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乙型肝炎仍是传染病发病率中较高的一位,母婴传播是该疾病传播的主要方式。在妊娠期,如果孕产妇没有应用抗病毒药物联合乙肝疫苗及乙肝免疫球蛋白的治疗方式,则会提高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可能性。针对此问题,本文对乙型肝炎的孕产妇对母婴阻断传播知识知晓率、替诺福韦联合乙肝疫苗及乙肝免疫球蛋白行乙肝母婴阻断的作用机理、安全性和临床效果这 4个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降低母婴乙型肝炎传播率提供依据。

  • 标签: 替诺福韦 乙肝疫苗 母婴阻断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针对临床小儿感染性疾病诊断中有效运用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的效果开展探究。方法本次研究选取60例儿科感染性疾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象选取时间段为2018年3月-2019年3月,全部患者都接受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测。有10例患儿确诊为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组成观察组,其余50例患儿确诊为非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组成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患儿的WBC、CRP与Neu水平均要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小儿感染性疾病诊断当中有效运用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测,可使得细菌性感染的诊断准确率得到明显提高。

  • 标签: 小儿感染 细菌性 全血C反应蛋白 血常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个性化饮食管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我院在2016年5月到2018年5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案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60例。在两组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相同基础上,对照组接受糖尿病饮食宣教,观察组接受个性化饮食管理。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与治疗后12个月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水平与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12个月,对照组FBG、2hPBG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BMI、FBG、2hPBG、HbA1c以及TSP-1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都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DSCA评分均增加(P<0.05),但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个性化饮食护理管理能够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TSP-1水平,且改善血糖、BMI等指标,提高患者饮食行为依从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各级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水平变化,以及hs-CRP、Hcy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分别测定85例老年EH患者(EH组,其中1级37例,2级30例,3级18例)血清hs-cRP和血浆Hcy水平以及血压等指标.另选取同期18例健康老年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血浆Hcy水平在EH组各级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各级EH组患者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hs-CRP水平在EH组1级患者中升高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EH组2级和3级患者中显著升高(P〈0.01),且EH组2级和3级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与对照组和EH组1级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H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与血浆Hcy水平呈正相关(r=0.809,P〈0.01).结论血清hs-CRP、血浆Hcy水平的升高,可能参与了老年EH发生的病理生理过程.hs-CRP和Hcy水平变化提示二者之间可能相互调节、相互作用,共同参与EH的病理生理过程.

  • 标签: 高血压 C反应蛋白质 同型半胱氨酸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患者经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联合治疗后预防母婴传播的价值 。 方法: 从我地区产科 2019 年 5 月至 2020 年 3 月期间收治的产妇中选择 72 例肝脏功能正常但出现 HBsAg 阳性的产妇及其娩出的新生儿为分析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产妇及新生儿随机均分成参照组( n =36 )与研究组( n =36 ),参照组对象仅接受乙肝疫苗接种,研究组对象在乙肝疫苗接种基础上,还同时接受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对两组新生儿接受不同方式干预后,乙型肝炎感染的情况进行分析。同时观察两组产妇接受不同方式干预后的满意率。 结果: 参照组 新生儿乙型肝炎感染 6 例( 16.7% ),研究组新生儿乙型肝炎感染 2 例( 2.8% ),研究组感染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显著, P < 0.05 。 两组产妇接受不同模式治疗后,研究组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显著, P < 0.05 。

  • 标签: 乙型肝炎 乙肝免疫球蛋白 乙肝疫苗 母婴传播 联合治疗 预防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个性化饮食管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我院在2016年5月到2018年5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案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60例。在两组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相同基础上,对照组接受糖尿病饮食宣教,观察组接受个性化饮食管理。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与治疗后12个月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水平与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12个月,对照组FBG、2hPBG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BMI、FBG、2hPBG、HbA1c以及TSP-1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都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DSCA评分均增加(P<0.05),但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个性化饮食护理管理能够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TSP-1水平,且改善血糖、BMI等指标,提高患者饮食行为依从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在新生儿支气管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于2014年到2015年间在我院收治的100例支气管感染新生儿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病毒感染组和细菌感染组,同时选择50例其他疾病的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患儿的C蛋白差异与血常规差异。结果三组患儿在

