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英夫利昔单抗(IFX)对创伤损伤(TBI)小鼠神经功能的影响及核因子κB/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NF-κB/iNOS)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2只健康成年雄性C57BL/6小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TBI组及TBI+IFX组,每组24只;后2组小鼠采用控制皮质撞击法建立TBI模型,TBI+IFX组在造模后30 min经腹腔注射IFX(溶于生理盐水中,浓度为2.5 mg/mL,剂量为10 μg/g),1次/d,共给药3 d。sham组和TBI组分别于相同时间点经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造模后第1、3、7天应用Garcia评分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估;在造模后第3天采用伊文思蓝染色及干湿重法检测血脑屏障通透及脑组织含水量;采用尼氏染色、Tunel染色检测脑组织中损伤神经元及凋亡神经元比例;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检测神经元中caspase-3、神经元核抗原(NeuN)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小胶质细胞标志物离子钙接头分子-1(Iba-1)表达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脑组织中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1β、IL-6、干扰素(IFN)-γ]和自由基[氧自由基(ROS)、氮自由基(RNS)]的含量;同时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NF-κB、iNOS的表达。结果(1)造模后第1、3、7天,3组小鼠Garcia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BI组小鼠比较,TBI+IFX组小鼠造模后第3、7天Garcia评分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造模后第3天,与TBI组比较,TBI+IFX组小鼠的伊文思蓝渗出量[(18.45±1.32) μg/g vs. (16.38±1.25) μg/g]及脑组织含水量[(81.56±0.96)% vs. (79.97±0.79)%]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第3天,与TBI组比较,TBI+IFX组小鼠中损伤神经元比例[(79.50±5.85)% vs. (68.81±7.47)%]、凋亡神经元比例[(41.93±7.49)% vs. (30.59±8.60)%]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造模后第3天,免疫荧光双标染色结果显示,与TBI组比较,TBI+IFX组小鼠神经元中caspase-3相对表达量(1.11±0.23 vs. 0.76±0.16)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染色及ELISA法结果显示,与TBI组比较,TBI+IFX组小鼠损伤侧脑组织的Iba-1染色评分、炎因子(TNF-α、IL-1β、IL6和IFN-γ)和自由基(ROS和RNS)的含量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染色及Western blotting实验结果显示,与TBI组比较,TBI+IFX组小鼠NF-κB p65、iNOS和磷酸化NF-κB抑制蛋白α表达明显减少,NF-κB核转位也受到抑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FX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反应,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抑制下游的NF-κB/iNOS通路激活有关。

  • 标签: 颅脑损伤 英夫利昔单抗 炎症反应 氧化应激反应
  • 简介:摘要创伤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有较高的发生率、致残率和死亡率,且在年龄、性别、地区及致伤外因等分布上存在一定的规律创伤颅脑损伤后常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精准评估和适时介入治疗可有效改善和恢复功能。本文简要阐述了国内外创伤颅脑损伤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征和康复治疗进展,以期为探索中国创伤颅脑损伤的发生发展规律、制订预防和康复干预策略提供依据。

  • 标签: 创伤性颅脑损伤 流行病学特点 康复干预: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iR-20b对重型创伤损伤(TBI)小鼠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60只C57BL/6J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TBI组和TBI+miR-20b激动剂(Agomir-20b)组,每组20只。采用控制脑皮质损伤法构建重型TBI模型。伤后TBI组尾静脉立刻注射50 μmol/L Agomir阴性对照溶液200 μl,TBI+Agomir-20b组尾静脉立刻注射50 μmol/L Agomir-20b溶液200 μl。伤后3,7 d,采用TU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比例;Western blot检测损伤周围区皮层凋亡相关蛋白[活化的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活化的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B细胞淋巴瘤-2(Bcl-2)及Bcl-2相关X蛋白(Bax)]的表达水平;爬杆试验评估小鼠神经行为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损伤周围区皮层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10、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精氨酸酶(Arg)及巨噬细胞甘露糖受体-1(CD206)]mRNA表达水平。结果TUNEL法显示,伤后3,7 d,假手术组小鼠损伤周围区皮层神经元凋亡比例较TBI组及TBI+Agomir-20b组显著减少(P均<0.01)。伤后3,7 d,TBI+Agomir-20b组小鼠损伤周围区皮层神经元凋亡比例较TBI组显著减少(P均<0.01)。Western blot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TBI组活化的 caspase-3、活化的 PARP及Bax蛋白表达水平在伤后3,7 d显著升高(P均<0.01),Bcl-2蛋白表达水平在伤后3,7 d显著降低(P均<0.01);而TBI+Agomir-20b组活化的caspase-3、活化的PARP及Bax蛋白表达水平在伤后3,7 d无显著改变(P均>0.05),Bcl-2蛋白表达水平在伤后3 d显著降低(P<0.01),伤后7 d无显著改变(P>0.05)。与TBI+Agomir-20b组相比,TBI组活化的caspase-3、活化的PARP及Bax蛋白在伤后3,7 d显著升高,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均<0.05或0.01)。爬杆试验显示,伤后3,7 d,TBI组上台时间及步滑比例大于假手术组和TBI+Agomir-20b组(P均<0.01)。RT-qPCR显示,与TBI+Agomir-20b组相比,TBI组IL-1β、IL-6及iNOS mRNA表达水平在伤后3,7 d显著升高(P均<0.01),IL-10、Arg及CD206 mRNA表达水平无显著改变(P均>0.05)。与假手术组相比,TBI+Agomir-20b组IL-1β、IL-6、iNOS及IL-10 mRNA表达水平在伤后3,7 d无显著改变(P均>0.05),Arg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CD206 mRNA表达水平在伤后3 d无显著改变(P>0.05),在伤后7 d显著升高(P<0.01)。结论miR-20b可显著抑制TBI小鼠神经元凋亡,进而改善其运动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与Agomir-20b抑制TBI后小胶质细胞向促炎的M1型转化有关。

