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2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敏感质量指标的实施,分析在产房阴道分娩后2小时产后出血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引起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实施产后出血的敏感质量指标(子宫缩乏力,胎盘因素,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把改进前(2021年7月-2021年12月)孕产妇500例作为观察组,另把改进后(2022年7月-2022年12月)500例孕产妇作为对照组,对比采用产后出血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后两组产后出血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出血观察及时性、出血高危风险识别、产程观察处理规范性、出血量评估准确与护士急救技能娴熟性均较观察组高(P<0.05),产后出血发生率较观察组低(P<0.05)。结论 通过实施敏感质量指标,可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提高助产士的护理观察水平。

  • 标签: 产科 产后2小时出血 敏感质量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随访护理中的心理支持与自我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1日—2023年6月30日期间于本院收治的心血管患者4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随访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心理状态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自我管理能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视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随访护理,有助于加强心理支持,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值得推广。

  • 标签: 老年心血管疾病 随访护理 心理支持 自我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护理中给予多途径延续护理模式的临床价值。 方法:于 2017 年 9 月 -2019 年 5 月本院收治的病例中抽取 74 例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的 37 例行常规出院护理,研究组的 37 例行多途径延续护理模式,比较的是 2 组病例认知功能、生活质量的差异。 结果:出院半年后, 2 组病人的 MMSE 评分、 SF-36 评分均要高于出院时,且组间行比较上,研究组要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多途径延续护理模式可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改善,同时可显著提升生活质量,可作为广泛应用的护理模式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多途径延续护理模式 老年血管性痴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循证护理血液透析导管留置患者血管通路维护依从性及预防不良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020年7月收治50例血液透析导管留置患者,按照奇偶法划分甲组与乙组,均25例患者,甲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乙组患者进行循证护理,观察2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甲组血管通路维护依从率64%,乙组依从率92%,甲组不良情况发生率(28%)低于乙组(4%),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导管留置患者治疗时,循证护理应用效果理想,可以提升血管通路维护依从性,避免发生不良反应,提升护理质量。

  • 标签: 循证护理 血液透析 导管留置 血管通路维护 依从性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开展创新型护理模式的应用,分析患者的病情控制成效。方法:实验选取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调研的主体,在时间段上则截取了2019年6月~2020年5月收治的患者,应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进行对比探究,对168例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好记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创新型护理模式,分析护理差异性。结果: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患者在疾病认知评分上获得(92.5±3.1)分,对照组为(80.6±3.8)分,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在心理表现、社会交往以及身体康复情况上均以观察组表现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创新型护理模式有利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康复,并能够改善不良心理,积极的接受治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创新型护理模式 心脑血管疾病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效果的影响,了解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对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急性脑血管病患者68例(时间范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行动静脉内瘘穿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取血管穿刺图干预对其穿刺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行动静脉内瘘穿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0例,随机按1:1比例分为对照组(n=40)、研究组(n=40)。对照组采取绳梯穿刺干预,研究组采取血管穿刺图干预。评价及对比两组的穿刺效果、并发症率。结果:两组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中度及以上疼痛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动静脉内瘘穿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取血管穿刺图干预,可保证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的同时,还可减轻穿刺疼痛感,降低并发症风险。

  • 标签: 动静脉内瘘穿刺 维持性血液透析 血管穿刺图 绳梯穿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经皮球囊扩张术与手术修复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 2018年 3月至 2019年 10月期间收治的 AVF 狭窄的患者 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超声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超声检测参数和术中并发症。结果:相比对照组,超声组的狭窄处内径、峰值流速、血流量等临床指标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并且术中并发症更少。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球囊扩张术与手术修复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标签: 超声引导下经皮球囊扩张术 维持性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 老年脑血管疾病致精神障碍 的患者 采用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奥氮平 的 治疗 效果。 方法: 本次研究 实验 选取 了 201 9 年 1-2019 年 6 月本院收治的 58 例 老年脑血管疾病致精神障碍患者作为 此次 研究的对象, 对照组患者采用 奥氮平 片治疗干预,观察组则对照组的基础上加 丙戊酸镁缓释片 给予治疗干预,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从 治疗结果上 看,观察组 第一周改善结果 为( 4.79±1.14 ) 分, 第四周改善结果 为( 3.67±0.93 ) 分, 第七周改善结果 为( 2.32±0.43 ) 分,对照组 分别 为( 4.77±1.12 ) 分、( 3.89±0.97 ) 分 、 ( 2.99±0.61 ) 分, 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此同时,在不良反应发生率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为 1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3.44%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 20.69% ( 6/2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采用丙戊酸镁缓释片 与 奥氮平 片相结合的治疗方法来 治疗老年脑血管疾病致精神障碍 疾病,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 并有助于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丙戊酸镁缓释片 奥氮平 片 老年脑血管疾病致精神障碍 不良事件发生率
  • 简介:【摘要】: 目的: 主要针对脑血管介入手术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后实施精细化护理对其并发症以及满意度的影响进行观察及其探讨。 方法: 选择我院 2018年 10月 -2019年 8月接纳的 80例脑血管介入手术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将其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 40例,常规组患者主要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而观察组患者则是采用精细化护理模式,两组患者均参照术后并发症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有效的对比及分析。 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对比,常规组为 27.5 %( 11/40 )例,观察组患者为 5.0 %( 2/40 )例,而护理满意度对比,常规组为 80.0 %( 32/40 )例,观察组为 97.5 %( 39/40 ),观察组表现效果均显著优于常规组( P< 0.05),组间对比意义显著。 结论: 对脑血管介入手术患者术后实施精细化护理,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患者并发症发生概率的减低,提升护理满意度,促进良好护患关系进一步提高。

