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自由是人类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在西方思想史上,学派林立,观点纷呈,马克主义创始人以前人的思想为基础,第一次把自由建立在现实的基石之上。马克主义西方自由观相比,既有价值取向和方法论的不同,也存在思想观点诸如自由与平等、自由与法律、个人自由与社会自由、自由发展与全面发展等具体问题上的根本性分歧。只有通过对马克主义西方自由观的差异进行比较,才能真正了解西方自由观的本质,准确理解马克主义自由思想的精髓。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西方自由观 价值追求 差异与分歧
  • 简介:扬州职业大学马克主义学院成立于2012年8月,以原社会发展系和基础课部为主体整合组建。学院承担全校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课教学和研究工作,负责市校共建创业教育孵化实践基地建设与管理,设有扬州市新农村研究中心,是扬州市党的建设理论研究院成员单位。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学院 实践基地建设 创业教育 政治理论课 扬州市
  • 简介:在有机马克主义的形成过程中,有机哲学、马克主义、中国古代优秀文化和中国的生态文明实践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以人与自然的共同福祉为目标,有机马克主义强调对整体利益和共同体的关注,蕴含了不少有益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启示。

  • 标签: 有机马克思主义 有机哲学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生态文明
  • 简介:马克主义国家理论是认识国家本质的科学方法论,它改变了前现代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对国家的唯心主义认识,把国家的考察奠定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实现了对国家认识的现代性转变。国家并非抽象的伦理实体和精神生活的总和,它是历史的产物,注定是要走向消亡。无论现代国家如何转型与变化,它并未超出马克主义关于国家本质的方法论考察。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国家理论 现代意义
  • 简介:唯物史观是马克一生中最重要的两大理论贡献之一,而唯物史观就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萨特的马克主义“人学空场论”既是对马克主义人学思想的质问,也是对唯物史观发起的一次重大的理论挑战。马克关于“现实的人”的思想批判和超越了旧哲学关于“抽象的人”的观念,是正确理解马克主义人学思想的逻辑起点和理论枢纽。“现实的人”体现了马克主义人学研究中宏观与微观、具体与抽象相统一的人学辩证法。马克关于“现实的人”的人学思想有力地批判了萨特“人学空场”的指责,对恢复马克主义人学思想的原貌,坚持和发展马克主义科学的人学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 标签: 现实的人 人学空场 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
  • 简介:不从理论上把毛泽东实践概念与西方马克主义实践概念的本质区别梳理清楚,就有可能在毛泽东实践概念解读上丧失马克主义实践概念中国之旅的立场,将毛泽东实践概念解读引向西方马克主义实践概念的立场上去,或者将西方马克主义实践概念误当成毛泽东实践概念,用西方左派激进主义思潮的实践概念冒充、伪造、置换毛泽东实践概念,将毛泽东实践概念打扮成他们政治立场上需要使用的工具.

  • 标签: 毛泽东 西方马克思主义 实践
  • 简介:在当前学术界,政治哲学是一个相当活跃的学术领域,当代西方政治哲学呈现出规范性还是评价性、哲学解释导向还是政治实践导向、一元还是多元、个人还是国家、回归古典传统抑或朝向现代建构五个方面的研究路向,马克主义政治哲学研究应该关照这五个方面的问题,与当代西方政治哲学家之间不断"对话",找到马克主义政治哲学研究的问题架构与思想资源,从而防止马克主义政治哲学研究与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研究各说各话,这是繁荣和推进我国马克主义政治哲学研究的必要条件。

  • 标签: 西方政治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 研究路向
  • 简介:在当前的国际关系研究中,现实主义、自由主义西方社会思潮占据主导地位,把握了话语权,马克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处于边缘化位置.爱德华·卡尔是国际关系现实主义流派创始人,其代表作《20年危机(1919-1939)国际关系研究导论》是国际关系现实主义流派经典著作.在卡尔批判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国际关系领域中弥漫着的理想主义风潮时,引证了诸多马克主义的观点,存在着不少误读.卡尔从传统政治学的现实主义脉络出发,认为经济力量实际上就是政治力量,以此来模糊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以“阶级利益和谐”论来取代马克的阶级斗争理论、认为马克是简单物化了黑格尔的观念冲突、从研究愿望与研究过程的区别来拆解马克主义、用对法律相对性评价的一致性模糊现实主义的最终目的是回归资本主义体系、对俄国革命、苏联政策进行意识形态简单区分来否定马克主义.现实主义从理性出发,摆脱了理想主义的虚无,在两次世界大战之后获得了国际关系领域主导地位.国际关系中的现实主义试图攻击从人类社会历史实践出发的马克主义,最终目的是回到资本主义的历史终结中去.卡尔对马克的误读与其他不同理论的碰撞不仅仅是传统政治学现实主义马克主义的碰撞,本质上是现实主义、自由主义西方社会思潮与马克主义的交锋,是二者的话语权之争.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现实主义 卡尔 国际关系
  • 简介:中国早期马克主义者所开创的中国马克主义哲学传统是一种马克主义哲学中国化传统,它具有以下鲜明特点:第一,用马克主义哲学改造中国,探索和回答“中国向何处去”这个时代的中心问题;第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主义哲学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第三,立足中国实际,建构马克主义哲学的中国话语;第四,把对马克主义哲学的研究扩展到人文社会科学各个学科,着力于对马克主义理论的整体研究.自觉继承和发扬中国早期马克主义者所开创的马克主义哲学中国化传统,是实现当代中国马克主义哲学创新的根本前提.这既是中国马克主义哲学创新的重要历史经验,也是从当代中国马克主义哲学创新的本质规定中得出的必然结论.今天,继承和发扬中国早期马克主义者所开创的马克主义哲学中国化传统,以实现中国马克主义哲学创新,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必须正确认识中国早期马克主义者所开创的马克主义哲学中国化传统的重要意义;其次,必须在当代中国马克主义哲学研究中恢复和重建马克主义哲学中国化范式;再次,必须重建马克主义哲学与其他各门人文社会科学的联盟,并由此加强对马克主义理论的整体研究.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
  • 简介:伴随着马克和恩格斯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形成与发展,其价值观也在逐渐形成与发展。马克和恩格斯从现实、具体的"人"出发,认为价值观是在历史中形成的,要受到历史、社会实践的制约;价值的内涵、价值观应该具有历史性、社会性、客观性、阶级性、具体性等特征;价值的实现是现实的,价值观的评判标准是社会实践。因此,对于价值观的分析,我们应该采取历史、阶级和具体的分析方法。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价值观 特点 分析体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马克主义哲学研究》是武汉大学马克主义哲学研究所主办的专业学术集刊,从2001年创刊至今已连续出版16期,自2007年以来连续三次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重要的学术影响。本刊自2015年起改版,每年出版两期,主要发表有关马克主义哲学的研究论文、评论和学术信息。

