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作业治疗是康复治疗中的一个重要方法。在作业治疗中,患者必须通过学习或者再学习运动技巧来获得运动能力,而治疗师则需要提供活动指导并使得这些习得的功能向实用转化。因此正确理解运动学习与作业治疗之间的关系,在作业治疗中正确运用运动治疗的原理,将有助于提高作业治疗的疗效。

  • 标签: 作业治疗 康复治疗 运动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疗效影响。方法对79例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并对常见并发症提出相应预防措施,给予患者早期功能锻炼。结果79例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髋关节功能得到最大限度恢复,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结论给予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护理干预,可最大限度恢复患者髋关节功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护理干预 高龄患者 功能锻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慢性肾炎患者心理症状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90例慢性伴焦虑抑郁状态(抑郁指数≥0.5)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在住院期间进行系统化的心理康复指导,对照组只进行一般基础护理,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两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的焦虑、抑郁水平,并做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指数显著降低,心理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系统化的心理干预能改善情绪,有助于生理功能恢复,对慢性肾炎患者的康复有积极意义。

  • 标签: 心理干预 慢性肾炎 影响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影响现场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方法抽查2012年心肺复苏成功率比较高的13名医生的心肺复苏病例168份,其中复苏成功组人数为81例,复苏无效组人数为87例。分析患者因素以及现场第一目击人参与救治程度对复苏成功的影响。结果①两组患者在发病年龄上表现的特点几近相同(P>0.05),都是以偏态形式出现。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70岁及以上,平均发病年龄为77岁。在发病年龄上,女性要偏高于男性。②心电图表现为无脉搏心电活动(PEA)患者在成功复苏组的比例为45.2%,明显要高于复苏无效组(17.3%,P<0.05)。③在复苏成功组中发现患者心脏骤停时没有意识,反复呼叫得不到回应之后平均10.4min发出呼救信号,呼救所用时间明显要低于复苏无效组(平均为22.6min,P<0.05)。④在现场对复苏成功组进行CPR的占5.1%,复苏无效组仅为2.33%(P>0.5)。⑤从接到急救指令到达到事发现场施救的时间分别在7min左右(7.35min,7.86min,P>0.05)。结论现场第一目击人施救意识和能力低下,普及第一目击人的心肺复苏知识与技能是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关键。

  • 标签: 现场心脏骤停患者 心肺复苏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白内障患者第二术眼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6月-2011年12月收治入院的将行第二术眼的白内障患者10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将100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观察组除常规护理外再行术前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术后3天的脱残率,脱盲率分别为47例(94.0%)、49例(98.0%)。对照组术后3天的脱残率,脱盲率分别为40例(80.0%)、38例(76.0%);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住院时间平均5.5±2.4天,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7.9±2.4天。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白内障患者行第二术眼术前实施护理干预,可降低脱残率和脱盲率,患者配合满意,对保证手术顺利完成及术后恢复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护理干预 白内障患者 第二术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终止妊娠时机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2年9月期间收治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120例,分析相关临床资料。结果孕28-33+6周期待治疗的母婴结局比较良好,孕34-35+6周剖宫产终止妊娠的效果比较良好。结论重度子痫前期终止妊娠的时机对母婴结局具有很大影响,临床工作中应加以重视。

  • 标签: 重度子痫 前期 终止妊娠 母婴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工作对患者术后感染的影响。方法对术后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手术室内控制管理的有效措施。通过加强手术物品管理,增强医务人员的无菌理念,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的监管措施,减少感染途径。结果我院自加强手术室内控制管理后,行手术治理的患者手术感染率明显降低,手术质量明显提高。我院已连续六年保持无菌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高于98.2%的指标。结论加强手术室的科学管理及严格、有效控制,对患者的饮食、生活习惯等进行指导干预,加强心理辅导,多方面了解患者心理、生理需求,对降低术后感染的至关重要。

  • 标签: 护理干预 术后感染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抚触温盐水与开塞露混合灌肠对早产儿喂养及合并症的影响。方法对胎龄28周-37周的早产儿于生后第1天-第5天用温盐水与开塞露混合液灌肠,每天1次观察每日喂奶量及黄疸情况,并与同期住院早产儿进行比较。结果灌肠组早产儿喂奶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病理性黄疸、发生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早产儿生后早期行抚触温盐水与开塞露混合液灌肠有利于胎粪的排除促进胃肠的蠕动,有利于早产儿顺利度过营养关,降低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

  • 标签: 早产儿 抚触 灌肠 黄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提高眼科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眼科患者200例进行分析,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10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优质护理服务后患者的遵医行为以及患者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眼科患者实施更好的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患者的遵医嘱行为以及患者满意度。

