通过STM训练咽鼓管开放动作并优化CT参数,以期对咽鼓管做出更全面的评估。方法13名健康志愿者(男10名,女3名,年龄22~26岁)经STM监测下的咽鼓管主被动开放训练后,在立位和仰卧位下测得吞咽、捏鼻鼓气(Valsalva动作)时的咽鼓管开放持续时间和声压最大值。CT设置参数A(扫描层厚6.0 mm,层厚手动重建为0.6 mm,三维重建层厚0.6 mm)和参数B(扫描层厚0.4 mm,三维重建层厚0.4 mm);在参数A下行静态扫描和Valsalva扫描,在参数B下行Valsalva扫描。多平面重建后测量咽鼓管骨部和软骨部的面积。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种体位下,Valsalva动作较吞咽动作的咽鼓管开放持续时间更长,开放声压最大值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立位比仰卧位Valsalva动作咽鼓管开放持续时间更长(P<0.05)。在CT参数A条件下,Valsalva动作下测量的软骨部面积比静态下测量的面积大(P<0.05);Valsalva动作下,参数A所测得的软骨部面积大于参数B所测得的面积(P<0.05);参数B的扫描时间长于参数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仰卧位Vasalva动作下的STM测试配合CT参数A下的Valsalva扫描,可以Valsalva被动咽鼓管开放为共通点,互补反映咽鼓管形态及功能,既可呈现常规CT无法获得的咽鼓管开放管腔影像,又可对照观察咽鼓管的开闭过程,为咽鼓管研究提供了新手段。

  • 标签: 咽鼓管 声测法 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改良薅管技术及其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的初步应用。方法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自2018年3月起开始实施"薅除"拔管,在1例患者发生了术后隧道口感染的事件后,我们改良了手术方式:即拔管成功后,在隧道口行小切口,适当修剪皮肤并缝合,使隧道口闭合。结果截至2020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合计对15例患者实施改良薅管,随访期间(0~25个月),无继发感染、腹腔渗液。结论对于符合薅管指征患者,改良薅管是一个可以尝试的方法,可降低继发感染及腹腔渗液等风险。

  • 标签: 腹膜透析 腹膜透析拔管 改良式薅管 导管相关感染
  • 简介:摘要:乳腺癌作为临床对女性能够造成极大危害的恶性肿瘤,当前其发病率有着逐渐的年轻化以及上升化等趋势。临床上常采取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切除患者病侧乳房组织以及部分腋窝脂肪组织。该手术会造成较大创伤,形成较多的缺失组织,对患者腋静脉以及臂丛神经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在术后需要重视对患者的功能锻炼,提高患者康复效果。参与可读性护理模式作为现代护理理念下的重要护理模式,其强调护理人员和患者共同对护理内容作出把控,在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功能锻炼中的应用,能够提高患者锻炼主动性依从性,让患者的自理能力和运动功能快速恢复,有着较好的应用效果。本文对参与可读性护理模式的不同实施要点进行合理探索,综合论述现阶段参与可读性护理模式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功能锻炼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 标签: 参与式可读性护理 乳腺癌 改良根治术 功能锻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哮喘患儿护理中实施环境改良功能干预对患儿肺功能和预后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哮喘患儿84例,随机数字分配原则将其分为常规组(n=42)和改良组(n=42)。常规组患儿接受院内既往传统护理模式,改良组患儿接受环境改良功能干预护理模式。对两组患儿肺功能、临床症状、复发率及患儿家庭功能评分。结果常规组患儿PaCO2、PaO2、FEV1水平依次为(55.37±3.18)mmHg、(85.35±5.17)mmHg、(34.25±4.62)%,改良组患儿各指标依次为(32.62±2.59)mmHg、(96.26±5.39)mmHg、(44.97±5.83)%,改良组患儿肺功能水平较高(均P<0.05);常规组患儿哮喘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及哮喘控制评分依次为(9.37±2.52)d、(10.69±3.18)d、(21.06±3.27)分,改良组依次为(6.52±1.95)d、(7.83±2.56)d、(25.42±2.83)分,改良组患儿症状改善情况较优(均P<0.05);常规组患儿半年内复发率及二次住院率分别为16.7%(7/42)、14.3%(6/42),均高于改良组的7.1%(3/42)、2.4%(1/42)(均P<0.05);改良组患儿包括沟通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情感反应、情感介入指标在内的家庭功能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均P<0.05)。结论在哮喘患儿护理中开展环境改良功能干预的优势明显,对患儿肺功能及临床症状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同时可提高其家庭功能

