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词族比较法是研究藏语同源词的一种有效方法。它有利于区分同源词和借词;可以提高同源词的识别率,拓宽同源词比较的范围;也有助于理出同源词的系统。

  • 标签: 词族 汉藏语系 同源词 比较
  • 简介:新见唐崔衡墓志内容涉及了对唐代博陵崔氏世系的补正,同时对于中唐时期唐与吐蕃的关系也有所补益。崔衡墓志的出土,可以正《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崔衡在安史之乱期间开始在地方任职,到贞元十一年(795)去世于晋慈隰观察使任上。他在近40年的仕宦生涯中,数次出使吐蕃,并且在平定"奉天之乱"中引吐蕃军队助唐平乱,平凉会盟,吐蕃背盟,崔衡被俘。崔衡的仕宦生涯是中唐时期唐与吐蕃关系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因而崔衡墓志的出土,对于补益中唐时期的政治史、唐与吐蕃关系等多方面都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幕府 吐蕃 奉天 军队 新唐书
  • 简介: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亲属称谓系统和使用习惯,俄亲属称谓语的对比研究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从俄亲属称谓语的特点出发,着重对比探讨了俄亲属称渭系统的民族文化差异,并对这种差异的根源作了探索分析.

  • 标签: 汉俄 称谓语 民族文化 差异 民族文化差异 亲属称谓语
  • 简介:摘要双语教学是民族教育最有效的途径,它不仅体现了民族教育的重要特点,而且也是在教育领域执行民族政策的重要内容。彝双语教学起步较晚,当前彝双语教学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发展中不断总结提高。

  • 标签: 双语教学 教学模式 彝语 汉语
  • 简介:就契约文书来看,清代台湾的番关系并非如有些学者所宣称的那样,是一部汉人压迫番人的血泪史。番在贌耕、水利与治安等方面存在诸多合作,双方的冲突既小且少,主要表现为番租纠纷与侵垦霸耕。番合作与冲突的形式是由双方的经济、文化等因素所决定,而非受清政府的操控。有的台湾学者刻意夸大番冲突之目的无非在于为台独诉求寻找法理依据。

  • 标签: 清代 台湾地区 番汉关系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企业制度的逐步确立,企业文化越来越被企业界所重视,许多大城市的企业文化建设已从浅表层的物质文化向深层次的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发展,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加强与改进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但目前就企业文化的形式来看,仍然存在着重视程度不够,基础理论薄弱等问题。面向新世纪,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载体,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已经成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课题。

  • 标签: 企业文化 建设 思想政治 关系
  • 简介: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器也进入了人民的生活。给农村农业生产提供了帮助,为企业提高了生产效率,推动了我国工业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减少了劳动量。本文首先分析了机械制造工艺,接下来下详细阐述了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环节要点把握,最后对机械制造工艺中的合理化机械设计策略进行具体阐述,希望给行业内人士以借鉴和启发。

  • 标签: 机械 制造工艺 合理化 机械设计
  • 简介:<正>80年代以来藏语言研究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不论是面的扩展还是点的深入都达到了相当的水平,研究的理论和手段也较前有了进步,研究队伍的人数、发表的论著数量和质量大大提高,所涉及的领域、解决的难题也是前所未有的。本文认为80年代以来藏语学界所取得的成绩主要体现在语言调查研究、语言系属研究、声调研究、语法研究、汉语与少数民族语互相影响研究等几个方面,这些领域所取得的突破性成果较多,发展较快。下面以我国藏语学者的研究情况为主进行概述并加以评析,以期对近年来藏语言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作个总结。

  • 标签: 壮侗语 汉藏语言 汉语方言 苗瑶语 系属 汉藏语系语言
  • 简介:藏交界地带因在历史上的多民族互动和各民族文化的交互影响,在旅游规划和旅游开发进程中表现出旅游文化形象构建的趋同性,即在发展模式上往往忽视主流文化圈内亚文化或次文化的多元性呈现,从而使旅游形象的媚俗化和迎合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想象心理等发展陷阱模式,逐步取代本真的地方性旅游文化资源的表达。本文结合遍布城乡的贵德城堡旅游资源现状,分析了贵德古城旅游面临的困境,提出了持续性打造汉儒文化孤岛旅游景区、积极构建多元化文化旅游模式的贵德旅游发展的新思路。

  • 标签: 汉藏交界地带 贵德古城 文化资本 旅游
  • 简介:先生长在20世纪初贵州西北部一个自称"阿卯"的苗族族群中。他关于贵州西部苗族历史文化的民族志书写,应放在民国年间政府构建现代国族体制的历史脉络中来分析,将之理解为中国西南部土著族群争取国家确认他们的民族身份和政治地位的一项努力。他既借用近代民族研究论述中"苗族"这个类别来争取政治确认,又根据土著文化和丰富的口头历史传说来重新定义"苗族",使之有别于现代国族建构的历史叙事框架。杨先的经历和著述,为我们了解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民族主义和国家体制,提供了一个边疆土著族群的特殊视角和一批崭新的素材。

  • 标签: 国族建构 他者表述 苗族身份认同 文化挪用 政治确认
  • 简介:中国西部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传媒现代化。而传媒的现代化又是跟随着公路的现代化而逐渐深入到西部社会各种形态的社区当中。公路和传媒的这种特有的地缘关系也同时构成了西部不同地形,不同海拔上的社区现存的信息流通关系。当传媒对社会发展的拉动效益在该类社会现实中更具有优先性时,值得关注的问题是,传媒的这种拉动功能在广袤的西部国土上是否呈现出较东部地区更明显的针对性,以及长期被学界忽略的西部域内的传播效果差异性?西部社区的传媒使用,如何做到从制度建设到盈利模式的现代化?这些问题的求解过程是中国发展传播学不能回避的研究现实。

  • 标签: 中国西部 汉藏羌民族 传媒辐射 区位差异 影响力研究
  • 简介:大慈法王释迦益西是宗喀巴大师主要的弟子之一,也是藏传佛教格鲁派著名的一代高僧。明永乐六年,明成祖派遣金字使者携厚礼邀请宗喀巴大师到南京,但因宗喀巴大师有拉萨祈愿大法会、修建甘丹寺等要事在身而婉言谢绝。永乐十一年,明成祖又派遣以侯显为首的使团入藏邀请宗喀巴大师入京,宗喀巴大师仍然未能成行,只好派其弟子释迦益西进京。释迦益西进京后,受到明成祖的极大赏识,封以大慈法王的称号,并赐予大量财物。返藏之后,释迦益西便以个人的威信和名望,以及明皇所赐予的财物,建立了藏传佛教格鲁派著名的寺院——色拉寺。本文通过宗喀巴弟子释迦益西两次应召进京受封的时代背景,历史原由等问题的研究,分析明代的治藏政策和藏关系。

  • 标签: 释迦益西 进京受封 治藏政策 汉藏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