  • 标签: 学术信息 引文注释 来稿情况 特约稿件 作者简介 德麟
  • 简介:摘要伊格尔顿对马克主义的反对者的观点,即马克由于过于相信人性,才将未来悬想为一个乌托邦之梦共产主义——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马克的一切思想深深扎根于“现实”,致力于解决现实问题,其称说的未来“共产主义”实际上是“现实”发生变化的可能之一。本文将以“现实”、“悲剧”和“未来”为辐辏之点,阐释伊格尔顿为马克一辩的内在逻辑和价值旨归。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乌托邦现实悲剧未来
  • 简介:早期马克主义者能够推进马克主义大众化,除了具有救亡图存等客观因素之外,与他们具有的主观条件分不开,即:有马克主义的理论素养、坚定的理想信念、还有深厚的爱国情怀。

  • 标签: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 理论素养 理想信念 爱国情怀
  • 简介:马克主义理论教育中要合理区分和把握几个基本关系。在马克主义中国化与马克主义大众化之间应保持合理的理论界限,以群众是否理解和掌握有关理论来衡量马克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效度是一种误读。马克主义理论研究与马克主义理论宣传分属于理论活动中的认识论与解释学,在马克主义理论教育中要求对二者保持合理的区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包含着马克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和政策理论宣传教育两个基本内容,这两个方面密切相关但是又各有侧重,需要在观念前提上保持合理的定位。只有在方法论前提上保持高度的理论自觉,才能真正造就马克主义理论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 标签: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误区 理论自觉
  • 简介:西方马克主义的伦理思想具有如下主要特征。首先,西方马克主义的伦理思想呈现出一个十分明显的对马克主义伦理思想和现实道德层面逐渐增强关注和研究的发展过程;其次,西方马克主义伦理思想呈现出了从继承和借鉴马克的批判传统对资本主义给予道德批判到积极发掘马克主义的伦理思想和注重从伦理层面上建构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变化过程;再次,西方马克主义伦理思想的发展呈现了一个从政治革命、社会批判到生态建构的发展过程。深入探究西方马克主义的伦理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 标签: 西方马克思主义 伦理思想 特征 意义
  • 简介:马克主义美育观遵循实践和规律的尺度,主张审美教育与真、善的统一,通过发现美、欣赏美、提升美来促进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同时,马克主义美育观主张审美教育要同社会的主流需求相契合,进而促进社会的发展。以辩证的科学态度对待马克主义美育观,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审美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重要保证。

  • 标签: 马克思主义美育观 真善美 实践 人的全面发展
  • 简介:“受众”是马克主义新闻观中论及的重要内容。本文对马克主义经典作家马克、列宁、毛泽东、习近平的“受众”观作了较为翔实的分析,揭示了马克主义新闻观中“受众”观的特点及演化规律。

  • 标签: 新闻观 受众 主体 潜能
  • 简介:信仰是人主观充足的状态,是希望、信心、信念的最高级,内含最理想图景,蕴含最深厚伟力。信者对信仰对象坚信不疑,为信仰对象至真至善至美至能之终极性而慑服,委身信仰对象而期许终极关怀。信仰高于理智,是一种价值取向、精神状态。马克主义主张先求证后信仰,宗教要求先信仰后求证。信仰的主体、主导方面是情感,是对信仰对象无条件的爱,伴随有畏、依赖感、神圣感,故信者总是激情满怀。与此相关,信仰也总表现为坚不可摧的意志,是转化了"本我"(依弗洛伊德理论)的磅礴动力,实现了对有限自我的超越,化身无限。最终,这些都在信仰者的行为中展现出来。

  • 标签: 信仰概念 马克思主义视域 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