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致残性疾病,在治疗中预防复发是治疗的关键。而抗精神病药长效针剂是预防复发的重要治疗策略之一,由于长效针剂的剂型特点,随机对照研究的设计有一定难度且研究观察期较长,指南的更新也相对滞后,可能会影响其临床的应用。基于此,由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精神分裂症协作组发起,组织了国内15位精神科专家成立专家组,进行系统文献检索及梳理,总结抗精神病药长效针剂的疗效和安全性数据,对其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作用进行汇总分析,希望为临床医生选择治疗药物提供重要的研究数据。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抗精神病药 长效针剂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精神分裂症治疗指南对于抗精神病药物使用的相关情况和影响。方法分析2013年版的精神分裂症指南出台之前和2015版的精神分裂症指南出台以后,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2例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所使用的抗精神类药物的相关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调查。我院在2013版的精神分裂症治疗指南出台以前收治了3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将其设置为对照组,2015版精神分裂症治疗指南出台以后收治了4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将其设置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两版指南过程当中抗精神药物的使用频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新型的抗精神药物使用的种类开始增多,而临床药物治疗以单一的用药治疗为主。结论分裂症的治疗指南在出台以后,它能够对临床用药起到一定的规范化的作用,使患者在进行抗精神药物的选择上受到了更多的因素的影响。

  • 标签: 精神分裂症治疗指南 抗精神类药物 药物使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人性化护理在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从2019年11月到2020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名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将患者分成两组,每组均有35名患者,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的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对两组患者的BPRS评分、SDSS评分以及两组患者的依从性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另外观察组患者的BPRS评分以及SD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精神发育迟滞并伴有精神障碍的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能够提高患者对于治疗的依从性,明显降低患者相应病症的评分,值得在临床中进行应用。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精神发育迟滞 精神障碍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抗精神病药联合治疗的影响效果。方法: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住院精神分裂病人中随机选取63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始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结束。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病人分为对照组,采用单一抗精神病药利培酮进行治疗和分析组精神病药联合(利培酮+氯氮平)联合治疗,每组包含31例病人,对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对。结果:分析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首次住院精神病患者精神药物使用情况,为医院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现况调查法,对在我院精神科首次住院的101例精神病患者的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均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或新型抗抑郁药,用药种类分散,联合用药比例较高。结论:我院治疗首次住院精神病患者药物趋于新型化、个体化,建议关注药物的相互作用,加强药物浓度监测。

  • 标签: 首次住院 精神病 精神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精神精神分裂症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研究时间: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研究对象:我院精神科收治7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甲组(35例)、乙组(35例)。甲组采取常规护理,乙组开展临床路径护理,调查两组意外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乙组意外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甲组(P<0.05)。两组护理前BPRS评分比较(P>0.05);护理后,乙组BPRS评分明显低于甲组(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降低意外事件的发生。

  • 标签: 临床路径 精神科 精神分裂症 护理安全管理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物理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旨在为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为寻求精神分裂症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以自2020年1月到2020年12月期间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抽签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物理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旨在为临床提供更有价值的治疗方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PANSS各项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2周、4周、8周后PANSS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现头晕、肌张力增高、心动过速等TESS评分、ADL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物理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显著,通过减少药物带来的副作用降低治疗副作用,安全可靠,可作为精神分裂症的一种有效手段大力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现代人生活压力的增加以及生活方式的调整,也进一步提高了精神疾病发生率,精神分裂就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目前临床对于精神分裂症疾病具体产生机制尚未明确,分析疾病形成与患者心理因素、遗传因素、社会环境等多方向有关,患病后会对患者正常生活社交产生严重影响。现阶段对于精神分裂疾病主要以药物治疗、心理疏导为主,也会配合颅脑刺激等物理疗法。其中药物治疗,分为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其他药物三种。基于此,本文将探讨精神分裂症治疗指南对抗精神病药物使用的影响。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治疗指南 药物治疗 治疗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神科康复训练与心理护理联合运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阳性症状以及焦虑抑郁水平的影响。方法:研究选取我院2020年4月-2021年4月收治的50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观察组患者接受康复训练联合心理护理等措施,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措施开展工作,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PANSS评分、SAS、SDS评分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精神科 康复训练 社交能力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麻醉精神类药品性质特殊,其管理不善,会导致严重的用药安全隐患。精神病专科医院内收治的患者均为精神病,普遍存在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若精神病专科医院内的麻醉精神类药品管理不善,将直接增大用药风险,甚至间接造成对患者的生命威胁。下文以精神病专科医院为视角,探讨该类医院麻醉精神类药品管理存在的问题,如人员认识存在松动、管理制度不完善、忽视效期安全、未建立更加系统的供应链管理机制、药品管理注重事后;最后一一提出应对之策,希望对读者在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 标签: 精神病专科医院 麻醉类药品 精神类药品 管理 问题 对策
  • 简介:【摘要】总结1例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患者恢复其自主生活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通过培养患者基本生活技能,提高患者自理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通过积极的护理干预,使患者病情不再复发,能够自主生活。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自主生活 自信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对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康复护理过程中应用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  在进行研究时,随机抽取了60名伴有精神障碍的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常规护理措施为对照组,增加人性化护理的同时,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对两组患者进行了随机的护理。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护理以后,经过SDSS、BPRS量表评分显示,与护理前相比产生了明显的下降;研究组改善的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更高。结论  通过对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患者护理中融入人性化护理模式,产生的护理效果更为明显。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患者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病人临床护理中应用精神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到本院接受诊治的8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并分为两组,参考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精神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精神状态及不良行为。结果: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精神状态明显优于参考组;不良行为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精神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其精神状态,避免出现不良行为。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临床护理 精神康复
  • 简介: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副反应。方法根据中医辨证理论,把精神分裂症分为阴症和阳症,阴症又分为肾阳不足和肝气郁结,分别用四逆汤和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阳症用柴胡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共55例,均联用小剂量抗精神病药(剂量折算成氯丙嗪,下同),并与单用抗精神病药组作对照。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治愈率29.1%,优于抗精神病药组(x^2=4.21,P<0.05),副反应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低于抗精神病药组(P<0.05,P<0.01)。结论中医辨证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高,副反应少。

