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临床路径作为一种临床诊疗规范化管理方式,是减少医疗差错、提高医生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电子病历信息化建设对临床路径的质量控制与具体实施密不可分,通过电子病历信息化建设促进临床路径实施,使得患者诊疗过程更加规范、有序,治疗效果更好,费用更低。

  • 标签: 电子病历临床路径信息化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我院门诊电子处方的点评及不合理用药分析,了解我院门诊患者处方用药基本情况及门诊不合理用药处方情况,以促进和提高门诊合理用药水平。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2011年的门诊处方2400张,采用回顾性分析,对抽查处方进行统计,对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不合格处方有189张,占抽查处方总数的7.87%,其中不规范处方63张、不合理用药处方126张。结论门诊用药存在一些问题,医师和药师应加强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提高业务能力,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 标签: 门诊处方 处方点评 不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近年来,经济的发展,促进我国科技水平的提升。伴随科技的发展,各种电子元件的体积得以缩小,而功能却越来越强大,电子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极大地方便了广大使用者以及制造者。但在医疗器械领域,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还未能普遍。虽然在医疗部分领域得以应用电子信息技术,但仍需进一步扩充其应用分为,只为更好地为广大人群提供便利。本文就医疗器械领域应用电子信息技术展开探讨。

  • 标签: 医疗器械 电子信息技术 便携式医疗电子设备
  • 简介:摘要:智能化技术是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在部分工程中,其精度已超过了操作员的手工操作。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也带动了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帮助下,电子工程自动化不仅可以实现高效率的生产,还可以提升产品的质量和生产速度,还可以直接节约人力、物力,从而让电子工程的持续、稳定、高速发展得以实现。

  • 标签: 电子工程 自动化 智能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门诊电子处方,了解本院门诊医师用药合理性。方法 随机抽取2018年第一季度门诊处方600张,平均每月200张,按照《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定(试行)》等分析处方用药是否合理。 结果 2018年第一季度抽取的600张处方中,合格处方数为580,不合格处方20张,处方合格率为96.67%。不合理处方涉及新门诊耳鼻喉科、新门诊儿科、新门诊皮肤科、新门诊慢性病科等科室,其中不合理处方最多的科室为新门诊皮肤科。结论 本院门诊电子处方基本合理,但是个别科室用药合理性有待提高,所以仍需加强处方点评工作,必要时成立专项点评小组对用药合理性差的科室进行重点点评,以期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水平,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处方点评 用药合理性 门诊电子处方
  • 简介:摘要:文章立足于分析医院发展电子病历的优势,并且结合当前医院电子病历建设的基本状况,针对变定力为核心发展的意义进行系统性分析,以期为更好的推动以电子病历作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提供必要的发展方向。

  • 标签: 电子病历 医院信息系统建设 信息化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对手术患者实施电子输血输液加温仪联合手术室护理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于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内就诊的6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常规手术室护理)和实验组(30例,电子输血输液加温仪联合手术室护理),收集分析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手术开始30分钟与手术后体温更高,应激指标更低,低体温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子输血输液加温仪联合手术室护理可以有效稳定手术患者体温,降低应激反应风险,降低低体温发生率,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手术 电子输血输液加温仪 手术室护理
  • 简介: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病历已成为现代医疗系统中的一项关键技术。电子病历,即通过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将传统纸质病历转化为电子文档,用于存储、检索、分享和分析患者的医疗信息,具有易于访问、高效存储和迅速传递等优势,对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了电子病历档案存在的常见安全风险,并提出解决措施。

  • 标签: 电子病历 档案管理 安全风险 防控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医疗事业日益完善,尤其是不断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后,医疗设备基本实现了电子化管理,通过信息系统可以更加高效、精准的管理医院的各类医疗设备,为医疗设备建立了电子档案,使财务方面的成本分摊和设备折旧等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本文重点分析了在医疗设备电子档案构建中,信息化系统的架构设置和功能设置,旨在为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信息化管理系统 医疗设备 电子档案
  • 简介: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病历已成为现代医疗系统中的一项关键技术。电子病历,即通过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将传统纸质病历转化为电子文档,用于存储、检索、分享和分析患者的医疗信息,具有易于访问、高效存储和迅速传递等优势,对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了电子病历档案存在的常见安全风险,并提出解决措施。

  • 标签: 电子病历 档案管理 安全风险 防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模式牵伸训练对膝关节半月桶柄样撕裂术后伸直障碍的康复护理疗效观察。方法对2013年1月到2014年10月,病程3月—2年的半月桶柄样撕裂术后出现伸直障碍63例患者进行系统的、有效的牵伸训练。指导其行牵拉站立、俯卧悬吊伸膝、坐位俯身腘绳肌牵拉伸膝、压腿腘绳肌牵拉伸膝、弓步腘绳肌牵拉伸膝、外侧髂胫束牵伸等。观察其牵伸疗效,评估患者的主动活动度。结果63例患者均顺利康复出院,出院时膝关节主动ROM均能达到90°-0°-0°至120°-0°-0°,随访12-18个月,膝关节主动ROM均能达到120°-0°-0°。结论护理人员通过有效的、系统的术后康复护理指导,能快速有效促进半月桶柄样撕裂术后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

