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振动排痰法及密闭式吸痰对ICU患者呼吸道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择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时段内收治的ICU患者共110例,依据配对法纳入A组(55例)、B组(55例)。A组使用人工排痰法,B组使用振动排痰法联合密闭式吸痰,比较患者呼吸道护理效果、总满意度。结果:B组呼吸道护理效果优于A组、总满意度(96.36%)高于A组(83.64%),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ICU患者,振动排痰法、密闭式吸痰联合运用,可显著增强呼吸道护理效果,还可改善护理满意度,预防护患纠纷,值得推广。

  • 标签: 振动排痰法 密闭式吸痰 ICU 呼吸道护理效果 总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振动排痰机与人工扣击对老年长期卧床患者的排痰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7月到2021年7月收治的老年长期卧床患者80例进行研究,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0例,给予人工扣击排痰,观察组40例,给予振动排痰机排痰。比较两种排痰手段对老年长期卧床患者的排痰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排痰效果和舒适度都优于对照组,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振动排痰机 人工扣击 排痰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慢阻肺患者护理中振动排痰护理的应用价值及对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以80例慢阻肺患者进行研究,研究时间是2019年4月~2020年10月,40例是对照组,40例是观察组,分别应用常规护理、振动排痰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肺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P

  • 标签: 肺功能康复 慢阻肺 住院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前期动物实验,初步探索自主研发的新型智能手机控制的振动胶囊治疗功能性便秘(FC)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前瞻性纳入就诊于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消化科门诊的24例FC患者。研究流程包括≥2周基础期、6周治疗期和≥6次随访(2周1次)。在治疗期内患者被分为假胶囊组、低频振动胶囊组、高频振动胶囊组,分别吞服12颗对应胶囊。通过观察3组患者腹痛、腹胀、胶囊滞留,以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异常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评价振动胶囊治疗的安全性;通过比较3组患者的周均完全自发排便次数(CSBM)、周均自发排便次数(SBM)、胶囊排出时间、便秘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问卷(PAC-QOL)和便秘患者症状评分问卷(PAC-SYM)评分评价振动胶囊治疗的有效性。采用方差分析、最小显著性差异-t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例患者失访,最终假胶囊组、低频振动胶囊组、高频振动胶囊组分别有7、8、7例患者纳入统计;共3例患者出现一过性不良事件。治疗第6周,假胶囊组、低频振动胶囊组和高频振动胶囊组的周均CSBM较自身基线差值分别为0.0次(0.0次,2.0次)、2.0次(1.0次,2.8次)和1.0次(0.0次,5.0次),周均SBM较自身基线差值分别为-1.0次(-2.0次,2.0次)、1.0次(-0.8次,2.0次)和1.0次(0.0次,4.0次);6周治疗过程中,假胶囊组、低频振动胶囊组和高频振动胶囊组中分别有3、7和5例患者的周均CSBM较基线数据增加≥1次,分别有2、5和5例患者的周均SBM较基线数据增加≥1次。低频振动胶囊组和高频振动胶囊组治疗第6周的胶囊排出时间均短于假胶囊组[(65.7±9.3)和(59.1±3.4) h比(96.7±10.0) h],低频振动胶囊组和高频振动胶囊组治疗6周过程中的胶囊排出时间均短于假胶囊组[(63.6±8.6)和(59.8±6.6) h比(100.5±13.1)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19、3.584、2.832、3.036,P均<0.05)。假胶囊组、低频振动胶囊组、高频振动胶囊组患者在治疗期间PAC-SYM评分分别为(14.3±2.0)、(9.9±2.3)和(7.0±2.0)分,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假胶囊组、低频振动胶囊组、高频振动胶囊组患者在治疗期间PAC-QOL评分分别为(31.3±4.4)、(24.0±3.8)和(13.9±4.1)分,其中高频振动胶囊组低于假胶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08,P=0.012),低频振动胶囊组与假胶囊组间,高频振动胶囊组与低频振动胶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振动胶囊可安全用于FC患者,可促进排便,缓解其便秘症状,但不同振动频率胶囊的治疗效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标签: 振动胶囊 功能性便秘 临床试验 完全自发排便次数
  • 作者: 李建康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1-12-02
  • 出处:《科学与技术》2020年3期
  • 机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55
  • 简介: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重视度进一步提升。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包括塔式起重机在内的较多机械结构在作业过程中经常会因为振动或者意外操作不当而出现损伤,对机械结构本身造成重要影响,严重时还将引起重大的安全事故。事故发生的原因有很多种,比如焊接工艺不科学合理,使用的材料存在质量问题,或是机械结构被严重腐蚀等等。传统的结构损伤检测需要停机且所需时间长、设备多,所以当前必须加快塔机金属结构损伤识别技术的研究步伐

