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人内科疾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并提出护理措施。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本院2018 年3 月 -2019年3 月收治老年内科住院 患者100 例,按照电脑随机法将其分为了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实验组患者 50例,对照组患者50 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差异,(p<0.05),有研究学意义。分析差异性的干预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的压疮病发原因,患者的护理有效性 。结果:研究表示,实验组压疮发生为9例(18.00%),对照组为34例(68.00%),(p<0.05);实验组护理无效0例(0.00%),综合有效50例(100.00%),对照组无效6例(12.00%),综合有效44例(88.00%),(p<0.05)。结论:综上所述,采用优质化护理干预可提升患者护理效果,减少压疮产生,建议研究推广。

  • 标签: 老年人 内科疾病 压疮 危险因素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在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背景下,我国在医疗改革中出台了“双向转诊”制度,拟通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上级二、三级公立医院上下联动、各尽其责的措施以充分利用医疗资源,缓和医患矛盾。但双向转诊制度运行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例如医保体系尚未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医疗设施贫瘠等,容易导致双向转诊变为单向转诊,向上转诊容易向下难,这一现象不仅导致上级医院承担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初步诊疗职责,而且会导致双方医疗机构功能混乱,对医疗卫生资源造成严重浪费,因此在双向转诊制度推行过程中需对转诊失衡的原因进行重点分析,并采取必要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将双向转诊的制度落实到位,帮助居民解决实际的诊疗需求问题。

  • 标签: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上级医院 双向转诊 制度运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患者压疮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 2017年 3月至 2019年 12月收治的 80例重症监护室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并探讨预防措施。结果:环境因素 72( 90.00%)、生理 66( 82.50%)、营养 38( 47.50%)三大因素与压疮相关。结论:重症监护室患者长期卧床,压疮问题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严格落实相应的护理管理机制,评估压疮风险并针对性地从环境、生理、营养等方面进行护理,从而帮助患者疾病康复,减少住院时间并降低医疗费用,值得临床高度重视。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压疮 危险因素 预防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患者实施子宫下段前后壁贯穿缝合治疗措施,分析止血控制效果。方法:实验选取了2019年6月~2020年5月收治的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在患者选取中可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并对68例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好记录。对照组患者采用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观察组则为子宫下段前后壁贯穿缝合治疗,分析治疗情况。结果:从治疗上看,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输血量分别为(768.5±29.6)ml和(414.5±23.2)ml,对照组为(2351.5±151.2)ml和(1154.5±210.3)ml,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在术后住院时间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为(5.1±0.9)d,短于对照组的(7.1±1.4)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子宫下段前后壁贯穿缝合治疗有利于控制产中出血问题,其操作简单,止血效果好,还能控制输血量,具有较好的应用成效。

  • 标签: 子宫下段 前后壁贯穿缝合 前置胎盘剖宫产术 术中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在胸腹水细胞学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我院选取于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接收的190例胸腹水患者的胸腹水细胞为研究对象,每位患者提取出两份标本,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对照组应用常规脱落细胞学,比较两组的总检出率。结果:研究组总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十分显著且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对胸腹水性质的判断及确定肿瘤的类型有重要的辅助作用,能提高准确率。

  • 标签: 免疫细胞化学技术 胸腹水 细胞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个性化护理在重症肺炎高热惊厥小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 2018年 4月 ~2019年 8月收治的 60例重症肺炎高热惊厥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 30例,对照组接受基础护理,观察组接受个性化护理,观察两组退热时间、止惊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退热时间、止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重症肺炎高热惊厥患儿中实施个性化护理,可快速改善患儿临床症状,缩短患儿住院时间,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个性化护理 重症肺炎 高热惊厥 小儿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 2018年 2月至 2019年 2月接收的冠心病患者中,抽取 100名进行研究,摸球实验法将其分为实验 1组和实验 2组,每组 50名患者。实验 1组接受曲美他嗪的治疗,在此基础上,为实验 2组加入阿托伐他汀的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有效率以及心动能指标进行比较和分析。 结果:两组相比,实验2组的治疗有效率以及心动能指标都是比较有优势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讲,应用曲美他嗪治疗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进行干预,可提升治疗有效率,改善心动能指标,价值大,值得借鉴应用。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曲美他嗪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盆底重建术治疗老年子宫脱垂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选择 2017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盆底重建术治疗的 48例老年子宫脱垂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 24例,实施常规护理)和研究组( 24例,实施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在此次研究中,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围手术期对老年子宫脱垂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能够显著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治疗效果,该护理方法具有一定使用价值。

