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文章从历时的角度对介词“对”三个义项的演变过程进行了考察,指出介词“对”产生于“表对答”的动词“对”,引进“对待对象”的用法来源于引进“动作对象”的用法。文章还考察了介词“对于”和“对……来说”,认为“对于”的产生在清末,是因介词“于”“强化”而产生的,在当代汉语中已明显淡化,而“对……来说”产生最晚,因其特殊的表达功能将继续存在。

  • 标签: 语法化 对于 对(于)……来说/说来
  • 简介:论周秉钧先生的语法观王大年恩师秉钧教授是全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先生在古汉语各个学术领域都作出了重大贡献。先生的《古汉语纲要》一书多次重印,发行数十万册,畅销海内外,成为全国许多高校本科的古汉语教材和汉语史研究生的重要参考书,同时受到了国外汉语专家们的喜...

  • 标签: 通文法 《史记》 杨树达 古汉语语法 上古汉语 旧体诗词
  • 简介:文章介绍作者十余年来理论研究与汉语实践结合的切身体会,认为没有形式语言学理论的帮助,不仅很难或无法解决汉语的韵律问题,甚至根本就无法发现汉语的韵律问题。文章在综述以前韵律构词、韵律句法、历史句法以及现代汉语书面韵律语法研究的同时,提出韵律不仅具有功能性成分(functionalcategory)的“促变”及“融变”等句法作用,而且兼具结构性的表意功能(prosodicconnotation)。

  • 标签: 理论与实践 韵律语法 韵律的表意功能
  • 简介:摘要:中学生在英语词汇量、阅读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对英语语法有了感性认识和零散记忆的基础上, 应该对英语语法知识有一个系统的和全面的梳理与把握,尤其是在应试前,复习时间紧、容量大的情况下,快捷而又紧抓关健核心点是最为行之有效的办法。

  • 标签: 英语词法 英语句法
  • 简介:普通逻辑是研究思维形式和思维规律的,它管的是语言内容对不对的问题;语法研究的是语言的结构规律,它管的是组词造句通不通的问题;而修辞研究的是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它管的是语言材料选择得好不好的问题。普通逻辑与现代汉语中的语法、修辞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语法、修辞都要以逻辑为基础。

  • 标签: 普通逻辑 语法 修辞 联系
  • 简介:摘要汉语语法的欧化,可说是汉语语法史上的一桩大事。通过对《中国现代语法》的学习,从欧化历史回顾、欧化现象、研究现状和利弊四个方面考察了汉语语法的欧化历程及其发展趋势,认为随着英语在中国的普及,欧化将日益普遍,汉语的语言传统将受到进一步的冲击,我们应当对此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 标签: 欧化 现象 研究现状 利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主要对以语法解释为目的的语体研究进行简单评述。语体语法研究主要有三种思路:一是分析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与语法差异的关系:二是关注语体特征差异与语法差异的关系;三是从话语交际的视角把语体区分为正式和非正式、典雅和通俗,探究语体的这种差异与语法差异的关系。根据语法特征差异进行的语体研究较多,正式语体语法相关的研究广度还有待深入。这两种语体语法研究的思路是互补的,一个是自下而上的视角,一个是自上而下的视角,它们必将共同推动语体语法研究的深入。

  • 标签: 语体语法 语体特征 正式语体 口语和书面语
  • 简介:在现代汉语中,同形的"到家"可以区分为词组"到家1"、形容词"到家2"和表示某种量度特征的唯补副词"到家3"等三个不同的语法单位。文章在分析这三个不同语法单位在共时平面的用法之后,探讨"到家"由词组到形容词再到唯补副词的历时演变过程。

  • 标签: “到家” 词汇化 语法化 程度补语 唯补副词
  • 简介: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英语名词作定语的语法功能,并提供了丰富的例证,特别是分析了名词与其同根形容词作定语的异同,对学习者甚有帮助。

  • 标签: 英语 名词定语 语法功能
  • 简介:社会语言学认为,语言变异是语言的本质性特征之一,研究异质语言的有序系统是语言学的核心所在。研究语言变异可以发现语言的历史变化,事实上,语言的历史变化就产生并体现在语言的共时变异之中。变异无所不在,但变异不等于变化。一般来说,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语言系统中的大部分结构还是保持相对稳定的。并不是所有的变异都是进行中的变化。

  • 标签: 语法变异 现代汉语 社会语言学 语言变异 历史变化 本质性特征
  • 简介:索绪尔在(高名凯译1985,以下简称'普')中曾提出了一个革命性的观点:语言是由对立构成的.他指出,'语言的特征就在于它是一种完全以具体单位的对立为基础的系统'(p151).以后的语言学著作,对语言所具有的对立的一面论述较多.

  • 标签: 《普通语言学教程》 语法 日语 索绪尔 革命性 简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在教学中,旧教材强调语法翻译法,而新教材提倡交际法,两者是否水火不容?通过教学跟踪调查,答案是否定的。交际本身就是以正确语法为基础的。那么,如何把语法教学和交际法融合在一起,就成了本文的论析的要点。

  • 标签: 交际能力 语言知识与技能 交际法 语法教学
  • 简介:近年来,语法化研究是语言学界研究的热点。本文从历时和共时两个角度入手,对汉语动词“上”的语法化历程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探索,论述其在不同语法化阶段的表意功能、句法形式特征,概括分析其语法演变和语义演变的规律,从而进一步探讨其语法化的动因。通过分析动词“上”的语法化这一过程,为现代汉语中其他一些趋向词和动词结合后的研究提供一些思路,有利于语法研究的发展。

  • 标签: 动词“上” 语法化 语法演变 语义演变
  • 简介:作为系统功能语言学的重要理论,语法隐喻维持多年的研究热度不减,为当代隐喻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开展语法隐喻的相关研究,一方面有助于推动对语篇语义的阐释,另一方面深化了对语言本质的探究,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通过梳理语法隐喻的理论发展与实证研究,本文讨论语法隐喻在不同领域取得的成就与亟待解决的问题,深化对语法隐喻的认知,为相关领域语言学者的研究提供启示。

  • 标签: 语法隐喻 系统功能语言学 学术话语 语言教学
  • 简介:初中阶段应以教授语言知识为主,可采用按照基础语法框架人工编写课文的方式,以保证语法点的相对集中。高中阶段的教科书编排应该是既有体系又不拘泥于体系,按单元规定主要语法点,体系化的不足以单元小结的形式来弥补。单元小结从语法范畴的角度整理、归纳散在于各课的语法点,使之条理化、体系化。初、高中阶段结束时,再分别对日语的词法和句法加以总结,将日语语言的整体框架呈现结学习者。这样的编排方针可以兼顾语言材料的真空自然和语言形式的系统科学性。

  • 标签: 学习环境 学习目的 语言材料 语言形式 交际能力 中学
  • 简介:“就”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词,用法非常灵活,包括介词,副词,和连词用法,前人对“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它的副词用法上,对介词的研究较少,本文从语法化的角度出发,研究“就”从动词向介词演变的轨迹,揭示汉语介词“就”从古汉语动词,向近代汉语介词“就”演变,又向现代汉语介词“就”演变的一个历程

  • 标签: 汉语介词 语法化 汉语动词 使用频率 现代汉语 用法
  • 简介:针对当前我国中学英语语法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本文从宏观的角度和具体的方法、对策两大方面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实施有效的语法教学。

  • 标签: 英语语法教学 问题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