  • 标签: 小儿哮喘 环境改良 功能干预 肺功能 家庭功能
  • 简介:摘要:在我国电力系统基建项目中,由于新建线路跨越运行线路的频次增多、新建线路感应电压过大,在进行线路测试时对测试人员带来严重威胁。鉴于此,我们立足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通过对线路参数测试设备、方法的改造升级,极大保障了人身安全及测试数据的精准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为了解决能源危机,我们在2010年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成为发展的重点。汽车工业的发展将主要依靠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汽车工业的转型。然后是一系列由国家利益政策驱动的补贴措施,将新的能源产业转移到“增长期”,进一步提高新车的销量。据建设部称,到2020年,我国有1.367亿辆全新的汽车可供使用。但是新能源汽车需要比传统汽车更高的故障率,在购买新车后给公用事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 标签: 新能源汽车 电控系统 功能测试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改良Borsellino术治疗儿童隐匿阴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小儿外科2017年7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17例隐匿阴茎患儿的临床资料。本组患儿年龄为(6.59±2.94)岁,范围在2~13岁;术前在无牵引情况下测量阴茎突出耻骨上皮肤长度为(1.42±0.30)cm。所有患儿均行改良Borsellino术,随访时间1~24个月。结果17例患儿手术均成功,术后阴茎长度为(4.58±0.31)cm,较术前明显延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770,P<0.05)。手术时间为(82.06±12.38)min,范围在65~120 min;术后包皮内板水肿持续时间为(9.00±3.02)d,范围在6~14 d。随访1~24个月,患儿阴茎显露良好,患儿及家属对术后阴茎外观满意。结论改良Borsellino术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治疗儿童隐匿阴茎安全、有效。

  • 标签: 儿童 隐匿阴茎 改良Borsellino术
  • 简介:【摘要】在配电变压器高压侧或配线分支上安装跌落熔断器对输电线路、电力变压器的过流保护、短路保护和负载额定电流的分离起着重要作用。跌落熔断器是输变电系统中的重要部件,其产品质量及定期维修质量直接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近几年来,由于跌落熔断器故障事故频繁发生,甚至造成大面积停电。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跌落熔断器本身质量问题和外部环境影响。所以,提高户外交流高压跌落熔断器的产品质量,改善产品工艺,已成为设备安全运行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 标签: 跌落式熔断器 交流高压 户外 改良
  •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和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微型化智能伺服驱动器作为智能机器中的核心部件,具有可编程功能,能够通过伺服驱动技术对梯形图进行编程,主要适用于木工机械领域。微型化智能伺服驱动器凭借强大的全数字化驱动器,可通过特有的运动控制指令,利用数据运算对多轴电机进行同步控制。在我国,针对微型化智能伺服驱动器的设计主要包括功率板、三相正弦PWM以及内核程序3部分。但传统的微型化智能伺服驱动器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往往存在响应速度慢、稳定性低的问题,因此对微型化智能伺服驱动器进行优化设计势在必行。本文以此为目标,开展微型化智能伺服驱动器设计,致力于设计出满足发展趋势的新型微型化智能伺服驱动器。