  • 标签: 抗精神病药 中医辨证 精神分裂症 疗效 副反应 中西医结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女性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与精神症状的关系。方法采用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ersonalandSocialPerformanceScale,PSP)对50例女性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社会功能评定,并采用阳性与阴性综合征量表(PositiveandNegativeSyndromeScale,PANSS)对患者的精神症状进行评估,分析精神症状对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结果(1)患者PSP总分与PANSS的阳性因子分(r=-0.63;P<0.01)、认知缺损因子分(r=-0.39;P<0.01)、兴奋/敌对因子(r=-0.69;P<0.01)、焦虑/抑郁因子(r=-0.39;P<0.01)呈显著性负相关。(2)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发现,PANSS五个因子中阳性因子分(t=-2.15;P=0.04)与兴奋/敌对因子分(t=-2.08;P=0.043)为患者PSP总分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六项一般情况中职业状况为患者PSP总分的主要影响因素(t=2.22;P=0.03)。结论女性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与其复杂多维的精神症状相关,并且患者的职业状况在其日常生活中也会对其社会功能产生影响。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社会功能 精神症状 女性
  • 简介:摘要创伤性休克一般情况下是由于患者在受到外力的强力撞击和暴力作用而引发的某个部位或者多部位造成严重损伤、大量出血进而导致患者身体内血液循环效率下降、出现应急缺氧,同时巨大的疼痛造成患者内心压力过大,在各方面强压之下造成患者多个器官出现功能障碍的急性综合病征1。对此类患者需要立即进行抢救,因此本文将针对院前急诊护理对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效果的影响进行探讨和分析,通过概述创伤性休克的急救现状作为本次文章的论证依据,通过对创伤性休克患者在急诊护理具体流程进行研究和分析,对急诊护理对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效果进行可行性评价。

  • 标签: 院前急诊护理 创伤性休克 抢救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抗精神病药联合计算机行为矫正治疗(CCRT)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疗效。方法将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研究组在抗精神病药基础上进行CCRT训练12周,对照组接受抗精神病药。应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威斯卡星分类测验(WCST)、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进行评估。结果(1)研究组治疗后WCST完成卡片总数、正确分类卡片数、完成分类数均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均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2)研究组治疗后PANSS总分、阳性量表分、阴性量表分、复合量表分均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3)研究组治疗后ADL评分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SSPI评分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CRT联合抗精神病药治疗可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临床症状、日常生活能力及社会功能。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抗精神病药 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 认知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不完全缓解状态精神分裂症的司法精神病鉴定特点。方法:分析24例不完全缓解状态精神分裂症的司法精神病鉴定资料,并与95例发病期精神分裂症的司法精神病鉴定资料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病程长,经济犯罪率高,现实动机为主,绝大部分被评定为部分责任能力。结论:不完全缓解状态精神分裂症患者违法时具有与发病期精神分裂症违法不同的特点而多被评定为部分责任能力。

  • 标签: 不完全缓解 精神分裂症 司法精神病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