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对无创正压通气常见的心因性不良反应、胃肠胀气、皮肤的压红与破损等不良反应和护理进展进行了总结。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不良反应 护理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新生儿高频振荡通气护理管理效果。方法在本院2016年3月—2017年2月间接诊的行高频振荡通气治疗的重症呼吸衰竭新生儿中随机选取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对病患实施分组治疗,30例采用常规重症呼吸衰竭护理方式的为A组,30例在采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高频振荡通气护理管理的为B组。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A组的76.76%;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A组的23.3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高频振荡通气中应用积极的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非常好的应用效果。

  • 标签: 新生儿 高频振荡通气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9月至2012年3月急性呼吸衰竭患者58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按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9.66%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68.97%,且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各参数值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具有良好的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呼吸衰竭症状,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急性呼吸衰竭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ICU呼吸衰竭患者的俯卧位通气应用及护理效果。方法:共选取我院ICU在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内收治的30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主要对象,随机分组,各1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和仰卧位通气,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和俯卧位通气,比较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两组的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均大于干预前,二氧化碳分压小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干预后患者的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均大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CU呼吸衰竭患者行俯卧位通气和综合护理的优势显著,可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具备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ICU呼吸衰竭 俯卧位通气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对于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型人工通气医治的病患者,采取综合护理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研究。方法:我们医院对于 2017年 12月至 2019年 10月接收医治的 122例患有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型人工通气医治的病患者作为作为本文实验的主要探究对象,同时将收集的全部病患者平均的划分至两组,对两组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的病患者其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和探究。结果:实验护理组病患者在实施综合护理之后其临床效果明显得到了提高,且病患者对护理结果也比较满意。讨论: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作为当前医学史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使用综合护理方法来护理患有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型人工通气医治的病患者,可以显著的挽救病患者的生命,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临床效果明显。

  • 标签: 人工通气 临床效果 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机械通气患者应用咪达唑仑与右美托咪定镇静的护理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4年1月-2015年8月入住ICU进行机械通气的314例患者,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160例和咪达唑仑组(M组)15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每日镇静深度、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死亡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APACHEⅡ评分以及机械通气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性别有差异(P<0.05),右美托咪啶组男性多于咪达唑仑组,右美托咪啶组死亡率显著低于咪达唑仑组。两组间ICU住院天数有差异(P<0.01),右美托咪啶组ICU住院时间长于咪达唑仑组。右美托咪定组和咪达唑仑组均使用Ramsay评分和RASS评分进行评估,Ramsay评分,1-6天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RASS评分除第三天外其余天数均有差异,从Ramsay评分和RASS评分比较均说明使用右美托咪定镇静更容易达到理想镇静效果,咪达唑仑组镇静偏深。。结论咪达唑仑和右美托咪定均可应用于机械通气患者镇静,但从Ramsay评分和RASS评分比较均说明使用右美托咪定镇静更容易达到理想镇静效果,还能降低危重患者死亡率。

  • 标签: 机械通气 右美托咪啶 咪达唑仑 镇静 预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RICU机械通气患者采用改良口腔护理的效果,进一步改善口腔卫生状况,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收治的RICU机械通气患者6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观察组采用改良口腔护理,对比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牙菌斑指数、口腔异味评分、改良口腔Beck指标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在对比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RICU机械通气患者实施改良口腔护理的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口腔卫生状况,并降低了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改良口腔护理 RICU机械通气 口腔卫生状况 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护理,以达到提高抢救成功率,提高疗效。方法对呕血、大量出血等临床症状的对症护理。结果48例患者,好转40例,死亡8例。结论通过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对症护理,可以达到提高疗效、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的目

  • 标签: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矽肺合并呼吸感染的治疗护理。方法对52例矽肺并呼吸感染患者进行短期抗感染治疗,常规和夜间氧疗,长期心理护理,呼吸功能训练,间歇运动训练。结果52例患者经过治疗后呼吸功能逐渐得到了改善,运动耐力时间明显提高。结论针对性的治疗及护理能使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得到一定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 标签: 矽肺 呼吸道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老年肺癌术后呼吸护理经验和体会。方法对40例老年肺癌患者术后进行了系统地呼吸护理,措施包括加强对呼吸的观察,深呼吸指导,协助排痰,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等。结果35例术后恢复良好,康复出院;术后发生肺复张不全4例,肺不张1例,经及时治疗和护理后好转出院。结论老年肺癌术后着重做好呼吸护理,能有效地预防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平稳康复,对确保手术效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肺癌 老年人 术后 呼吸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全麻术后呼吸护理措施。方法预防缺氧、呼吸湿化、避免和减轻气管黏膜的损伤等有效措施。结果本组患者65例经过治疗与有效地护理基本痊愈。结论采用气管插管麻醉的病人,一般为小儿、重症颅脑损伤、脑出血昏迷,患者不能立即恢复正常状态,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患者很重要。

  • 标签: 气管插管全麻术后 呼吸道护理
  • 简介:摘要上消化道出血(uppergastrointestinalhemorrhage)系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出血。包括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亦属此范围。大量出血是指数小时内失血量超出1000ml或循环血容量的20%,临床表现以呕血和(或)黑便为主。

  • 标签: 上消化道疾病 出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加强小儿全麻术后的呼吸护理。方法对133例全麻术后小儿的呼吸护理,进行经验总结。结果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全麻术后小儿的呼吸护理,可防止缺氧和窒息的发生。

  • 标签: 全麻 小儿 术后 护理
  • 简介:摘要急性上呼吸感染(acuteupperrespiratorytractinfection)是由病毒或细菌引起的局限于鼻腔和(或)咽喉部的急性炎症。它是一种最常见的呼吸感染性疾病,其中某些病原体感染的上呼吸感染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如流行性感冒和SARS等。根据解剖部位,上呼吸感染仅限于鼻、咽、喉和中耳及隆突以上部位气发生的感染性疾病。流行病学的特征表明,上呼吸感染不分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每年均有发病;其普通型感冒的特征为起病急、病程短、病势轻、预后好和散在发病;流行性感冒的特征则为发病率高、传播范圈广、易引起暴发流行或大流行,对老年人和有基础心肺疾病患者威胁较大,常可导致死亡,需引起极大的重视。

  • 标签: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病毒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脓病患儿术后应用气护理产生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教育方式,观察组则运用临床的路径对于患儿进行健康的教育。结果观察组患儿的知识知晓率、和卫生习惯依从性都要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住院天数比对照组短,护理满意程度也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气护理路径能够提升小儿脓胸患儿的服药和卫生习惯的依从性,缩短住院的时间,对于其治疗具有积极的作用。

  • 标签: 气道护理 小儿脓胸患儿 护理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气管切开术是临床抢救和治疗呼吸梗阻及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时间长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作为有创人工呼吸,其护理和并发症的防治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对120例气管切开患者,临床护理中加强了气的管理,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法,介绍如下。

  • 标签: 气管切开 呼吸道 护理
  • 简介:摘要对于重病患者,呼吸的顺畅、有效通气的维持以及气体交换的充分都是在急救与治疗过程中顺利进行抢救工作的最基本环节。对重症病人进行人工气护理,可以降低气伤口的感染率,而且还能避免气堵塞以及肺部的感染与并发病的发生。因此说,人工气护理是成功抢救的保障。这篇文章就关于重病患者人工气护理措施做一个详细的解说,希望能供大家参考。

  • 标签: 重症病人 气道护理 护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