  • 标签: 驱动器 功能项目 自动测试设备 驱动接口
  • 简介:摘要:电气柜适用于各种大型控制系统并且在其中担任核心角色,在地铁车辆控制系统中,电气柜也是主要部件之一。逻辑元件根据具体配置出现在电气柜的面板上,通过电气连接组成控制回路,并根据预定的布局自动控制地铁车辆的各个部件。因此,只有具有正确可靠的逻辑功能,电气柜才能保证在地铁车辆运行中安全有效地行使自己的功能。因此,需要在投入运行前测试功能可靠性,并诊断可能存在的任何故障。

  • 标签: 电器柜 地铁车辆控制 逻辑功能 故障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调节按需求改良体位对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镇江市第四人民医院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8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术中行常规体位护理,观察组接受可调节按需求改良体位护理,观察两组术后胃肠功能、并发症发生率情况,记录两组舒适度评分、疼痛评分及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恢复正常饮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肩部疼痛、下肢静脉血栓、臂丛神经损伤、眼结膜水肿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舒适度评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调节按需求改良体位能有效改善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及疼痛感,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及治疗满意度。

  • 标签: 可调节式按需求改良体位 腹腔镜妇科手术 术后胃肠功能 满意度
  • 简介:摘要:嵌入开发测试过程中软硬件紧密结合,软件的测试也离不开硬件的支持,但正因为如此,给软件测试带来不便,本文提供一种实用的基于串口通讯实现嵌入软件的应用层测试平台,及搭建该平台的实现要点供参考。

  • 标签: 串口通讯, 测试平台 软件调试
  • 简介:摘要: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微电子技术在嵌入软件中的自动化应用越发普及,通过嵌入软件可以提高自动化控制系统在应用中的准确率。目前我国常用的嵌入软件系统主要有医疗技术、航空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交通技术等,这些领域中所应用的嵌入软件具有较强的可靠性和可用性,因此相关部门需要对嵌入软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进行严格的测试,需确保软件符合当前市场的准入机制,本文首先探讨了嵌入软件安全测试的背景,再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强化嵌入软件为电子应用安全性测试的措施,分析了软件安全测试设计和实现的具体操作。

  • 标签: 嵌入式软件 微电子技术 安全测试 措施研究
  • 简介:摘要: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明确通信设备中嵌入软件测试的现状,以及如何改进测试的流程。此次研究选用的是文献分析法,通过查找通信设备和嵌入软件测试流程的相关文献,为文章对测试流程的改进分析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文章的分析可知,改进软件测试流程可以通过研发测试工具、创新测试技术和提高测试人员素质这样几方面入手。通过实施上述三个措施,将有利于通信设备中,嵌入软件测试流程的改进。

  • 标签: 通信设备 V模型 软件测试流程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改良肛管灌肠袋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针对院内2019年1月-2020年1月开展灌肠的150例病患,随机划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75例,研究组给予改良灌肠袋灌肠,参照组给予常规灌肠,比对两组病患肠道清洁度、灌肠速度与灌肠时发生的负面状况。结果 研究组肠道清洁优良率为100.00%,明显优于参照组的82.67%,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灌肠液流速在全开与半开状况下分别为(5.48±0.71)ml/s与(1.37±0.22)ml/s,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病患出现腹胀、肛管插入时疼痛与灌肠液外溢概率分别为4.00%、5.33%与1.33%,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改良灌肠袋,可以明显减少在灌肠时出现的负面情况,同时提升对肠道的清洁效果,值得广泛运用。

  • 标签: 改良式 肛管灌肠袋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的构建以及临床实践运用。方法:以我院2019年1月-2020年6月接诊的1623例产妇为研究对象,组间研究小组,通过文献查阅和专家咨询,基于1984版评分标准基础上增加19项完成改良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基于产后出血情况评价改良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的准确性和应用价值。结果:本组1623例产妇产后出血率为8.3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妊娠合并症、孕次、产次、孕周、分娩方式、多胎妊娠、新生儿体质量、产妇精神状态、总产程

  • 标签: 改良式 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 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