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结合大唐环境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抚州项目部脱硫系统生产情况,主要针对江西大唐国际抚州发电有限责任公司(2×1000MW)脱硫吸收塔在线测量PH值测量偏移大、测量不准确、电极冲洗不干净、电极易损坏的问题,火电厂FGD装置脱硫装置PH计故障判断和测量的准确性,是解决火电厂脱硫环保运行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涉及FGD装置安全、环保、和节能三个方面,如何及时地正确判断是否故障和测量的准确性,提高脱硫FGD装置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更好的控制脱硫吸收塔浆液PH值和FGD脱硫装置运行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实践工作中通过PH测量装置各种故障判断分析,设计出一种带PH电极保护测量装置,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 标签:
  • 简介:与H2O2燃料电池类似,以水为阳极进料和氢源,在固体聚合物电极(SPE)反应器内进行了大豆油的电化学催化氢化。反应器的关键部件是膜电极组件(MEA),其由稀有金属黑阴极、RuO2粉末阳极、Nafion117阳离子交换膜构成。SPE反应器在温度60℃、压力0.1MPa、阴极进料为工业用大豆油下进行分批循环操作。研究了可能影响油氢化电流效率的各种因素,如阴极催化剂的类型、催化剂载量、阴极催化剂粘合剂用量、电流密度、反应物进料速率。发现用不同阴极催化剂时的电流效率顺序为:Pd>Pt>Rh>Ru>1r。用Pd黑阴极时,油氢化电流效率随电流密度的升高而降低,0.50A/cm^2时为70%,0.490A/cm^2时为25%。电流脉冲频率在0.25-60Hz时对电流效率没有影响。Pd和Pt阴极催化剂的最佳载量均为2.0mg/cm^2。只要粘合剂的总量不大于30%(质量分数,以干基催化剂为基准),大豆油氢化作用的电流效率就不会受到Nafion和PTFE阴极催化剂粘合剂的影响。当电流密度为0.100A/cm^2时,大豆油的进料速率由80mL/min升至300mL/min时,电流效率由60%升至70%。在进料管线上加镍丝网湍流促进器,进由速度为80mL/min时电流效率可高达70%。

  • 标签: 大豆油 氢化作用 固体聚合物电极反应器 膜-电极组件 电流效率 催化剂
  • 简介:摘要为探讨心电监护一次性电极的使用对早产儿皮肤造成损伤的原因分析及预防,从而更好的减少患儿的不舒适感和皮肤损伤。

  • 标签: 一次性电极片 早产儿 皮肤损伤
  • 简介:研究了以K2SO4、S粉、C粉、聚三氟氯乙烯粉、Al2O3、MgO混合物作为固体缓冲剂.以Cd为内标.电弧发射光谱法测定多目标地球化学土壤样品中的钼。方法的检出限为0.02μg/g(3S),方法的精密度(RSD)为6.59~11.36%。测定了国家一级地球化学标准物质,结果与标准值相符合。本方法已用于10000多件样品的分析.取得满意的结果。

  • 标签: 发射光谱法 多目标地球化学 土壤样品
  • 简介:目的研究颅内电极脑电图监测技术在病毒性脑炎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应用价值并予以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病毒性脑炎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脑电图监测、颅内电极脑电图监测以及脑脊液检查。分别比较两组脑电图异常率情况以及癫痫样放电现象发生率情况。此外,根据患者是否为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分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40例,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70例。以脑脊液检查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检测方式诊断病毒性脑炎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敏感度、特异性以及准确度。结果颅内电极脑电图监测病毒性脑炎的脑电图轻度异常率为0.00%(0/110),明显低于常规脑电图组的10.91%(12/110),而脑电图重度异常率与癫痫样放电现象发生率分别为46.36%(51/110)、56.36%(62/110),均明显高于常规电脑组的25.45%(28/110)、16.36%(18/11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常规脑电图监测诊断病毒性脑炎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真阳性以及真阴性人数占比均明显低于颅内电极脑电图监测,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脑脊液检查为金标准,常规脑电图诊断病毒性脑炎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灵敏度、特异性以及准确性分别为57.50%、60.00%、59.09%,均明显低于颅内电极脑电图监测的85.00%、84.29%、84.55%,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颅内电极脑电图监测技术应用于病毒性脑炎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有利于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可作为临床治疗预后的指标,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病毒性脑炎 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 颅内电极脑电图 脑电图异常
  • 简介:制作了溴代十六烷基吡啶修饰碳糊电极,研究了咖啡酸在该修饰碳糊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在0.1mol.L^-1的HAc-NaAc缓冲溶液(PH=3.0)中,咖啡酸在峰电位为0.44V(vs.SCE)左右出现一灵敏的氧化峰,通过选择和优化各项参数,建立了一种直接测定咖啡酸的电分析方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55×10^-5~4.16×10^-7mol.L^-1,检出限为2.0×10^-8mol.L^-1(富集min)。该修饰电极制作简单,稳定性、重现性良好,可用于药物中咖啡酸含量的则定。

