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门诊换药护理中实施伤口湿性愈合理论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择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间在我院接受门诊换药的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不同的护理方式分组,分为基础组(常规护理)39例和研究组(伤口湿性愈合理论)39例,对比患者的临床指标、护理质量。结果 研究组的临床指标较优,与基础组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护理质量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门诊换药患者进行护理时,重视伤口湿性愈合理论的应用,可以推动患者伤口的快速愈合,确保患者的护理质量,适合推广。

  • 标签: []门诊换药 护理效果 伤口湿性愈合理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于扎根理论的心理护理用于急诊内科呼吸衰竭的价值。方法:随机均分2022年6月-2024年2月本院急诊内科接诊呼吸衰竭病人(n=72)。试验组采取基于扎根理论的心理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SAS和SDS评分。结果:关于SDS和SAS评分:干预后,试验组(33.04±5.21)分、(35.16±5.98)分,对照组(46.96±6.18)分、(48.33±7.04)分,比较发现:试验组数据更低(P<0.05)。结论:急诊内科呼吸衰竭用基于扎根理论的心理护理,病人的心态更好。

  • 标签: 急诊内科 扎根理论 呼吸衰竭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刺络放血技术的理论创新和技术发展方向。方法:本研究采用对比法,收集并分析了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的100例中医刺络放血技术应用情况。通过对比不同案例的治疗效果和临床观察,总结并分析中医刺络放血技术的理论创新和技术发展方向。结果:在100例中医刺络放血技术应用中,观察到多种不同疾病的治疗效果显著改善。通过对比不同案例的治疗方法和效果,发现中医刺络放血技术在调节气血循环、改善微循环、缓解疼痛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此外,通过对比分析还发现,中医刺络放血技术在穴位选择、针刺技法、操作规范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争议和发展空间结论:中医刺络放血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仍需要进行理论创新和技术发展。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包括进一步明确中医刺络放血技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完善穴位选择和针刺技法的规范化,探索中医刺络放血技术与其他中医疗法的结合应用等。这些研究将进一步推动中医刺络放血技术的临床应用和发展。

  • 标签: 中医 刺络放血技术理论 创新与技术 发展方法
  • 简介:摘要:在当今的医疗背景下,如何管理时间对于增强针灸推拿科的工作效果显得尤为关键。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针灸疗法的推广和发展,必须要重视对时间管理的研究。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索时间管理理论在此领域的应用和研究,特别是如何在中医护理实践中采用科学的时间管理策略来提高服务质量。还会探讨针灸推拿科护理过程中的时间管理问题,并给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还将从不同角度出发,深入挖掘针灸学相关知识和技术在时间管理方面的具体价值。

  • 标签: 时间管理理论 针灸推拿科 中医护理
  • 简介:摘要:在这项研究中,我们深入研究了基于循证理论的产科手术护理对产妇的重要影响。通过仔细的文献回顾和数据分析,我们明确发现,采用循证理论的护理方法,不仅有效减轻了产妇在手术前和手术后的焦虑水平,还显著降低了她们的疼痛程度。这一发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为改善产妇手术体验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有望为产科手术护理的实践带来显著的改进。这项研究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可以更好地满足产妇的护理需求,减少了手术相关的不适感。

  • 标签:
  • 简介:医疗统计数据质量是数字化医院的医疗统计工作的生命。数字化医疗统计数据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医院管理和发展的顺利进行。本文系统地阐述了数字化医院医疗统计数据质量的内涵、特点、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 标签: 数字医院 医疗统计 数据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针对各药店激烈的竞争以及如何实现盈利最大化的问题,将数据挖掘技术有效地运用到药品零售管理系统中去是至关重要的。基于此,本文首先对数据挖掘技术做了简单的介绍,然后分析了我国药品零售管理系统的基本状况,最后主要针对Apriori算法数据挖掘技术在药品零售管理系统中的应用作以简单的探究,供相关人员参考。

  • 标签: 数据挖掘 药品零售
  • 简介:[摘要 ] 目的:分析临床医学检验中提高检验数据准确性的方法。方法:从 2019年 3月至 2020年 3月间,选取在我院进行医学检验的患者 900例,数表法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 450例,采用常规检验流程;试验组 450例,检验过程中进行全程质量控制。观察检验数据的准确性,评价检验质量控制情况。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试验组检验数据的准确率更高( 99.33%vs9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在环境管理、人员控制、技术操作三个领域,试验组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临床医学检验中,实施全程质量控制能提高检验数据的准确性,为诊疗活动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医学检验 检验数据 准确性 质量控制
  • 简介:随着社会的发展、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统计工作为医院考核、规划和发展提供数字支持和科学依据。越来越成为当今医院管理发展的重要部分。统计工作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医院管理水平的提高与发展。分析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和医院信息化条件下医院统计工作变化的特点,剖析了医院统计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探讨了医院统计工作新模式。