  • 标签: 盆底重建术 老年子宫脱垂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手术室细节护理在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抽取 2017 年 9 月 -2019 年 6 月在本院进行手术的 95 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参照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各自的病例数为 48 例、 47 例,且各自开展的是手术室常规护理、细节护理,对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比较不良事件发生率,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并且差异间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手术室细节护理可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确保护理安全,具有广泛应用的价值。

  • 标签: 手术室 护理安全 细节护理
  • 简介:【摘 要】目的:对社区慢性病防治中应用高血压健康教育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 方法:选择我社区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12 月收治的 90 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将其参照奇偶数法分成两组形式,各有病人 45 例。对照组是常规护理为主,试验组是健康教育为主,对比的则是血压水平变化情况的不同。 结果:同干预前的 SBP 、 DBP 等血压水平行比较,干预后对照组与试验组均明显降低,且组间行比较,试验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上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社区慢性病防治中健康教育的应用有利于有效控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增强患者疾病认知与依从性,具有全面性的推广价值。

  • 标签: 社区慢性病 健康教育 高血压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 恶性淋巴瘤静脉化疗的安全管理方式和护理效果 。 方法: 选取我院于 2018 年 4 月至 2019 年 4 月收治的 90 例恶性淋巴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 45 例,采取常规的护理模式,研究组 45 例,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施行安全管理模式 。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并且对比两组的意外发生率。 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意外发生率显低于对照组 ( P <0.05 ) ,两 组之间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 结论: 恶性淋巴瘤患者在化疗期间施行安全管理模式,其管理效果显著,能有效减少患者在护理期间发生意外,该管理模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恶性淋巴瘤 静脉化疗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采取倍他乐克的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于 2016 年 10 月到 2019 年 10 月接收的 60 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随机分配为对照组( 30 例,采取常规治疗方法)与观察组( 30 例,使用倍他乐克),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 结果: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与各项指标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数据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使用 倍他乐克进行扩张型心肌病的治疗可改善患者机体指数,同时提高治疗有效率,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研究对于老年髋关节骨折的患者采用人工髋关节换术治疗的效果。 方法: 以 2014 年 1 月份到 2019 年 8 月份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61 例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 30 例对照组患者应用的是常规内固定治疗术,对于观察组 31 例患者应用的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髋关节功能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患者( 90.32%>73.33% ),另外观察组患者在进行手术时所花费的时间更短,并且患者的住院天数以及患者下床活动放入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结论: 对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的治疗方式应用人工髋关节换术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同时疗效显著,有利于患者髋关节功能快速恢复。

