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缺铁性贫血和地中海贫血患者血常规检验效果。方法:将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入选的8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其中40例缺铁性贫血作为A组,40例地中海贫血患者为B组,所有患者均接受血常规检验,比较两组患者血常规检验结果和检出率。结果:对照组患者MCH指标高于对照组,RBC、RDW、Hb均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检出病例36例,检出率为90.00%,对照组检出病例37例,检出率为92.50%,组间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贫血患者采用血常规检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可以依据相关参数区分缺铁性贫血和地中海贫血患者,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值得推广。

  • 标签: 缺铁性贫血 地中海贫血 血常规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缺铁性贫血和地中海贫血患者血常规检验效果。方法:将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入选的8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其中40例缺铁性贫血作为A组,40例地中海贫血患者为B组,所有患者均接受血常规检验,比较两组患者血常规检验结果和检出率。结果:对照组患者MCH指标高于对照组,RBC、RDW、Hb均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检出病例36例,检出率为90.00%,对照组检出病例37例,检出率为92.50%,组间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贫血患者采用血常规检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可以依据相关参数区分缺铁性贫血和地中海贫血患者,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值得推广。

  • 标签: 缺铁性贫血 地中海贫血 血常规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检验护理品管圈在降低血液样本异常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2021年1月-6月以及2021年7-12月两个时间段采集的血液样本各100份纳入研究,前一时间段我院以常规护理管理方式干预检验科工作,后一时间段我院检验科开展检验护理品管圈活动,并对比两个时间段血液样本异常发生率。结果 检验护理品管圈活动开展后血液样本异常率叫活动开展前显著降低,且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验护理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可规范检验科血液检验流程,并减少血液样本异常率的发生,对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供准确数据参考,有利于患者预后质量的改善。

  • 标签: 检验护理品管圈 血液样本 异常率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分析护理安全管理运用于门诊检验科抽血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本院于2022年9月-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门诊检验科抽血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比较常规护理与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临床个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纠纷发生率(2.50%)低于对照组(17.50%),有显著差异(P

  • 标签: 门诊检验科抽血室 护理安全管理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糖尿病患者诊断中糖化血红蛋白检验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组),同时选择2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参照对象(参照组),比较两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以及葡萄糖水平的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葡萄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10.03±4.22)mmol/L、(8.22±1.35)%,均与参照组对比显示存在差异,P<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诊断中有较为良好的诊断效果,能够提高糖尿病的检出率,与葡萄糖检测联合后能够有效评估患者病情,有利于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指导。

  • 标签: 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 诊断效果
  • 简介:目的编制信度、效度高,实用性强和有推广价值,适用于三级甲等医院使用的住院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量表,并对其信度和效度进行评价。方法通过文献回顾、质性研究并结合专家意见构建条目池,形成初始量表。采用极端组检验法(cR法)、相关系数法、专家咨询法等,对初始量表进行条目筛选和效能评定。采用新编制的住院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量表对399例住院患者进行调查.评价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结果最终形成的住院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量表由28个封闭式条目和1个开放式条目构成.分为健康教育及指导、个人特质与服务态度、服务质量、人院接待、出院指导5个因子。量表的分半信度值为0.882.cmnbach’sa信度系数为0.939,各因子的d系数均在0.8以上,量表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特征值大于1的公共因子共5个,可解释的总变异为65.743%.量表结构效度良好。结论新编制的住院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能很好地反映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 标签: 住院患者 满意度 护理 量表
  • 简介:摘要临床医学检验工作的目的是为临床治疗提供具有准确可靠的数据参考,其检验质量的高低对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常常会存在一些临床医学检验误差事件,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伤害和损失。因此,需要对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进行有效规范,保障临床检验的准确有效性。

  • 标签: 临床医学 检验技术 质量管理 常见问题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研究健康体检中心血样标本采集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以及后续的护理方式。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体检者120例做为研究对象,所有体检者均接受血液检验,回顾性分析血液检验标本采集过程中对检验结果造成的影响因素。结果:120例血液标本中有11例标本不合格,不合格率为9.17%。通过分析比对发现导致血液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有标本采集量不达标、标本放置时间过长、标本溶血以及标本凝血。结论:在健康体检中心采集血液样本时,血液量采集不达标、标本放置时间过长、标本溶血或凝血均可对检验结果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健康体检中心工作人员在血液采集及送检时均需严格按照要求和流程操作,以确保血液检验的准确性。

