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重庆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感染状况,评估不同暴露状态下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风险。方法收集截至2020年4月30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重庆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者及其密切接触者的报告信息,进行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核酸检测结果等统计,计算不同特征、不同暴露状态下的密切接触者感染和续发率。结果共追踪调查176例感染者和2 000名密切接触者,总感染率为6.80%,续发率为4.35%。有基础性疾病者感染率为25.00%(24/96),显著高于无基础疾病者(χ2=52.71,P<0.01);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感染率分别为7.48%和2.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50,P<0.01);发病后和潜伏期接触的感染率分别为9.94%和3.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84,P<0.01);不同接触方式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02,P<0.01)。结论重庆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的总体感染率较高,确诊病例的传染性强于无症状感染者,基础性疾病者感染和患病的风险更大,症状期的传染性强于潜伏期,共同居住生活方式、娱乐活动、聚餐接触方式为高危因素。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密切接触者 感染率 传染性
  • 简介:【摘要】 眼科患者在门诊诊疗过程中医务人员有很多需要与患者近距离接触的检查与治疗,在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间医务人员存在着交叉感染的风险。本文着重介绍我科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从规范门诊患者就诊流程、加强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加强眼科器械清洁消毒管理等方面采取防范措施,减少交叉感染和职业暴露风险。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眼科门诊 感染防范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掌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的流行趋势和评价防控效果,本研究评估了2020年1月16日至2月14日中国内地新冠肺炎的流行动态变化。方法选取2020年1月16日至2月1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的每日新增经核酸检测确诊的新冠肺炎病例数,分析新增确诊病例的流行曲线、环比新增确诊病例倍数、定基新增确诊病例倍数、环比新增确诊病例数增长率。结果从2020年1月16日至2月14日,中国内地新冠肺炎累计新增确诊病例数为50 031例,其中湖北省37 930例,武汉市22 883例,湖北以外其他各省12 101例。湖北以外其他各省份新增确诊病例数高峰在2020年1月31日至2月4日,武汉市和湖北省的新增确诊病例数高峰在2020年2月5至9日。湖北以外其他各省新增确诊病例数在2020年2月5至9日呈现明显下降(与高峰时段相比下降了23%),而武汉市和湖北省的新增确诊病例数在2020年2月10至14日明显下降(武汉下降了30%;湖北下降了37%)。结论国家及各级政府采取的疫情防控措施已经呈现出非常显著的效果,有效地遏制了疫情在全中国的蔓延。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流行病学 防控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武汉暴发流行以来,已在全国范围内蔓延。对截至2020年2月11日中国内地报告所有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和分析。方法选取截至2020年2月11日中国内地传染病报告信息系统中上报所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分析包括:①患者特征;②病死率;③年龄分布和性别比例;④疾病传播的时空特点;⑤所有病例、湖北省以外病例和医务人员病例的流行病学曲线。结果中国内地共报告72 314例病例,其中确诊病例44 672例(61.8%),疑似病例16 186例(22.4%),临床诊断病例10 567例(14.6%),无症状感染者889例(1.2%)。在确诊病例中,大多数年龄在30~79岁(86.6%),湖北省(74.7%),轻/中症病例为主(80.9%)。确诊病例中,死亡1 023例,粗病死率为2.3%。个案调查结果提示,疫情在2019年12月从湖北向外传播,截至2020年2月11日,全国31个省的1 386个县区受到了影响。流行曲线显示在1月23-26日达到峰值,并且观察到发病数下降趋势。截至2月11日,共有1 716名医务工作者感染,其中5人死亡,粗病死率为0.3%。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播流行迅速,从首次报告病例日后30 d蔓延至31个省(区/市),疫情在1月24-26日达到首个流行峰,2月1日出现单日发病异常高值,而后逐渐下降。随着人们返回工作岗位,需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疫情反弹。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暴发流行 流行特征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可合并或导致各种类型心律失常,其临床管理具有一定特殊性,目前尚缺乏统一的规范管理方案。本文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COVID-19诊疗方案的指导原则,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临床一线专家的有限经验,形成COVID-19合并心律失常的管理方案,以供临床医护人员参考。

