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发生的原因以及临床防治的措施。方法以我院2005年2月到2012年2月收治的28例闭合性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并发发生情况以及类型,分析其危险因素,总结临床防治的具体措施。结果对患者进行为期3-6个月的随访,最主要的并发为脑膨出、硬膜下积液以及颅内出血,根据GCS评分标准,5分患者14例,4分10例,3分4例;术后并发发生和颅脑外伤严重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损害程度的加深而升高,组间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手术和晚期手术并发发生比较,早期手术明显要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外伤患者采用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后并发比较多,应该进行早期的预防,早发现早治疗,争取患者得到最佳的预后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颅脑外伤 去骨瓣减压术 并发症 临床分析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预见性护理对防止老年脑卒中患者鼻饲并发的价值。方法按照随机双盲法将2015年5月—2016年5月于我科接受治疗的92例老年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鼻饲营养治疗,期间对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然后对比二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腹泻、吸入性肺炎、呕吐、代谢性并发等鼻饲并发发生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预见性护理应用于老年脑卒中患者的鼻饲治疗过程中,可有效降低并发发生,促进患者的病情康复,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老年 脑卒中 鼻饲 并发症 预见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PICC置管之后的常见的并发以及其护理方法实行探究剖析。将该医院在最近三年以来治疗的五十例行PICC置管的患病者当作探究的对象,观察患者在置管后的临床表现,记录所出现的并发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感染、导管渗漏、导管部分脱出是造成并发的主要原因,通过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并发发生显著降低。结论在PICC置管之后,对患者进行周到、全面的护理,能够显著降低并发的发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PICC置管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Endobutton纽扣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术后并发的原因及其防治方法。方法2011年1月—2016年12月,采用Endobutton钢板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75例,按照Karlsson标准评定术后肩关节功能。结果随访6~12个月,优60例,良10例,差5例,优良93.33%,差6.67%。3例术后再脱位,2例喙突撕裂骨折。结论Endobutton纽扣钢板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较好方法,术中适当调整肩锁关节复位、准确定位锁骨及喙突钻孔点、精确测量锁骨入口与喙突出口的间距、选择合适的Endobutton袢环长度,可减少并发

  • 标签: 肩锁关节脱位 Endobutton纽扣钢板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将循证护理应用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的预防,促进患者早期康复。方法通过对142例老年髋部骨折并行手术治疗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运用循证护理思维方法对其术后早期并发进行寻求实证,针对常见和严重并发进行全面查找分析原因,制定科学的护理对策,实施预见性护理。结果本研究142例老年髋骨折并行手术治疗患者,经过循证护理的干预,及时的观察,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有效减少患者手术治疗后并发发生,促进了患者康复。结论循证护理应用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并发的预防中,对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并发采取措施进行干预,预防和减少不良反应及并发发生,保证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的同时,改变了临床护士以往以经验和感觉为主的习惯和行为,促进护士自觉应用具有科学依据的护理实证来指导工作,解决了临床护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效果。

  • 标签: 老年髋部骨折 术后早期并发症 循证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临床观察以及数据分析对骨科围手术期老年患者的术后并发的相关危险因素的评估以及产生因素的讨论。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进行骨科手术的486例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患者204例,女性患者282例,年龄范围60~91(平均年龄70.1±1.2)岁。其中各类骨折手术103例,关节置换手术208例,脊柱手术113例,其他手术62例,观察期为住院前到住院结束。对这些老年骨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全面收集,其中包括术前指标、术中指标、围手术期并发,分析并评估引起围手术期并发相关危险的因素。结果围手术期有并发者为102例,占总例数的20.1%。通过对患者的资料进行全面分析,手术前有以下疾病的为骨科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并发危险因素与手术前没有这类疾病的老年患者之间有着显著的差异(P<0.05),其中包括,高血压病、全身麻醉、低血红蛋白、冠心病、呼吸疾病、手术时间>3.5小时的患者发生并发的几率比较大。结论骨科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并发之所以偏高的主要因素有术前患有高血压病、全身麻醉、低血红蛋白、冠心病、呼吸疾病、手术时间>3.5小时的患者。因此对老年患者进行手术前的全面体检以及做好手术中的应对措施是非常关键并尽可能的缩短老年患者的手术时间。

