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腹针疗法配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遗症的治疗效果和临床意义,以供临床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两年间我院诊治的80例中风患者作为对象进行分组对比研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以康复治疗为主,实验组40例患者在康复治疗基础上辅以中医腹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62.50%,p<0.05。结论对中风后遗症的治疗,将现代康复医学与传统针灸医学良好结合,在康复训练基础上辅助中医腹针疗法,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安全,副作用少,值得推广。

  • 标签: 中风后遗症 康复训练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康复训练对不同严重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0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作为研究对象,其时间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根据其不同严重度来进行分组,中度组有患者25例,重度组有患者27例、极重度组有38例。再以随机分组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有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肺康复训练。记录干预后,两组患者不同严重度的急性加重次数。结果:在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的重度患者急性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中度与极重度患者的急性发作次数相较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同严重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给予肺康复训练,能够改善其急性发作次数,尤其是对重度患者,效果极为理想,可在临床加以推广。

  • 标签: 肺康复训练 不同程度 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简介:[摘 要] 目的 讨论康复站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康复训练的效果观察。方法 2019年,我社区联合当地的精神卫生中心在本社区建立了康复站,调查当前社区有精神分裂症患者人数为14例,对其在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和简单精神状态进行了康复训练后研究。并且有针对性地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制订康复训练计划,加上一些文艺、体育活动,作为辅助康复训练。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通过康复站为期一年的康复训练后,两组患者相较于康复训练前各项能力均有所提升。结论 社区康复站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康复训练的效果显著,对患者的各项基本能力有所提升,缓解症状,减轻患者病情、及其家庭以及社会的负担。

  • 标签: [] 社区康复站 精神分裂症 康复训练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放松训练护理疗法在改善广泛性焦虑症患者不良情绪的效果探析。方法选择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本院所接收的广泛性焦虑症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常规组与干预组,前者采取基础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之上,对后者再予以放松训练护理疗法;比较两组患者不良情绪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SAS、HAMA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差异明显(P<0.05);干预组干预后SAS、HAMA评分与常规组干预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广泛性焦虑症患者实施放松训练护理疗法,可明显缓解患者的焦虑症状,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广泛性焦虑症 放松训练护理疗法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盆底康复仪协同盆底肌训练于盆底功能恢复中的促进作用。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盆底功能障碍患者(2022年1月~2023年1月)展开研究,总例数6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组,对照组施以盆底肌训练,研究组基于此加用盆底康复仪,比较指标。结果:①盆底肌力:研究组较对照组,盆底肌力指标(盆底I类肌纤维疲劳指数等)明显改善(P<0.05);②盆底功能:研究组较对照组,下腹不适、排尿异常等发生率获得更低的水平(P<0.05);③性生活质量:研究组较对照组,性生活质量更高(P<0.05)。结论:产后盆底康复仪协同盆底肌训练于盆底功能恢复中具促进作用,可增强盆底肌力,使其功能恢复,提高性生活质量,值得借鉴。

  • 标签: 盆底康复仪 盆底肌训练 盆底功能障碍 性生活质量 盆底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慢阻肺患者实施呼吸训练联合康复护理干预取得的临床效果,重点分析对患者肺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情况。方法:在2022年3月到2023年3月,选取慢阻肺患者64例,以随机方式分为对照组(32例,实施常规护理)和观察组(32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呼吸训练联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肺功能相关指标改善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慢阻肺患者采用呼吸训练联合康复护理干预,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建议临床推广。

  • 标签: 呼吸训练 康复护理 慢阻肺 肺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产后盆底康复仪联合盆底肌训练对盆底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我院分娩产妇90例,随机分2组,对照组(盆底肌训练)、观察组(产后盆底康复仪联合盆底肌训练)各45,比较两组盆底肌电值、盆底肌张力、临床治疗效果、产妇尿失禁与子宫脱垂发生率、产后血清PLX水平。结果:干预后较对照组,观察组盆底肌电值更高,P<0.05;干预后较对照组,观察组盆底肌张力更高,P<0.05;临床治疗效果相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统计两组产妇尿失禁与子宫脱垂发生率,经对比表示观察组均少于对照组,P<0.05;统计两组产后血清PLX水平,产后6周、产后12周、产后24周,观察组产妇的血清PLX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给予产妇盆底康复仪联合盆底肌训练,可以在改善盆底肌电值与盆底肌张力的同时提高治疗效果,而且还能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对提升盆底肌功能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崇。

