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肿瘤化疗病人颈外静脉置管后非计划性拨管原因分析,以进行护理干预。方法对2006年12月一2010年5月行颈外静脉置管的140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0例置管病人中出现21例非计划拔管,占15%,其中导管堵塞7例,机械性静脉炎3例,导管脱出3例,颈部皮肤湿疹样改变2例,穿刺处渗液2例,维护不便要求拔管4例。结论掌握操作要领,进行规范、有效的维护,选择合适的病人可减少非计划性拨管的发生。

  • 标签: 颈外静脉置管 非计划性 拔管
  • 简介:摘要目的随着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深入开展,护理工作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中的作用日显突出,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尤为重要。如何发挥护理人员的工作素质,提高护理安全管理至关重要。在多年工作中深感只要做到如下逐项就能使我们的护理质量得到提高,服务安全得以保障。

  • 标签: 质量与安全管理 护理安全管理理念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崇明县流动儿童的接种情况,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探索今后流动儿童的管理措施。方法本次调查选取了本县的陈家镇社区作为代表。结果流动儿童家长文化程度、经济状况、思想观念、预防接种知晓情况、医院宣传与接种率有关。结论流动儿童免疫率低的原因是流动人口流动性大;文化水平低、卫生意识淡薄;经济状况差;不知道接种时间地点、思想观念陈旧等等。建议提示将流动儿童纳入系统管理,提高他们的防病意识,加强计划免疫的宣传力度,加强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工作时目前的当务之急。

  • 标签: 计划免疫 流动儿童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镇参加国家免费婚检人群对出生缺陷防治知识的知晓率,以提高优生知识的掌握水平。方法以我镇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参加婚前医学检查的245对夫妻(490人)进行出生缺陷防治知识知晓率的调查,分析出生缺陷防治知识知晓率的知晓途径与其影响因素,针对影响因素开展相应的计划生育宣传工作,对比宣传前后新婚夫妇生缺陷知识知晓率的变化情况。结果(1)计划生育宣传前,490人中,知晓137人(27.96%),不知晓353人(72.04%);计划生育宣传后,490人中,知晓293人(59.79%),不知晓197人(40.21%),宣传后明显高于宣传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出生缺陷防治知识的知晓途径主要为网络(264人,53.87%)、电视(97人,19.79%)、书籍、宣传资料(53人,10.82%)、报刊(46人,9.38%)与广播(30人,6.12%)。(3)性别、文化程度是出生缺陷防治知识知晓率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女性的知晓率明显高于男性,而且知晓率与文化程度呈明显正相关,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镇婚检人群对出生缺陷防治知识的知晓率较低,知识来源途径较单一,其中性别与文化程度是知晓率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开展相应的计划生育宣传工作,可以有关提高新婚夫妇的出生缺陷知识知晓率。

  • 标签: 婚检 出生缺陷 防治知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应用循证护理预防ICU经口气管插管的非计划性拔管的有效率。方法通过我院2014年度常规护理与2015年度循证护理对比,观察对ICU经口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探究有效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方法。结果与2014年应用普通护理相比2015年应用循证护理经口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率下降1.16%。结论处理ICU经口气管插管的患者,加强对ICU专科护士的管理、妥善固定气管插管、及时使用镇静剂及心理护理护理宣教,有效沟通,可有效降低UEX的发生率。

  • 标签: 应用循证护理 ICU 经口气管插管 非计划性拔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社区的妇女常见病普查情况。方法为1352名妇女统一建立检查手册,普查妇科病的患病情况,分析其原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结果常见妇科病检出率为38.90%。这区应做好妇女常见病的防治及保健工作。

  • 标签:
  • 简介:以培养卓越中医为目标,改革现行的中医本科专业课程考试大纲、课程考核方案、考试内容、考试方法及考试评价体系等,以考促学,以考促教,强化中医本科生临床应用能力、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中医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 标签: 卓越中医 本科课程 考试改革 人才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雾化吸入对留置胃管患者不适引起非计划性拔管的应用效果。方法对50例留置胃管患者(试验组)采用雾化吸入,2次/日,并与常规护理组的患者(对照组)进行效果比较。结果试验组非计划性拔管、口鼻黏膜红肿溃疡、不能耐受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对留置胃管患者给予雾化吸入,2次/日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非计划性拔管。

