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用艾滋病病毒(HIV)抗体检测替代策与经典途径检测HIV抗体的符合性,探讨HIV抗体检测替代策略在库尔勒市应用的可行性方案.方法收集2015年1-10月库尔勒市疾控中心各类HIV检测血清标本按照<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12版)规定的替代策略和经典途径进行艾滋病抗体初筛和确认,探讨抗-HIV抗体阳性标本的平均值S/CO值与确认试验结果的关系。结果各类人群检测标本共1618份,胶体金法快速检测结果为阳性者89份,两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结果阳性且S/CO≥6的有77份,WB确认为阳性,符合率为100%;两种ELISA法检测结果均阳性且S/CO在1.0~5.9之间的共有10份,经WB确认检测,10份为不确定,两种ELISA法检测结果一阴一阳且其中1种S/CO在1.0~5.9之间的共有2份,确认结果均为不确定.确认阳性标本的S/CO平均值为21.17,不确定标本的S/CO平均值为3.72,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高敏感性快速筛查试剂和两种高特异性ELISA试剂联合检测HIV抗体(RT+ELISA1+ELISA2),可以替代%以上的WB确认检测.并且与WB确认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86.25%。当一种高敏感性筛查试剂检测结果为阳性、两种高特异性ELISA法检测结果均阳性且S/CO≥6时,与WB确认检测结果符合率是100%;当两种ELISA法检测结果均阳性或一阴一阳且S/CO<6时,替代方法与WB确认检测结果符合率也为100%.因此,在使用HIV抗体替代策略时,应同时考虑ELISA法的反应强度(S/CO值)和其他筛查方法的有机结合.在综合考虑了以上因素后,将HIV替代策略引入日常HIV抗体确认检测,可以大大提高检测效率,减少检测成本提高成本效益。HIV抗体检测替代策略在库尔勒市艾滋病确认领域的应用是可行的.

  • 标签: HIV抗体检测 艾滋病 库尔勒市
  • 简介:目的对比不使用肌松剂的情况下,瑞芬太尼或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诱导后对气管插管条件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60名病人分为2组,诱导后2min行气管插管术.分别记录诱导前、诱导后1min及插管后2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插管条件由操作者给予评分.结果两组插管成功率均为100%.瑞芬太尼组插管条件满意率80%,芬太尼73%.两组诱导后MAP和HR值较基础值均下降(P<0.05).插管后两组间的MAP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诱导取得了同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诱导一样良好的插管条件,在抑制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方面瑞芬太尼组优于芬太尼组.

  • 标签: 瑞芬太尼 芬太尼 气管插管条件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您有前瞻性的临床试验项目吗?您希望这些试验的结果在SCI收录的优秀期刊发表文章吗?北美临床试验中心的项目注册将有助于您完成这一心愿。

  • 标签: 临床试验中心 SCI 试验研究 注册 北美 投稿
  • 简介:目的:探讨是否可以通过使用条件培养液(CM)和引导骨再生(GBR)技术加速骨再生。材料与方法:CM取自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CM被固定在聚乳酸一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膜上.该膜需用0,5mol/L氢氧化钠(NaOH)处理以提高亲水性。实验分为4个组:PLGA膜处理①磷酸盐缓冲液(PBS;PBS—M).②PBS和0.5mol/LNaOH(亲水性处理;PBS-HM),③CM(CM—M).④CM和0.5mol/LNaOH(CM—HM)。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这些实验性膜。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固定在PLGA膜上的来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的蛋白。细胞增殖实验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测定分析CM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活性的影响。实验性膜被移植到大鼠颅骨骨缺损模型。移植4周和8周后进行显微CT和组织学分析。结果:来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CM可固定于PLGA膜上。PLGA膜的亲水处理可增强CM的固定。LC/MS/MS分析表明.在PLGA膜表面的固定化蛋白质属于细胞外基质蛋白.如胶原蛋白、核心蛋白多糖、纤连蛋白。CM里从PLGA膜释放出的蛋白质.可以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增殖和碱性磷酸酶活性。被CM—HM处理过的骨缺损区域新骨形成明显高于被其他组膜处理对应的骨缺损区域。结论:PLGA膜经0.5mol/LNaOH和CM处理后可促进此大鼠颅骨缺损模型的骨再生。