  • 标签: 精细化护理 脑血管 介入手术 并发症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与介入治疗胃肠道非静脉曲张性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要点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确诊收治的胃肠道非静脉曲张性出血患者共计100例作为本研究观察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纳入50例,研究组纳入50例。两组均应用DSA诊断与介入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围术期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在并发性症状发生率方面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围术期并发性症状总发生率为6.00%(3/50),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差异且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胃肠道非静脉曲张性出血患者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与介入治疗的过程当中,实施系统全面的围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对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有积极价值,值得在实践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胃肠道 非静脉曲张性出血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介入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 分析他汀类药物联合心血管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所取得的临床效果,并探究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 方法: 选择我院在 2017 年 3 月 ~2019 年 5 月诊治的冠心病患者 94 例进行治疗研究,并纳入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47 例,对照组应用心血管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他汀类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例数。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疗效好,不良反应例数少,数据与对照组相比 P<0.05 。 结论: 在冠心病的治疗中应用他汀类联合心血管药物取得了非常好的临床疗效,能够保证患者康复效果,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临床治疗可推广。

  • 标签: 他汀类 冠心病 心血管药物 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射频温控热凝术(PRF)与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64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MVD,观察组使用PRF,比较两组术后情况。结果 两组VAS评分均降低,P<0.05;观察组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略低,VAS评分、复发率略高,P>0.05。结论 PRF与MVD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均确切,MVD复发率低,而PRF并发症少。

  • 标签: [] 三叉神经痛 立体定向射频温控热凝术 微血管减压术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头穴透刺联合七福饮加味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78例在我院康复科住院治疗的轻中度肾精亏虚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40例和对照组 38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观察组给予头穴透刺联合七福饮加味治疗,治疗 8周后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证候总积分较治疗前降低 (P< 0.01)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P< 0.01)。两组患者治疗后 MoCA、 MBI评分较治疗前升高,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P< 0. 01)。结论 头穴透刺联合七福饮加味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血管性痴呆 肾精亏虚型 头穴透刺 七福饮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协同护理干预对心血管内科老年冠心病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以本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两年间的82例心血管内科老年冠心病患者为观察对象,采取简单分样法对这8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分组,共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共44例患者,对照组共38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进行一般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全面护理,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进行对比研究,例如患者的血压控制水平、生活质量改善程度、护理满意程度等。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患者在介入护理前,舒张压和收缩压情况差异较小,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对照组的患者在介入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且下降程度更加明显,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协同护理干预 心血管内科 老年 冠心病 血压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 IRE1信号通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重构中的作用,以及法舒地尔对其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 60只雄性 SD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法舒地尔组。记录实验前后各组大鼠的重量,右心肥厚指数( RVHI);右心室收缩压 (RVSP);显微镜下观察大鼠肺组织的病理形态变化。结果 模型组右心室收缩压力、右心肥厚指数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p-IRE1α 、 GRP78 蛋白表达增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法舒地尔组右心室收缩压力、右心肥厚指数较模型组降低, p-IRE1α 、 GRP78 蛋白表达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IRE1信号通路 内质网应激 法舒地尔 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动脉高压 肺血管重构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性病变应用血管内再通术与劲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对比。方法 研究对象由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7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性病变患者组成,以治疗方式的不同分组,对照组行支架置入术(35例),实验组给予血管内再通术(35例),相较其NIHSS评分与改良Rankin评分情况。结果 由两组 NIHSS、Rankin评分情况可知,具有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性病变中血管内再通术与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相比较具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疗效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性病变 血管内再通术 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难治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发病后,采用胰岛素联合利拉鲁肽治疗的临床疗效以及用药安全性。方法:抽取确诊为难治型T2DM患者80例入组,经检查均存在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以动态分组法划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门冬胰岛素注射与甘精胰岛素注射液皮下注射治疗,接受胰岛素联合利拉鲁肽治疗者纳入观察组,评估两组疗效,对用药安全性经观察。结果:在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比较,观察组各指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P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难治型2型糖尿病 胰岛素 利拉鲁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