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体外模拟CO2气腔对MDA-MB-231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metalloprotei-nase2,MMP-2)和黏附分子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vascularcelladhesionmolecule1,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建立人工气腔,MDA-MB-231细胞在7mmHg(1mmHg=0.133kPa)的CO2分压下暴露l、2及4h,在处理后0、24、48及72h,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测定细胞培养液中MMP-2浓度。流式细胞术测定VCAM-1、ICAM-1表达。缺氧组选用0mmHg的氦气(1h)。对照组为常规培养条件。结果1、2及4h的CO2组处理后0h时MMP-2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F=15.045,P<0.05);2h的CO2组处理后24h时MMP-2的表达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和1、4h的CO2组(F=5.976,P<0.05)。1、2及4h的CO2组处理后0、24h时VCAM-1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F1=18.321,F2=20.443,P<0.05);4h的CO2组处理后72h时VCAM-1的表达显著低于1、2h的CO2组(F=15.045,P<0.05)。缺氧组和1、2及4h的CO2组处理后0h时ICAM-1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2h的CO2组表达又高于1、4h的CO2组(F=73.765,P<0.05);2、4h的CO2组处理后24h时ICAM-1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h的CO2组(F=46.322,P<0.05);2h的CO2组处理后48h时ICAM-1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4h的CO2组(F=22.315,P<0.05)。结论模拟7mmHg的CO2气腔可使MDA-MB-231细胞MMP-2、VCAM-1、ICAM-1的表达增高,乳腔镜CO2气腔可能对乳腺癌细胞的转移具有一定影响力。

  • 标签: 乳腺肿瘤 二氧化碳气压 基质金属蛋白酶-2 细胞黏附分子
  • 简介:目的探讨TACE联合索拉菲尼治疗原发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对患者肿瘤血管形成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和广州南方医院肝病中心收治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TACE联合索拉菲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VEGF及肝功能变化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者的预后。结果治疗1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为50.0%,对照组为2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73.5%,对照组为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索拉菲尼联合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抑制肿瘤血管形成,对患者肝功能影响较小,患者预后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治疗 经动脉化疗栓塞 索拉菲尼
  • 简介:目的:探讨脂联素、瘦素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酒精性脂肪肝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45只Wistar大鼠分为对照、饮酒和甜菜碱组。酶比色法检测肝脏三酰甘油(TG)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脂联素、瘦素和TNF-α。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饮酒导致肝脏TG含量增高,血清和肝脏脂联素降低、瘦素增高。与饮酒组相比,甜菜碱组肝脏TG减少,血清、肝脏脂联素增高,血清、肝脏瘦素无差异。肝脏TNF-α水平存3组问无差异。血清脂联素与肝脏TG含量呈负相关(r=-0.605,P=0.000)。血清瘦素、肝脏脂联素和瘦素不是肝脏TG含量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血清脂联素是预测酒精性脂肪肝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提高血清脂联素可降低肝脏TG含量.瘦素和TNF-α与酒精性脂肪肝无独立相关性.

  • 标签: 脂联素 瘦素 肿瘤坏死因子-Α 三酰甘油 酒精性脂肪肝
  • 简介:目的: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3(human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3,HER3)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2,HER2)阳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曲妥珠单抗治疗疗效、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肿瘤医院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235例可手术HER2阳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手术标本中HER3的表达情况,分析HER3在不同分子亚型HER2阳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同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观察不同HER3表达组的无复发生存时间及其对曲妥珠单抗治疗疗效的影响。结果HER3在LuminalB(HER2+)型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4.1%(100/135),在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中的表达率为85.0%(85/100),2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uminalB(HER2+)型乳腺癌中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在不同HER3表达组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中,肿块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在不同HER3表达组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子亚型的HER2阳性乳腺癌中HER3阴性表达组的5年无复发生存率均高于HER3阳性表达组。在LuminalB(HER2+)型乳腺癌并接受曲妥珠单抗治疗的患者中,不同HER3表达组的无复发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1±177;0.5)个月vs(21.3±177;0.7)个月,P=0.080],但在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患者中不同HER3表达组的无复发生存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6.4±177;0.4)个月vs(23.4±177;0.8)个月,P=0.036]。结论HER3与HER2阳性表达乳腺癌的预后不良相关,针对HER3的靶向治疗有望改善HER2和HER3阳性乳腺癌的预后。在HER2过表达型且HER3阴性乳腺癌患者中曲妥珠单抗治疗更能获益。

