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改进输液流程对门诊此项业务安全的作用。方法采取随意选样的办法,从2017年2—4月本院门诊输液病人里选取500例当作研究对象。将他们根据不同病区分为对照组250例(门诊输液1室)和观察组250例(门诊输液2室)。对照组开展惯常护理,观察组则改进了输液流程,然后对比两组病人在输液期间的气泡析出率、输液安全及对护理业务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病人气泡析出率是18.00%,明显比对照组的32.00%小,差别具备统计学效用(χ2=6.228,P<0.001);观察组病人第一时间处置气泡的比例是100.00%,比对照组的50.40%高,差别具备统计学效用(t/χ2=78.444,P<0.001);观察组病人析出气泡时间是(56.31±9.72)分钟,比对照组的(40.56±5.80)分钟长,差别具备统计学效用(t/χ2=10.902,P<0.001);观察组病人的满意率得分是(13.18±0.92),比对照组的得分(9.41±1.05)多,差别具备统计学效用(t=4.651,P=0.010)。结论改进输液流程可确保门诊输液安全,提升病人对护理业务的满意率,实践中具备一定的指引作用。

  • 标签: 静脉 输液安全 输液流程 气泡 门诊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新入职护士安全态度认知现状,通过调查结果,后期有针对性的对新入职护士进行安全态度认知的培训,提高新入职护士的安全态度认知。方法:选取 2017年 11月至 2018年 9月在我院妇科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问卷包括基本资料、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安全态度认知,统计分析调查结果。结果:3名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的护理不良事件中,查对制度未落实发生率为 20.0%,药物需加错误发生率为 30.0%、医嘱执行错误发生率为 20.0%,以及皮下药物漏执行 30.0%。另外,新入职护士安全态度认知在团队协作、安全氛围、管理感知、工作满意度、工作条件、压力感知六个方面中得分最高的是安全氛围,得分最低的是压力感知,说明新入职护士普遍感觉医院的环境较为安全,护士普遍感觉压力较大。结论:新入职护士的护理不良事件主要发生在查对制度未落实、药物需加错误、医嘱执行错误、皮下药物漏执行等方面,新入职护士普遍感觉医院的环境较为安全,护士普遍感觉压力较大。因此,在新入职护士的培训中应该注重对护士进行制度、护理方法的讲解,同时还需注重对护士压力的排解。减轻护士的心理负担,让护士能够以较为轻松的心态投入到日常的工作中。

  • 标签: 新入职护士 安全态度认知 现状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护理安全管理对骨科患者护理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8.5~2018.9期间收治的40例骨科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使用常规护理管理)和研究组(20例,使用护理安全管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统计。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骨科患者进行护理管理时,护理安全管理可显著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分析新护士轮值夜班的安全隐患,提出相应的对策,强调应建立夜班准入制度、重视加强新护士夜班能力培养、加强夜班安全管理,以提高夜班护理质量。

  • 标签: 新护士 夜班 安全隐患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安全管理在麻醉苏醒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10-2018.10,1年内的手术麻醉患者100例,将所有患者按照护理管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50例,使用常规管理护理)和观察组(50例,使用安全管理护理)。对两组患者在护理完成后的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收集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管理后风险发生率比较,观察组风险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麻醉苏醒室患者进行护理管理时,通过安全管理护理可显著降低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 简介:目的用循证思维方式对护理安全进行科学控制和管理,确保病人安全。方法对护理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应用循证的分析方法,利用文献寻找护理安全管理的依据和决策,经过科学论证后组织实施。结果降低了护理差错发生率(P〈0.05),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P〈0.01)。结论在护理安全管理中引入循证思维,可以为护理安全提供科学的管理方法,提高工作质量,有效保障病人安全

  • 标签: 护理安全 管理 循证思维
  • 简介:目的探讨批量白内障复明手术存在的安全问题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白内障手术患者229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时间选取2011年2月~2012年1月为实验组;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月1041例患者对照组,根据对照组出现的相关安全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并在实验组实施,比较2组白内障手术患者的异常情况及对护理质量的满意率。结果实验组白内障手术患者异常情况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健全各项制度,采用标准的临床护理路径,重视消毒隔离,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心理护理,合理的安排人力资源,可有效避免批量白内障手术出现的安全问题。

  • 标签: 白内障复明 批量手术 安全问题 原因分析 对策
  • 简介:目的探讨品质圈管理在保障妇科化疗用药安全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成立品质圈小组,完善化疗用药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强化护士安全用药意识,对护士进行常规与强化相结合的专业知识培训。结果实施品质圈管理后护理人员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提高(P〈0.01),杜绝了化疗差错的发生(P〈0.05)。结论在妇科化疗用药中应用品质圈管理,可提升护士专业能力,杜绝化疗差错的发生,保证护理安全

  • 标签: 品质圈 妇科 化疗用药 护理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接受静脉输液治疗患者实施护理安全管理预防护理风险事件的作用。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均为接受静脉输液治疗患者,共计160例,收治时间范围介于2019年1月到2021年1月之间。其中80例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另外80例设为研究组实施护理安全管理。观察对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比较两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对接受静脉输液治疗患者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可以有效避免其出现护理风险事件,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静脉输液 护理安全管理 风险事件 干预效果 对比分析
  • 简介: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烧伤科急危重症患者病情变化快,护理工作繁重,任何工作上的疏忽,均可引起护理差错事故发生,造成护理纠纷。本文针对烧伤科护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

