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为了解南京纯净水卫生状况,对南京站检测的70份样品的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样品合格率为42.9%,监督和委托样品合格率有显著性差异,主要不合格指标为微生物指标。

  • 标签: 纯净水 卫生状况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寿光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情况、死亡原因,为制订卫生事业发展和卫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寿光2011年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1年居民恶性肿瘤死亡2000例,死亡率为191.43/10万。恶性肿瘤死亡率,男性为238.87/10万,女性为143.06/10万(P<0.01);<15岁为8.14/10万,15~34岁为8.73/10万,35~54岁为77.86/10万,55~74岁为496.28/10万,≥75岁为1319.94/10万居民前4位恶性肿瘤死因,全部居民是肺癌、肝癌、胃癌、结肠/直肠癌,男性为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女性为肺癌、肝癌、胃癌、乳腺癌。结论最近几年寿光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变化不大,肺癌、肝癌、胃癌、结肠/直肠癌是主要的恶性肿瘤死因。

  • 标签: 恶性肿瘤 死亡率 死亡原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为全面了解北京居民家庭蟑螂侵害状况及变化趋势,为全市居民家庭病媒生物控制活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国标(GB/T23795—2009)中3.1粘捕法,分别选择北京城市核心区、城市功能扩展区、城市涵养区的居民家庭内蟑螂密度及侵害状况进行监测。结果2017年,全市共监测9950户居民家庭,布放粘蟑纸39800张,其中,阳性粘蟑纸2715张,阳性率6.82%,密度为0.165只/张。共捕获蟑螂6550只,全部为德国小蠊。有蟑居民家庭1421户,侵害率为14.28%。9月份的密度全年最高,为0.293只/张·夜,侵害率为19.57%。结论居民家庭中蟑螂的侵害情况较为严重,密度变化规律不显著,发展较为平缓,密度及侵害率均缓慢增加。

  • 标签: 居民家庭 蟑螂 监测 北京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北流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探讨影响该市区儿童免疫接种的主要因素,为控制传染病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随机选取北流某区常住居民,将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出生的458名儿童作为此次研究对象,调查该区儿童单苗接种情况,包括乙肝疫苗、麻类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卡介苗五种常规疫苗接种率五种常规疫苗合格接种率。结果经调查结果表明,北流458名儿童乙肝疫苗接种人数为430人,接种率为93.9%;麻类疫苗接种人数434人,接种率为94.8%;百白破混合制剂接种人数425人,接种率为92.8%;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人数421人,接种率为92.0%;卡介苗接种人数437人,接种率为95.4%。五种常规疫苗全部接种人数为417人,接种率为91.0%。家长对疫苗相关知识认知不足,对疫苗预防感染病作用不够了解,是影响儿童免疫接种率的主要原因。结论通过对北流儿童计划免疫接种情况调查可知,北流儿童免疫接种率较高,但仍然存在影响因素。应加强儿童接种疫苗宣讲,向家长讲解关于疫苗的相关知识,提高儿童疫苗接种率,有效降低传染病发病率。

  • 标签: 北流市 儿童计划免疫 接种率 影响因素
  • 简介:餐饮业餐具消毒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故餐具消毒效果的监督检测是食品卫生管理部门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2004年,乌鲁木齐新市区卫生监督所及卫生防疫站对辖区内的中、小餐饮店共计1082家进行了监督检测。在监督时并进行了有关内容的调查,通过对调查内容及检测结果的分析,提出了影响我辖区餐饮店餐具消毒效果的各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 标签: 餐具消毒效果 乌鲁木齐市 新市区 卫生管理部门 监督检测 小餐饮店
  • 简介:目的调查内江白纹伊蚊种群幼虫及成虫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现状,为内江白纹伊蚊抗性治理提供相应对策。方法在内江建城区范围内(东西南北中)采集白纹伊蚊幼虫,在实验室繁殖1~2代后,采用刘维德推荐的生物测试法测定白纹伊蚊幼虫抗性水平,WHO推荐的接触筒法测定白纹伊蚊成虫的抗性水平。幼虫抗药性监测结果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敏感品系(S-lab)为参照。结果内江白纹伊蚊种群幼虫对溴氰菊酯为高度抗性,对高效氯氰菊酯和氯菊酯为中等抗性,对双硫磷为低抗性,对敌敌畏敏感。成虫对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为中抗,对敌敌畏和双硫磷为敏感。结论加强对内江白纹伊蚊的抗药性监测,科学合理使用杀虫剂。

  • 标签: 白纹伊蚊 幼虫 成虫 抗药性
  • 简介:目的分析2006年合肥医疗机构网络报告死亡信息及质量,为提高报告信息质量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6年网络直报死亡信息,利用死因顺位、死因构成、死亡报告率、报告及时率、根本死因确定和编码错误率等指标进行分析评价。结果网络报告死亡病例占全市居民死亡总数的25.42%,网络死亡报告率93.04%,婴儿死亡报告率93.18%,报告及时率69.00%,网络报告死因根本死因确定或编码错误率12.72%。结论2006年网络报告的报告质量虽好于全国总体水平,但医疗机构根本死因确定和编码培训工作亟待加强。

