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精细化护理管理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便利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云南省某三级综合医院健康管理中心70例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及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管理基础上实施精细化护理管理。对比两组在不同护理干预模式下的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体检者对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精细化护理管理应用于健康管理中心,可提高体检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精细化护理管理 健康管理中心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质量管理在健康管理中心的应用。方法:便利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某三级综合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体检的68例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质量控制管理模式,对比两组体检者对护理质量评分及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体检者对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体检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健康管理中心实施护理质量管理能提高护理质量及体检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护理质量管理 健康管理中心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PDCA循环管理应用在发热门诊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对2020年3月到2021年6月于我院发热门诊进行治疗的60例患者开展研究,征求患者及其家属的意见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30例。在进行护理管理时对照组实施常规的管理方式,观察组实施PDCA循环管理,比较不同管理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对护士的护理质量评分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将PDCA循环管理应用在发热门诊的护理管理中可以有效的提升整体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的评分,值得推荐。

  • 标签: PDCA循环管理 发热门诊 护理管理 满意度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发热门诊护理管理中引入PDCA管理的效果。方法:以随机数表法分组,将发热门诊收治的68例患者分为两组,各34例,一组为开展常规管理的对照,另一组实施PDCA管理,设为研究组,就两组管理情况展开观察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更高,P

  • 标签: PDCA管理 发热门诊 护理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手术室高值耗材管理方法,明确高值耗材管理系统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我院手术室于2021年5月引入高值耗材管理系统,对比实施前(2020年7月至12月)、实施后(2021年5月至12月)高值耗材配送核对情况、管理质量及护理人员满意度评分。结果:与实施前相比,实施后手术室高值耗材配送所需时间、核对每日耗材用量用时、发放次日耗材用时、核对前一天耗材用量用时均明显更短,且实施后手术室高值耗材管理质量及护理人员满意度评分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高值耗材 手术室 管理系统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于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5月至2020年4月在本院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4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名。两组护理人员在年龄、学历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对照组护理人员,采用常规管理模式,采用轮班制度;对于观察组医护人员,采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基础护理、病房护理以及护理文书方面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护士分层级管理的形式,能够有效提升整体护理管理质量,促进护理人员护理水平的提高,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护理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就医的条件选择已经从医疗条件、医疗技术等逐渐向医疗服务质量过度,医疗服务质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精细化管理能够有效提高医疗工作中的服务质量,改善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感染科具有高风险、高传染性的特点,护理安全管理是感染科管理中重要的一环。将精细化管理应用于感染科的护理安全管理中,能够极大程度地降低感染科二次感染风险,提高科室医疗情况与满意度。因此本文从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出发,阐述了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并分析了精细化管理在感染科中的应用,以期能够实现对感染科整体管理服务质量的提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验证消毒供应中心的护理管理中采用细节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9年1月-2020年1月中未采用细节管理模式的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设为对照组。将2020年2月-2021年2月中采用细节管理模式的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设为观察组。分析细节管理模式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时期护理人员的安全识别能力、风险防范能力、安全意识及工作操作能力均优于对照组时期的护理人员,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在消毒供应中心采用细节管理模式,能够优化消毒管理流程,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效果,因此值得在管理中进行推广。

  • 标签: 细节管理 消毒供应中心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研讨与探究疼痛管理在创伤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实际应用以及效果。方法:以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这一阶段,我院对90例骨科病人开始研究和观察。其中,实施普通管理手段的45例骨科病人为对照组,实施疼痛管理手段的45例骨科病人为实验组,展开此次调查。通过对比以及观察两组骨科病人VAS评分、生活质量(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生理机能、精神健康)、管理整体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感染、关节僵硬、关节炎、失眠、骨折畸形愈合)结果;结果:实施普通管理手段的对照组骨科病人VAS(12.58±0.48)分、躯体疼痛(34.75±0.82)分、社会功能(70.82±0.40)分、生理机能(63.81±0.73)分、精神健康(58.72±0.21)分、管理整体满意度达92.0%、不良反应发生率达26.7%。实施疼痛管理手段的实验组骨科病人VAS(9.71±0.59)分、躯体疼痛(42.81±0.04)分、社会功能(79.32±0.39)分、生理机能(71.92±0.50)分、精神健康(69.92±0.040)分、管理整体满意度达9.0%、不良反应发生率达17.7%。结论:实施疼痛管理手段对提高骨科病人生活质量、管理整体满意度,降低V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积极作用明显。应逐渐扩大疼痛管理领域,不断完善骨科病人护理手段。

  • 标签: 疼痛管理 创伤骨科 护理管理 应用方法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细节管理的有效性。方法:随机将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75例住院患者分成两组,针对常规组37例神经内科患者实施常规管理,针对研究组38例神经内科患者实施细节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管理效果。结果:两组神经内科患者护理管理后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细节管理应用于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十分显著,能改善神经内科护理管理的质量水平,规范神经内科护理管理制度,增进护患沟通,减少一系列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利于患者预后及康复。