  • 标签: 产后 盆底康复仪 盆底肌训练 盆底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认知训练联合运动疗法对老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该时间段本院接收的轻度认知障碍的老年患者80例,将其分为甲乙两组,甲组采用常规方式进行干预,乙组采用认知训练联合运动疗法的方式进行干预,观察不同干预方式对该类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研究显示,采用认知训练联合运动疗法的一组患者在干预后其他认知功能评分及MoCA认知情况评分均优于甲组患者,且两组患者研究数据之间存在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患有轻度认知障碍的患者实施认知训练及运动疗法,对于患者认知功能的恢复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认知训练 运动疗法 轻度认知障碍 认知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开展渐进式早期康复训练干预对提升其生活质量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照组为常规治疗与护理,同期观察组增加渐进式早期康复训练干预。结果:干预前2组SF-36评分均较低P>0.05,干预后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采用早期康复康训练对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21年1-8月期间收诊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共计148例,按随机字母表分组法分为早期组(n=74)和参照组(n=74),在参照组患者中实施常规康复护理,在早期组患者中实施早期康复康训练,比对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及关节活动度。结果:早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膝关节功能评分和关节活动度明显高于参照组,经统计学对比分析有意义(P<0.05)。结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采用早期康复康训练对患者膝关节功能改善效果理想,具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 标签: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早期康复康训练 膝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考察认知功能训练配合人文关怀在阿尔兹海默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64例来我院就诊的阿尔兹海默病患者进行研究,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2例(n=32),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认知功能训练配合人文关怀,护理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其生活质量与认知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前,QOL-AD与MMSE评分水平相当(P>0.05)经过2个月的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评分均有所提升(P

  • 标签: 认知功能训练 人文关怀 阿尔兹海默病
  • 简介:【摘要】核心稳定性是控制骨盆、躯干部位肌肉的稳定,始于康复,却在体能训练领域独占鳌头。是理论出了问题,还是应用出现偏差?本研究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核心训练对改善躯干稳定姿态的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后期脑卒中患者的平衡能力的康复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 标签: 核心稳定性 训练 稳定姿态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究阶梯式康复训练计划护理对老年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老年脑梗塞者进行研究,共计70例,采用抽签法进行分组,分为参照组、研究组,每组各35例,两组患者分别实施常规护理、阶梯式康复训练计划护理,对比不同护理方式的护理效果。结果 对比护理后的运动功能评分、肢体功能评分,研究组更高,差异可见P

  • 标签: 阶梯式康复训练计划护理 日常生活能力 脑梗塞 老年
  • 简介:[摘 要] 目的 针对宫颈癌术后联合提肛运动与盆底肌肉训练的效果探究。方法 纳入2020-2021年我院82例宫颈癌手术患者,均分两组,分别予以常规护理以及常规护理联合提肛运动与盆底肌肉训练,对比指标:膀胱尿失禁及残余尿量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 膀胱尿失禁及残余尿量情况比较,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 提肛运动 盆底肌肉训练 宫颈癌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地:剖析和讨论分阶段抗阻训练恢复对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功效,及其对肩关节活动度、Ashworth得分、痛疼标值评定量表和日常生活水平自理能力。方式:选择该院2019-2022年接诊的60例脑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选用单双号编号,随后选用随机数字表分成实验组和实验组。前面一种仍选用综合性康复护理,后面一种为实验组,必须是综合性康复护理与分阶段抗阻训练的合理有效融合。最终对比2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Ashworth得分、痛疼数据评定量表和自理能力的差别。结果:2组干预前后左右有差距,具备统计学意义,干预后患者肩关节前屈以及后伸和外展角,均有所增大(P<0.05),实验组肩关节活动度好于对照实验(P <0.05),干预后患者Ashworth得分显著降低,实验组患者自理能力的得分好于对照实验(P <0.05)。结论:针对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分阶段抗阻训练的合理融合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痉挛情况,减少其疼痛,确保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卒中 肩手综合征 阶段性抗阻训练 康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