  • 标签: 健康管理中心 体检 血样采集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本研究通过收集50例病例的数据,探讨甲状腺功能、肝功能和性激素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研究结果表明,甲状腺激素水平与疾病状态密切相关,可用于诊断和治疗甲状腺疾病,并监测治疗效果。肝功能检验方面,肝酶和胆红素等指标与肝脏疾病相关,对评估肝脏病理变化、监测药物毒性和管理肝疾病具有重要作用。性激素检验结果显示性激素水平与生殖系统疾病和性功能障碍相关,可用于评估生殖健康和进行性激素替代治疗。这些研究结果为临床实践中的甲状腺、肝脏和生殖健康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依据。

  • 标签: 甲状腺功能 肝功能 性激素 生殖系统 性腺功能 辅助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危重患者特殊检验值重点交班对交接班完整率的影响。方法 2020年2月至2020年10月成立品管圈小组,针对科室危重患者交接班流程进行现状调查、设定目标值,分析危重患者交接班不完整原因,制定危重患者特殊检验值重点交班对策并组织实施,比较品管圈活动前(2020年3月1日至3月28日)和活动后(2020年7月17日至8月13日)危重患者交接班的不完整班次数和不完整率。结果 品管圈活动后危重患者交接班的不完整班次由活动前的29班次降至14班次,交接班不完整率也由34.25%降至1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危重症患者交接班 特殊检验值 交接班不完整率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针对小儿在检验科采血室护理中,实行无痛护理管理模式对其进行干预,对其影响作用进行分析讨论。方法:以抽样的方式在我院从2021年2月份至2022年2月份检验科采血室接诊的小儿患者中抽取7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单双数的方式分为两组,使用常规护理模式的35例患者取名为参照组,实行健康教育模式的35例患者取名为研讨组,对两组采血小儿患者的疼痛行为反应评分以及家属护理满意度进行比对分析。结果:研讨组小儿患者的疼痛行为反应评分实行无痛护理管理模式后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同时小儿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两组之间的护理效果差距较大P<0.05有研究价值。结论:通过对采血小儿患者在护理中实行无痛护理管理模式对其进行干预,患者的疼痛行为反应评分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同时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值得运用。

  • 标签: 无痛护理管理 检验科采血 小儿静脉采血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检验科采血室小儿静脉采血中实施无痛护理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40例需要进行静脉采血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无痛护理,对照组则开展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痛护理管理模式通过提供温和的护理措施,减轻小儿的疼痛感,提高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无痛护理管理 检验科采血室 小儿静脉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病原微生物检验中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我院接受病原微生物检验的患者中抽选9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分别采取荧光RT-PCR检测和常规的RT-PCR检测,对比不同检测技术的检验结果。结果:荧光RT-PCR检测阳性检出率为87.50%,常规的RT-PCR检测阳性检出率为72.92%,荧光RT-PCR检测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的RT-PCR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31,P

  • 标签: 病原微生物检验 分子生物学技术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翻译10条目简易心理烊性量表(10-itemConnor-DavidsonResilienceScale,CD-RISC-10)并进行信效度检验,确定其截断值.[方法]对汉化后的CD-RISC-10量表各条目进行鉴别系数的判定以删除鉴别力不强的条目,采用临界比率值(CR)及项目通俗性(PL)测定,用鉴别力指数(D)来衡量项目间的鉴别力.对中文版CD-RISC-10量表进行结构效度检验,选择303名肿瘤患儿父母随机分为探索性因子分析组(EFA组)148人和验证性因子分析组(CFA组)155人进行因子分析,用Kessler症状评分量表以及医学应对量表进行聚合效度的检测,并确定肿瘤患儿父母心理烊性的截断值.[结果]修订后中文版CD-RISC-10量表仍保留10个条目,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了2个因子,分别为适应性及軔性,累积方差解释量为61.859%,CD-RISC-10总的Cronbach、a为0.873,分半信度为0.786,各维度重测信度为0.844-0.932.肿瘤患儿父母心理烊性的截断值为25.5分.[结论]修订后的中文版CD-RISC-10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且使用方便,适合临床科室作为肿瘤患儿父母高危心理的初步筛查工具.