  • 标签: 条件培养液 引导骨组织再生 组织工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乡镇卫生院输血条件薄弱环境下妇产科大出血病人抢救的临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3年7月进入该院治疗的妇产科68例患者均在输血条件薄弱的环境下进行抢救,进而对不同抢救方法产生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与单纯的西医治疗方法进行抢救,结果显示为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的患者其康复时间较单纯明显短与单纯西医治疗组。结论乡镇卫生院在输血条件薄弱环境下,选择适当抢救方法,同样会取得良好的抢救效果,从而成功挽救患者的生命。

  • 标签: 乡镇卫生院 输血条件薄弱 妇产科大出血 抢救
  • 简介:摘要目的摸索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22C3)浓缩抗体最佳处理条件(抗原修复时间、抗体稀释度、抗体孵育时间),稳定PD-L1检测质量,建立PD-L1实验室内部检测体系。方法以PD-L1(22C3)标准检测试剂盒的检测条件、染色结果作为参照,评分标准参照Dako公司 PD-L1 IHC 22C3 pharmDX 标准检测试剂盒的判读标准,采用Dako公司 PD-L1(22C3)浓缩抗体及EnVision Flex+/HRP检测试剂盒与PD-L1(22C3)标准检测试剂盒,检测15例肺癌、5例扁桃体及5例胎盘组织在8种不同处理条件下(B1~B8)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并比对其与PD-L1(22C3)标准检测试剂盒(A组)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8组不同的处理条件,B1组除弥漫强阳性表达及阴性病例(共3例)阳性肿瘤细胞的百分比与A组接近外,其余病例阳性肿瘤细胞百分比略低于A组;B7组有2例肿瘤细胞的阳性百分比明显高于A组,超出阈值范围,其余病例阳性肿瘤细胞的百分比略高于A组,但在阈值范围内;B8组结果与A组结果最接近;B2~B6组阳性肿瘤细胞的百分比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在阈值范围。结论PD-L1(22C3)检测条件与检测结果密切相关,为达到理想的检测效果同时节约成本,以B8组的检测条件最为合适[用Dako公司 pH6.0 抗原修复液在Dako PT Link 97 ℃修复 40 min;22C3(1∶100)室温孵育60 min;EnVision Flex+Linker室温孵育30 min;EnVision/HRP室温孵育30 min;二氨基联苯胺显色5 min]。

  • 标签: 免疫组织化学 实验室技术和方法 染色与标记 PD-L1
  • 简介:目的体外模拟机体缺血环境,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旁分泌对心脏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的影响,为MSCs移植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分离培养SD大鼠的MSCs,换以无血清培养液同时缺氧处理不同时间,然后收集MSCs的条件培养液,以此条件培养液作为刺激因子孵育SD大鼠的心脏成纤维细胞,用MTT和3H-脯氨酸掺入观察心脏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及胶原合成.结果用MSCs条件培养液培养心脏成纤维细胞,3H-脯氨酸掺入明显高于对照组,缺氧6h组的3H-脯氨酸掺入高于对照组约100%,提示MSCs条件培养液刺激心脏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增加;MTT结果无显著差异,提示:MSCs条件培养液没有影响心脏成纤维细胞的增殖.结论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缺氧和无血清条件培养液能够通过旁分泌刺激心脏成纤维细胞自身合成胶原能力的增强,提示移植到缺血心肌缺血区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能通过旁分泌作用影响心脏成纤维细胞的胶原合成,从而参与损伤心肌的修复.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心脏成纤维细胞 胶原 旁分泌
  • 简介:用脉动测氧法调查在不同的飞行高度上乘客的氧饱和度,发现男性和女性的血氧含量有很大的不同。为了证明这个结果,研究人员在高压舱海拔6000英尺(1829米)和8000英尺(2438米)高度对30名(15名女性,15名男性)年龄不同的健康受试者进行了测试。根据压力水平血氧含量明显下降。然而,女性的血氧含量要显著高于男性。为了找出手指温度可能存在的影响,用红外温度计测量被测手指的温度。为了评价脉动测氧法的效果,提取耳垂毛细血管的血来做血气分析。进一步发现女性低血球密度和指尖温度较低。