  • 标签: C反应蛋白 血常规 新生儿 支气管感染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蓝光联合益生菌口服治疗早产儿黄疸临床 疗效和 对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的影响。 方法: 以本院 2019 年 1 月 -12 月收治早产儿黄疸为对象,病例数 为 160 例,随机分组为 A 组(蓝光治疗)与 B 组( 蓝光联合益生菌口服治疗 ),均 80 例 患儿 ,对比 2 组治疗效果。 结果: 治疗后, A 组总有效率 81.2% ,不良反应发生率 11.2% , B 组总有效率 96.2% ,不良反应发生率 2.5% ,且 A 组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 B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早产儿黄疸治疗时,蓝光联合益生菌口服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改善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 标签: 蓝光 益生菌 口服治疗 早产儿黄疸 血清白蛋白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SP患儿疾病严重程度与免疫球蛋白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HSP患儿60例与门诊健康儿童19例作为样本,HSP患儿为A组,门诊健康儿童为B组,检测IgA、IgG、IgM及CD3+、CD4+、CD8+等T淋巴亚群及自然杀伤(NK)细胞水平。结果A组患儿病情程度与血清IgA、CD8+T表现呈正相关(P<0.05);A组患儿病情程度与CD3+T、CD4+T、CD4+T/CD8+T、NK细胞表现呈负相关(P<0.05)。结论检测免疫球蛋白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可以为判断HSP患儿疾病严重程度提供依据。

  • 标签: HSP 免疫球蛋白 T淋巴细胞亚群 (严重程度 相关性)删掉
  • 简介:目的探索缺血预适应对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运动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月因稳定性心绞痛于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9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行上肢缺血预适应处理,每天2次,持续7天,两组患者于住院第8天行运动平板试验,比较活动后血清hs-CRP浓度及运动平板试验各参数。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的运动试验后血清hs-CRP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两组患者运动试验反应的各参数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缺血预适应可显著降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运动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可能对改善患者预后有积极影响,值得进一步研究。

  • 标签: 缺血预适应 稳定性心绞痛 高敏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常规检验在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和缺铁性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 2018年 4月至 2019年 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 80例贫血患者择为研究对象,依据病情,将患有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 40例纳入 A组,将患有缺铁性贫血的 40例纳入 B组,另选取 4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 C组。三组均进行血常规检验。对比三组的血常规检验结果。结果:与 C组相比, A组和 B组的红细胞计数( RBC)、平均红细胞体积( 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 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MCHC)和血红蛋白含量( Hb)各项数值均更低,其红细胞分布宽度 (RDW)数值更高, P< 0.05;与 A组相比, B组的 RBC、 MCV、 RDW、 MCHC和 Hb各项数值均更低,其 MCH数值更高( P< 0.05)。结论:血常规检验可显著提升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和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准确性,其检查结果可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肾小球滤过率联合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诊断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我院 2017年 3月 -2019年 3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 689例以随机尿肌酐比值的测定值做为分组标准 ,分为三组 ,A组 230例 ,B组 230例 ,C组 229例。另选取体检中心健康人员 2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 结果:B组与 A组相比 c-aGFR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 (P>0.05),C组与 A组相比 c-aGFR下降 ,且有显著变化 (P<0.05),D组与 A组相比 c-aGFR下降 ,且有显著变化 (P<0.05),D组与 C组相比 c-aGFR下降 ,且有显著变化 (P<0.05)B组与 A组相比尿肌酐比值没有明显的变化 (P>0.05),C组与 A组相比尿肌酐比值增高 ,且有显著变化 (P<0.05),D组与 A组相比尿肌酐比值增高 ,且有显著变化 (P<0.05),D组与 C组相比尿肌酐比值增高 ,且有显著变化 (P<0.05)。 c-aGFR与尿肌酐比值之间的关系比较显示二者具有显著相关性。 c-aGFR随着尿肌酐比值的增高呈下降的趋势。 结论:c-aGFR和尿肌酐比值可作为诊断糖尿病肾病的重要监测指标 ;两者的结合检测可以更准确地评估糖尿病患者的肾脏功能 ,对于调整肾脏代谢药物的剂量和糖尿病患者的药物选择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

  • 标签: 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肾小球滤过滤 尿微量白蛋白 /肌酐比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