  • 标签: 溴代十六烷基吡啶 咖啡酸 化学修饰电极 伏安测定
  • 简介:非线性介质是指其电导率和(或)介电常数随电场强度变化而变化的电介质。非均匀电场中非线性介质由于介质的介电性能参数在空间呈梯度变化,在电场作用下将发生空间电荷极化,而极化形成的空间电荷又影响电场的分布,探明这种空间电荷极化的动态过程有助于高压直流绝缘结构的设计和故障分析。为此,利用COMSOLMultiphysics有限元软件中的瞬态求解器仿真研究了同轴电极结构下具有场致增强型和温度增强型电导的非线性电介质在阶跃电压下的极化和退极化过程。研究结果发现:极化建立过程中,内电极附近空间电荷密度随时间变化会出现“过冲”现象;退极化过程中,内电极附近空间电荷会出现“反极性过冲”现象;“过冲”现象与“反极性过冲”现象相互呼应,均源自动态松弛时间的时空分布;温度梯度与场强对空间电荷“过冲”行为的影响规律不同。

  • 标签: 非线性介质 温度梯度 空间电荷 极化 退极化
  • 简介:采用响应曲面法系统研究了掺硼金刚石(BorondopedDiamond,BDD)膜电极电化学氧化双酚A(BisphenolA,BPA)的影响因素及含氯副产物的生成。结果表明,电流密度是影响降解速率常数(k)和氯离子消耗量(Δc(Cl-))的最主要因素。以BPA有效降解的同时生成较少量的含氯副产物为标准,通过响应曲面法计算得到的最优反应条件为:对0.06mmol/LBPA、40mmol/LNaCl(pH=8)的溶液,当电流密度为15mA/cm^2时,k为0.318min^-1,Δc(Cl^-)仅为3.55mmol/L。BDD电极电解不仅生成了高浓度的高氯酸盐,还生成了1,1,2,2-四氯乙烷、2,3,4,6-四氯苯酚和五氯苯酚等仅在BDD体系中被检测到的含氯有机副产物。综上,经BDD电极电化学氧化处理后尽管整个BPA溶液的毒性明显降低,但还需特别关注反应过程中生成的含氯副产物。

  • 标签: 环境工程学 掺硼金刚石膜电极 双酚A 含氯副产物
  • 简介:摘要:铝电解电容器是一种常见的电容器类型,它由一对铝箔作为电极,通过电解液介质分隔而成。本文主要探讨了铝电解电容器用电极箔的发展现状及市场预测。文章首先介绍了铝电解电容器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然后详细阐述了电极箔的制备工艺和材料选择,旨在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借鉴参考。