  • 标签: 氧饱和度 压力水平 性别差异 红外温度计 血氧含量 健康受试者
  • 简介:摘要:随着目前我国正在迅速普及的信息化技术,各行各业的发展都发生了十分重大的变化。社会发展十分迅速,自然环境也更加重要。因此,这就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在信息化条件的背景下积极开展自然保护区档案管理改革工作。改善传统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对网络服务平台进行完善,让自身的服务职能得到增强,才能将自然保护区档案管理工作的效果充分的发挥出来

  • 标签: 信息化条件 自然保护区 档案管理工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比较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及其条件培养基(MSC-CM)对脓毒症小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方法将28只6~8周龄雌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脓毒症模型组(CLP组)、脓毒症+MSC干预组(CLP+MSC组)、脓毒症+MSC-CM干预组(CLP+MSC-CM组),每组7只。通过盲肠结扎穿孔术(CLP)构建脓毒症小鼠模型;Sham组不进行盲肠结扎和穿孔,余操作同CLP组。CLP+MSC组和CLP+MSC-CM组术后6 h分别经腹腔注射0.2 mL 1×106 MSC和0.2 mL浓缩MSC-CM;Sham组和CLP组腹腔注射0.2 mL无菌磷酸盐缓冲液(PBS)。通过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及结肠长度评估组织病理学改变,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炎症因子水平,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腹腔巨噬细胞极化表型,通过16S rRNA测序分析肠道菌群。结果与Sham组比较,CLP组小鼠肺组织出现显著炎症病变,结肠长度明显缩短(cm:6.00±0.26比7.11±0.09),血清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显著升高(ng/L:432.70±17.68比353.70±17.01),腹腔巨噬细胞F4/80+比例显著升高〔(68.25±3.41)%比(50.84±4.98)%〕,抗炎型巨噬细胞F4/80+CD206+比例显著降低〔(45.25±6.75)%比(66.66±3.36)%〕,肠道菌群α多样性sobs指数显著降低(118.50±23.25比255.70±6.87),物种组成结构改变,与转录、次生代谢物生物合成及运输与代谢、糖类运输与代谢、信号转导功能相关的菌群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均P<0.05)。与CLP组比较,MSC和MSC-CM干预可不同程度地减轻小鼠肺组织和结肠组织病理损伤,延长结肠长度(cm:6.53±0.27、6.87±0.18比6.00±0.26),降低血清IL-1β的水平(ng/L:382.10±16.93、343.20±23.61比432.70±17.68),降低腹腔巨噬细胞F4/80+比例〔(47.65±3.93)%、(48.68±2.51)%比(68.25±3.41)%〕,增加腹腔抗炎型巨噬细胞F4/80+CD206+比例〔(52.73±5.02)%、(66.38±4.73)%比(45.25±6.75)%〕,上调肠道菌群α多样性sobs指数(182.50±16.35、214.00±31.18比118.50±23.25),且以MSC-CM组变化最显著(均P<0.05)。同时,MSC和MSC-CM干预可重塑肠道菌群的物种组成,并表现出相关菌群相对丰度升高的趋势。结论MSC和MSC-CM均可改善脓毒症小鼠组织炎症损伤,调节肠道菌群,且MSC-CM的干预效果优于MSC。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条件培养基 脓毒症 巨噬细胞 肠道菌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CM)对宫内感染致新生大鼠肺损伤模型的影响。方法选取孕龄20 d 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3组(n=6)。NS组孕20、21 d连续2 d腹腔注入生理盐水1 ml,所生幼鼠随机选取30只新生鼠,于第3天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 ml。LPS组孕20、21 d连续2 d予腹腔注入LPS(大肠杆菌内毒素,2.5 mg·kg-1·d-1),随机选取30只新生鼠,于第3天腹腔注入0.1 ml生理盐水。LPS+CM组孕20、21 d连续2 d予腹腔注入LPS(2.5 mg·kg-1·d-1),所生幼鼠随机选取30只新生鼠,于第3天腹腔注入CM 0.1 ml。