  • 标签: 医院统计 工作模式 探讨
  • 简介:摘要水质检验为水资源管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其不仅可保障水资源质量与防治水污染,而且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紧密相关。如何进行水质检验数据误差的处理和预防,成为有关部门关注的问题。因此,相关部门在进行水资源管理的工作中,必须要严格进行水质检测工作,对相关人员的操作程序和操作方法进行有效规范,相关部门在日常的水资源管理中也要不断提高对水质检测工作的重视程度,并且水质检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也必须得到保证。文中首先针对水质检测误差分析中常用的两大概念"真值与平均值"进行介绍,在此基础上,分别对误差与误差类型、准确度与精密度等相关内容进行简介,从而为本研究水质检测化验误差数据处理、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水质检验 数据误差 处理分析
  • 简介:本文分析了传统的卫生人员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以及在新形势下对卫生人员管理的新要求,提出了依托江苏省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省级卫生人力资源数据库的思路。旨在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全省卫生人员的管理,为新医改相关政策在江苏落地提供及时、科学、可靠的数据支撑,同时建立创新、高效的卫生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

  • 标签: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卫生人力资源管理 区域健康信息平台
  • 简介:摘要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加速了数据信息的膨胀,并引发了数据仓库、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技术的兴起,这也成为数据管理人员讨论焦点。对于医院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专业建设而言,大数据视角下既然已改变了人们固有的思维方式,也就意味着医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应该转变其传统的管理模式。本文就以大数据视角下医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为研究课题,对其在大数据视角下的改革和创新进行深入换的研究。

  • 标签: 大数据视角 医院信息管理 信息系统专业建设
  • 简介:结合上海市区域疾病预防控制业务项目建设需求,在遵循国内外卫生信息标准的基础上,研究上海市区域疾病预防控制的数据标准体系的制定方法,描述了数据集、数据元和值域代码等编制技术路线。可以为同类疾病预防控制项目的信息标准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 标签: 数据标准 数据集 数据元 值域代码 制定方法
  • 简介: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对江苏省部分三级甲等医院的人流量、就诊患者来源地区和医院人员停留时间进行分析,建议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分级诊疗政策,加快建立区域医疗诊疗中心;深入挖掘电信大数据在医疗卫生行业内运用,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的惠民建设。

  • 标签: 大数据 手机定位 数据挖掘 案例研究
  • 作者: 赵秀琴王晓云魏红光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1-11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1期
  • 机构:          (酒泉市妇幼保健站 甘肃酒泉 735000)  【摘 要】掌握分析酒泉市2011-2016年出生缺陷的发生率、主要畸形发生顺位及构成比,掌握出生缺陷发生现状及变化趋势,探讨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回顾性分析酒泉市2011-2016年的出生缺陷监测资料。监测围产儿 55036例,出生缺陷儿515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9.36‰。6年出生缺陷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3.19,p∠0.001),提示出生缺陷发生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6年间城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94,p∠0.001),提示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的农村高于城市。前5位出生缺陷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唇裂合并腭裂、唇裂、脊柱裂。建议;逐步健全我市出生缺陷综合防治体系,扎实落实三级预防,筑牢四道防线。  【
  • 简介:目的评估安徽省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亡数据质量,为进一步改进数据质量和提高利用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安徽省2013~2014年24个全国疾病监测点数据,采用报告及时率、审核及时率、身份证号码填写率、多死因链填写率、粗死亡率、可靠性、根本死因编码准确性等指标评价数据质量。结果24个国家死因监测点平均报告及时率为76.83%,审核及时率为96.24%,身份证号码填写率为61.85%,多死因链填写率为52.81%,粗死亡率为6.24‰,83.44%死者生前最高诊断单位为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69.36%死者生前最高诊断依据可靠,常见根本死因编码错误率为3.49%。除审核及时率2014年与2013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所有指标2014年均高于2013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多死因链填写率、可靠性依据的比例、根本死因编码正确率农村高于城市外,除报告及时率皖中高于皖南和皖北,报告及时率和身份证号码填写率新增监测点高于老监测点外,其余所有指标2014年均高于2013年,城市高于农村,皖北高于皖南和皖中,老监测点高于新增监测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疾病分类上,慢性病的诊断可靠性最高,其次为感染性、母婴及营养缺乏疾病,伤害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安徽省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数据质量在不断提高,但总体情况不容乐观。应根据差异特点,将重点性督导、培训与常规督导、培训相结合,完善死因监测工作机制,切实提高数据质量。

  • 标签: 死因监测 疾病监测系统 质量评价
  • 简介:在远程医疗的开展过程中,我们逐步实现了超高清晰医学影像图像数据库的建立,随着远程医疗的不断深入开展,医学影像图像数据库的开发也在不断完善,取得了初步的成果。数据库设计是系统实现中的重要环节。利用数据库存储Dicom3格式的医学图像,并从数据库中提取图像进行显示,在国内还没有成熟的先例。基于远程医疗医学影像图像数据库建立的系统可以实现很多功能,分为影像实时采集系统、影像管理与存储系统、影像分析处理系统、诊断信息编辑与打印系统;基于Web的信息查询系统、系统管理以及历史数据的导入与导出等几部分,三维影像会诊的实现成为可能,压缩图像技术的研究有了初步成果。随着信息技术和远程医学的发展,远程医疗医学影像数据库技术的日臻完善,将为人类的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 标签: 远程医疗影像图像数据库 DICOM 3 三维成像 压缩技术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