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成都地区医院神经系统药的应用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限定日剂量(DDD)方法,对成都地区18家医院2011年至2012年神经系统用药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年神经系统药销售金额达56055.86万元,较2011年的48512.31万元有增加。主要包括新一代抗精神失常药、解热镇痛药、麻醉药、中枢神经兴奋药等。结论神经系统药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都地区医院所应用神经系统药结合了患者的疾病及经济条件,充分体现了用药的合理性。

  • 标签: 神经系统药 用药金额 限定日剂量
  • 简介:目的建立自动化LC/LC-UV系统建立全血中环孢霉素A测定方法。方法LC1色谱柱FRO-XBCN(20mm×4.6mm,10μm,ANAX),流动相为水-乙腈=35∶65(v/v),流速为1.0mL.min-1,中央处理体系温度为40℃,LC2系统中分析色谱柱为AC-CN(200mm×4.6mm,5μm,ANAX),流动相为乙腈-水,采用梯度系统,0~15min流动相中乙腈比例从40%直线上升到53%,流速为0.7mL.min-1。转移辅助流速为0.7mL.min-1。目标物转移窗口为2.20~3.20min;定量环为500μL,样品用乙腈预处理。结果环孢霉素A在0.026~1.010μg.mL-1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相关系数为0.9991,萃取回收率在101.0%~103.0%,最低定量浓度为0.013μg.mL-1。日内RSD〈5%(n=6),日间RSD〈5%(n=18),准确度在100.3%~102.6%。结论用自动化LC/LC-UV系统建立的环孢霉素A测定方法人为干预步骤少、准确性与精密度良好,方法开发、运行及控制自动化程度高,适合于环孢霉素A血药浓度测定及动力学研究。

  • 标签: LC/LC-UV 治疗药物监测 环孢霉素A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系统化干预在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7月-2020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66例做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将此66例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分别命名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33例,对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对研究组患者采取系统化干预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1)研究组患者手术用时以及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常规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3)研究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系统化干预应用于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手术室护理中护理效果显著,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系统化干预 手术室护理 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对颈椎病病人采用系统性康复护理,以探究其对颈椎功能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本次50例研究者,均是来自2020年1月~2021年4月,本院治疗的颈椎病病人,将所有的研究者以字母划分方式可以细化为相同人数的两组,A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与B组(实施系统性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病人的生活质量情况与颈椎功能状况。结果:在采取不同护理后,B组病人生活质量优势显著;另外B组病人颈椎功能也好优于A组病人,P

  • 标签: 颈椎病 系统性康复护理 生活质量 颈椎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系统护理用于阻塞性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价值。方法:2020年1月-2021年9月本科接诊阻塞性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病患58例,随机均分2组。研究组采取系统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SAQLI评分等指标。结果:针对SAQLI评分,研究组干预后比对照组高,P<0.05。针对满意度,研究组100.0%,比对照组82.76%高,P<0.05。结论:于阻塞性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中用系统护理,利于生活质量的改善,及满意度的提升。

  • 标签: 系统护理 效果 阻塞性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发病率、致死率以及致残率都极高,绝大多数患者在发病后因残疾而丧失独立生活能力,患者家庭也会因此承受沉重的经济压力,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 标签: 虚拟情景互动康复系统 缺血性脑卒中 坐立平衡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CT、磁共振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观察组为2019年6月~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60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对照组为同一时间健康体检的60名健康人员,所有人员均实施CT检查、磁共振检查,回顾分析检查结果。结果:评价CT检查、磁共振检查异常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CT磁共振检查诊断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析针对髓内钉治疗胫骨骨不连患者负性情绪的缓解采取系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及意义。方法:挑选本年度于我院骨科接受髓内钉治疗的111例胫骨骨不连患者作为本次研究主体,采用奇偶平均分配的方式将患者分为护理组和对比组,后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情绪、日常生活能力、疼痛指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组患者护理后的VAS评分、SAS评分及SDS评分均低于对比组,Barthel评分为优于对比组且护理满意度为(96%)高于对比组。结论:通过对患者进行系统护理干预后临床效果较为理想。有效纾解了患者不良情绪,使患者能够重新树立自信,且减轻了患者机体疼痛,促进患者的恢复,使患者增强了日常生活能力,同时提高了护理效率与质量,护理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系统护理 髓内钉治疗 胫骨骨不连 负面情绪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对药品生产进行现场检查时,材料系统是一条贯穿检查的主线,包括选择供应商、采购、储存、提取和使用材料(生产),直至患者护理的整个过程。产品质量是产品质量的前提和基础,而材料体系的检验为其他体系的相互检验提供了大量相关信息,为被检验对象的整体质量管理水平提供了重要的评价指标。本文研究了材料系统在药品生产相关现场检测中所检查的内容、常见缺陷及检测策略。