  • 标签: 塔式起重机起重臂 损伤检测 小波包分解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胫神经局部振动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小腿三头肌痉挛及神经电生理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偏瘫下肢功能障碍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局部振动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Clonus阵挛分级法分别评价2组患者的肌张力和痉挛程度,并对胫神经运动与感觉传导、F波、H反射进行检测。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小腿三头肌MAS、Clonus分级评分、胫神经H反射的H/M比值、Hmax、Hmax刺激强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改善(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小腿三头肌MAS[(0.62±0.63)分]、Clonus分级评分[(1.05±1.02)分]、胫神经H反射的H/M比值(0.48±0.28)、Hmax[(3.75±2.09)mV]、Hmax刺激强度[(38.18±12.79)mA]较对照组改善优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辅以胫神经局部振动治疗,可通过抑制神经反射通路的兴奋性,有效缓解脑卒中患者小腿三头肌的痉挛程度,降低肌肉张力。

  • 标签: 局部振动治疗 脑卒中 肌张力 H-反射 F波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的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联合振动排痰的临床效果。方法:到2018年7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筛选有44例患者纳入研究范围,根据治疗需要结合患者的意见,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患者有24名应用常规抗感染治疗方法,实验组患者共20名,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联合振动排痰术,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以及降钙素原,并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几率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患者的氧分压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在临床中通过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联合振动排痰术能够有效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治疗,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气,降低患者的研究水平,恢复患者的呼吸功能,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 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 振动排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心理干预联合振动排痰的效果。方法:以80例老年COPD患者做随机研究,病例所选均为2019.06-2021.03之间,依据不同疗法均分为2组。采取一般护理干预对比组,实验组同时采取心理干预联合振动排痰。比较2组心理评分及肺功能指标。结果:2组统计对比干预后FEV1、FVC等水平、SDS、SAS等评分的结果后以实验组数据更优(P<0.05);但干预前2组统计对比差异较小(P>0.05)。结论:临床护理老年COPD患者中心理干预联合振动排痰的效果显著,即可改善患者肺功能,且可消除不良心理,可做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老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心理干预 振动排痰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治疗中,振动排痰机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8—2019两年为研究时限,择取120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患者。以信封随机化分组法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行抗感染等基础治疗,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加行振动排痰机干预,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APACHEII评分。结果:治疗前对APACHEII评分比较,组间不具有差异性(P>0.05);治疗后研究组<对照组,P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振动排痰机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汽轮发电机组整套启动过程中可能发生振动值超量程的情况,本文对汽轮机冲转过程出现的状况进行了原因分析,结合造成振动高的各种潜在可能因素,提出切实有效的检查及处理方案,对以后类似问题的分析、解决具有相应参考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MRI和磁共振动脉成像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诊断价值及检出率。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1月-12月收治的8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展开研究,分别采用CT,MRI和磁共振动脉成像对患者诊断,比较三组疾病检出率,分析三种检测方式的诊断价值。结果:CT检查阳性率45.00%低于MRI检查62.50%与磁共振动脉成像检查82.50%,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MRI检查阳性率62.50%低于磁共振动脉成像检查82.50%,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检查中,MRI检查与磁共振动脉成像检查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CT MRI 磁共振动脉成像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CT、MRI、磁共振动脉成像(MRA)诊断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2021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疑似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行CT、MRI、MRA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CT、MRI、MRA诊断的准确率、特异度、敏感度,及对疾病不同分型的检出情况。结果:MRA诊断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准确率、特异度、敏感度及对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分型、两侧椎动脉供血不足分型检出率均高于MRI、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应用MRA检查的效果比MRI、CT具有更高的准确率、特异度、敏感度,且对疾病不同分型的检出率更高,能全面、准确地诊断患者的病情,为治疗疾病提供更加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 标签: CT MRI MRA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诊断价值 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运动亚型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的脑灌注改变情况及其异同。材料与方法收集震颤型(tremor dominant,TD) PD患者26例、姿势不稳/步态障碍型(postural instability gait difficulty,PIGD) PD患者27例和35名正常对照者的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three-dimensional pseudo-continuous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pCASL)数据,基于MATLAB搭载的SPM12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通过协方差分析及双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观察PD不同运动亚型患者脑灌注改变及其差异。使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评价患者的认知功能。采用Pearson相关方法分别计算TD组、PIGD组差异脑区相对脑血流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flow,rCBF)与临床各项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HC组相比,TD组左侧海马旁回、左侧梭状回、左侧中央前回、左侧中央后回、双侧丘脑、双侧小脑灌注增高;右侧颞极颞中回、右侧颞极颞上回、右侧额中回灌注减低(P<0.05);PIGD组与HC组相比,左侧海马、左侧海马旁回、左侧壳核、左侧梭状回、左侧中央前回、左侧中央旁小叶、双侧丘脑灌注增高;左侧颞下回、左侧缘上回、右侧额中回灌注减低(P<0.05);TD组与PIGD组相比,右侧小脑灌注增高,左侧中央前回灌注减低(P<0.05);TD组左侧中央前回、右侧小脑8区rCBF值与TD评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97、0.541,P值分别为0.04、0.00);PIGD组左侧颞极颞中回rCBF值与MMSE评分(r=0.411,P=0.04)呈正相关。结论PD不同运动亚型患者的脑灌注模式不同,震颤型患者的灌注改变主要存在于小脑-丘脑-皮层环路相关脑区,而姿势不稳/步态障碍型患者则以基底节-丘脑-皮层环路相关脑区为主,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可以直观地显示出不同运动亚型特征性的灌注模式。