  • 标签: 眼科 优质护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佩戴固定保持器是否影响正畸治疗后患者牙周组织的健康。方法本项研究随机选择20例正畸治疗后患者,在固定保持器放置前1周进行临床牙周指标———改良菌斑指数(mPLI)、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BI)、探诊深度(PD)的检查以及龈下细菌的检测(刚果红染色细菌涂片),以所测得的数值作为基线水平;在固定保持器放置后1月、2月、3月分别进行临床牙周指标检查和龈下细菌的检测。结果固定保持器的放置可引起临床牙周指标显著增高(与治疗前比较,P<0.001)。龈下菌群发生变化,球菌减少(P<0.005)、螺旋体增多(P<0.001)、梭形菌增多(P<0.01)。结论固定保持器的放置会影响牙周组织的健康,因此对佩戴固定保持器的患者进行规范的口腔卫生宣传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 标签: 固定保持器 牙周指标 龈下菌斑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12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入院相关因素的特征进行分析,在配合医疗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等护理措施,以达到最大限度挽救患者听力,降低该群体的发病率和复发率,提高生活质量。方法将入院病人分两类,一类给予加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另一类则不加。结果突发性耳聋患者在治疗的基础上加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的病人,听力恢复要比不加的病人恢复的好。病因以长期情绪紧张、工作疲劳后和病毒感染等为主。结论责任护士根据评估的入院相关因素的特征给予积极有效的健康宣教等护理措施是非常必要的、科学有效的。

  • 标签: 突发性耳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舒适护理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观察舒适护理对上述患者影响。方法将从2013-01-01至2013-08-01收住我病区的100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50例予以舒适护理。通过患者满意度、住院天数、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系统(SA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等指标,评估两组之间差异。结果两组患者通过分别护理后,舒适护理明显提高了患者满意度,缩短了患者住院天数(P<0.05)。两组护理前SAS评分及Barthel指数无明显差异,护理干预后,两组SAS评分及Barthel指数与护理前相比,均有显著好转(P<0.05),且实验组焦虑和神经功能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普通护理相比,舒适护理明显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减少了患者平均住院日,同时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及焦虑情况得以明显改善。使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明显受益。

  • 标签: 舒适护理 原发性高血压 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我市多次捐献血小板的献血者采前血小板计数与首次献血小板的献血者的计数有无差异。方法对2011年到2012年6月30日自愿来我站献血的1274例成分献血者的采前血小板计数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将首次捐献机采血小板的采前血小板计数与第三次献血小板的采前计数、第五次献血小板的采前计数及第十次献血小板的采前计数进行比较后并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多次捐献血小板对献血者的采前血小板计数的影响是可以接受的,对身体健康也并无不利影响

  • 标签: 机采血小板 采前血小板计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运动锻炼对新诊断的T2DM患者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将66例新诊断T2DM患者随机分为强化运动组(强化组)和一般运动组(对照组)。两组均给以糖尿病知识健康教育,饮食管理,小剂量二甲双胍(0.5g/d)。强化组运动200—250min/周,对照组运动100—150min/周。干预8周及16周后,对两组患者的FPG(空腹血糖)、OGTT(葡萄糖耐量实验)、GHbA1(糖化血红蛋白A1)进行比较。结果强化组患者的代谢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的患者,P<0.05。结论新诊断的T2DM患者,通过增加运动量有益于胰岛功能进一步改善。

  • 标签: 糖尿病 2型 运动锻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专人跟踪式健康教育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5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专人跟踪式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专人跟踪式健康教育能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满意度,减少透析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专人跟踪式健康教育 血液透析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肠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进行肠镜下结肠息肉的98例患者分两组,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腹胀发生率,肠出血发生率,肠穿孔发生率。结果干预组的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减少肠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的手术时间,且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综合 护理干预 肠镜 结肠息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话回访对脑卒中病人监测血压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本院神经内科2013年1月-6月出院的216例患脑卒中高血压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8例。两组患者出院时均做好患者信息登记,实验组患者出院时发放出院联系卡,内附有患者血压检测表一份,于患者出院2周后持续每月2次电话回访,询问指导病人监测血压情况。对照组不实施干预。6个月后评估和分析在实施电话访问干预后,两组患者遵医嘱监测血压的情况。结论对患脑卒中高血压患者在住院时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出院后加以电话访问进行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监测血压依从性,有效地控制血压,达到显著降低脑卒中发病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 标签: 电话回访 脑卒中 高血压 监测血压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健康教育在早期宫颈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0例早期宫颈癌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随机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有步骤、有计划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健康知识的掌握评分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有利于早期宫颈癌患者采纳利于病情康复的健康方式,建立良好的心态,促进术后康复。

  • 标签: 健康教育 早期宫颈癌 手术 健康知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的依从性因素,制定护理对策,为临床护士实施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年11月-2014年1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问卷的形式对康复锻炼的依从性进行调查。结果早期进行康复锻炼的100例患者中,53例表现为完全依从,26例表现为部分依从,21例表现为不依从。调查结果显示影响脑卒中病人康复训练的依从性因素有文化程度、患者的情绪、家属的支持、护患关系、以及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结论制定有效的康复训练计划,适合患者需求的健康指导、康复计划,同时加强心理护理、社会支持。提高患者正确的认知和依从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稳定的社会支持系统,可提高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的依从性,从而促进脑卒中偏瘫肢体的功能恢复。

  • 标签: 康复锻炼 依从性 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