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着重探讨了卢卡奇对于马克与黑格尔的解读。恩格斯对于马克的解读并不能减少黑格尔对于马克的影响,因为马克对于黑格尔的思想根本就不了解。由于恩格斯没有对黑格尔作出公道的评论,因此最终也就没有对马克作出公道的评论。卢卡奇的解读也没有对黑格尔给出公道的评论,这是因为,他仍然认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别。卢卡奇在解读黑格尔方面的贡献在于,他强调所谓的资产阶级哲学在黑格尔的思想当中达到了顶峰,并且,这种资产阶级哲学是具有内部矛盾的。同样地,卢卡奇也没有对马克作出公道的评论。第一,他只是暗示出了马克与德国哲学之间有着深刻的联系,但是却从来没有对其做出清晰的阐述。第二,虽然卢卡奇批评了恩格斯对于哲学的把握,但是,他从来没有明确地反驳马克马克主义具有连续性这样一种马克主义教条。如果这样做的话,就会破坏他的马克主义信仰。因此,作为一个马克主义者,虽然他对于哲学有着很深的造诣,但是,他依然接受一种用政治学的方法去分析哲学问题的做法。现在,我们的问题已经不在于对正统马克主义进行保存,我们的任务是要重新发现马克主义之后的马克

  • 标签: 马克思 卢卡奇 黑格尔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之后的马克思
  • 简介:帝国主义理论是列宁主义的重要内容,也是马克主义国际政治思想的集中体现.它的核心观点和方法不但是社会主义国家观察国际关系的基本指导准则,并对第三世界国家的内政外交和国际关系理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也是西方学者关注和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探析西方学者关于帝国主义理论的研究,对于我们开拓学术视野,加深对这一理论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西方学者的研究既有客观的一面,同时更有偏见、曲解甚至学术诬蔑的一面,对此我们应该坚持分析批判的态度.

  • 标签: 西方学者 马克思主义 帝国主义理论 列宁主义 经济理论 宗主国
  • 简介:2012年4月第二届中英马克主义美学双边论坛在曼彻斯特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马克主义与人道主义,会议着重讨论了威廉·莫里斯《生活之美》、马尔库塞的《审美之维》、雅克·朗西埃《歧见》和马克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四个文本,从马克主义的角度讨论了人道主义思想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

  • 标签: 《生活之美》 《歧见》 《审美之维》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人道主义 马克思主义
  • 简介:马克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主义”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本文首先拟从把握这两个概念的基本内涵出发,然后来探讨两者之间的区别,联系,以此全面准确地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关系
  • 简介:《面向新世纪的马克主义哲学》展示了一种新的马克主义哲学观。它把马克主义哲学看作一种发展着的活的理论,认为马克主义哲学是实践唯物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本书在两个方面对马克主义哲学研究有重大突破:一是关于理论与实践统一的问题,二是马克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和意识形态性问题.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哲学观 实践性 科学性
  • 简介:马克主义文艺理论的自由开放体系赋予其极强的包容性,它积极地与其他文论进行交流并有效地容纳其他文论的合理元素。其中,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之间的密切对话已成为历史上不容忽视而值得关注的现象,马克主义文论强大的社会性弥补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非历史、反社会的不足,同时弗洛伊德主义在心理方面的关注也为马克主义文论作了有益的补充,考察马克主义文论与精神分析文论的对话与融合历程,可以为马克主义文论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 标签: 包容性 对话 融合
  • 简介:空间批评作为对从空间维度出发的文学批评的“家族相似”式概括,所涵盖的诸多批评形态庞杂而且差异极大。殊名异义的空间批评依据其方法论可以划分为现象学空间批评、形式论空间批评与西方马克主义空间批评三种话语类型。本文旨在对这三种空间批评的形态学与话语范式进行总体考察和微观辨析,厘清其研究径路、理论内涵及其超越与局限。

  • 标签: 空间批评 现象学空间批评 形式论空间批评 西方马克思主 义空间批评
  • 简介:经典西方马克主义反对第二国际和苏俄马克主义马克主义哲学的经济决定论式的解释,强调应当在近代哲学的断裂点上阐释马克主义哲学的特质。他们从探索西方社会主义革命道路这一目的出发,要求发挥马克主义哲学的价值批判功能,由此形成了西方形态的马克主义哲学解释。其理论主题主要集中于马克主义哲学本质、当代西方资本主义新变化和西方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由此提出了诸多新的理论论题,并对中国马克主义哲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受研究范式和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我国学术界对经典西方马克主义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强化对经典西方马克主义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 标签: 经典西方马克思主义 理论论题 理论贡献 理论效应
  • 简介:马克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史表明:这两种理论既分别代表两个对立的阶级利益,又共同反映了现代工业经济或市场经济这一客体,因此,在它们之间存在一种辩证发展的关系。基于这种辩证关系,本文从市场经济的角度对马克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进行了一些“沟通”性的研究,为当前批判性借鉴西方经济学来发展马克主义经济学,在方法论上作了有益的探讨。

