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以硬脂酸锌为Zn源、硫化钠为S源,首次采用油水界面法制备出单分散于环己烷和甲苯的ZnS纳米材料,探索有机溶剂、锌源和油酸浓度等对紫外吸收影响的同时,以ZnS为基质,掺杂Mn^2+和Eu^3+制得ZnS:Mn^2+,Eu^3+发光纳米材料,采用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紫外可见(UV-VIS)和荧光分光光度计(PL)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紫外和HRTEM测试结果均表明,产物为单分散性,平均粒径为4.3nn;荧光测试表明,产物所发荧光较强,肉眼可观测到明显的橙黄色(585nm)和橙红色(616nm)发光;XRD结果显示,产物结构为立方闪锌矿结构

  • 标签: ZnS:Mn^2+ Eu^3+ 发光纳米材料 油水界面法
  • 简介:近期,固体所纳米中心研究人员与安徽大学合作,在二维石墨烯基复合薄膜和三维石墨烯基复合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上取得了新进展:利用一种新兴的方法——喷墨印刷法成功制备了石墨烯和多金属氧酸盐的复合薄膜,

  • 标签: 石墨 复合材料 烯基 性能 多维 国内
  • 简介:太阳能是一种新能源。但是,从太阳获得电能是极其昂贵的,因此仍然无法与传统的发电方式竞争。目前研究人员正探索所有可能的途径,以便更廉价地生产太阳能装置。

  • 标签: 太阳能模块 新材料 铝制品 寿命 框架 塑料
  • 简介:与其他二次电池相比,单斜结构的磷酸钒锂(Li3V2(PO4)3)因具有能量密度大、安全性能优良、稳定性良好、锂离子扩散通道大等优点,成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热点之一。综述了近年来Li3V2(PO4)。的主要制备方法及其制备改性的研究现状,并且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 标签: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3V2(PO4)3
  • 简介:采用机械共混及模压成型工艺将剑麻纤维(SF)和聚丙烯(PP)共混制备SF/PP木塑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SF处理方法及SF含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SF的处理方法和SF用量对复合材料界面的影响很大,经碱处理和分散剂处理的SF可改善木塑材料的界面相容性,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其中经自制分散剂处理的SF制得的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最大,随SF含量的增加先增后减,在SF含量为20%(质量分数)时达到22.09kJ/m^2。

  • 标签: 剑麻纤维 表面处理 木塑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 简介:据媒体报道,日本三井金属开发出了容量高达原产品500倍、达到1μF/cm~2、内置在底板中使用的电容器材料"AEC-1"。AEC-1薄到可内置于多层底板中,通过在底板上内置该材料,可削减安装成本、减小底板面积、

  • 标签: 电容器材料 底板 金属箔 开发成功 电极材料 产品
  • 简介:美国和澳大利亚两国科学家近日联合在《自然材料学》期刊上发表论文,提出了一种名为“数字超材料”的新概念。所谓“数字超材料”,是一种通过特定设计、拥有奇异光学特性的超材料。研究人员认为,这种数字超材料将有助于加快诸如隐身衣、超透镜等特殊设备的面世进程。

  • 标签: 新材料 隐身衣 光特性 数字化 澳大利亚 光学特性
  • 简介:分析了尖晶石型钛酸锂(Li4Ti5O12)的结构,介绍了其制备方法,包括固相反应法、溶胶-凝胶法、水热合成法等.固相反应法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但颗粒的形貌不易控制;溶胶凝胶法制得的Li4Ti5O12材料纯度高、粒径小,但是成本高;水热法合成材料的尺寸大小均一,但需要控制的条件多.此外,讨论了钛酸锂电化学性能的一些改性方法,包括减小颗粒尺寸、掺杂和碳包覆等,并展望了其发展方向.