  • 标签: 铝电解电容器 电极箔 制备工艺 材料选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电极偏差的靶点矫正法在脑深部电刺激术(DBS)中对提高电极植入精确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8年4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行丘脑底核DBS治疗的61例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应用DBS治疗患者42例(84侧电极),为未矫正组,术后进行头颅MRI与CT融合并应用公式分别计算电极在X、Y、Z轴的偏差距离以及电极偏差值ΔP,并制定相应的靶点矫正规则;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纳入的19例患者(36侧电极)均参照此矫正规则进行靶点矫正,再行DBS治疗,为矫正组,术后复查头颅CT,并进行头颅MRI与CT融合后计算ΔP。将电极偏差程度按照ΔP≤1 mm、>1~2 mm、>2~3 mm和>3 mm进行划分。将电极植入靶点后无需术中调整定义为第1次穿刺成功。比较两组患者电极第1次穿刺成功率、ΔP以及电极偏差程度。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无致残、死亡等严重并发症,术后复查头颅CT结果均未见脑梗死或脑出血。未矫正组左侧ΔP为(1.6±0.9)mm,其中X轴向内移(0.1±0.9)mm,Y轴向后移(1.0±0.9)mm,Z轴向上移(0.5±0.5)mm;右侧ΔP中位数(上、下四分位数)为1.4(1.2,2.2)mm,其中X轴向内移(0.2±0.9)mm,Y轴向后移1.0(0.3,1.5)mm,Z轴向上移(0.4±0.5)mm,计算所得的靶点矫正规则为双侧Y轴向均向前增加1.0 mm,双侧Z轴向均向下增加0.5 mm。矫正组术中电极第1次穿刺成功率为94.4%(34/36),与未矫正组的77.4%(65/8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82,P=0.024)。矫正组的左侧ΔP较未矫正组减小(t=-3.507,P=0.001);但矫正组的右侧ΔP与未矫正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646,P=0.100)。矫正组与未矫正组比较,双侧电极偏差程度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电极偏差的靶点矫正法可提高术中电极第1次穿刺成功率,减小电极位置的偏差,对提高DBS电极植入精确性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帕金森病 深部脑刺激法 电极,植入 偏差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改良经环甲膜针电极法用于甲状腺术中神经监测(intraoperative neuromonitoring,IONM)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实用性。方法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甲状腺外科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115例拟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被招募入组,术中采用两个双针电极从环甲肌直部和甲状软骨下缘夹角处向外上斜行刺入环甲膜,使用标准四步法(V1-R1-R2-V2)定位,显露并评估喉返神经(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RLN)功能,手术前后电子喉镜评估声带运动情况,用t检验对比手术前后肌电信号振幅的差异。结果115例共130条RLN均记录到有效肌电信号,其中12例为巨大甲状腺肿合并气管压迫狭窄;13例为术中反复调节气管插管电极位置,但肌电信号均不满意;15例为术中意外发现复杂情况,需神经监测,但预先未使用气管插管电极;75例为志愿使用。术中3条RLN信号丢失,术后第2天复查电子喉镜提示2例声带运动正常,1例声带运动障碍,随访6个月未恢复;其他127条神经V1/R1=(1 857±1 718)μV/(2 347±2 323)μV,V2/R2=(1 924±1 705)μV/(2 450±2 345)μV,手术前后肌电信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1和0.35,P=0.755和0.725),手术前后电子喉镜均提示声带运动正常。术中2例针电极置入点少许渗血,压迫5min后均停止,无电针折断、感染和局部血肿发生。结论改良经环甲膜针电极法用于甲状腺术中评估RLN功能被证实安全可行,具有不受气管条件影响、稳定性好、置入简单和成本低廉等优点,在甲状腺手术中可作为气管插管电极的有益补充。

  • 标签: 甲状腺手术 术中神经监测 环甲膜 针电极 喉返神经 甲状腺癌
  • 简介:将磷钼杂多酸聚吡咯(PMo12-PPY)用电聚合法沉积在载有多孔阳极氧化铝(AAO)的玻碳电极表面(AGCE),制备了PMo12-PPY/AGCE纳米复合材料修饰电极,并通过循环伏安(CVs)、电化学阻抗谱(EIS)方法表征了PMo-PPY/AGCE和PMo-PPY/GCE的电化学性质及电极界面反应特征.结果表明,AAO膜使电极表面粗糙度降低,电子传输的能力增强,并使氧化还原反应速度加快.

