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病历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水泥联合螺钉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采用水泥联合螺钉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52例患者,手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定期随访,比较术前、术后膝关节活动度、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HSS)评分、美国膝关节协会(AKS)评分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组52例患者均获随访,术后随访6个月时,膝关节活动度为(101.44±4.15)°显著高于术前(62.31±6.02)°;HSS评分为(93.05±4.63)分显著高于术前(42.18±5.56)分;AKS评分为(91.05±5.63)分显著高于术前(43.36±4.96)分(P<0.05)。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中采用水泥联合螺钉,具有减轻患者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活动能力的优点,且并发症少。

  • 标签: 骨水泥 螺钉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关节镜下微骨折治疗局灶性距软骨损伤的效果。方法选择96例局灶性距软骨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清理组、微骨折组,分别行关节镜下清理治疗、关节镜下微骨折治疗。结果微骨折组治疗后活动功能及疼痛程度均优于清理组,差异显著(P<0.05)。微骨折组治疗后生活质量、炎症因子水平优于清理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关节镜下微骨折用于局灶性距软骨损伤治疗,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活动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的恢复。

  • 标签: 关节镜下微骨折术 局灶性距骨软骨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给予改良标准外伤大瓣开颅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本院58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摸球法分为研究组(改良标准外伤大瓣开颅)与对照组(标准外伤大瓣开颅)。对比两组疗效。结果(1)研究组恢复良好率(75.86%)高于对照组(48.28%)(χ2=4.687,P=0.030);(2)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6.90%)低于对照组(27.59%)(χ2=4.350,P=0.037)。结论改良标准外伤大瓣开颅治疗重型颅脑外伤效果更佳,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重型颅脑外伤 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颌骨折应用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5年8月收治的颌骨折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观察患者手术治疗后的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后均未出现排斥微型钛板现象,其疗效达到优的有44例,良4例,差2例,治疗效果显著。结论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用于治疗颌骨折患者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恢复患者咬合关系以及面部形态。

  • 标签: 颌骨骨折 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 临床意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永久性心脏起搏植入的术前和术后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总结239例永久性心脏起搏植入患者的术前和术后护理方法。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成功率100%,均康复出院。结论术前给予充分的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后加强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是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并发症发生,确保手术成功的重要措施。

  • 标签: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 植入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输液加温在剖宫产中对寒颤的预防作用。方法择期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产妇40例,年龄21~34岁,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二组Ⅰ组为对照组(C组,n=20),常温下输液;Ⅱ组观察组(H组,n=20),应用输液加温加温输液。观察各组寒颤发生率及寒颤程度。结果C组寒颤发生率为50%,且多为中、重度寒颤,发生率为35%,H组寒颤发生率为20%,程度均为轻度,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输液加温能有效地预防剖宫产寒颤的发生。

  • 标签: 输液加温器 剖宫产 寒颤
  • 简介:摘要目的本论文研究探讨在施行人工流产(吸宫)后立即放置宫内节育和延迟到月经间期放置宫内节育的临床效果和副反应发生率。方法2008年3月~2012年10月要求在施行人工流产(吸宫)后放置宫内节育的妇女400例。其中吸宫术后立即放置宫内节育205例为观察组,在吸宫术后月经间期放置宫内节育做为对比组,同时做好术后的定期随访。结果在人工流产(吸宫)后即时放置宫内节育的成功率高于月经间期,但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6);放置宫内节育365天内两组的避孕效果无明显差异(P>0.06);术后30天延迟放置组副反应发生率显著大于观察组(P<0.06),但术后90-180天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吸宫术后立即放置宫内节育的安全性高、副反应发生率低、脱落率低、避孕效果可靠等,所以宫内节育适合于吸宫术后立即放置。

  • 标签: 吸宫术 避孕可靠性 临床分析 宫内节育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安装永久心脏起搏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年至今我院40例安装永久性起搏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和护理疗效。结果术后出现囊袋血肿2例,囊袋感染1例,未发生严重心率失常及死亡病例。所有患者术后均康复出院。结论对安装心脏永久起搏的患者做好围手术期护理,能够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探讨永久性起搏植入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方法对14例行永久性起搏植入的患者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包括术前心理护理,患者准备,手术准备;中护理;术后加强心电监护,安置合适体位,切口护理,饮食与排便的护理;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出院指导及健康教育。结果14例病人的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重视术前术后护理,对患者严密观察、做好心电监护、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并及时做好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对促进患者及早康复、提高生命质量意义重大。

  • 标签: 心脏起搏器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前臂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手部高压电击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本组22例手背、虎口、手掌、腕部高压电击伤创面进行早期切痂扩创,Ⅰ期或Ⅱ期行前臂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创面。结果本组22例患者前臂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完全成活,创面均得以满意修复,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皮瓣色泽好,质地优良,不臃肿,外观满意,手功能得到最大程度保留。结论前臂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具有修复面积大、血供可靠、距离手部较近、切取转移方便、不牺牲前臂主干血管等优点,是修复手部高压电击伤创面的理想方法。