  • 标签: 骨科 老年患者 围手术期 并发症 危险因素 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的特点,探讨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的预防和治疗。结论提高老年人对糖尿病并发的认知水平,预防和及时治疗急慢性并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 标签: 老年 2型糖尿病 并发症 预防与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颈内静脉置管的并发及护理方法。方法对2010年7月—2012年7月在我院行右颈内静脉置管的105例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5例患者中4例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2例出现穿刺口渗血,3例发生导管堵塞,2例发生导管脱落,对应处理后并发消失,透析正常进行。结论颈内静脉置管透析并发合理护理可使患者的透析正常进行,并发消失或减轻。

  • 标签: 透析 颈内静脉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诊断学是医学院校的重要课程,是学生学习医学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的桥梁课程。本文对诊断学实习课中加强案例教学的有效性问题进行了研究。

  • 标签: 案例教学 教学方法 诊断学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肠造口患者造口并发的预防方法。方法本文随机抽取我院于2016年1月—2017年5月收治的10例肠造口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肠造口患者的护理意愿将其均匀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组别,分别为两组患者提供常规护理和预防护理。结果观察组肠造口患者的粪水性皮炎发生(0)、感染发生(2.50%)、造口出血发生(0)均低于对照组肠造口患者的粪水性皮炎发生(10.00%)、造口感染发生(7.50%)、出血发生(10.00%),观察组肠造口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肠造口患者的护理满意度(72.50%),两组肠造口患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造口皮肤护理、水肿护理等预防护理措施在肠造口患者造口并发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肠造口 并发症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终末期肾脏病患者透析治疗的并发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为临床防治终末期肾脏病透析并发提供可靠依据。方法研究时间为2015年1月—2018年1月,研究对象选择就诊于我院且行透析治疗的100例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对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总结患者并发发生情况。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并发,将其分为并发组、无并发组,比较并发组与无并发组的临床资料,对导致终末期肾脏病患者透析治疗期间发生并发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s线性回归分析。结果100例终末期肾脏病患者透析治疗期间共有28例发生并发,其并发发生为28.00%,分别为呼吸道感染、肾性骨病、出血、胃肠道感染、导管感染、心脑血管病变。经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s线性回归分析后发现,年龄、透析时间、超滤、血清白蛋白、尿素清除指数(Kt/V值)是终末期肾脏病患者透析并发的影响因素。结论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在透析治疗期间受到年龄、透析时间、超滤、血清白蛋白、尿素清除指数等因素的影响,易发生并发,其并发主要为呼吸道感染、肾性骨病、出血等。

  • 标签: 终末期肾脏病 透析 并发症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本组旨在观察在ACS治疗过程中,3联抗血小板疗效与出血风险评估;方法262个ACS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3联抗血小板组)和对照组(2联抗血小板组),两组间年龄,性别,发病到医院就诊时间无明显差异,观察24小时和一周病人出血情况,出血程度判断标准分为严重出血,中度出血和轻微出血,终点事件为死亡;结果24小时和一周两组间终点事件发生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严重出血和中度出血发生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轻度出血发生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3联抗血小板治疗ACS是安全可靠的,对于高龄(超过70岁),女性,肾功能不全的病人替罗非斑应适当减量。