  • 标签: 细节管理 神经内科 护理管理 应用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卫生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报告以2019年5月-2021年5月作为时间区间,并截取此段区间中我院接收的80例在我院收治的患者为例作为数据提供对象,以护理管理模式不同分成常规组和研究组,以40例每组人数,分别以常规护理管理和风险管理为护理模式,分析管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风险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p<0.05;研究组患者对护理管理模式的护理质量均更高,p<0.05。结论:在卫生院实施风险管理后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风险管理 卫生院 不良事件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神经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11月到2021年11月收治的神经外科100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给予风险管理。比较两种护理手段对患者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达98.00%,比对照组的78.00%还高,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仅为10.00%,较对照组的26.00%更低,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风险管理 神经外科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为对精细化管理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并且能够将精细化管理应用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有更好的效果。方法:从我院选取2020年度至2021年度在我院呼吸内科进行治疗的38例病人,将其作为科研研究的研究对象。在选择对象的过程中,通过随机选择的方式加以筛选,将选取的38名患者随机平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呼吸内科护理,而试验组则将采用精细化管理的方式应用在呼吸内科的护理当中。将二组的护理成果加以了比较与分析。结果:在对结果进行统计之后,根据两组患者分别对呼吸内科护理的自身感受;护理人员的态度以及治疗时间这三方面进行评分。根据两组的评分,发现两组的结果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细化管理方法在呼吸内科护理中的效果显著,精细化管理在呼吸内科的护理中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精细化管理 呼吸内科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冠心病专科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冠心病病例10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开展常规专科护理管理;观察组在专科护理管理中引入风险管理;评估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与护理服务满意度,评估专科护理质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中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护理满意度高,在四项专科护理质量方面评分更高,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冠心病 专科护理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中的作用。方法:将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接受治疗的110例急诊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管理,观察组患者采取PDCA循环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质量优良率、就诊等待时间、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均优于常规组患者,P

  • 标签: 急诊 护理管理 PDCA循环 管理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胸外科护理管理中常规护理模式及风险管理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和对比。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胸外科患者,本次实验在2019年5月初开始实施,正式结束时间为2021年2月,实验对象共计84人。随机编号结果的奇偶性为本次实验的分组依据,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患者实施风险管理模式,对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出现情况(感染、胸管脱落等)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对本次实验进行系统的分析,4.76%及19.05%分别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出现概率,组间数据相比后者较高,差异较为凸显,(P<0.05)。结论:在胸外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效果优于常规护理模式,其在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出现概率方面作用较为突出。

  • 标签: 胸外科 护理管理 常规护理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产科护理的风险因素与护理对策。方式:随机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4月在本院产科住院的产妇200人.其中在2020年9月至2020年12月使用常规护理方式对产妇进行护理,本组成员为100名产妇组名为对照组,2021年1月至2021年4月是实施风险管理,本组成员为100名产妇组名为观察组,将两组产妇的风险护理事件、护理投诉、护理纠纷、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対照度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次数、护理投诉次数、护理纠纷发生次数都高于观察组,对照组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也明显低于观察组。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产科护理中实行是可以有效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并且可以提升产妇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产科护理 护理管理 应用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分组分层级管理在重症医学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在2019年2月—2020年2月)搜集的18名重症医学科护理工作人员一般资料作为实验组(实施分层级管理方法),再选取本院(在2018年1月—2019年1月)搜集的18名重症医学科护理工作人员一般资料作为对照组(未实施分层级管理方法)。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护理工作人员的护理质量(基础护理、病房护理、护理文书记录、药械管理、医院感染控制)评分。结果实验组护理工作人员的护理质量(基础护理、病房护理、护理文书记录、药械管理、医院感染控制)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层级管理在重症医学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分层级管理 重症医学科 护理管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液透析室护理管理中应用标识化安全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到2020年10月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66位病患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3位,对对照组病患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措施,明确岗位职责,执行消毒灭菌制度以防止出现不良事件,对研究组病患采取标识化的安全管理措施,成立专业标识化安全管理小组、进行实施标识分类管理、同时做好质量监控的工作,将研究组与对照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分别进行对比,把护理满意度分为不满意、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并计算出护理满意率。结果:研究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病患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病患采用标识化安全管理能更好地改善病患的治疗效果,提高病患的生活质量,加快病患的康复进程,符合当前血液透析室的具体管理要求,缓解医患矛盾的产生,值得大量推广应用。

  • 标签: 血液透析室 护理管理 标识化安全管理 管理要求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全科护理管理中实施精细化管理模式具有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本院各科室中随机性抽取出研究工作所需的120例护理人员,根据对比研究要求实施均分120例护理人员的措施,并将划分后的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人数各为60例,对照组护理管理工作中实施常规化的管理内容,而观察组护理管理工作则采用精细化管理方法,对比两组护理管理工作的效果。结果:两组实施护理管理之前,两组护理人员理论知识与技能水平未存在差异化(P>0.05);管理后的两组护理人员理论知识与技能水平对比,以观察组显著较高(P<0.05);观察组统计的不良护理事件与护理投诉事件发生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全科护理管理工作中应采取精细化管理模式,在显著提升护理人员专业能力的同时可显著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 标签: 全科护理管理 精细化管理 管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