  • 标签: 牵伸训练 半月板术后 伸直障碍
  • 简介:目的观察威海高渗盐温泉治疗膝关节伴半月Ⅰ、Ⅱ级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MRI诊断为Ⅰ、Ⅱ级膝关节半月、交叉韧带、侧副韧带损伤的患者127例,按单双日随机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59例)。观察组以超短波+高渗温泉浴治疗。用超短波治疗仪选低热量或温热量于受累关节对置法进行治疗,每天1次.每次30min,4h后再以38~42℃水温的威海高渗盐温泉浴全身浸泡,每次浸泡30min;对照组仅以超短波同法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每疗程为连续10次(d)。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对以上两组病例分别进行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定计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47.34±3.38)和(77.16±6.91),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2,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评分分别为(47.78±3.62)和(64.29±5.52),其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3.52,P〈0.05);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P〈0.05)。结论高渗盐温泉浴联合超短波治疗膝关节伴半月Ⅰ、Ⅱ级损伤,其疗效优干单用超短波的治疗,显示出该温泉浴独特的治疗作用。

  • 标签: 膝关节 半月板 高渗盐温泉浴 超短波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拟定微型钛内固定方案对手足部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后对其治愈率以及愈合时间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04月~2019年05月收治的70例手足部骨折患者作为实验对象;信封法分组后拟定每组内固定治疗方案;参照组(35例)拟定钢丝骨间结扎内固定方案展开;实验组(35例)拟定微型钛内固定方案展开;就组间治愈率、住院时长以及骨折愈合时长展开对比。结果实验组手足部骨折患者治愈率(100.00%)高于参照组(71.43%)明显(P<0.05);实验组住院时长为(11.46±3.59)d;骨折愈合时长为(53.59±7.49)d;参照组住院时长为(23.66±5.35)d;骨折愈合时长为(69.39±9.49)d;最终发现实验组手足部骨折患者住院时长以及骨折愈合时长均短于参照组明显(P<0.05)。结论手足部骨折患者于临床接受治疗期间,微型钛内固定方案的拟定与应用,利于治愈率提升,住院时长以及骨折愈合时长缩短,最终促进手足部骨折患者的早期转归。

  • 标签: 手足部骨折 微型钛板内固定 治愈率 愈合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病例使用桡骨远端T型锁定接骨治疗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在2013年1月-2015年1月于我科室治疗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病例80例,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两组分别使用桡骨远端T型锁定接骨和外固定支架治疗。进行术后随访,对治疗后的效果及相关指标进行测评。结果两组患者愈合时间、尺偏角、掌倾角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的腕关节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并发症稍小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桡骨远端T型锁定接骨能有效治疗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可靠方便,并发症较少,效果明显优于外固定支架法,值得推广。

  • 标签: 桡骨远端 不稳定性骨折 老年 T型锁定接骨板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和全椎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疗效,评价后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08年6月至2012年3月间本院收治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28例,其中男19例,女9例,年龄41~79岁,平均56.5岁,病程12~35个月,平均22.5个月。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14例,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Ⅱ组14例,行全椎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术后随访,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及颈部轴性症状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5.2个月。Ⅰ组、Ⅱ组神经功能改善率分别为(58.3±18.4)%、(62.9±1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患者颈部轴性症状的发生率21.4%(3/14)明显低于Ⅰ组64.3%(9/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后路全椎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疗效肯定,能明显降低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率。

  • 标签: 后纵韧带骨化症 全椎板减压术 侧块螺钉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应用旁正中小切口半椎入路显微切除髓外硬膜下肿瘤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旁正中小切口半椎切除入路切除髓外硬膜下肿瘤12例,其中神经鞘瘤8例,脊膜瘤4例。肿瘤位于颈段3例,胸段7例,腰段2例。所有病例采取旁正中4cm皮肤切口,以能够显露肿瘤相对应的椎为标准,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磨除病变侧半椎行肿瘤切除,术中应用SEP,MEP监测实行全切肿瘤,减轻脊髓损伤。结果12例肿瘤均全切除,随访1~15个月,其中11例脊髓损伤功能完全恢复,另1例恢复不完全,所有手术患者术后未出现运动障碍及脊柱畸形。结论对于髓外硬膜下的良性肿瘤(神经鞘瘤、脊膜瘤)旁正中小切口半椎入路能全切肿瘤,手术微创,手术后恢复快,病人卧床时间短,经济效益好。

  • 标签: 髓外硬膜下肿瘤 术中电生理监测(SEP\MEP) 半椎板切除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四肢骨折患者采取MIPO治疗的优势,为四肢骨折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骨科收治治疗的四肢骨折患者(n=100),采取随机法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50例患者采取开放复位接骨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50例患者采取MIPO治疗,比较2组四肢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结果组间治疗效果以及手术相关指标比较,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2组差异并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比传统术式,MIPO治疗四肢骨折兼具安全性、有效性价值,患者术后恢复快。

  • 标签: MIPO 四肢骨折 治疗效果 术后并发症 手术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胫骨远端髓内钉与胫骨远端锁定接骨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骨科收治的92例胫腓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46例。对照组患者实施胫骨远端锁定接骨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胫骨远端髓内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切口长度、透视时间、手术时间及优良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5.65%VS7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切口长度、透视时间以及手术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胫骨远端锁定接骨比较,胫骨远端髓内钉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患者术后骨折愈较快,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应用。

  • 标签: 胫腓骨远端骨折 胫骨远端锁定接骨板 胫骨远端髓内钉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脊柱内镜下椎间隙入路治疗钙化型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钙化性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6例,均采用椎间隙入路脊柱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手术(PEID),按时随访并比较患者手术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并通过改良MacNab标准评定优良率。结果36例患者术后3d、1个月ODI、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优28例,良6例,一般1例,差1例,优良率为94.44%。结论PEID治疗钙化性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板间隙 脊柱内镜 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