  • 标签: 药品生产 现场检查 物料系统
  • 简介:摘要:公立医院工资管理政策性强,历史上先后经历了85工改,93工改,06工改,实行绩效工资制度等重大工资政策改革,以及一系列工资标准调标,晋级年限调整,工资项目调整等政策变动。公立医院的工资管理具有发放人员分类较复杂,工资调整涉及条件较多,补发补扣受政策出台时间影响时间跨度不确定等特点。传统的人工计算加excel操作以及传统薪资软件逐渐难以胜任现代化工资管理对高效率的要求。本文旨在探讨研究基于新型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人力资源模块实现医院工资管理的自动化。

  • 标签: 公立医院 自动化 工资管理 信息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探析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实施系统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参与实验的156例研究对象均是2021年8月-2022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心理状态。结果:经系统护理干预后患者在心理状态、睡眠质量等方面均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组间存在对比性。结论:系统护理能够有效的改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 标签: 系统护理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我院急诊科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中应用系统化急诊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起始时间于2018年12月,结束时间至2021年11月时间段将我院急诊科进行治疗的32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将,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急诊科常规护理,将采用系统化急诊护理干预的纳入实验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的各项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系统化急诊护理 重症 颅脑损伤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重症监护室留置尿管患者中应用泌尿系统感染整体护理的临床干预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2月至2022年7月我院ICU病房收入的60例留置尿管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分别纳入30例,两组给予不同护理干预,将常规护理设对照组,将整体护理设为实验组行,对比两组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更换尿袋操作质量评分、尿管留置时长及两组患者对护理结果的满意认可度。结果:实验组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3.33%)比对照组(26.67%)更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ICU留置尿管 泌尿系统感染 整体护理 护理满意度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重症监护室留置尿管患者中应用泌尿系统感染整体护理的临床干预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2月至2022年7月我院ICU病房收入的60例留置尿管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分别纳入30例,两组给予不同护理干预,将常规护理设对照组,将整体护理设为实验组行,对比两组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更换尿袋操作质量评分、尿管留置时长及两组患者对护理结果的满意认可度。结果:实验组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3.33%)比对照组(26.67%)更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ICU留置尿管 泌尿系统感染 整体护理 护理满意度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两种心血管信号的线性和非线性分析,评估神经外科手术中三种不同麻醉策略的自主控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1年11月期间93例神经外科患者在麻醉诱导、硬脑膜开放、手术第一和第二小时、硬脑膜和切口缝合等固定时间点的心率和收缩压信号。患者被随机分为三种麻醉方法:七氟醚+芬太尼(S-f)、七氟醚+瑞芬太尼(S-R)和异丙酚+瑞芬太尼(P-R)。结果:三种麻醉方法的特点是心率和动脉收缩压降低。与七氟醚+瑞芬太尼(S-R)组相比,异丙酚+瑞芬太尼(P-R)组具有更活跃的自主交感神经调节,即心率变异性的低频和高频频谱成分(LF/HF)的比率。心率(RR)和动脉收缩压(SAP)变异性的非线性分析证实了这一点。此外,RR的非线性分析表明,S-f组副交感神经的调节在术后第2小时增加。结论:尽管心血管信号的变异性显著降低,但对RR和SAP信号的分析可以检测麻醉期间自主神经控制的信息。非线性分析可以突出不同麻醉方法之间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调节的差异,而线性分析在两种神经控制系统之间具有相同的差异。

  • 标签: 不同麻醉方式 神经外科手术 心血管系统 调节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循环系统疾病采取药学服务合理用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从2020年4月~2021年4月间入院卧床的患者140例参与本次研究,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合观察组,分别为70例,对照组的患者采取传统护理方式,而观察组给与药学服务,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的循环系统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药学服务 循环系统疾病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是现代临床医学研究重点、热点,也是现代临床中一种普遍高发的感染性疾病,随着病情发展,可导致脓毒症,危及患者性命。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由于抑菌、杀菌作用突出而被广泛用于治疗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不仅抗菌活性较强,而且药效动力学、药代动力学稳定,受到了临床广泛青睐。本研究重点阐述了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特点,探讨其在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期望为现代临床有效防治提供循证支持。

  • 标签: 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风湿免疫系统疾病患者使用全面护理干预,并观察该种护理方法应用效果。方法:观察患者选择我院治疗的风湿免疫系统疾病82例,观察开始于2022年1月,观察结束于2023年12月,并且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将患者分成一组与二组,一组采取全面护理干预,二组使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一组和二组护理满意度对照;一组总满意度高于二组总满意度,(P<0.05)。结论:风湿免疫系统疾病患者使用全面护理干预后效果优良,可推广。

  • 标签: 风湿免疫系统疾病 全面护理干预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