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近年来收治的75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加以分析,其中对照组为a组25例行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实验组50例再分为b组和c组各25例。b组为阴式子宫肌瘤剥除术。c组为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随访2月,比较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住院天数、手术费用等临床指标,结果三组比较,治疗后实验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住院天数、手术费用等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阴式或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具有手术损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临床疗效显著等优点

  • 标签: 开腹剔除术 子宫肌瘤 阴式剔除术 腹腔镜剥除术
  • 简介:摘要直肠是结直肠发生恶性肿瘤最常见的部位,低位直肠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因恶性肿瘤邻近肛门、位于盆腔底部,保留肛门正常排便和控便及性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也需要考虑加入治疗的范畴。随着多学科讨论模式的发展及手术方式的革新,低位直肠癌的治疗方式呈现多样化趋势,但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仍然是其关键。针对不同的患者,合理选择既安全、有效又能很好地保护肛门正常排便和控便及性功能的手术方式,是加快患者术后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及延长生存期的关键。

  • 标签: 低位直肠癌 手术方式 功能保护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临床分型肝胆管结石病的手术方式选择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86例肝胆管结石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型分别对其采用胆管空肠吻合术肝脏切除术胆道探查取石术中的一种或联合手术治疗,观察不同临床分型肝胆管结石病最佳手术方式结果:对于I型患者,HT与BDE+HT效果较好;对于IIa型患者,BDE+HT效果较好;对于IIb型患者,BDE+HT效果较好;对于IIc型患者,各手术方式无明显差异;结论:根据肝胆管结石病的分型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对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肝胆管结石病 临床分型 手术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腹股沟疝气患者时使用不同手术治疗方式的治疗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腹股沟疝气患者共6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随机分配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手术,观察组接受腹腔镜手术,将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切口长度为(1.22±0.34)cm,显著短于对照组的(4.06±0.93)cm,t=21.318,P=0.000;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为(7.01±2.45)m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47±3.32)mL,t=11.051,P=0.000;观察组的术后疼痛程度评分为(2.78±1.3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54±1.32)分,t=13.130,P=0.000;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0%,χ2=4.043,P=0.044。结论在腹股沟疝气治疗的过程中,腹腔镜手术能够显著降低术中的出血量及术后的疼痛程度,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从而使患者更快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股沟疝气 传统手术 腹腔镜手术 术后疼痛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桡骨远端骨折的保守方法和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自 2016.9~2019.6接受的桡骨远端骨折 90例病人纳入为实验对象。分为保守治疗组和手术治疗组,各 45例。之中,保守治疗组使用保守措施,手术治疗组使用手术干预,且两组均在骨折愈合不同时期使用我院中药制剂“消肿止痛方”、“接骨活络方”、“强筋壮骨方”。对比两组医治效果。结果:手术治疗组总有效率 95.33%,优于保守治疗组 的 85%;在掌倾角、桡骨短缩分别是( 5.98+0.45)( 2.78+0.12)都优于保守治疗组, P<0.05。结论:在桡骨远端骨折病人使用手术结合口服中药制剂的办法进行医治,临床疗效十分理想,安全性高,前景较好。

  • 标签: 保守治疗 桡骨远端骨折 手术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对择期手术患者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于2010年4月~2012年4月对接受择期手术治疗患者分别采用腰硬联合麻醉(combinedspinalandepiduralanesthesia,CSEA)和单纯全麻(generalanesthesia,GA)进行临床麻醉,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对择期手术患者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血压在麻醉后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54,P<0.05)。在拔管时两组各项观察指标均高于麻醉前(P<0.05);两组Cor、B,EP、IL-10水平在拔管时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与单纯全麻相比,可以减轻患者的手术围术期的应激反应,是一种很好的麻醉方法,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腰硬联合麻醉 单纯全麻 应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对冲性颅脑损伤手术方式的选择,对比不同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到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6例重症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B、C三组,每组22例,分别采取三种不同的手术方式。结果A组与C组治疗后1d、3d、7dGlasgow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与B组对比,A组与C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的Glasgow评分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明显(P<0.05);A组与B组的中线位移程度及对侧血肿等指标均高于C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重症对冲性颅脑损伤应及时采取恰当的手术方式处理,并优先处理硬膜外血肿。

  • 标签: 对冲性颅脑损伤 手术 Glasgow 中线位移
  • 简介:[目的]了解尿道下裂患儿父母在患儿手术前后的焦虑及应对方式的情况,为尿道下裂患儿父母提供更好的心理及行为方面的护理。[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简易应时方式问卷(SCSQ)对90例尿道下裂患儿父母进行调查。[结果]尿道下裂患儿父母手术前后SAS均分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应对方式方面的积极应对(PC)分值高于常模(P〈0.05),消极应对(NC)分值低于常模(P〈0.05)。NC以母亲分值高(P〈0.05);高中及以上PC分值高,初中及以下NC分值高(P〈0.05),其他职业PC分值比农民高,农民NC分值比其他职业高(P〈0.05)。[结论]尿道下裂患儿的父母在患儿手术前后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焦虑,护理人员应充分地评估每个个体的职业、受教育程度、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进行恰当的护理干预,引导他们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