  • 标签: 乳腺肿瘤 HER3 HER2 曲妥珠单抗 HER3 HER2
  • 简介:目的构建鼠野生型肿瘤坏死因子(Wildtypetumornecrosisfactor—alpha,wtTNF—α)和跨膜型肿瘤坏死因子(Transmembranetumornecrosisfactor—alpha,tmTNF—α)基因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心肌细胞,比较两型TNF—α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RT—PCR方法从小鼠腹腔臣噬细胞中扩增wtTNF—α基因编码区,根据小鼠TNF氨基酸序列设计缺失肿瘤坏死因子转化酶(TNFalphaconvertingenzyme,TACE)作用位点(缺失1-12位氨基酸)的突变引物,通过重叠PCR得到构建不被TACE剪切的TNF-α突变体,即跨膜型肿瘤坏死因子tmTNF—α,扩增得到的wtTNF-α,tmTNF—αPCR产物经EcoRI+BanHI双酶切后克隆到pIRES2-EGFP真核表达载体中并转染入大鼠H9c2(2—1)心肌细胞,用RT—PCR及WesternBlot方法鉴定转染效率及不同表达载体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pIRES2-eGFP—wtTNF和pIRES2-eGFP-tmTNF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大鼠H9c2(2—1)心肌细胞,tmTNF—α对心肌细胞无明显促凋亡作用,而wtTNF—α可以诱导心肌细胞凋亡。结论由于wtTNF—α可被酶解产生sTNF-α,提示sTNF—α,而并非跨膜型TNF-α对该心肌细胞株具有诱导凋亡的作用。

  • 标签: 跨膜型肿瘤坏死因子 载体构建 转染 心肌细胞 凋亡
  • 简介:近年来研究表明,细胞因子参与了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炎症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alpha,TNF-α)和抗炎症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的失衡在心力衰竭中的作用和地位十分重要。而国内目前对其在老年心力衰竭中的作用研究不多。为此,本研究观察了不同心功能状态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清TNF-α、IL-10和IL-4的浓度变化。

  • 标签: 心力衰竭患者 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0 白细胞介素-4 老年 临床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可溶性CD30/CD30L和CD40/CD40L系统失衡在卵巢浆液性肿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浆液性囊腺瘤40例和浆液性囊腺癌30例,另选择年龄和体质量匹配的健康妇女30例作为对照。于术前和术后第7天分别抽取卵巢浆液性肿瘤患者和对照组外周静脉血3ml,分离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可溶性CD30(sCD30)、sCD30L、sCD40和sCD40L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浆液性囊腺瘤和浆液性囊腺癌患者血清中sCD30、sCD30L、sCD40和sCD40L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浆液性囊腺癌较浆液性囊腺瘤患者进一步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浆液性囊腺瘤和浆液性囊腺癌患者术后第7天,血清中相应可溶性蛋白水平均较术前有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0.05)。结论检测血清sCD30/sCD30L和sCD40/sCD40L可能对卵巢肿瘤的早期诊断标志及术后病情转归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卵巢肿瘤 CD30/CD30L CD40/CD40L
  • 简介: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具有激素依赖性,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receptor,PR)的表达状况是评估内分泌治疗疗效和预后的重要指标。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2,HER2)在20%~30%的乳腺癌中过表达,此类患者倾向于复发、转移早且生存期短[1]。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ComprehensiveCancerNetwork,NCCN)指南推荐分子靶向治疗作为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的首选疗法[2]。目前乳腺癌术后治疗主要依据原发灶的相关生物学指标。近年来复发转移病灶中ER、PR、HER2等生物学指标与原发灶之间的表达差异越来越受重视,有必要对复发转移灶受体进行检测[6-15];同时发现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灶与原发灶中ER、PR、HER2等生物学指标也存在一定差异[16-23],因此结合同期腋淋巴结转移灶及原发灶的受体检测有可能更好的评估术后复发风险、判断预后和为个体化治疗提供重要理论依据。本文对乳腺癌原发灶与同期腋淋巴结转移灶中ER、PR和HER2的表达差异及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腋窝淋巴结转移 淋巴结转移灶 转移性乳腺癌 孕激素受体 表达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