  • 标签: 相互对立 相互吸收 批判借鉴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2-19
  • 简介:西方马克主义文论更注重社会文化批评,一、西方马克主义文论的产生及发展,西方马克主义文论

  • 标签: 历史地位 地位意义 文艺学历史
  • 简介: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一书的核心论题是要解决现代社会法律的合法性问题。哈贝马斯法律合法性思想继承并发展了西方马克主义传统,主要表现在:发展了西方马克主义“强制与同意”论题;扬弃了法兰克福学派实证主义批判传统;重构了西方马克主义理性观。

  • 标签: 法律合法性 西方马克思主义 实证主义 交往理性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1
  • 简介:西方马克主义文论更注重社会文化批评,一、西方马克主义文论的产生及发展,西方马克主义文论

  • 标签: 历史地位 地位意义 文艺学历史
  • 简介:西方马克主义围绕现代性这一主旨展开其批判理论。在西方哲学话语母体中,将现代西方哲学思想资源与马克主义方法论原则进行整合,彰显并诠释对现代性的解读。从现代性哲学内在逻辑出发,在现代西方哲学、马克主义哲学与西方马克主义的对比中,突出西方马克主义在现代性诠解、现代性批判理路等方面所具有的辩证性、现实性、创造性的思想特质,可以进一步表征西方马克主义现代性理论的独特意义与思想局限,方能凸显马克主义西方马克主义现代性理论的批判与超越的时代性和思想性价值。

  • 标签: 西方马克思主义 现代性 理论特质
  • 简介:西方马克主义是指除了经典马克主义和列宁主义之外的马克主义.其特征是:在形式上,它是多线索、多形态展开的理论形态;在内容上,它既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也批判传统的社会主义制度;在方法论上,它突出了其法学理论的非无产阶级的主体性倾向.从总体上看,它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时期:思想准备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20年代);创立时期(20世纪20年代--30年代);发展时期(20世纪30年代--70年代);'多元化'时期(20世纪80年代至今).它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扩大了马克主义法学研究的视域;丰富了马克主义法学的理论资源;有助于坚持和发展马克主义法学的理论宝库.

  • 标签: 概念 发展 意义
  • 简介:从2014年7月开始,以于鸿君为院长的北大马克主义学院领导班子就开始酝酿研究生中期考核的方法、步骤,力图用更高的标准、更科学的方法来加强博士生的中期考核。北大马院明确规定博士生入学两年内只确定联系导师,不确定论文导师;制定马克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生、博士生必读经典书目;采取课程教学、举办专题辅导、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读等,多方式、多渠道来落实围绕马列必读经典著作的研读工作。2016年5月22日,北京大学马克主义学院邀请了北京高校、科研院所等马克主义理论界20位专家为本院20位二年级博士生进行了严格的中期考核,北大马院在岗教师一律不参加考核,考核成绩完全依据专家独立的打分结果而得出。结果有85%同学通过考核。该考核举措的科学性、客观性、学术性都得到了学界一些人士的好评。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人才培养 经典著作 研究生考核
  • 作者: 王传玲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1-08-18
  • 出处:《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年第8期
  • 机构:摘要: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定位,一直以来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及“实践唯物主义”的说法,而对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定位是目前集中讨论的话题,这一问题关涉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形态,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前提。笔者针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及“实践唯物主义”存在的问题,从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以及马恩经典原著中的话语来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本质,阐释了把握这一解释原则的重大意义。
  • 简介:马克主义中国化的内涵研究,是我国学术界近年来关注的一个热点。给马克主义中国化内涵一个统一的科学界定,是研究马克主义中国化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对马克主义中国化内涵的分析和研究,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学术界在这一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但是,对马克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科学表述,这就需要进一步深化对马克主义中国化内涵的分析和研究。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内涵辨析 科学界定 内涵研究 学术界
  • 简介:马克主义不是永恒在场、一成不变的形而上学,而是在时空差异的语境中不断出场的创新体系。科学理解马克主义出场的辩证法需要深度分析思想赖以出场的历史“场域”的辩证建构;理解“出场”与“在场”、“同一”与“差异”等多重辩证循环;理解出场语境、出场路径与出场形态三重结构的辩证作用。历史场域、多重循环和三重结构深刻表征了马克主义与时俱进的辩证视闽。马克主义的当代发展不仅需要时代实践的驱动,也需要当代思想的滋养,在思想撞击和学术对话中磨砺思想之锋,在不断批判地汲取对话者的优秀思想资源中成为当代话语。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出场学 辩证法
  • 简介:坚持和发展马克主义,不仅符合党的性质和指导思想要求,而且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主义,是时代不断向我们党提出的一个重大政治命题。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指引.坚定和坚持马克主义立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重点,丰富和发展马克主义理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为依托,完善和创新社会主义实践;以马克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为载体,巩固和加强马克主义武装,是我党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马克主义的伟大创举,是我党关于新形势下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主义的总体布局和战略要求。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