  • 标签: 尿道下裂 焦虑 应对方式
  • 简介:目的探讨舌下腺囊肿(sublingualglandcyst,SGC)不同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4年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SGC11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口内入路93例,袋形缝合术5例,颌下入路15例,口内联合颌下入路5例。将手术切除组织行病理学检查,观察不同术式临床疗效、并发症及随访2年复发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舌下腺组织与囊壁均可见慢性炎症表现。口内入路、袋形缝合术、颌下入路和口内联合颌下入路治疗SGC总有效率分别为94.6%、60.0%、86.7%和100.0%,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9.0%、40.0%、20.0%和40.0%。口内入路和口内联合颌下入路治疗者术后2年复发率低。结论单纯型、口外型舌下腺囊肿采用口内入路与口内联合颌下入路手术,疗效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低。

  • 标签: 舌下囊肿 口腔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复发
  • 简介:摘要婴幼儿出生后第1年是视力发育的关键时期,混浊的晶状体干扰了正常视网膜刺激,影响视觉系统的正常发育,导致婴幼儿失明和弱视。治疗先天性白内障的有效方法是手术摘除混浊的晶状体,手术治疗的目的是改善视力,预防弱视,巩固及发展视功能。因此,患儿的早期诊断、适合的手术干预、术后并发症的处理及弱视训练等,一直是眼科同仁关注的问题。

  • 标签: 先天性白内障 手术方式 手术原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不同手术方式应用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经髋关节置换术实施治疗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把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治疗组患者采用后外侧小切口手术方式实施治疗,而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切口手术方式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术后引流量、术中输血量与手术出血量显著的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进行比较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外侧小切口手术方式应用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可以有效解除患者的临床症状,在临床中值得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后外侧小切口 传统切口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分析肝胆管结石病的临床类型及如何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方法选取2011年9月到2013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肝胆管结石病患者共120例,比较同种类型不同的治疗方法在手术并发症、结石清除率方面的差异。结果经研究得出I型中采用BDE+HJS、HT+BDE的次数较高,同时HT联合BDE消除结石的几率为100%,Ⅱ型中采用HT+BDE、HT+HJS治疗患者的次数及消除率较高;Ⅲa型中采用BDE、BDE+HJS的次数较高,同时其他清除结石的几率均为100%,HT分别于多种方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医疗中,肝胆管结石病患者的治疗应该依据不同的临床类型合理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

  • 标签: 肝胆管结石病 手术方式 临床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切口胆囊逆行切除术及传统手术在128例胆囊疾病患者治疗后的相关情况进行对比,以评估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胆囊疾病患者,随机选取12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每组64例的对照组和实验组。对患者手术手术后的相关情况进行对比,评估治疗效果。结果小切口胆囊逆行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92.2%59/64)较传统手术治疗组(81.3%52/64)高,但是差异不显著(P>0.05)。此外,小切口胆囊逆行切除术治疗患者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较传统手术组患者理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手术术后引起患者并发症发生的概率(28.2%)显著高于小切口胆囊逆行切除术组(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胆囊逆行切除术对于胆囊疾病患者治疗的效果理想,且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的概率较小,安全性高,建议临床推广。

  • 标签: 小切口胆囊逆行切除术 传统手术 胆囊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动力髋螺(DHS)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6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法(DHS)治疗,观察组采用股骨近端交锁髓内钉(PFH)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股骨近端交锁髓内钉(PFH)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显著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动力髋螺 股骨近端髓内钉 股骨粗隆间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比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间本院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当中200例建立研究,分别对患者行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微创血肿碎吸术以及血肿清除并去骨瓣减压术,对比不同术式下的疗效与适应证。结果本研究中采取微创碎吸手术的患者共62例,ADLⅠ级共31例、Ⅱ级共17例、Ⅲ级9例、Ⅳ级共3例、Ⅴ级共2例。采取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的患者77例,ADLⅠ级共37例、Ⅱ级共18例、Ⅲ级10例、Ⅳ级共4例、Ⅴ级共3例,死亡5例。采取血肿清除并去骨瓣减压术的患者61例,ADLⅠ级共25例、Ⅱ级共15例、Ⅲ级7例、Ⅳ级共3例、Ⅴ级共3例,死亡8例。结论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需要在术前根据多参数进行评估,并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才能提高治疗的效果并降低死亡率。

  • 标签: 高血压 疗效对比 脑出血
  • 简介: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方式在心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心外科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心外科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实施人性化护理方式。对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术前术后焦虑程度评定(SAS)、出院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出院时对于护理工作满意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前术后S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SAS评分优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外科手术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促进和谐护患关系。

  • 标签: 心外科手术患者 人性化护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子宫切除患者的手术室护理方式及施行意义评定。方法纳入共60例需施行子宫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子宫切除术及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手术室优质护理干预措施,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室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唾液皮质醇情况、皮肤电反应情况、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经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唾液皮质醇情况、皮肤电反应情况、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均有改善,而且研究组改善幅度更大,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子宫切除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手术室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值得临床加强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子宫切除术 手术室整体护理 音乐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