  • 标签: ACS 3联抗血小板 替罗非斑 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本院应用品管圈活动降低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部位硬结发生的效果。方法收集使用胰岛素1年以上来我院就诊的患者100例,入院当天调查胰岛素注射部位硬结发生,住院2周,应用品管圈活动分析硬结发生的原因,提出管理目标和改进措施,并对100例患者实施干预。在干预2个月后,再次调查患者胰岛素注射部分硬结发生。结果入院时,100例患者中有50名患者注射部位出现硬结,发生为50%;干预后2个月,100例患者中,除4名患者失访外,28名患者注射部位出现硬结,发生为29%;干预前后注射部位硬结发生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本院品管圈活动有效降低了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部位硬结发生,具有临床借鉴意义。

  • 标签: 品管圈 胰岛素 注射部位硬结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复合麻醉降低高龄股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骨科收治的高龄股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后谵妄患者62例进行分组研究,实验组用复合麻醉(下肢神经阻滞复合浅全麻,右美托咪啶+七氟醚+瑞芬太尼),对照组用七氟醚+瑞芬太尼麻醉,观察两组谵妄发生与临床有效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麻醉恢复时间三项指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药物剂量、谵妄发生与对照组相比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高龄股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后谵妄的临床治疗中,右美托咪啶复合麻醉效果极佳,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右美托咪啶 复合麻醉 高龄股骨近端骨折 术后谵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施品管圈护理管理对降低老年脑卒中患者误吸发生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8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8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前(2014年2月—2016年9月)39例,实施后(2016年10月—2018年3月)41例。分析对比品管圈护理管理实施前、后圈员自我评价情况及误吸、吸入性肺炎发生。结果实施后品管圈圈员解决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专业知识、品管手法、团队凝聚力、责任心等评分较实施前明显上升,P<0.05;品管圈护理管理实施后患者误吸、吸入性肺炎发生分别为4.88%、0.00%;较实施前的15.38%、7.69%明显更低,P<0.05。结论品管圈护理管理的实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可有效降低老年脑卒中患者误吸发生,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

  • 标签: 品管圈 护理管理 老年脑卒中 误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腹部手术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降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178例腹部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护理效果及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到达97.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15%,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2.25%低于对照组的20.22%,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腹部手术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降低并发症 腹部手术 粘连性肠梗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瞻性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5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6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另实施深静脉血栓前瞻性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2周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以及出院4周后的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为3.8%,对照组为2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4周后观察组患者在躯体功能、情绪、心理健康、活力、疼痛、社会功能以及总体健康方面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前瞻性护理,可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经验值得借鉴。

  • 标签: 脑卒中 前瞻性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围产期护理对产妇剖腹产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剖腹产产妇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期间,将其依据信封式随机分组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围产期护理,并将两组的下肢肿胀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以及产妇的疼痛评分、住院时间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剖腹产产妇的下肢肿胀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以及产妇的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产期护理可有效减少产妇剖腹产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值得推广实施。

  • 标签: 围产期护理 产妇剖腹产 下肢深静脉血栓 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产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降低其发生的临床措施。方法本文研究对象选自我院2014年5月~2015年4月收治的286例产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产妇产后出血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86例产妇中有41例发生出血,发生为14.33%,其中危险因素有软产道裂伤、前置胎盘、子宫收缩乏力、年龄、胎盘残留/粘连/植入、血功能障碍、分娩方式、妊高征、胎盘早剥等因素。多危险在子宫收缩乏力、胎盘植入/残留/粘连及前置胎盘等因素,要合理控制和重点评估上述危险因素,加强孕期系统保健、产前宣教及高危妊娠管理,降低产后出血发生

  • 标签: 产后出血 危险因素 防治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卵巢肿瘤术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手术治疗的卵巢肿瘤患者464例,根据术后病理不同分成两组,一组为卵巢良性肿瘤266例,另一组为卵巢恶性肿瘤198例。对比卵巢良恶性肿瘤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结果卵巢恶性肿瘤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生明显大于卵巢良性肿瘤(P<0.01)。结论卵巢恶性肿瘤的患者术后应尽早防治,降低静脉血栓的发生

  • 标签: 卵巢良性肿瘤 卵巢恶性肿瘤 下肢静脉血栓 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