  • 标签: 心理烊性 肿瘤患儿 父母亲 10条目简易心理烊性量表 信度 效度
  • 简介:摘要:目的:本项研究的宗旨是深入分析持续质量提升的护理干预措施在血常规检测前样本采集质量管理上的影响,目的在于增强检测成果的精确度与信赖度,进而促进临床诊疗工作的效能。方法:实施一种随机分配实验方案选取自2023年3月起至2024年1月为止,在本医疗机构接受诊疗并需要进行全血细胞计数的60位病人,以随机方法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取了一连串不断的质量提升的看护行动涵盖了从对抽血工作人员的教育、抽血过程的标准化到抽血场所的改善等各个方面,尽管这些措施并非穷尽所有可能。相比之下对照组仍然保持了标准的抽血程序。两批次的抽血样本的品质监管状况通过衡量样本污染频率、血液细胞损坏比例等主要参数来进行评价。结果:经过为期近一年的实施和观察,观察组的采血标本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明确地讲观察组中的样本污染程度与血液细胞损坏比率都显著低于对照组,这一差别在统计上是显著的(P值低于0.05)。结论:不断的品质优化护理措施可以显著增强血液常规分析前样本的质量监管降低样本在检验前受到污染和细胞损伤的风险,从而促进分析成果的精确度和信赖度。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护理干预 血常规检验 质量控制 采血标本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检验科临床微生物培养质量的相关因素及病原菌的耐药程度。方法:采取回顾式分析方法,对我院2021年1月到2022年1月检验科临床微生物培养的上万份样本进行相关因素的检测,探讨影响微生物培养质量的具体原因,了解病原菌的耐药程度。结果:本次研究认为影响临床微生物培养质量的相关因素,包含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人员因素,具体培养的准确率达到82.08%,符合质量规范的相关要求。在所有样本的类型当中,痰液样本受到的影响最少准确率最高,病原菌耐药程度按照类型来进行划分。结论:开展综合质量监测,做好规范性存储,提高采集的精准程度,可以减少外部和内部环境,对于检验科临床微生物培养质量造成的负面影响,未来需要着重提升操作人员的规范化技术水平,以改善科室管理的质量。

  • 标签: 微生物培养 病原菌耐药 科室建设
  • 简介:目的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理论(failuremodeandeffectsanalysis,FMEA)提高三级医院细菌培养标本检验前的质量管理。方法成立院级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小组,对标本检验前质量控制中存在的失效模式进行风险评估,通过FMEA分析法确定5项影响质量的失效因子为高风险因子,制定改进措施,比较FMEA实施前后风险优先指数值(riskprioritynumber,RPN)及标本不合格率。结果FMEA实施后,标本检验前质量管理5项失效模式的RPN值均显著下降;标本不合格率由0.085%降低到0.046%。结论将FMEA应用于标本采集与收送流程质量控制的各个环节,可以有效地提高标本检验前合格率,确保检验分析质量,提高医院风险管理水平。

  • 标签: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三级医院 标本检验 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中免疫球蛋白G(IgG)、IgA、IgM水平在肝衰竭诊断中的影响,并通过对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期间的50例肝衰竭患者进行分析。收集了临床特征和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数据,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IgG、IgA和IgM水平与肝衰竭的严重程度呈现一定的关联。高或低的免疫球蛋白水平可能与肝脏的炎症反应和免疫异常有关。血清免疫球蛋白作为辅助诊断指标具备潜力,但仍需进一步大样本量、长期随访等研究来验证其准确性和可行性。本研究结果对于提高肝衰竭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血清免疫球蛋白 肝衰竭 免疫球蛋白G IgG 免疫球蛋白A IgA 免疫球蛋白M IgM肝功能 免疫异常 炎症反应。
  • 简介:摘要:本研究分析了血常规检验在缺铁性贫血和地中海贫血的诊断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收集了60例病例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血常规指标可用于区分这两种贫血类型。例如,在缺铁性贫血患者中,血红蛋白水平和红细胞计数降低;而地中海贫血患者可能有异常的血红蛋白电泳图谱。此外,血常规指标与其他临床指标有一定关联性,支持其在诊断鉴别中的应用价值。研究结果强调了血常规检验提高这两种贫血诊断准确率和诊断价值的重要性。然而,研究还存在数据样本限制和未考虑其他影响诊断因素的局限性。进一步研究应探索优化血常规检验方法,并结合其他生化指标和遗传学分析等技术,以提高对这两种贫血的准确诊断能力,改善患者治疗效果,并推动早期干预和管理策略的发展。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缺铁性贫血 地中海贫血 诊断准确率 诊断价值 应用效果分析 生化指标 早期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