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中药在生产的过程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和本身性质的影响,容易发霉或者感染其他细菌,给中成药的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辐射法灭菌在生产中方便,且容易实施,对中成药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本文将主要研究辐射法灭菌对药物成份的分析,确保药物的安全、有效。

  • 标签: 辐射法灭菌 药物成分 分析
  • 简介:外伤一旦孩子遭受外伤,家长应先检查其伤口的大小、深度、出血及异物的存留情况。若伤口出血较多并呈喷涌状,极可能损伤到了动脉,应立即用干净的布压迫止血,并在伤口的近心端捆扎止血带,然后立即将伤者送医院救治。送院过程中每25—40分钟放松止血带1次,每次0.5—1分钟,以免伤口远端肢体由于缺血时间太长引起组织坏死。若伤口小,但孩子是被铁钉或带泥的物体扎伤的,

  • 标签: 意外事故 家长 儿童 出血较多 扎止血带 压迫止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医学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脐带脱垂的预防措施以及应急处理内容。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产科接受分娩的产妇出现脐带脱垂情况共计23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且对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在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接受产妇分娩共计7250人次,出现脐带脱垂23名,其发生率为0.32%,3例产妇为隐性的脐带脱垂,另外20例为显性的脐带脱垂病症,2例在确诊时胎儿已经死亡,另外21例胎儿在确诊时还存活,18例进行剖宫产分娩,15名分娩存活,分娩出的新生儿出现重度窒息病症6例、死婴4例,其中1例为双胎,其手术前其中一胎已经死亡;另外3例进行臀助产,3例婴儿均存活,围产儿的死亡率为25.0%(6/24)。结论在分娩过程中做好脐带脱垂的预防,及时确诊并结合宫口的扩张程度以及胎儿状况进行分娩方式的选择降低围产儿的死亡率非常关键。

  • 标签: 脐带脱垂 预防 应急处理措施
  • 简介:处理创伤的传统方法是修复损伤,尽可能地恢复损伤器官及其功能的完整性.但有时病人死于凝血病等生理性损害.因此,产生了一种新的处理方法:控制损伤或称计划再手术.此法在国外方兴未艾,而在国内报道不多.本文结合1个病例的抢救阐述该法在严重创伤中的应用及有关问题.

  • 标签: 控制损伤 创伤 适应证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体检中心抽血时晕厥的发生原因、预防措施以及处理方法。方法对我体检中心在2014年5月到2015年5月期间接收的500例体检抽血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500例体检抽血者在体检中有35例体检者出现晕厥,晕厥的发生率为7.0%,造成晕厥的原因主要有体检者空腹时间过长、体检者心理状态不佳、体检工作人员的言行举止以及疼痛刺激等。针对体检者出现晕厥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方法,所有体检者均完全康复。结论体检中心在抽血是应该采取预见性的护理措施,做好体检者抽血晕厥的预防工作,对于已经出现晕厥的体检者应采取针对性措施实施处理,从而降低体检中心晕厥的发生率,保证体检抽血工作的顺利进行。