  • 标签: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LI4TI5O12 制备方法
  • 简介:2月17日至20日,科技厅重大专项办公室组织山西省新材料领域的专家、学者,在前期集中讨论的基础上,对山西新材料产业链做进一步的细化、探讨,从而完善山西省新材料产业创新链。

  • 标签: 新材料领域 产业创新 山西省 产业链 科技厅 部署
  • 简介:通过加入造孔剂进行聚合反应,成功制备出一系列降解染料废水的碱活化钢渣基介孔光催化材料(ASSMM)。XRD和BET结果表明:加入造孔剂的钢渣基介孔光催化材料主要生成了水化硅酸钙fCSH)和二水钙长石(CaAl2Si207(OH)2·H20)两种矿物相;加入O.1wt%造孔剂的光催化材料f061ASSMM)2-50nm之间的孔占总孔容的85%。以孔雀石绿为目标污染物,考察了不同掺量造孔剂的碱活化钢渣基介孔光催化材料(x-ASSMM)对有机染料的降解性能,结果表明:孔雀石绿的初始浓度为4mg/L,光催化剂用量为O.05g时,紫外灯辐照60min后,降解率顺序为:0.1ASSMM〉5ASSMM〉1ASSMM〉ASSMM〉染料直接光解,其中,加入0.1wt%造孔剂的光催化材料试样的降解效率最高,降解率达95.53%,对降解过程进行了动力学研究,发现其属于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

  • 标签: 碱活化钢渣基介孔材料 光催化 降解 反应动力学
  • 简介:从世界制造中心转移的历史和"中国制造"崛起的经验来看,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关键材料和核心零部件的发展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投资拉动转变为创新驱动型具有重要意义,最终推动中国制造业向产业链高端发展,产业结构日趋合理,逐步变"Z"型产业链为"L"型和"C"型.在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过渡的过程中,北京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应该而且有能力抓住制造业转型的大好时机,重点发展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材料和核心零部件,实施"引擎行动",促进北京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成为中国制造业向"L"模式转变的支撑者和推动者.

  • 标签: 北京经济 增长方式转变 “中国制造” 发展 中国制造业 产业链
  • 简介:日前,青海中圣新材料有限公司纳米复合材料工程项目落户化青海隆回族自治县加合工业园区,这个项目总投资1.98亿元,由山西康宝集团投资,中国科学院提供专利技术,建设集高纯复合材料产品——新型纳米复合材料,公司用等离子体法生产纳米复合材料产品将填补国内行业空白。

  • 标签: 纳米复合材料 工业园区 工程项目 加合 青海 项目总投资
  • 简介:无压浸渗法是一类先进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方法。总结了无压浸渗方法制备陶瓷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工艺特点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影响无压浸渗工艺的主要因素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该工艺的可能机理,并指出了该工艺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重点。

  • 标签: 无压浸渗 金属基复合材料 浸渗机理
  • 简介: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承担的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类交联的导电聚合物材料及其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通过了吉林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专家组听取了“研究工作报告”和“技术总结报告”,并考察了研制成功的电化学原位膜导电性测量仪装置,认为该装置属国内首创,相关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创新性,达到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

  • 标签: 聚合物材料 导电性 测量仪 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研发
  • 简介:摘要分别采用混酸(浓H2SO4和浓HNO3)、浓HNO3、浓NaOH及浓H2SO4/H2O2对碳纳米管(CNTs)在室温下进行表面处理,通过FTIR、SEM、DSC和TGA研究了各改性方法对CNTs/环氧树脂(EP)复合材料热性能和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混酸处理使CNTs在EP中的分散性、EP的玻璃化温度和热分解温度都显著提高,其它3种方法也有这种作用,相比较而言,H2SO4/H2O2和HNO3的改性作用稍差,而NaOH的最差。4种处理方法都使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介电常数以及介电损耗显著下降,其中混酸处理使上述性能下降的程度最高,其次为H2SO4/H2O2处理,NaOH处理和HNO3处理对电性能影响较小。

  • 标签: 碳纳米管 环氧树脂 热学性能 电学性能
  • 简介:以玻璃纤维、气相法白炭黑、Ti02及结合剂为原料,采用干法成型工艺制备了玻璃纤维增强硅质隔热复合材料,系统研究了玻璃纤维预处理技术及其含量对材料导热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且观察了其微观形貌。结果表明,纤维表面预处理可有效提高其在基体中的分散性,改善其与基体的界面粘结性;纤维最佳含量为20%;在200℃、500℃和900℃时其热导率分别仅为o.029W/(m·K)、0.033w/(m·K)和0.043W/(m·K),耐压强度为1.38MPa;与未添加纤维的硅质隔热材料相比,热导率降低21%~28%,耐压强度提高了116%。

  • 标签: 玻璃纤维 隔热材料 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