  • 标签: 前臂骨间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 手部电击伤 修复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上采用吻合痔上黏膜环切钉合(PPH)加外痔切除治疗混合痔的疗效。方法将128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6例),对照组(6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吻合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治疗,观察组采用吻合痔上黏膜环切钉合加外痔切除治疗。结果观察患者在术后24h疼痛指数要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出血、肛门控便能力、肛门坠胀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直肠耐受量变化以及直肠感觉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无复发,对照组有3例患者发生血栓外痔。结论吻合痔上黏膜环切钉合加外痔切除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混合痔的方法,对于外痔严重的混合痔患者具有很好的疗效。

  • 标签: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 外痔切除术 混合痔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传统开颅手术和小窗微创开颅对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在这里选取了2015年5月到2016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一共有患者120例,随后将这些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了观察组和对照组,然后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通过结果我们分析发现,小窗微创开颅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方面,效果要优于传统开颅,且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传统的开颅手术,小窗微创开颅的治疗效果更显著,有利于患者预后的改善,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运用。

  • 标签: 传统开颅手术 小骨窗微创开颅 高血压脑出血 疗效 预后
  • 简介:摘要Xp11.2易位性肾癌是一种罕见的肾恶性肿瘤,现目前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及影像表现,部分患者体检发现,该病报道较少,CT检查发现病灶为主要手段,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手段,术后随访。总之,早期发现、早期根治性治疗乃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 标签: Xp11.2 易位性 肾癌 X线体层摄影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分析病态肥胖是否改变接受腰柱融合患者并发症的几率。方法我们选择从2007年至2010年之间的做腰椎融合的患者(包括正常体重和病态肥胖病人)为样本,将腰柱融合了分为两种类型前路腰椎融合和后路腰椎融合,分别就患者的并发症及死亡率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总共167名选择中的患者里,其中52名为病态肥胖。病态肥胖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高87%,并发症类型包括有心脏、肾、肺、伤口并发症等。统计学分析中所有的效果在前路腰椎融合组中不太明显,在后路腰椎融合组中有显著的效果。结论病态肥胖增加了腰柱融合手术并发症的风险,尤其是提高了通过后路腰椎融合的手术的患者的风险。

  • 标签: 病态肥胖 腰柱融合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级别恶性胶质瘤(HGG)术后三维适形放疗(3D-CRT)患者靶区(GTV)勾画应用CT-MRI图像融合技术的精确度。方法选取21例HGG术后适形放疗患者分别在CT、MRI、CT-MRI图像融合的影像资料进行GTV勾画,应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三组差异。结果三组平均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体积比较GTVCT均<GTVMRI及GTVFUSION;大部分GTVMRI<GTVFUSION。结论HGG术后适形放疗患者CT-MRI图像融合后靶区勾画更为精确。

  • 标签: 图像融合HGG3D-CRT靶区勾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的老年患者采用精准减压联合局限性融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4月—2017年12月收治的38例多个节段腰椎椎管狭窄患者行精准减压联合有限融合内固定。比较术前、术后即刻、末次随访时腰椎Cobb角及腰椎前凸角的矫正及维持情况,根据术前、末次随访时VAS评分、JOA评分、术前、术后Cobb角、前凸角变化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本组患者未出现严重并发症。3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随访6~20个月,平均11个月。末次随访时腰椎Cobb角减小至6.5°±4.5°,腰椎前凸角增加至32.2°±3.6°,Cobb角矫正率为58.2%,前凸角矫正率为33.5%,较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腰椎VAS、JOA评分分别为(2.6±1.2)分、(30.8±3.3)分,改善率67.5%,下肢改善率为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患者多节段腰椎管狭窄行精准减压,联合单纯开窗椎管探查减压、融合内固定,可以有效减压,改善腰椎及下肢症状,尤其是下肢症状,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满意。

  • 标签: 腰椎管狭窄 退变性腰椎侧凸 精准减压 局限融合
  • 简介:摘要在内科案例教学在中,临床医学大专学生10、11级采用了行动导向与启发式教学法的相融合的教学改革,08、09级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将两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实验组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在内科案例教学推行行动导向与启发式教学法有机结合的教学改革,能真正体现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构建”四大要素,在职业教育中更具有其肥沃的土地和强大的教育生命力。

  • 标签: 内科案例 行动导向 启发式教学法 执业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马尔尼菲青霉菌(Penicilliummarneffei,PM)的LIG4基因敲除载体,为敲除LIG4基和后期构建PM高效打靶系统提供基础。方法通过PCR扩增LIG4基因两翼基因片段及筛选标记基因pyrG基因片段,再用融合PCR方法扩增构建PMLIG4基因敲除载体,并酶切验证。结果用融合PCR成功构建了以pryG为筛选标记基因的PMLIG4基因敲除载体。结论马尔尼菲青霉菌LIG4基因敲除载体构建成功,为进一步同源从组敲除PM的LIG4基因构建高效打靶系统提供基础。

  • 标签: 马尔尼菲青霉菌 融合PCR LIG4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