  • 标签: 体检中心 抽血 晕厥 预防和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临床实践,对十二指肠降部损伤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处理,进行总结、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8例十二指肠降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疗效和安全性分析。结果本组8例全部手术探查证实,治愈8例。结论早期剖腹探查,合理的手术治疗方式,是救治十二指肠降部损伤的关键;综合治疗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 标签: 腹腔镜 十二指肠 降部损伤 处理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1-0571-01
  • 简介:目的探究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以及处理对策,为降低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率提供参考。方法对在本院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行剖宫产手术的896例孕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并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896例剖宫产产妇术后32例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3.57%;患者的年龄、BMI指数、夏季产妇、合并糖尿病、4人病房等因素与切口感染有着极大的相关性(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类型,胎盘早破,切口大小等因素也与腹部手术切口感染有着极大的相关性(P〈0.05);围手术期是否进行预防性用药、是否用抗菌药物对切口进行冲洗以及术后是否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等也与腹部切口感染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是多因素的,对于提高孕妇对感染的自身认识、加强产前指导、围手术期及术后积极用药预防、术前控制产妇血糖以及身体指数等可以有效的减少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对减少医患矛盾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剖宫产 切口感染 病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胃手术后梗阻并发症类型与有效处理措施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14年11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行胃大部分切除术后产生梗阻并发症的7例患者临床治疗,其中输入段肠袢梗阻3例,输出袢肠段梗阻2例,内疝性梗阻2例。对三种类型胃手术后梗阻并发症临床特点,输入段肠袢梗阻通常采用手术治疗模式,输出袢肠段梗阻通常会尝试应用保守治疗方法,内疝性梗阻的首选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结果7例合并梗阻并发症的患者经手术治疗或保守治疗以后,梗阻并发症均被消除,治疗有效率为100%。结论对胃手术后梗阻并发症临床症状有全面性认识的基础上,选用最优的手术治疗方案,均能够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 标签: 胃手术 梗阻并发症 临床症状 处理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对中上腹部急诊手术老年患者的麻醉处理。方法对76例65岁以上老年患者行中上腹部急诊手术的麻醉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9例ASAⅠ-Ⅱ级、手术简单、历时较短的患者多选择硬膜外麻醉;37例ASAⅢ-Ⅳ级、手术复杂、历时较长患者多选择全麻。两组麻醉过程均有不同程度的循环紊乱,其中全麻组术中血压下降程度较轻,术后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而硬膜外组术前及术后血压下降明显,超过术前血压的30%(P<0.01)。两组术中和术后SpO2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结论中上腹部急诊手术的老年患者选择全身麻醉对循环的影响较小。另外,应重视术前准备,加强术中监测,积极维持循环呼吸功能稳定,减少或避免内脏循环低灌注状态,以预防术中及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出现。

  • 标签: 老年人 急腹症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临床观察,总结出口腔颌面外伤的临床处理方法并对其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性回顾在本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所收治的口腔颌面外伤患者当中选取170例患者为本次观察对象。通过系统的研究,总结出口腔颌面外伤的临床处理方法以及效果。结果所选170例患者中,共有98例患者被治愈,66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出现明显好转,共有6例患者医治无效,本次治疗的治愈率、有效率、无效率以及总有效治疗率分别为58.13%、38.37%、3.48%以及96.51%。结论早期清理、杜绝漏诊。在保证患者生命体征的同时选择科学、规范的治疗方案,能够很好地保证口腔颌面外伤的治疗效果,必须对此高度重视。

  • 标签: 口腔颌面外伤 处理技艺 效果
  • 简介:摘要部队官兵在野外参加训练或者执行任务时都较容易出现被毒蛇咬伤的情况,尤其是在一些较为偏远的山区环境中,被咬伤的概率将大幅度上升。而如果在被咬伤之后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将可能为送院治疗造成极大的困难,甚至会因此造成官兵的死亡。因此部队官兵应当熟悉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毒蛇咬伤处理方法,以便在遇到毒蛇咬伤时,及时对伤口做出处理。本文主要结合被毒蛇咬伤的9例官兵伤口处理情况,对具体的处理体会展开探讨。

  • 标签: 毒蛇咬伤 官兵伤口 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麻醉方法的效果,以及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7年 3月至 2018年 12月于我院接受剖宫产手术的 60例妊高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腰—硬联合麻醉组和连续硬膜外麻醉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腰—硬联合麻醉组产妇的麻醉效果更好,其镇痛起效时间较短;低血压这一不良反应和新生儿的 Apgar评分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腰—硬联合麻醉方法起效更快,产妇麻醉效果更好。

  • 标签: 妊高症 剖宫产产妇手术 麻醉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并对患者进行血小板计数和临床治疗,分析其原因及处理方法。结果统计分析发现,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对应的血小板减少及子痫前期组成了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主要原因,就分娩方式而言,临床产科指征具备了决定性作用。结论经我院研究得出,临床上较为常见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不会明显危害到母婴,而对严重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方面,使用糖皮质激素和血小板制剂,具有较为明显的效果,应当推荐使用。

  • 标签: 血小板制剂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 原因 分娩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麻醉方法的效果,以及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接受剖宫产手术的60例妊高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腰—硬联合麻醉组和连续硬膜外麻醉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腰—硬联合麻醉组产妇的麻醉效果更好,其镇痛起效时间较短;低血压这一不良反应和新生儿的Apgar评分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腰—硬联合麻醉方法起效更快,产妇麻醉效果更好。

  • 标签: 妊高症 剖宫产产妇手术 麻醉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