  • 标签: 烧伤病房/组织和管理 烧伤/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的原因以及防范措施。方法:将2019年4月至20

  • 标签:
  • 简介:目的调查护士对患者参与用药安全的知信行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为促进患者参与用药安全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于2010年7月至9月,对上海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的心内科、呼吸科、消化科的205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认知得分为(3.74±0.51)分,不同工作科室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态度得分为(3.84±0.82)分,与认知得分呈正相关;行为得分为(3.60±0.63)分,与认知及态度得分呈正相关。结论护士对于患者参与用药安全的认知、态度及行为均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提升护士对患者主动参与用药安全的行为水平须提升其认知和态度,同时科室也需构建鼓励并支持患者参与用药安全的氛围。

  • 标签: 护士 患者参与 用药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心内科住院人员予以安全服药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研究时段为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选取66例心内科住院人员,根据入院时间分组,各33例。参照组采取常规用药护理干预,实验组采取安全服药护理干预。对比用药安全性和遵医服药情况。结果:与实验组数据相比,参照组用药安全性较差,组间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遵医服药情况为96.97%(32/33),参照组遵医服药情况为75.76%(25/33),比较卡方值=6.3041,p值=0.0120。结论:对心内科住院人员予以安全服药护理干预,充分掌握服药情况,保证安全用药。

  • 标签: 心内科 住院 安全服务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护理标识在泌尿外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本院 泌尿外科收治的患者中抽选出 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划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 50例。在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执行护理标识安全管理,对照组患者施行常规的护理安全管理,然后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期间出现差错问题的几率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期间,出现差错问题的几率为 4%,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为 96%,对照组护理差错的出现几率为 10%,护理满意度为 90%( P< 0.05)。结论 在泌尿外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护理标识,能够提高护理工作水平,提升对患者的护理效果,降低差错问题的出现几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继续推广使用。

  • 标签: 护理标识 泌尿外科护理安全管理 应用
  • 简介:摘要:在搜寻查阅各种国内外与手术室患者安全管理的相关文献报道等其他各种资料后,本文章中主要整体上论述了其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常见的影响因素有管理制度因素、人员因素、技术因素和环境因素;常见的干预措施有创新管理制度、建设专业化护理队伍、加强风险防控、改善手术环境,以及通过提高针对手术室患者开展的安全管理水平,以确保患者的手术安全

  • 标签: 手术室 患者安全管理 影响因素 干预措施
  • 简介:目的探讨人体检验、检查危急值报告流程在门诊医疗护理中的实施及其效果。方法对2009年1-12月门诊46例危急值报告患者按报告流程实施诊疗及护理。结果46例危急值报告患者均得到及时有效处理,病情好转。结论危急值报告流程的实施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抢救时效性和成功率,而护士在多部门紧急合作处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标签: 危急值报告流程 门诊 护理安全 实施
  • 简介:确保人院疗养员的医疗安全越来越受到疗养院医疗护理管理部门的重视。本文根据疗养院的疗养环境、物质设备、人员管理方面的特点,分析急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通过预防性的评估,找出薄弱环节,提出相应有效的措施,保障疗养员生命安全

  • 标签: 疗养院 急救护理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发热门诊护理的不安全因素以及应对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9年 1月至 2020年 6月间我院发热门诊发生的不安全事件,对其不安全因素进行归纳整理并提出应对策略。结果不安全因素护理人员方面,护士缺乏工作经验、防护意识不足、心理压力大;不安全因素患者方面,患者负面情绪严重、治疗依从性差、疾病认知不足。结论重视护理人员专业理论与技能操作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安全意识、加强患者及家属管理与健康宣教、建立完善护理安全质量管理等方法可以预防可以预防发热门诊护理的不安全因素。

  • 标签: 发热门诊 不安全因素 预防对策 护理
  • 简介:摘要:精神科患者在理智控制方面和思维能力方面均比其他患者差。对精神疾病患者采用安全护理可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本文对精神科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及其应对措施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 标签: 精神科患者 护理安全 隐患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有针对性的分析和探讨老年患者消化内科护理的安全隐患与对策等相关内容,希望为临床实践提供相对应的参考。方法选取我们医院在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这个时间段内收治的100例老年消化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方法针对所有患者分成两个组,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而针对观察组实施分析其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对策的护理干预措施,针对两种患者经过护理干预之后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并着重探究相应的安全隐患和对策。结果两组患者经过相对应的护理干预之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更有针对性的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和护理对策之后,相关方面的风险事件发生几率得到了十分明显的下降,p<0.05。结论在针对老年消化内科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时,切实有效的着重对护理过程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采取对策,能够在更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的护理风险发生几率,使患者的护理效果得到十分明显的改善,进一步推进患者及时有效的康复,这种方法更为显著,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大范围的推行。

  • 标签: 老年患者 消化内科 护理安全隐患 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