  • 标签: 帕金森病 静止性震颤 姿势不稳/步态障碍 磁共振成像 动脉自旋标记
  • 简介:摘要:汽轮发电机组振动影响机组安全运行,如果处置不当,轻则引起机组不能正常运行,重则造成重大主辅设备损坏,不仅会引起巨大经济损失,还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通过对机组振动相关因素分析,找出造成机组振动偏大原因,通过运行调整减少运行参数对机组振动的影响。

  • 标签: 汽轮发电机组 振动 原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频振动治疗仪配合全面护理应用于支气管肺炎患儿排痰中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70例于2018年9月到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支气管肺炎患儿进行分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全面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多频振动治疗仪,对患儿护理前后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变化情况、吸痰间隔时间、住院时间、咳嗽缓解时间、喘憋缓解时间、肺啰音缓解时间、呼吸音改善率、胸片改善率、进行观察。结果:护理前,患儿的PaCO2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PaCO2明显降低,并且观察组的吸痰间隔时间明显较长,住院时间、咳嗽缓解时间、喘憋缓解时间、肺啰音缓解时间明显较短,呼吸音改善率、胸片改善率明显较高,相较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

  • 标签: 多频振动治疗仪 全面护理 支气管肺炎 排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2WI、扩散加权成像(DWI)和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联合应用在前列腺癌(PC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8月平湖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PCa患者作为PCa组,选取同期54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作为BPH组,进行横断面研究。两组患者均行MR常规扫描、DWI及DCE-MRI扫描,对比两组表观弥散系数(ADC)、指数化表观扩散系数(EADC)、峰值时间(Tmax)、峰值强度(SIpeak)、信号强化率(SER)、最大增强斜率(MSI)及时间-信号强度(TIC)曲线类型,并综合分析癌灶和非癌灶间差异。统计T2WI、DWI、DCE-MRI检查结果,对比3种方法单独及联合诊断PCa的诊断效能。结果PCa组ADC值低于BPH组,EADC值高于BPH组(P<0.05);PCa组Tmax值低于BPH组,SER、MSI值高于BPH组(P<0.05);PCa组Ⅲ型TIC曲线占比(64.00%)高于BPH组(14.81%),Ⅱ型TIC曲线占比(24.00%)低于BPH组(66.67%,P<0.05);常规T2WI序列诊断出癌灶32例,另有10例BPH患者外周带检出低信号;DWI检查检出癌灶34例,另有10例BPH患者中央腺区检出稍高信号结节,ADC信号稍低,6例增生外周带高信号斑片影;经DCE-MRI检查50例PCa患者中42例病灶区呈早期明显强化,并快速或缓慢下降,2例表现为低峰值强化下降型,2例外周病灶表现为上升型,4例表现为不典型图形,4例病灶不明确;54例BPH患者中,10例T2WI检出低信号区;16例DWI检出稍高信号结节,其中8例ADC呈稍低信号;46例呈早期明显强化并逐渐上升,或呈平台强化;8例中央增生结节出现早期明显强化,并早期下降;T2WI、DWI、DCE-MRI联合诊断PCa的灵敏度(96.00%)、准确度(92.31%)高于3种方法单独诊断(P<0.05)。结论T2WI、DWI、DCE-MRI联合检查能获得更全面病灶信息,显著提高PCa诊断灵敏度及准确度,利于减少漏诊。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扫描 扩散加权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2WI、扩散加权成像(DWI)和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联合应用在前列腺癌(PC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8月平湖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PCa患者作为PCa组,选取同期54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作为BPH组,进行横断面研究。两组患者均行MR常规扫描、DWI及DCE-MRI扫描,对比两组表观弥散系数(ADC)、指数化表观扩散系数(EADC)、峰值时间(Tmax)、峰值强度(SIpeak)、信号强化率(SER)、最大增强斜率(MSI)及时间-信号强度(TIC)曲线类型,并综合分析癌灶和非癌灶间差异。