  • 标签: 心律失常,心性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诊疗 建议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导致的重症呼吸道感染发病机制为促炎/抗炎反应紊乱及免疫失衡,免疫系统过度反应、免疫细胞过度凋亡和功能耗竭、免疫抑制或免疫麻痹等是主要的免疫病理表现。针对其发病机制的免疫调节治疗主要包括激素、IL-6受体拮抗剂、康复期血浆、超免疫球蛋白等,但其应用时机及临床效果尚存争议,本文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免疫失衡与免疫调节治疗进行评价总结。

  • 标签: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是一种重大传染病。目前临床研究显示,糖尿病是其一种常见合并症。高血糖是导致重症感染的危险因素,也是轻症进展为重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这可能与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缺陷有关。此外,病毒可能对胰岛产生直接损害,诱发应激性高血糖。因此要特别关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中的糖尿病患者。系统性类固醇类激素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中,尤其是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中应慎用。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感染 糖尿病 免疫缺陷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早期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20日至2020年2月7日就诊于河南省人民医院、信阳市中心医院、巩义市人民医院的44例COVID-19确诊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轻型/普通型组(40例)和重型/危重型组(4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淋巴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乳酸脱氢酶和总胆红素等实验室检查指标。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结果44例患者中,36例患者有武汉市旅居史,6例为本地确诊病例,2例流行病学史不详。患者初次就诊时发热30例(68.2%),咽部不适4例(9.1%),乏力9例(20.5%)。在疾病早期进展中43例出现发热(97.7%),其中低热21例,中度热16例,高热5例,超高热1例。与轻型/普通型组患者相比,重型/危重型组患者的发热时间更长[(7.55±3.56) d比(13.75±2.22) d,t=3.397,P=0.001],淋巴细胞计数更低[1.12(0.83,1.23)×109/L比0.38(0.04,0.49)×109/L,Z=2.780, P<0.01],C反应蛋白更高[10.60(3.64, 19.75) mg/L比41.50(33.00, 64.00) mg/L,Z=2.234,P=0.021],总胆红素更高[6.9(5.4, 9.4) μmol/L比11.3(9.9, 28.5) μmol/L,Z=2.275,P=0.016],乳酸脱氢酶更高[210(174,252) U/L比480(471,489) U/L,Z=2.102,P=0.0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发热是COVID-19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重型/危重型患者与轻型/普通型患者相比,发热持续时间更长,体温更高,淋巴细胞计数更低,C反应蛋白、乳酸脱氢酶、总胆红素水平更高。

  • 标签: 冠状病毒感染 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发热 淋巴细胞计数
  • 简介:摘要: 新冠肺炎患者在临床上 除了 采用核酸确诊以外,为了提高确诊诊断率,可以 结合 CT 影像学诊断。基于此,本文对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胸部 CT影像学征象特点分析, 以期对新冠肺炎诊断准确率提高有一点帮助作用。