  • 标签: 网络报告系统 死亡病例 质量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了解佛山乙肝病毒感染分布情况,为乙肝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技术定量检测乙肝标志物进行统计。结果不同性别HBsAg感染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三阳”主要集中在10到19岁之间,“小三阳”集中在30岁到49岁的人群,各年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感染率男性高于女性,HBsAg(+)中以“小三阳”模式为主。抗-HBs(+)中以(2、5)(2、4、5)模式为主。

  • 标签: 乙肝标志物 模式分析 分布特征
  • 简介:细菌性痢疾(菌痢)是湖州主要的肠道传染病之一。为进一步了解湖州菌痢的流行规律,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我们对2005—2010年菌痢的流行特征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疫情资料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数据,人口学资料来自湖州统计年鉴。

  • 标签: 细菌性痢疾 流行特征 湖州市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 肠道传染病 人口学资料
  • 简介:目的了解汕头麻疹流行情况和血清学特征,为麻疹防控策略的制订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麻疹监测方案和现场流行病学及血清学调查方法进行监测、调查、分析。结果2004年汕头市报告疑似麻疹189例,确诊167例(血清学确诊122例,临床确诊45例),发病率为3.45/10万;3—4月是发病的高峰期,学龄前儿童发病占病例总数的65.87%,61.08%的病例为流动人群;62.28%的病例发生在城中村;88.62%的病例没有麻疹疫苗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对178名健康儿童进行麻疹IgG检测,阳性保护率达到94.94%,GMT平均为1:3340。结论汕头2004年存在麻疹的散发流行,流动人群和免疫空白人群是主要的发病人群。必须加强和落实麻疹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提高接种率。

  • 标签: 麻疹 流行病学 血清学
  • 简介:1现状目前该市共发现各类病媒生物种群202种。其中主要病媒生物侵害有蝇类8科44属108种,以家蝇、丝光绿蝇、厩腐蝇、黑尾黑麻蝇、巨尾阿丽蝇和伏蝇等为优势种群;蚊类3属18种,以三带喙库蚊、淡色库蚊为优势种;鼠类4科6属9种、以褐家鼠和小家鼠为优势鼠种;蜚蠊5科5属8种,德国小蠊为优势种。经过多年来不断的更新、完善,目前邯郸疾控中心医学昆虫饲养室、实验室和标本室在全省居领先水平,饲养室长年饲养家蝇、蟑螂等实验昆虫。

  • 标签: 病媒生物侵害 邯郸市 生物防治 优势种群 医学昆虫 巨尾阿丽蝇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调查郑州10个不同社区老年人患病及护理需求情况,为社区卫生发展提供依据。方法在社区≥55岁的人群中随机抽取500人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个人情况、一般健康状况、社区护理参与种类、社区护理需求评定问卷。结果被调查者中慢性疾病患者较多,老年人对社区护理服务需求主要是基础疾病护理的等。结论社区护理在慢性病管理和护理中已有发展,根据需求调整社区护理的服务内容和方法,是改善社区护理服务的重要内容。

  • 标签: 老年人 社区护理 需求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危重孕产妇实施动态监测,以通过危重孕产妇的发生情况及时发现产科诊治和服务质量薄弱环节,为改善产科质量提供科学依据,从而达到预防孕产妇死亡的目的[1]。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2年在柳州4所监测医院产科入院治疗或分娩的孕产妇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监测孕产妇15699例,其中有与妊娠、分娩、产褥及流产相关的合并症或并发症病例2931例,发生率为18.67%;危重孕产妇19例,发生率为0.12%;死亡孕产妇0例。结论做好孕产期保健工作,加强高危孕产妇管理,早发现早治疗合并症和并发症,不断提高产科质量,可以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 标签: 危重孕产妇 产科质量 孕产妇死亡率
  • 简介:化学杀虫剂仍是目前蚊媒病防治的主要措施之一,蚊虫对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而减弱,为给合理使用杀虫剂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1998年进行了淡色库蚊对几种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商丘市 蚊虫 杀虫剂 抗性 监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广州原发性肝癌(PHC)的危险因素,为预防肝癌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通过病理学确诊的在广州居住10年及以上的100例医院新发PHC病例,同时选择100名与病例同社区、同性别、年龄±3岁、无血缘关系的非肝癌人群为对照,进行生活行为方式、饮食卫生习惯、疾病因素等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00对病例对照中,男性86对,女性14对,PHC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0.58±11.66)岁,对照组平均年龄为(51.37±12.54)岁。病例对照组的年龄构成一致(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HC的危险因素为饮酒、乙型肝炎病史、恶性肿瘤家族史,其OR分别为:33.142、70.385、33.218(95%CI分别为5.729~245.367、13.452~408.274、6.745~212.403);PHC的保护因素为饮茶、食用豆类、深绿色蔬菜,其OR分别为:0.016、0.038、0.007(95%CI分别为0.002~0.071、0.005~0.621、0.001~0.053),均P〈0.05或P〈0.01。结论PHC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控制饮酒、乙型肝炎等危险因素,多食用豆类、深绿色蔬菜、饮茶等可减少肝癌的发生。

  • 标签: 肝癌 病例对照研究 因素分析 统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