统计T2WI、DWI、DCE-MRI检查结果,对比3种方法单独及联合诊断PCa的诊断效能。结果PCa组ADC值低于BPH组,EADC值高于BPH组(P<0.05);PCa组Tmax值低于BPH组,SER、MSI值高于BPH组(P<0.05);PCa组Ⅲ型TIC曲线占比(64.00%)高于BPH组(14.81%),Ⅱ型TIC曲线占比(24.00%)低于BPH组(66.67%,P<0.05);常规T2WI序列诊断出癌灶32例,另有10例BPH患者外周带检出低信号;DWI检查检出癌灶34例,另有10例BPH患者中央腺区检出稍高信号结节,ADC信号稍低,6例增生外周带高信号斑片影;经DCE-MRI检查50例PCa患者中42例病灶区呈早期明显强化,并快速或缓慢下降,2例表现为低峰值强化下降型,2例外周病灶表现为上升型,4例表现为不典型图形,4例病灶不明确;54例BPH患者中,10例T2WI检出低信号区;16例DWI检出稍高信号结节,其中8例ADC呈稍低信号;46例呈早期明显强化并逐渐上升,或呈平台强化;8例中央增生结节出现早期明显强化,并早期下降;T2WI、DWI、DCE-MRI联合诊断PCa的灵敏度(96.00%)、准确度(92.31%)高于3种方法单独诊断(P<0.05)。结论T2WI、DWI、DCE-MRI联合检查能获得更全面病灶信息,显著提高PCa诊断灵敏度及准确度,利于减少漏诊。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扫描 扩散加权成像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振动排痰机结合无缝隙护理对慢阻肺患者动脉血气指标与肺功能指标的影响。 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收治的78例慢阻肺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振动排痰机结合无缝隙护理,比较两组效果。 结果 比较两组护理前动脉血气各项指标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经不同护理后,两组动脉血气各项指标均有改善,研究组动脉血气各项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经不同护理后,两组肺功能各项指标均有改善,研究组肺功能各项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振动排痰机 无缝隙护理 慢阻肺患者 动脉血气指标 肺功能指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甲双胍(metformin,MF)与振动干预对糖尿病伴发骨质疏松大鼠(diabetic osteoporosis,DOP)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和糖代谢的改善作用。方法购入125只大鼠,按随机号码表法选出100只大鼠进行糖尿病性骨质疏松大鼠模型构建,建模成功大鼠按随机分组原则分为模型对照组(MC组)、二甲双胍组(MF组)、振动组(V组)、二甲双胍+振动组(MV组)。正常饲养的25只大鼠为空白对照组(C组)。各组大鼠按不同方案进行为期20周干预治疗。干预结束后进行各类样本采集、BMD检测、HOME-IR检测。结果与C组前测BMD值相比,MC组、MF组、V组、MV组前测BMD明显降低,分别为(0.21±0.03)、(0.20±0.04)、(0.20±0.03)、(0.19±0.05)g/cm2(P<0.05),该结果说明DOP模型构建成功。经过20w干预后,MF组、V组、MV组BMD值分别为(0.23±0.07)、(0.24±0.05)、(0.27±0.01)g/cm2,均显著高于其前测值和MC组后测值(0.18±0.05)g/cm2(P<0.05)。对比患者干预后骨代谢变化发现:干预后MF组、V组、MV组的尿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OP)分别为(17.07±2.33)、(16.95±4.22)及(15.43±3.75)mg/g,MF组、V组、MV组的脱氧胶原吡啶交联(deoxypyridinoline,DPD)分别为(3.26±0.09)、(3.13±0.10)及(2.95±0.10)mmol/L,MF组、V组、MV组的TRACP分别为(152.51±10.89)、(149.67±11.05)及(143.90±10.6)μg/L,患者各项骨代谢指标均显著低于前测值和MC组后测值(P<0.05)。对比干预后患者的糖代谢及胰岛素敏感性发现:干预后MF组、V组、MV组的FPG分别为(15.32±4.98)、(16.34±5.76)及(19.76±5.71)mmol/L,MF组、V组、MV组的FINS分别为(25.46±6.21)、(27.92±5.33)及(29.85±7.22)mmol/L,MF组、V组、MV组的HOME-IR分别为(17.39±1.37)、(20.27±1.36)及(26.81±1.83)mmol/L,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MC组(P<0.05)。结论二甲双胍与振动干预作用于糖尿病伴发骨质疏松大鼠能显著降低血糖,缓解胰岛素敏感性,降低骨量流失,增加骨密度。

  • 标签: 二甲双胍 振动 糖尿病 骨质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