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ESR)在老年重症CAP(CAP)中的病情严重程度评估方面的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确诊的47例老年重症CAP患者作为重症CAP组,50例非重症CAP的老年患者作为CAP组,选取同期我院体检的47例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对三组患者的PCT、CRP和ESR进行检测,对比分析三组的检测结果。结果重症CAP组的PCT、CRP、ESR水平都显然高于肺炎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T、CRP、ESR的联合检测对老年重症C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具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血清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血沉 老年重症CAP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奈唑胺治疗结核并MRSA感染重症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选择的对象为2012年6月-2015年3月医院收治的76例老肺结核合并MRSA感染重症肺炎的患者,根据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所采用的药物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与静脉注射万古霉素,观察组患者静脉注射利奈唑胺,观察的指标有两组患者重症肺炎治疗有效率的比较以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重症肺炎治疗有效率为78.9%,观察组有效率为57.9%,两组进行比较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常见并发症的发病率为21.1%,观察组为7.9%,两组患者进行比较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利用利奈唑胺治疗结合合并重症肺炎安全、有效,值得对该治疗方案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

  • 标签: 利奈唑胺 肺结核 重症肺炎 疗效 MRSA 安全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预防效果,以丰富临床经验。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收并将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100例,根据入院治疗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之上运用综合护理干预予以护理。经护理后,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机械通气时间、VAP的发生时间及发生情况等,并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VAP的发生率为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00%,观察组患者的VAP发生时间显著延迟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提高了护理满意率,有效缩短了机械通气时间,同时降低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以及延缓了发生时间,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重症监护室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个体化护理对ICU重症肺炎患者生理指标改善和预后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8例ICU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取个性化护理。结果观察组护理后乳酸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加,APACHEⅡ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个体化护理可改善ICU重症肺炎患者生理指标和预后效果。

  • 标签: 个体化护理 ICU重症肺炎 生理指标 预后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重症肺炎的治疗过程中,探究电子支气管镜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例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使用传统治疗法和电子支气管镜术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患者康复效果。结果①对照组和观察组的热程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的中位数为8天,观察组的中位数为7天,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②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康复时间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的中位数为10天,观察组的中位数为9天,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和传统治疗法相比,电子支气管治疗法对重症肺炎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电子支气管镜 重症肺炎 咳嗽 发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以及护理对策。方法67例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机械通气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VAP组(35例)和非VAP组(32例)。分析其危险因素并探讨护理对策。结果VAP组通气时间>10d的患者、留置胃管患者以及意识障碍患者与非VAP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监护室发生VAP的危险因素包括通气时间>10d、留置胃管、意识障碍等。结论临床上应当对于重症监护室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以此降低VAP的发生率。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强心甙与血管活性药物对重症肺炎并心衰预后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重症肺炎并心衰患儿50例,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两个小组,对照组患儿25例,主要进行传统药物治疗,观察组患儿25例,主要在早期进行强心甙与血管活性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儿后期治疗结果。结果经过观察分析,在患儿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在患儿后期症状改善情况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患儿住院时间上,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在重症肺炎并心衰患儿临床治疗当中,早期应用强心甙与血管活性药物治疗效果较好,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且可以明显改善患儿预后情况,效果显著。

  • 标签: 早期应用 强心甙 血管活性药物 重症肺炎并心衰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呼吸重症监护室内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00例采取机械通气患者,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均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干预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肺炎发病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肺炎发病率及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引起呼吸重症监护室内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原因较多,而通过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呼吸重症监护室内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发病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

  • 标签: 呼吸重症监护室 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 原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采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方法治疗儿童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经我院诊断并治疗的儿童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64例,随机分为临床治疗组和正压通气组,各32例。临床治疗组给与抗感染,氧驱动雾化及鼻导管吸氧,如发生肺内痰量过多给与吸痰;正压通气组在临床治疗组的基础上给与NCPAP治疗。分别记录治疗前及治疗两天后两组患儿呼吸频率、动脉血氧分压及危重病例评分体系,并比较。结果经过两天的治疗后,正压通气组患儿呼吸频率、动脉血氧分压及危重病例评分均明显优于临床治疗组。P均<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鼻持续起到正压通气治疗儿童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及深入研究。

  • 标签: NCPAP 儿童重症肺炎 合并呼吸衰竭
  • 作者: 葛仲夏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创建时间:2015-09-19
  • 出处:《中国综合临床》 2015年第9期
  • 机构:葛仲夏河北省沧州市肃宁县医院儿科河北沧州062350【中图分类号】R725.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589-02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重症小儿手足口病恢复期实施康复护理对并发症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在本院进行治疗的重症小儿手足口病恢复期患儿5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25例,对照组患儿不给予护理措施,观察组患儿采用康复护理,对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康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重症小儿手足口病恢复期采用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提高康复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重症小儿手足口病 恢复期 康复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奥美拉唑治疗危重症小儿并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从2014年1月到2015年3月所收治的60例危重症并消化道出血患儿,采取双盲的方法,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儿30例,两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患儿给予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雷尼替丁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其差异存在着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是93.3%,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是73.3%,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存在着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奥美拉唑治疗危重症小儿并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建议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奥美拉唑 危重症 消化道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红霉素、阿奇霉素联合短程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46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每组23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静脉注射红霉素后注射用阿奇霉素,连续治疗三天。治疗组静脉注射红霉素,一周以后改为注射用阿奇霉素,连续治疗三天。最后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在本次研究中,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6.9%,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43.4%。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结果比较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霉素、阿奇霉素联合短程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有助于减少住院时间,减少用频率,减少患者的痛苦。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红霉素 阿奇霉素 联合短程 支原体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患有支原体肺炎的患儿联合使用阿奇霉素、山莨菪碱的可行性。方法择取2013年12月到2015年1月于本院诊治支原体肺炎的患儿共160例,按照给予的不同药物进行随机分组80例患儿归入对照组,单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另外80例患儿归入联合组,基于对照组的治疗方法在肺腧穴处配合注射山莨菪碱。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与副作用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联合组98.75%(79/80),对照组86.25%(69/80),联合组显然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副作用发生率为联合组27.50%(22/80),对照组55.00%(44/80),对照组显然高于联合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常用阿奇霉素,对于患儿来说会有较高的副作用发生率。使用阿奇霉素、辅以山莨菪碱配合使用,不但疗效非常显著,安全性也比较高,更有助于缩短恢复时间,临床极具推广意义。

  • 标签: 可行性分析 阿奇霉素 小儿支原体肺炎 联合用药 山莨菪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于小儿支原体肺炎应用阿奇霉素和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方案的效果。方法选择的研究对象为在2011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患有支原体肺炎的患儿,共150例。随机分为给予阿奇霉素联合小儿咳喘灵治疗的对照组,和给予阿奇霉素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的实验组,每组75人,然后将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和发热、咳嗽、肺部啰音3项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儿中,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患儿中,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00%。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发热、咳嗽、肺部啰音3项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上,实验组患儿均优于对照组患儿,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阿奇霉素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的治疗方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效果明显且见效快,有着重要的临床参考意义。

  • 标签: 小儿支原体肺炎 阿奇霉素 特布他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阿奇霉素与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探讨分析阿奇霉素与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3月收治的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8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其中观察组采取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则采用红霉素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和啰音消失时间、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和啰音消失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也低于对照组,而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较红霉素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小儿支原体肺炎 红霉素 阿奇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