  • 标签: 留置胃管 雾化吸入 非计划性拔管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集束化护理策略预防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方法:针对我院收治的80例ICU气管插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护理措施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实施的是集束化护理干预,对照组则是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和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结果: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比较中,观察组患者概率低于对照组,在满意度比较中,观察组护理评价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可有效降低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概率,提高患者和家属满意度的同时,保证患者人身安全,值得临床对其进行推广。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预防 气管插管 非计划性拔管
  • 简介:【摘要】非计划性拔管即导管意外脱落或患者未经医务人员同意自行拔除导管或医务人员操作不当拔管等,是目前重症监护病房常见气道不良事件,可导致患者病情恶化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因此需予以高度重视。本文主要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危害性以及预防护理措施等进行阐述,以供参考。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非计划性拔管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诊计划生育手术造成的子宫穿孔原因以及治疗方法。方法:现随机选取2021年7月-2022年7月期间我院接诊的因门诊计划生育手术造成的子宫穿孔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共计纳入56例,对其子宫穿孔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其治疗效果。结果:导致门诊计划生育手术子宫穿孔的首要原因是负压人工流产术(40.00%),其次依次是放置宫内节育器(26.67%)、药物流产清宫术(20.0%)、宫内节育器取出术(10.0%),最后是钳刮术(3.33%)。导致门诊计划生育手术造成子宫穿孔的器械频率最高的是探针(43.33%),其次是上环器和宫内节育器(30.0%)、吸管(20.0%),最后是卵圆钳(6.67%)。结论:门诊计划生育手术造成的子宫穿孔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原因为负压人工流产术,导致穿孔的器械为探针,因此在临床操作中,需要熟练掌握手术过程,并熟练使用器械,以免出现子宫穿孔。

  • 标签: 门诊 计划生育手术 子宫穿孔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针对性护理进行研究,分析其对癌症患者PICC非计划拔管效果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时间范围为2019年1月——2021年1月,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观察的64例癌症患者。使用随机数表法展开分组,对比组患者32例,采用常规护理进行干预。研究组患者32例,采取针对性护理进行干预。收治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满意度调查。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比组,满意度高于对比组,两组之间比较存在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癌症 PICC非计划拔管 并发症
  • 简介:【摘要】非计划拔管是神经外科带管患者发生的严重不良事件,不仅给患者带来一系列负性反应,甚至造成死亡;同时增加医疗费用,大量浪费人力和物力资源。本文就神经外科带管患者非计划拔管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进行综述,旨在为降低神经外科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提供依据。

  • 标签:   神经外科 非计划拔管 危险因素 预防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 PET/CT 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放射治疗计划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 2018年 1 月至 2023 年 6 月我院收治的 80 例 NSCLC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放射治疗,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40 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 CT 进行放疗计划设计,观察组患者采用 PET/CT 进行放疗计划设计,比较两组患者的靶区勾画情况、放疗剂量分布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靶区勾画准确率为 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放疗剂量均匀度指数为 1.12±0.1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 1.35±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T/CT 可提高 NSCLC 患者放疗计划中靶区勾画的准确性,优化放疗剂量分布,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PET/CT 非小细胞肺癌 放射治疗计划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随着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不断推进,社区计划免疫门诊模式亟待进一步规范,预防接种全过程的管理需要更加科学,数字化、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计免门诊建设的方向。本文探讨了在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广计划免疫数字化门诊的意义,并初步提出了建设方案。

  • 标签: 公共卫生 计划免疫 数字化门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计划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中的构建及应用。方法选取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98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综合组,每组各49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综合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实施综合康复护理计划,探讨两组干预后盆底疾病相关症状好转时间(尿失禁、阴道壁膨出及子宫脱垂)。结果综合组尿失禁、阴道壁膨出及子宫脱垂好转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护理计划能有效缩短盆底疾病相关症状好转时间。

  • 标签: 综合康复护理计划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 症状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