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ICU插管患者采取集束化护理干预后对降低其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我院ICU病房收治的置管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及护理工作评分。结果观察组的非计划性拔管(2.70%)显著比对照组(16.22%)低,观察组的健康宣教、护理服务态度、护患之间沟通及护理服务执行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对ICU插管患者采取集束化护理干预后可有效降低非计划性拔管,且可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评分,有推广意义。

  • 标签: ICU 集束化护理 非计划性拔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围产期综合护理干预对自然分娩、母婴结局以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所收治62例住院待产产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综合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每组患者31例,常规护理组采取常规护理,综合护理组采取围产期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种护理方式对自然分娩、母婴结局以及护理质量的影响。结果综合护理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及总产程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护理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综合护理组产妇自然分娩高,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产后出血量少,排尿不畅发生低,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综合护理组产妇的护理质量评分高,各项护理质量指标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围产期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促进产程进展,增强产妇自然分娩信心,提高自然分娩,改善母婴结局,降低产后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帮助产妇产后顺利康复,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护理方式推广应用。

  • 标签: 围产期 综合护理干预 自然分娩率 母婴结局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探讨分析健康宣教对小儿缺铁性贫血发生及营养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近五年至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小儿5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不进行干预,观察组进行健康宣教,普及育儿知识并进行卫生、喂养指导,通过观察比较两组小儿的缺铁性贫血发生和体重指数、上臂围和血红蛋白量等营养指标来评估健康宣教的临床疗效和意义。结果观察组小儿缺铁性贫血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病情程度上也较轻,观察组小儿的血红蛋白量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在体重指数和上臂围上,观察组小儿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健康宣教可改善小儿缺铁性贫血情况,减少其发生,明显改善小儿营养状况,促进其生长发育。

  • 标签: 健康宣教 缺铁性贫血 体重指数 血红蛋白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声监测膈肌增厚对机械通气撤机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通过回顾分析60例需要机械通气支持的重症患者,比较撤机成功组与困难组的膈肌增厚度及其他相关指标的统计学差异,并通过ROC评价膈肌增厚对机械通气撤机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本研究共入组重症患者60例,其中撤机困难或发生再次插管18例,顺利撤机42例,发生撤机困难或再次插管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28天死亡等指标明显高于顺利撤机组(P<0.05)。成功撤机组的膈肌增厚1.23±0.22,撤机困难组的膈肌增厚1.13±0.17,其于成功撤机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SBT1小时为标准,ROC工作曲线下面积为0.712,以此为节点预测重症患者撤机成功率的特异度为85.7%,敏感度为72.9%。结论超声监测膈肌增厚对机械通气撤机结局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标签: 膈肌增厚率 机械通气 超声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的应用对急诊注射处方签署达标的影响。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通过组织活动讨论,分析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改进措施并建立规范流程。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有效地提高急诊注射处方签署达标,由改善前的87.10%提高至改善后97.77%。结论通过QCC活动干预,对规范急诊处方正确签署有显著效果,加强了查对制度的落实,从而提高护理管理质量。

  • 标签: 品管圈 处方签署 达标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肝癌诊断中应用MRI和CT进行诊断时,对于准确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5月份到2016年11月份在我院治疗的肝癌患者,依照诊断方式不同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各组45例,研究组患者使用MRI进行诊断,参照组患者使用CT诊断,对比两组诊断的效果。结果研究组诊断的准确与参照组患者相比,明显高于参照组,组间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0.05,研究组不同体积的肿瘤检出与参照组检出相比,明显要比参照组高,组间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在肝癌诊断中应用新型MRI诊断,不仅可以规避传统MRI诊断的缺陷与不足,而且能够对CT诊断进行补充,诊断的准确比较高,值得应用。

  • 标签: CT扫描 MRI 肝癌 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CT增强造影剂外渗发生的影响。方法成立品管圈,分析CT增强造影剂外渗发生的原因,制定活动计划,落实整改措施,检测活动效果。结果2015年3月至8月,我科CT增强造影剂外渗发生降至0,与开展品管圈活动前的4.8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达到并超过目标值。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CT增强造影剂外渗发生,减轻患者痛苦,提升服务质量。

  • 标签: 品管圈 CT增强 造影剂外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中的应用。方法设立品管圈活动小组,以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作为本次活动的主题,然后对我院神经外科住院患者跌倒事件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其中原因,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组织实施,最后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我科室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由原来的3.61%降至现在的0.77%,品管圈活动前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实施,大大提高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护理质量,同时有效降低了住院患者跌倒发生,保障了患者的人身安全,提高了他们的满意度。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住院患者 跌倒发生率 应用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达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行食管癌根治术的病人,并根据术后第3天肠内营养供给能量是否达到目标需要热卡25kal/(kg.d)的60%,将患者分成达标组和未达标组,比较两组早期肠内营养实施、初始处方热卡、喂养不耐受和营养中断发生。结果早期肠内营养达标为42.9%,达标组早期肠内营养实施、处方热卡量高于未达标组,喂养不耐受、营养中断的发生人数低于未达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达标低,提高早期肠内营养实施、初始处方热卡量,降低喂养不耐受、营养中断发生有助于提高早期肠内营养达标