3组新生鼠分别于7、14、21 d随机选取10只麻醉处死,观察各组3个时间点新生鼠体质量、肺重、肺重/体质量;HE染色观察新生鼠肺形态学和鼠肺辐射状肺泡计数(RAC);液相芯片技术检测各组新生鼠血清中IL-6、IL-10、TNF-α变化。结果LPS组新生鼠7、14、21 d体质量较NS组、LPS+CM组均减轻,3组新生鼠体质量随生后日龄不断增加(均P<0.05);LPS组新生鼠14、21 d肺重较NS组和LPS+CM组减轻,3组肺重随生后日龄不断增加(均P<0.05);LPS组新生鼠7 d肺重/体质量较NS组、LPS+CM组升高(均P<0.05),14 d仅较NS组升高(P<0.05),21 d仅较LPS+CM组降低(P<0.05),3组新生鼠肺重/体质量随生后日龄不断下降(均P<0.05)。肺组织HE染色显示NS组新生鼠肺组织结构完整,肺泡扩张均匀,肺泡间隔未见明显增厚,间隔内极少量炎细胞浸润,肺泡腔清晰;LPS组新生鼠肺泡数目减少,肺泡体积增大,肺泡间隔减少,部分肺泡间隔增厚,间隔内炎细胞浸润;LPS+CM组新生鼠肺泡数目、体积、肺泡间隔及间隔炎细胞浸润状态均较LPS组好转,损伤程度减轻。7 d LPS组新生鼠肺组织的RAC仅较NS组减少(P<0.05),14、21 d较NS组、LPS+CM组均减少(均P<0.05),3组新生鼠肺组织RAC随生后日龄不断增加(均P<0.05)。与NS组比较,LPS组新生鼠血清IL-6在7、14、21 d升高(均P<0.05),LPS+CM组则在7、21 d升高(均P<0.05),LPS+CM组新生鼠血清IL-6在14、21 d较LPS组降低(均P<0.05),3组新生鼠血清IL-6随生后日龄不断下降(均P<0.05)。与NS组、LPS+CM组比较,LPS组新生鼠血清IL-10在7 d时降低(均P<0.05),3组新生鼠血清IL-10随生后日龄不断下降(均P<0.05)。LPS组血清TNF-α在7、14、21 d较NS组升高(均P<0.05),14 d较LPS+CM组升高(P<0.05),3组TNF-α随生后日龄不断增加(均P<0.05)。结论通过孕20、21 d大鼠腹腔注射LPS能够成功构建宫内感染致新生大鼠肺损伤模型。宫内感染致新生大鼠炎症细胞因子发生变化,促炎因子表达量增加,抑炎因子表达量下降,CM干预对宫内感染致新生大鼠肺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 标签: 间充质基质细胞 脐血干细胞 培养基,条件性 宫内感染 肺损伤 婴儿,新生
  • 简介:目的:beclin1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稳定感染三阴性乳腺癌BT549细胞后,于短程低氧条件下探讨beclin1基因对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用带有pLenO-GTPVector及pLenO-GTP-beclin1Vector的慢病毒以感染复数(MOI)为20分别感染BT549细胞,即实验对照组及实验组,未感染细胞作为空白对照。感染96h后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荧光,估计感染效率;用Westernblot法检测beclin1基因是否在BT549细胞中稳定表达;将各组细胞低氧培养12、24h后采用荧光定量PCR、Westernblot法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EMT相关标志物;用Westernblot法检测低氧培养24h后的各组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用两样本t检验分析低氧时间对细胞EMT相关标志物的表达情况,余计量资料用方差分析进行统计。结果慢病毒感染BT549细胞96h后,感染效率约为100%,实验组beclin1蛋白高效稳定表达(F=107.200,P=0.000);低氧条件下,相对于空白对照组、实验对照组,实验组细胞的上皮标志物E-cadherin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上调(12h:F=122.451、P=0.000,F=29.651、P=0.001;24h:F=108.783、P=0.000,F=41.232、P=0.000),而间皮标志物N-cadherin、vimentin及fibronectin表达水平下调(12h:N-cadherinF=92.918、P=0.000、F=138.034、P=0.000,vimentinF=135.313、P=0.000、F=39.765、P=0.000,fibronectinF=144.275、P=0.000;24h:N-cadherinF=76.064、P=0.000、F=40.614、P=0.000,vimentinF=206.576、P=0.000、F=46.658、P=0.000,fibronectinF=411.405、P=0.000);相对于低氧培养12h,各组细胞低氧培养24h后E-cadherin表达水平下调(空白对照组:t=4.266、P=0.013,t=11.235、P=0.000;实验对照组:t=10.463、P=0.000,t=4.092、P=0.009;实验组:t=28.208、P=0.000,t=7.262、P=0.001),而N-cadherin(实验组除外)、vimentin和fibronectin表达水平上调(空白对�

  • 标签: 乳腺肿瘤 细胞低氧 上皮间质转化 BECLIN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乡镇卫生院无输血条件下抢救妇产科大出血病人的策略。方法以本院抢救各种妇产科大出血病人30例为研究对象,对病人治愈率进行观察。结果大出血病人治愈率达90%。讨论乡镇卫生院无输血条件下,只要正确掌握治疗原则与方法,可抢救妇产科大出血病人的生命。

  • 标签: 基层医院 乡镇卫生院 大出血病人 抢救
  • 简介:传统急性肺水肿(APE)病理生理研究中,忽略了肺水肿发生后呼吸动力学改变对APE的促进作用。忽略肺水肿后缺氧以及患者精神,神经因素致内源性儿茶酚胺分泌增加对APE控制的不利影响,从而在治疗中仅仅关注引起APE的心血管因素,忽略了APE后呼吸动力学和神经内分泌改变会成为APE恶性循环的原因。近年来国外对机械通气(MV)应用于APE的研究表明,机械通气能够迅速改变APE后不利的呼吸动力学状况,在改善呼吸功能的同时改善心功能。并通过麻醉镇静剂的应用以及改善缺氧,阻断内源性儿茶酚胺分泌增加对APE的不利作用。随着机械通气技术逐步普及,MV应该成为APE抢救中的重要措施,为对于重症APE,有创通气优于无创通气。

  • 标签: 机械通气 急性肺水肿 麻醉
  • 简介:【摘要】 目的 在无临床路径管理信息系统的条件下,探讨运用品管圈提高入径率,达到临床路径管理要求。 方法 成立凝露圈,严格按照品管圈十大步骤,遵循品管圈原则进行圈活动,针对改善主题“提高临床路径入径率”现场查检、分析原因,验证真因,制定规范培训、改进 HIS 系统实现临床路径管理半自动化、修订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和流程的对策。 结果 入径率由改善前 61.54% 提高到改善后 81.31% ,经 SPSS17.0 分析, P 值< 0.01 ,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无临床路径管理信息系统的条件下,运用品管圈可以调动临床、职能科室临床路径管理的积极性,集合集体智慧制定有效措施达到临床路径管理要求,同时节约医院成本。

  • 标签: 品管圈 提高 临床路径入径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高原条件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气腹对患者机体呼吸系统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另外40例常规胆囊切除术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患者围手术期机体呼吸系统功能及指标(PETCO2、Paw、MVE、VCO2),并在组间实施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肺功能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呼吸系统功能对应的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值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高原条件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常规手术比较,前者对患者机体呼吸系统功能影响较小,故值得临床优先选择使用。