  • 标签: 脑损伤 神经元 凋亡
  • 作者: 孙波 胡琛 麻媛媛 朱京慈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2-27
  • 出处:《中华创伤杂志》 2020年第11期
  • 机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急诊科,济南 250012;陆军军医大学护理学院基础护理学教研室,重庆 400038,重庆市中医院脑病科 400021,陆军第75集团军医院重症医学科,大理 671000,陆军军医大学护理学院基础护理学教研室,重庆 400038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嗜酸乳杆菌改善创伤损伤(TBI)小鼠肠道平滑肌收缩功能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90只C57BL/6雄性小鼠分为假伤组、TBI组、TBI+嗜酸乳杆菌组,每组30次。TBI组、TBI+嗜酸乳杆菌组采用改良的Feeney自由落体撞击法建立TBI后肠动力不足模型,假伤组只开颅骨骨窗不进行打击。假伤组及TBI组灌胃0.5 ml嗜酸乳杆菌培养基,TBI+嗜酸乳杆菌组灌胃0.5 ml嗜酸乳杆菌混悬液(约含菌1×1010CFU)。各组每天灌胃1次,其余时间自由饮食水。分别在伤后1,3,7 d取末端回肠组织(距离盲肠1.5 cm),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磷酸化20 kDa肌球蛋白轻链(p-MLC20)水平,ELISA法检测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活性及L型电压依赖钙离子通道α1C亚基(Cav1.2)、三磷酸肌醇受体(IP3R)、兰尼碱受体3(RyR3)蛋白表达。结果(1)TBI组1,3,7 d的p-MLC20水平为(530.6±101.5)ng/ml、(566.8±86.9)ng/ml、(635.2±129.6)ng/ml,较假伤组的(813.7±148.9)ng/ml、(802.6±151.2)ng/ml、(805.5±139.9)ng/ml显著降低(P均<0.05);而TBI+嗜酸乳杆菌组1,3,7 d的p-MLC20水平为(790.7±59.4)ng/ml、(769.8±85.4)ng/ml、(731.8±82.9)ng/ml,显著高于TBI组(P均<0.05)。(2)TBI组1, 3, 7 d的MLCK活性为(29.4±5.0)U/L、(31.2±3.4)U/L、(30.7±2.4)U/L,明显弱于假伤组的(44.9±6.1)U/L、(44.6±1.7)U/L、(45.1±3.7)U/L(P均<0.05);TBI+嗜酸乳杆菌组1,3,7 d的MLCK活性为(35.2±3.1)U/L、(38.7±3.9)U/L、(34.7±2.9)U/L,较TBI组明显增强(P均<0.05)。(3)TBI组1, 3, 7 d的Cav1.2表达量为(1.7±0.4)ng/L、(2.3±0.4)ng/L、(2.9±0.5)ng/L,明显低于假伤组的(5.8±0.6)ng/L、(5.6±0.6)ng/L、(5.7±0.7)ng/L (P均<0.05);TBI+嗜酸乳杆菌组1,3,7 d的Cav1.2水平为(2.8±0.6)ng/L、(4.7±0.6)ng/L、(4.9±0.5)ng/L,较TBI组明显升高(P均<0.05)。TBI组1, 3, 7 d的IP3R表达量为(12.4±2.5)μg/L、(15.7±3.0)μg/L、(16.3±3.1)μg/L,明显低于假伤组的(30.3±3.0)μg/L、(31.9±2.6)μg/L、(32.1±1.7)μg/L(P均<0.05);TBI+嗜酸乳杆菌组1 d的IP3R表达量为(13.1±1.9)μg/L,与TBI组的(12.4±2.5)μ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BI+嗜酸乳杆菌组3 d和7 d的IP3R表达量为(18.4±2.4)μg/L、(22.9±2.8)μg/L,较TBI组明显升高(P均<0.05)。TBI组1,3,7 d的RyR3表达量为(30.8±4.4)pg/ml、(29.1±3.6)pg/ml、(27.9±2.9)pg/ml,明显低于假伤组的(43.5±3.2)pg/ml、(44.9±2.9)pg/ml、(44.2±2.0)pg/ml (P均<0.05);TBI+嗜酸乳杆菌组1,3,7 d的RyR3表达量为(33.3±2.5)pg/ml、(30.4±2.3)pg/ml、(30.2±2.4)pg/ml,与TB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嗜酸乳杆菌可提高TBI小鼠肠道平滑肌p-MLC20水平,增强MLCK活性,促进Cav1.2、IP3R、RyR3表达,从而保证钙依赖通路信号的正常传导,可能是其改善TBI小鼠肠道平滑肌收缩的机制之一。