  • 标签: 老年髋关节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髋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归属于中医“疫病”的范畴,目前阶段,全国本土疫情传播已宣告基本阻断,疫情防控重点逐渐向严防外来输入型病例及其关联病例与甄别无症状感染者转移,但日常自我防护仍不容松懈。本文从避邪气、守正气、调起居、节饮食、慎药石5个层次着眼进行相应浅析,以期为现阶段中医自我防护提供些许参考与借鉴。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中医 自我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延伸性护理对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我院在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1月期间收治子宫内膜癌患者 96例,随机分为行常规护理对照组( n=48)与并行延伸性护理干预实验组( n=48),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临床状况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采用延伸性护理方案进行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可提升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延伸性护理 子宫内膜癌 术后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规范信息收集流程对降低出生医学证废证率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在医院领取出生医学证明的 224 例产妇并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 n=112 )规范信息收集流程,对照组( n=112 )常规信息收集流程,对比两组采集信息产生的废证率。 结果 :研究组采集信息出错以及提供信息错误导致的废证率均低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通过电子规范信息收集流程可以有效降低出生医学证明废证率,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 标签: 规范信息收集流程 出生医学证明 废证率
  • 简介:  【摘 要】目的:探究集束化护理对缓解新生儿桡动脉采血疼痛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中的观察对象均选自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6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桡动脉采血的新生儿,共抽选 66例,所有患者经单盲分组法被分为两组,参照组予以患者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参照组方法的基础上予以患儿集束化护理,比较研究组与参照组患儿采血后的疼痛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的 NFCS评分为( 2.31±1.42),参照组患儿的 NFCS评分为( 3.79±1.57)分,研究组分数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明显的区别,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应用集束化护理干预新生儿桡动脉采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儿的疼痛程度,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 ;新生儿 ;采血 ;桡动脉 ;疼痛    新生儿采血是临床十分普遍的操作,由于新生儿年龄较小,肢体功能和语言尚未发育完全,所以无法进行正常沟通,加上其血管细小,对护士而言针对新生儿的采血工作仍有困难 [1]。桡动脉采血具有安全、简单且成功率高的优势,近年来已成为新生儿采血的首选途径。本次研究主要分析集束化护理对缓解新生儿桡动脉采血疼痛的效果,详细内容整理如下。     1 资料、方法     1.1 资料 本次研究中的观察对象均选自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6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桡动脉采血的新生儿,共抽选 66例,所有患者经单盲分组法被分为两组,每组患者各 33例。    参照组:男 20例,女 13例,胎龄最小 38周,最大 42周,平均胎龄为( 38.15±1.01)周,体重最轻为 2.7kg,最重为 4.1kg,平均体重为( 3.62±0.91) kg;研究组:男 18例,女 15例,胎龄最小 37周,最大 42周,平均胎龄为( 38.09±1.02)周,体重最轻为 2.6kg,最重为 4.0kg,平均体重为( 3.59±0.90) kg    两组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经过统计学对比后,其组建数据不具有显著区别, P>0.05。     1.2 方法 参照组予以患者常规护理,主要方式为:调整新生儿体位,使其保持卧位,并将其上肢外展,其一侧手掌平放向上,将第一腕横纹位置作为穿刺点,对其进行消毒,然后刺入头皮针,进入血管后以平行方式进针,然后固定针头,再抽取血液。    研究组在参照组方法的基础上予以患儿集束化护理,主要方式:①成立集束化护理小组,对组内成员进行专业的桡动脉采血培训,根据以往经验和先进护理理念确定集束化护理管理的计划,定期对组内成员新生儿桡动脉采血的方式进行考核,及时发现不规范行为并予以调整 [2]。②采血的准备工作。在对新生儿进行桡动脉采血时,应根据天气变化对室内的温度、湿度以及光线进行调整,保持室内安静,并在新生儿喂养后半小时至一小时内,未出现哭闹行为时予以采血 ;在采血前 2小时左右,可将含有香兰素混合溶液的纱布放在距离患儿头部 10cm左右的位置,以此实现嗅觉安抚 ;准备便携式小音箱,放置在距离新生儿 50cm左右的位置,在采血前 10秒开始播放轻柔的音乐,如《小兔子乖乖》、《小夜曲》等安抚歌曲,音乐音量控制在 50分贝左右,拔针 10秒后可将音乐关闭 [3]。③采血体位的调整。