  • 标签: 阳极氧化铝 纳米复合材料 修饰电极 电化学交流阻抗
  • 简介:采用一步法合成了氨基化四氧化三铁(NH2-Fe3O4)磁性纳米材料,并以XRD,IR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将NH2-Fe3O4组装到磁性玻碳电极表面,得了NH2-Fe3O4修饰的磁玻碳电极,并以该修饰电极为工作电极,研究了其电化学性能.利用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研究了铅(Ⅱ)离子和铜(Ⅱ)离子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NH2-Fe3O4纳米粒子可显著提高Pb2+和Cu2+在电极表面的富集量,提高溶出峰电流.由于差分脉冲溶出伏安曲线中Pb2+和Cu2+的溶出峰电位差较大,且没有相互干扰,所以该电极可用于Pb2+和Cu2+的同时测定.

  • 标签: 氨基化Fe3O4 磁性玻碳电极 PB2+ Cu2+
  • 简介:同时固定乙酸胆碱酯酶(AChE)及胆碱氧化酶(ChOx)于组装在丝网印刷电极表面的Fe3O4/Au纳米复合微粒上,构建了一类新颖的快速测定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双酶传感器(AChE-ChOx/Fe3O4/AuSPCEs)。该双酶传感器电流响应在乙酸胆碱浓度为0.5~12.5mmol/L之间呈良好线性关系(R^2=0.998)。其对克百威(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和敌敌畏(有机磷类农药)的检测范围在0.05~1.00μg/mL之间均呈良好线性关系(R^2=0.977),检测下限均可达0.01μg/mL。应用于实际样品白菜的添加回收率在95%~110%之间,与传统的生化法相比具有良好相关性。此外该传感器成本低、制备容易、可抛弃,有望用于氨基甲酸酯和有机磷类农药的现场大规模筛测。

  • 标签: Fe3O4/Au纳米微粒 纳米 乙酸胆碱酯酶 胆碱氧化酶 氨基甲酸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经输尿管镜下钬激光与经尿道等离子柱状电极治疗前尿道狭窄的效果比较。方法 选取 2015年 07月 -2017年 07月我院收治的 20 例 钬激光与 24 例 等离子柱状电极治疗前尿道狭窄患者 ,比较 2组病人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尿流率( Qmax)增长 及术后随访 8-12个月尿道狭窄情况。结果 钬激光组手术时间少于等离子柱状电极组,术后尿流率( Qmax)增长值大于等离子柱状电极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 0. 05) 。术后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无统计学意义 ( P> 0. 05) 。术后随访 8-12个月,钬激光组狭窄再复发率小于等离子柱状电极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0. 05) 。结论 经输尿管镜下钬激光治疗前尿道狭窄比 经尿道等离子柱状电极治疗前尿道狭窄在手术时间、术后尿流率增长 情况(术后最大尿流率( Qmax)—术前最大尿流率( Qmax)) 及术后狭窄再发率具有优势,在治疗前尿道狭窄及合并膀胱结石患者更方便、快捷、有效。