  • 标签: 食管癌 肠内营养 达标率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针对目前高血压患病的明显提高,调查和分析嘉定镇5000名居民日常钠盐摄入量、高血压家族史和高血压患病之间的关系。将5000名居民按有无高血压家族史、日常钠盐摄入量和年龄分组,统计各组总人数和高血压病人数,计算各组高血压患病,并进行卡方检验,分析所得数据有无统计学意义;再将上述各组数据标化后进行卡方检验,分析标化后所得数据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无论有无高血压家族史,钠盐摄入量≥5g/天的居民高血压患病均高于摄盐量<5g/天的居民;但较日常摄盐量,遗传因素对于高血压患病提高影响更甚。采用合理膳食,限制日常钠盐摄入对降低高血压患病是有意义的。

  • 标签: 日常钠盐摄入量 高血压患病率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庆武隆区某基层医院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知晓与患者满意度的关系。方法采用一系列量表对武隆区某基层医院260例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回收有效问卷247份。对主管医生及责任护士、小便检验注意事项、留置针的注意事项、主要用药的作用和注意要点、医保和工伤报账流程和功能锻炼的方法知晓情况与满意度有较大相关性。结论对患者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宣教能有效提高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

  • 标签: 基层医院 知晓率 满意度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初产妇采用无保护性会阴接生对会阴侧切的临床影响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产科分娩的初产妇280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140例,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的会阴保护进行接产,观察组产妇则采用会阴无保护性实施分娩,对比两组产妇的会阴侧切。结果观察组产妇的会阴侧切发生为11.4%,对照组产妇的会阴侧切发生为42.1%,观察组会阴侧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初产妇的会阴接生中应用无保护会阴接生能够显著改善其会阴侧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初产妇 无保护会阴接生 会阴侧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手法旋转胎头,来纠正头位中之异常胎方位—持续性枕横位(POTP)或持续性枕后位(POPP),在减少头位难产的发生、降低剖宫产等方面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13年01月至2014年12月119例持续性枕横位或持续性后位的产妇分为观察组74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采取手法旋转胎头纠正胎方位,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74例产妇,经适时的采取手法旋转成枕前位的58例,成功率为78.3%(58/74),均经阴道分娩,16例旋转失败,3例行胎头吸引术经阴道助产,13例以剖宫产结束分娩,剖宫产17.6%(13/74);对照组45例中29例行剖宫产术,剖宫产高达64.4%。两组剖宫产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手法旋转胎头可及早地纠正POTP或POPP,减少较大部分头位难产的发生,缩短产程,减轻产妇痛苦,是降低剖宫产,促进自然分娩的有效措施之一。

  • 标签: 头位难产 手法旋转胎头 剖宫产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站采血护理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对护理质量及血液报废的影响作探讨。方法将我血站2015年4月1日—2016年3月31日无偿献血者中随机抽取10000例作为对照组,将2016年4月1日—2018年3月31日无偿献血者46632例作为观察组;将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及血液报废情况详细记录后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液报废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将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于血站采血护理过程中,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并降低血液报废

  • 标签: 血站 采血护理 持续质量改进 护理质量 血液报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遵医和血糖控制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2月~2011年11月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4),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除常规护理外,出院后给予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遵医。结果半年后复查,观察组患者空腹和餐后2h血糖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饮食控制、服药情况、定期复查、自我监测和体育锻炼等5个方面的遵医分别为78.9%、93.2%、70.3%、81.3%及65.4%,对照组分别为46.7%、84.6%、51.2%、78.9%及5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提高遵医,有效控制血糖,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2型糖尿病 护理干预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社区糖尿病患者治疗的达标情况,探讨糖尿病患者社区治疗的需求及其现状。方法对我社区300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社区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知情同意原则,分类统计这些患者的基本情况、病情进展、治疗达标、糖尿病基本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其医疗需求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本次研究的300例患者对糖尿病的饮食控制,血糖的影响因素、并发症的危害、发生和预防等均有所欠缺,血糖控制达标—FPG为30.00%,而2hPG则为48.00%,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较大。结论我社区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相关知识储备不足,病情控制达标较低,总体治疗情况不容乐观,对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较高。

  • 标签: 社区 糖尿病患者 治疗达标率 医疗需求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在手术室护理干预下对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来我院采用手术治疗的患者11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为55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为55例,采用手术室护理干预,观察一定的时间后,统计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手术后肺部感染发生情况等各项临床指标。结果对照比较,实验组护理满意度(96.36%)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9.09%),且实验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都优于对照组的各项临床指标,两组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患者手术时采用手术室护理干预,可有效的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降低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情况,具有一定的临床护理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血透患者肌肉痉挛发生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并集中培训,掌握品管圈方法的使用流程,针对肌肉痉挛的发生进行现状调查、原因分析、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并组织实施。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血透患者肌肉痉挛发生从4.3%降低到2%。结论品管圈活动应用于血透患者透析质量管理中得了良好的效果,透析质量得到明显提升,患者满意度大大提高。

  • 标签: 品管圈 血透患者 肌肉痉挛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胎头位置异常自然分娩中的效果观察。方法在进行活动前先对产房中存在的护理缺陷进行调查,成立质量控制小组,确立提高胎头位置异常自然分娩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胎头位置异常产妇自然分娩低的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并制定胎头位置异常自然分娩低原因查检表和落实整改措施。结果胎头位置异常自然分娩率由品管圈活动实施前的30.6%提高至实施后的84.48%,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改善后对患者、科室、医院均有较大的影响。结论运用持续的品管圈活动能优质高效的对胎头位置异常的产妇进行合理规范的干预措施从而提高了其自然分娩

  • 标签: 品管圈 胎头位置异常 自然分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