  • 标签: 乳杆菌,嗜酸 脑损伤 肌,平滑 胃肠活动 钙通道
  • 简介:摘要当前,由于创伤损伤前来就诊的人数呈现出了逐年上升的趋势,疾病预后较差。创伤脑水肿为引起患者致残致死的一个重要原因。接近50.00%的创伤损伤者最终因为脑水肿死亡,而脑水肿的发生程度为评价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右美托咪定凭借着良好的镇静以及神经保护,继而被应用到临床中。其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中,可起到脑保护效果。本文分为两个方面,全面分析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创伤损伤小鼠急性期脑水肿的影响情况,旨意为相关学者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建议。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创伤性脑损伤 小鼠模型 急性期脑水肿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高压氧(HBO)治疗对亚急性期创伤损伤(TBI)患者腺垂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6例亚急性期TBI腺垂体功能低下患者分为对照组及HBO组,每组33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脱水降颅压、抗感染、预防癫痫、预防褥疮、营养神经、补液及康复治疗等),HBO组在此基础上辅以HBO干预,HBO治疗压力为0.2 MPa(2.0 ATA),每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6次,共治疗20次。于治疗前、治疗20次后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患者血清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生长激素(GH)、促甲状腺激素(TSH)、催乳素(PRL)、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皮质醇(CO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睾酮(TES)及雌二醇(E2)水平,对ACTH、GH、TSH、PRL、LH、FSH赋值并计算垂体总体激素评分。结果治疗20次后发现HBO组PRL、LH、TES的对数值及垂体总体激素评分[分别为(1.3±0.2)μg/L、(1.0±0.4)mU/L、(2.5±0.2)ng/dl和(22.0±2.6)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分别为(1.1±0.2)μg/L、(0.8±0.3)mU/L、(2.4±0.3)ng/dl和(20.5±2.3)分],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干预基础上辅以HBO治疗能进一步提高亚急性期TBI患者多种激素水平,促进垂体功能恢复。

  • 标签: 创伤性脑损伤 高压氧 腺垂体功能低下 血清激素
  • 简介:目的评价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脑外伤模型大鼠认知功能的作用,并探讨其影响机制.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EPO治疗组.后2组建立液压冲击大鼠颅脑损伤模型,假手术组接受同样的操作但不接受液压冲击,对照组未经任何处理.伤后除EPO治疗组立即腹腔注射EPO(5000U/kg)2d外,另外3组同一时间腹腔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于外伤后30d应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认知功能,伤后37d应用免疫组化检测脑组织中脑源生长因子(BDNF)的表达.结果定位航行实验结果显示训练后2、3、4、5d各组大鼠寻找平台的潜伏期不同,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潜伏期最短,模型组最长,EPO治疗组介于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间搜索实验结果显示各组大鼠在原来平台所在象限游泳时间的百分比不同,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游泳时间的百分比最高,模型组最低,EPO治疗组介于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EPO治疗组大鼠脑组织BDNF的表达高于另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液压冲击造成的颅脑损伤可损害大鼠的认知功能,外源性给予EPO可以改善外伤后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这可能与EPO促进BDNF的表达有关.