在两名护理人员的操作下对新生儿的体位予以调整,保持仰卧位,其中一位护理人员固定新生儿腕部和身体,使患儿的下肢保持自然弯曲,将其腕部完全暴露,利用碘伏对穿刺点及其周围皮肤进行 2遍消毒,选择合适穿刺点开始采血,采血结束后需使用无菌棉签进行按压,按压时间最小为 5分钟,当穿刺点没有渗血情况出现时,即可停止操作,怀抱患儿予以摇晃安抚 [4]。     1.3 观察指标 比较研究组与参照组患儿采血后的疼痛情况,利用新生儿面部编码系统( NFCS)对其进行评估,分数最高为 10分,其疼痛程度与分数呈正相关关系。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相关数据经分析与汇总以后均使用 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两组新生儿计量资料可用“”表示,数据结果则需予以 t检验 ;计数资料可用“ %”表示,数据结果则需予以卡方检验,组间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的表述形式为 P<0.05。     2 实验结果    两组患儿经不同方式护理后,可知研究组患儿的 NFCS评分为( 2.31±1.42),参照组患儿的 NFCS评分为( 3.79±1.57)分,研究组分数明显低于参照组( t=4.0162, P=0.0002),差异具有明显的区别,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桡动脉与静脉相比具有更高的血压力,且血液流速更快,可以保证采血一次成功率,另外,新生儿腕部神经相对较少,容易固定,且皮下脂肪比较薄,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穿刺带来的痛感,不过,由于新生儿对疼痛的感知更为敏感,所以当其感受过疼痛后很可能引起相关不良反应,故临床需更加关注新生儿采血疼痛的干预 [5]。集束化护理通过具体、全面、综合的护理方式来为护理工作提供科学的管理手段,对于新生儿桡动脉采血疼痛的管理主要从采血时机、周围环境、体位安排、缓解疼痛措施、身体安抚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表明,集束化护理可使护士更加系统、规范的执行新生儿桡动脉采血工作,利用更为科学的方式降低新生儿疼痛感,以此提高新生儿就诊治疗舒适度,提高家属满意度。    总而言之,应用集束化护理干预新生儿桡动脉采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儿的疼痛程度,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转巧,王继华 .经头皮动脉采血与经桡动脉采血对新生儿的影响研究 [J].现代医药卫生, 2018, 34( 01): 80-82.     [2]鹿文文,戴婷婷 .两种护理干预在足月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所致疼痛中的应用 [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 9( 31): 164-166.     [3]邓丽君,陈惠开,马小红,孔婉兰,邓焕琼,黄活玲,邓翠珊 .研究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对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时疼痛和生命体征的影响 [J].中国医药科学, 2016, 6( 11): 124-126.     [4]王慕卿,郑少梅,冯娜娜 .2种桡动脉采血方法對新生儿疼痛影响的比较 [J].当代 护士(中旬刊), 2016( 09): 124-126.     [5]陈秀贞 .集束化护理对缓解新生儿桡动脉采血疼痛的效果 [J].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9( 09): 137-138.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一次性 肛周脓肿根治术 治疗肛周脓肿的效果。 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 88 例肛周脓肿患者并随机分为研究组( n=44 ,一次性肛周脓肿根治术治疗)和对照组( n=44 ,传统分期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 ,且研究组术后恢复指标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 一次性 肛周脓肿根治术 在肛周脓肿患者治疗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提升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肛门功能,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 标签: 一次性根治术 肛周脓肿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治疗牙周病的过程中采用甲硝唑、碘甘油与牙周洁治术共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筛选98例、在2019年1月~2019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 恶性淋巴瘤静脉化疗的安全管理方式和护理效果 。 方法: 选取我院于 2018 年 4 月至 2019 年 4 月收治的 90 例恶性淋巴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 45 例,采取常规的护理模式,研究组 45 例,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施行安全管理模式 。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并且对比两组的意外发生率。 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意外发生率显低于对照组 ( P <0.05 ) ,两 组之间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 结论: 恶性淋巴瘤患者在化疗期间施行安全管理模式,其管理效果显著,能有效减少患者在护理期间发生意外,该管理模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恶性淋巴瘤 静脉化疗 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