  • 标签: 高原条件下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气腹 机体呼吸系统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干预作用。方法将本院收治的90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随机划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舒适护理,并进行两组护理结果的比较。结果运用生理功能、情感体验、精神状态和社会认知四项功能指标进行作为评分依据;护理前,两组数据差异存在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舒适护理后,观察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心血管患者临床护理给予积极实施舒适护理,效果显著且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肩量,建议临床推广和普及。

  • 标签: 舒适护理 老年患者 心血管疾病 生活质量 干预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携带人凝血因子FⅧ(hFⅧ)的重组腺相关病毒(AAV)血清型8(AAV8/hFⅧ)病毒治疗血友病A(HA)小鼠效果。方法应用pAAV-CB-EGFP,pH22(AAV2血清型)和pfΔ6(腺病毒辅助质粒)摸索在HEK-293细胞中AAV的包装条件,pH22、pfΔ6及pAAV-CB-EGFP质粒按照1∶1∶1的比例进行转染,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四个条件(包括10 cm培养皿转10 μg质粒,20 cm培养皿分别转20、30和40 μg质粒)的病毒包装效果。应用最佳包装条件在HEK-293细胞中包装AAV2-EGFP,通过冻融法获得AAV2粗提液,感染HEK-293细胞和16095细胞,应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包装效果。应用最佳转染条件将pAAV-TTR-hFⅧ、pH28、pfΔ6按1∶1∶1的比例转染HEK-293细胞获得AAV8/hFⅧ,两轮的氯化铯梯度离心法纯化病毒,以8×1012 vg/kg剂量经尾静脉注射HA小鼠进行基因治疗,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分析FⅧ的活性。结果20 cm培养皿转染20 μg质粒的条件能够在24、48和72 h都达到最佳的转染效果,且该条件包装的AAV2粗提液在16095细胞中具有较高的感染率。HA小鼠体内AAV8/hFⅧ能够在注射后12周仍有维持在治疗水平的FⅧ活性。结论利用优化包装条件制备的AAV8/hFⅧ能够在HA小鼠体内有效维持治疗水平的FⅧ活性达12周。

  • 标签: 腺相关病毒 人凝血因子FⅧ 血友病A 基因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在无临床路径管理信息系统的条件下,探讨运用品管圈提高入径率,达到临床路径管理要求。方法成立凝露圈,严格按照品管圈十大步骤,遵循品管圈原则进行圈活动,针对改善主题“提高临床路径入径率”现场查检、分析原因,验证真因,制定规范培训、改进HIS系统实现临床路径管理半自动化、修订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和流程的对策。结果入径率由改善前61.54%提高到改善后81.31%,经SPSS17.0分析,P值<0.01,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无临床路径管理信息系统的条件下,运用品管圈可以调动临床、职能科室临床路径管理的积极性,集合集体智慧制定有效措施达到临床路径管理要求,同时节约医院成本。

  • 标签: 品管圈 提高 临床路径入径率
  • 简介:【摘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已成为全球性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疫情防控常态化将是我国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的主要工作。恶性肿瘤作为当今社会严重威胁人群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需要得到持续的医疗照顾。如何在现阶段安全、有序地开展好肿瘤医疗服务,以满足肿瘤患者的就医需求仍需不断探索和研究。本研究对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肿瘤患者就诊行为、疾病知识等治疗信息获取及心理需求等方面共15个问题做了问卷调查。结果患者获取疾病知识的主要渠道是医院的新媒体,疫情下对接受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处理以及静脉通道的维护需求分别依赖就近医院和上海大医院。78%的患者可能会产生焦虑。深化互联网+ 全程诊疗管理模式的建设,加强对各地、级的医院建设和投入,方便肿瘤患者就医十分重要。

  • 标签: 新型肺炎 肿瘤患者 问卷调查 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