  • 标签: 钬激光 等离子柱状电极 前尿道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电极偏差的靶点矫正法在脑深部电刺激术(DBS)中对提高电极植入精确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8年4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行丘脑底核DBS治疗的61例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应用DBS治疗患者42例(84侧电极),为未矫正组,术后进行头颅MRI与CT融合并应用公式分别计算电极在X、Y、Z轴的偏差距离以及电极偏差值ΔP,并制定相应的靶点矫正规则;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纳入的19例患者(36侧电极)均参照此矫正规则进行靶点矫正,再行DBS治疗,为矫正组,术后复查头颅CT,并进行头颅MRI与CT融合后计算ΔP。将电极偏差程度按照ΔP≤1 mm、>1~2 mm、>2~3 mm和>3 mm进行划分。将电极植入靶点后无需术中调整定义为第1次穿刺成功。比较两组患者电极第1次穿刺成功率、ΔP以及电极偏差程度。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无致残、死亡等严重并发症,术后复查头颅CT结果均未见脑梗死或脑出血。未矫正组左侧ΔP为(1.6±0.9)mm,其中X轴向内移(0.1±0.9)mm,Y轴向后移(1.0±0.9)mm,Z轴向上移(0.5±0.5)mm;右侧ΔP中位数(上、下四分位数)为1.4(1.2,2.2)mm,其中X轴向内移(0.2±0.9)mm,Y轴向后移1.0(0.3,1.5)mm,Z轴向上移(0.4±0.5)mm,计算所得的靶点矫正规则为双侧Y轴向均向前增加1.0 mm,双侧Z轴向均向下增加0.5 mm。矫正组术中电极第1次穿刺成功率为94.4%(34/36),与未矫正组的77.4%(65/8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82,P=0.024)。矫正组的左侧ΔP较未矫正组减小(t=-3.507,P=0.001);但矫正组的右侧ΔP与未矫正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646,P=0.100)。矫正组与未矫正组比较,双侧电极偏差程度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电极偏差的靶点矫正法可提高术中电极第1次穿刺成功率,减小电极位置的偏差,对提高DBS电极植入精确性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帕金森病 深部脑刺激法 电极,植入 偏差
  • 简介:目的:研究两种脑电图(EEG)电极放置方法对癫癎样放电波(epileptiformdischarges)的记录差异情况.方法:选取临床诊断疑为颞叶内侧癫癎(MTLE)的患者,同时记录针刺蝶骨电极(SP)和下颌切迹粘贴电极(MNS)的脑电图,在出现特异性癫癎样放电波时,对两种方法记录的脑电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种方法记录到的棘波、尖波在波幅上存在差异,但对于常规参数下,能够目测到的蝶骨电极放电,通过软件测量放大,在下颌切迹电极同样也能够检出.结论:下颌切迹粘贴电极是一种比较准确、客观反映颞叶癫癎样放电的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下颌切迹电极 蝶骨电极 脑电图 颞叶内侧癫癎 癫癎样放电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神经科患者行多导睡眠监测(PSG)电极护理中应用网状弹力帽的价值。方法:将本院接受多导睡眠监测的108例神经科患者作为主体,以奇偶法分为研究组(54例)、对比组(54例)。予以对比组导电膏、常规胶布固定,研究组增加网状弹力帽,分析组间电极脱落情况与不舒适率,控制研究时间是2020年7月-2021年7月。结果:比较研究组、对比组间各项指标得知,研究组电极脱落率、电极脱落个数、不舒适率均明显较低,差异具备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在神经科患者行多导睡眠监测电极护理中应用网状弹力帽具有理想效果,可更为妥善的固定电极,有利于保证数据记录的完整性与稳定性,可为医生提供高质量监测图谱的同时改善患者舒适度,有利于保障正确诊断。

  • 标签: 网状弹力帽 神经科 多导睡眠监测 电极护理
  • 简介:摘要: 从一起防雷接地问题导致的全厂七台余热锅炉液位电极雷击损坏事故出发,简要分析了发电厂防雷接地存在问题时对设备安全的潜在危害和必要的防雷改进措施,通过补充增设有效的防雷保护接地措施减少雷击对电厂电气设备安全的影响。

  • 标签: 防雷保护接地 液位电极 设备保护接地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现代科技工作之中,氟化物的应用频率不断提升,其中氢氟酸属于制取最重要的氟化物,多数情况下将其用于氟代烃以及铝氟化物的生产之中。但是氟化物具有较大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对于有机物以及环境的危害方面,此类物质存在于水源以及土壤之中时,难以被微生物讲解,且在大气中的降解难度同样较大,能够长时间存留于多样化的介质之中,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群的健康构成威胁。在实际落实水中氟化物测定工作的过程中,测定方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包括:离子选择电极法、离子色谱法以及比色法等。本文综述了离子选择电极法与离子色谱法两种不同检测方式对于生活饮用水检测的差异。

  • 标签: 离子选择电极法 离子色谱法 氟化物 生活饮用水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