  • 标签: CT 新冠肺炎 影像学特征
  • 简介:摘要: 探讨心理护理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情绪的作用。重点突出一例患者入院 -住院治疗期间 -出院的心理活动和情绪变化。结论: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利于疾病的恢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心理护理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焦虑
  • 简介:摘要由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引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疫情仍在持续,由此造成的医护人员感染并不少见。如何才能做到既满足临床骨科疾病的诊疗需求,又防止疫情的大肆蔓延是骨科医生面临的巨大挑战。依据骨科患者的暴露史和病情进行分级防控极为重要,为减少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暴露,保证医疗安全和降低防疫物资的消耗,将骨科患者分为三级(1、2、3级)六类(1A、1B、2A、2B、3A、3B)进行处理,为各级医院骨科开展临床诊治提供有效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2019年底,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从武汉迅速蔓延至全国各地。作为班主任,在保障学生卫生健康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存在于大学生身上的一些问题,有必要将疫情防护事件转为教育学生的一个契机,在此过程中,教育大学生要树立危机意识、个人与国家一体的爱国情怀。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危机意识 爱国情怀
  • 作者: 郑瑞强 胡明 李绪言 胡波 姜利 钟鸣 桑岭 郑霞 潘纯 赵蓓蕾 张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3
  • 出处:《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20年第01期
  • 机构:225001 扬州,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430030 武汉市肺科医院重症医学科,10002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病医学科,430071 武汉,武汉大学附属中南医院重症医学科,100053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重症医学科,200032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510120 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310003 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210009 南京,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210002 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病医学科,350025 福州,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〇〇医院重症医学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救治中抗凝治疗应用的经验。方法分析2020年1月至2020年2月武汉协和医院收治的3例COVID-19病例的临床资料。3例患者均在住院一周内病情恶化,呼吸困难加重,且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升高(>20 mg/L),其中男性2例,使用依诺肝素钠抗凝,女性1例,初始使用低分子肝素钠抗凝,停用后续接依诺肝素钠抗凝。结果3例患者在给予抗凝治疗后,呼吸症状随之缓解,且无血栓事件发生。结论COVID-19患者多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高危因素,积极的抗凝治疗不仅可以预防血栓形成,同时可能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呼吸困难 静脉血栓栓塞 抗凝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患者的护理观察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4日-2020年3月25日某援鄂医疗队在武汉某医院治疗的确诊为重症新冠肺炎患者64例临床资料,对患者临床特点、护理要点、治疗、转归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该疾病的护理观察要点。结果:64患者中,发热共计24例,(其中9例为高热体温高于38.5),乏力8例、咳痰咳嗽12例、咽喉疼痛5例、胸闷憋喘8例、腹泻7例。患者主要以支持和对症疗法为主。64例患者中60例符合新冠肺炎出院标准,4例患者由重症转变为轻症。平均出院时间为33.36±1.18天。结论:对于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应当强化临床特点观察,实施早期干预,做好针对性护理,改善疾病预后。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重症患者 护理要点分析
  • 简介:摘要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特点是病毒侵袭后,肺部损害持续加重,引发呼吸衰竭,并发或继发循环改变与多器官功能障碍。重症超声因其动态、实时、无创、可重复等优点,可广泛用于重症患者的病因诊断、病情评估并指导治疗。现以在湖北省武汉市来自全国参与COVID-19救治的重症专家建议为基础,总结出基于重症超声的重症COVID-19救治的指导建议,皆在为救治COVID-19重症患者提供依据。

  • 标签: 重症超声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治疗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会对患者造成呼吸功能、躯体功能和心理功能障碍。根据抗击疫情一线护理实践、相关研究、专家共识和指南,提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患者呼吸康复护理的若干推荐意见,以期为临床呼吸康复护理提供理论依据及实践指导。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物理治疗技术 呼吸康复 护理管理 呼吸治疗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讨19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患者治疗期间的护理。方法 对19例NCP患者治疗期间实施的护理措施。结果 19例NCP患者平稳度过治疗期,无患者死亡,无医务人员感染。结论 通过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有效的护理措施、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平稳度过治疗期,同时防止了院内交叉感染。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 治疗期 护理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严峻,虽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员流动,但仍不可避免骨折患者、尤其是低能量损伤老年患者来医院就诊。在此特殊时期,创伤骨科医师应如何在常规的诊疗方式中结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控,做好创伤患者围手术期管理,选择合理的术式及麻醉方式,对于患者的预后及疫情的防控至关重要。在做好诊断、治疗、护理、康复等流程的同时,医务人员如何做好自身的防护,避免出现聚集性传播,也是必须要面对的问题。该文从创伤骨科医、护、患三者出发,结合多学科综合干预模式,对当前疫情期间如何做好创伤骨科患者的防治工作进行简要阐述。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骨科 创伤和损伤 医务人员
  • 简介:摘要2019年12月来,武汉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席卷全国,并列为国际关注的公共卫生紧急事件。根据既往对其他冠状病毒研究结果和消化科诊疗活动特点,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消化科工作防护要点进行了细化总结,供消化科一线工作人员临床参考。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疫情 消化科 个人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