  • 标签: 促红细胞生成素 颅脑损伤 认知功能 脑源性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大骨瓣开颅减压术联合阶梯减压治疗重型创伤损伤(TBI)的临床疗效,以及该术式对患者血流动力学、血清中转铁蛋白(TRF)及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CTRP-3)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徐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治疗的70例重型TBI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大骨瓣开颅减压术,观察组患者给予大骨瓣开颅减压术联合阶梯减压。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动力学水平、GCS评分、TRF、CTRP-3水平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对比其临床疗效。结果2组患者术前双侧颈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峰值血流速度(PSV)及动脉搏动指数(PI)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7 d的PSV、Vm及PI均优于术前,且观察组的PSV、Vm及PI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GSC评分、TRF及CTRP-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GCS评分、TRF及CTRP-3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增加幅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度残疾率、重度残疾率、植物状态生存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及阶梯减压治疗重型TBI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有助于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改善其蛋白质代谢指标,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重型创伤性脑损伤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 阶梯减压 血流动力学 转铁蛋白 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运动干预联合中医综合疗法对早期创伤半月板损伤患者的适用。方法:将30例符合研究标准的半月板损伤患者划分至对照组(15例)与观察组(15例),两者均接受运动疗法,后者另实施中医综合疗法,并对比组间数据指标。结果:观察组经治疗后,无论是膝关节活动度增加,还是生活质量改善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呈P<0.05。结论:尽早对创伤半月板损伤患者实施运动疗法与中医综合疗法,是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的有利手段,亦发挥了祖国传统医学领域的独特优势

  • 标签: 早期创伤性半月板损伤 运动疗法 中医综合疗法 Barthel指数 治疗有效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脊髓损伤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脊髓损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为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生存能力、膀胱管理水平评分高于干预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对脊髓损伤患者的应用效果非常显著,症状得到改善,提高了护理效果,值得应用。

  • 标签: 脊髓损伤 康复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脊柱骨折脱位或附件骨折,移位的椎体向后或骨片突入椎管,可压迫脊髓或马尾神经,产生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脊髓损伤是脊柱损伤的严重后果,可因肌肉功能丧失导致病人终身残疾。

  • 标签: 脊柱骨折 脊髓损伤 护理
  • 简介:摘要脊髓损伤是脊柱骨折和脱位的严重并发症,由于外界直接或间接因素导致椎体移位或骨折,碎骨块突入椎管内,使脊髓或马尾神经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胸腰段脊髓损伤使下肢的感觉与运动产生障碍,称为截瘫;而颈髓损伤后,双上肢也有神经功能障碍,为四肢瘫痪。按照损伤的程度不同,脊髓损伤又分为完全损伤和不完全损伤

  • 标签: 脊髓损伤 治疗
  • 简介:摘要脊髓损伤造成严重瘫痪致残;胸、腰髓损伤引起双下肢和躯干的全部或部分瘫痪称截瘫;颈髓c4以上损伤上肢称四肢瘫。其并发症也多种多样,但合理治疗、正确护理、早期锻炼,不仅能预防并发症,还能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 标签: 脊髓损伤 护理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期的护理。方法通过对15例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期护理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论经过有效的康复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痛苦。

  • 标签: 脊髓损伤 康复期的护理
  • 简介:脊髓损伤(SCI)的修复是医学界面临的一大难题,虽然现在还没有理想的方法,但是世界各地的许多学者已对脊髓损伤的病理机制,以及脊髓的再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中动物损伤模型、评价方法和治疗措施,研究过程中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综述这几方面的国内外的研究情况来探求稳定性较强、能反映特定病理生理变化的动物脊髓损伤模型;客观、准确地评价脊髓再生、功能恢复的方法;最为科学有效的治疗手段.

  • 标签: 脊髓损伤 动物模型 神经电生理 运动训练 糖皮质激素 神经移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过伸脊髓损伤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其损伤结构的隐匿,容易漏诊或误诊,错失挽救脊髓神经功能的最佳时机,其治疗方案的选择存在争议,缺少相关规范。为及时反映过伸脊髓损伤的治疗及康复新理念、规范其治疗,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脊柱创伤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遵循循证医学原则,本着科学与实用,制订了《过伸脊髓损伤诊疗临床循证指南》。本指南针对过伸脊髓损伤治疗中最为重要的影像学诊断及分型、药物治疗、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手术方式、术后康复7个问题提出基于循证医学的建议。

  • 标签: 颈椎 脊髓损伤 指南 过伸性损伤
  • 简介:放射脊髓病足肿瘤放疗后期较严重的损伤之一。本文介绍了近年来放射脊髓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研究进展,并对分子生物学存该领域的研究前景作一阐述。

  • 标签: 放射性脑脊髓病 诊断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