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6 个结果
  • 简介:根据北京大学NIH支持开展的“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全国数据,本文从微观角度探究在全民医保制度背景下,不同户籍的医保持有者在医疗服务使用上的差异。Heckman和GLM计量模型的实证结果显示:第一,对于同样拥有医疗保险的受访者,其就医可及性和医疗资源使用情况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别,普遍来看,医疗保险对农村户口受访者的积极作用远低于城镇户口受访者,这主要体现在就医积极性和医疗费用负担上;第二,对于农村医疗保险持有者,其在就医过程中可能面临更多的诱导需求。此外,前往公立医院就诊所产生的医疗费用显著地高于在私立医院接受治疗所产生的医疗费用。

  • 标签: 医疗保障 户籍制度 Heckman模型
  • 简介: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是金融理论中两个至关重要的范畴,由于在实行分业经营的传统金融体制下,以银行为主的金融中介部门基本上被隔绝于金融市场之外,因此便产生了将金融市场中的全部金融活动等同于直接融资,又将间接融资局于银行的存贷款业务这样一种理论倾向,在金融业务正经历一场深刻变革的当代背景下,这种理论倾向造成了许多认识上的混乱。

  • 标签: 金融业 金融理论 间接金融 间接融资 金融市场 金融中介
  • 简介:近年来,我国居民消费持续走低,在GDP中所占的比重持续下降,消费需求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立足于保险学和消费者理论的基础,使用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系统研究医疗保障体系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发现基本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对于居民消费均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其中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对消费的刺激作用大于新农合医保,商业健康保险的促进作用要大于城镇职工基本医保。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 标签: 医疗保险 居民消费 面板数据
  • 简介:基于保险周期与承保周期的不同含义,利用1985—2012年的样本数据,本文利用cF滤波法计算了非寿险三大险种的保险周期与承保周期,并用多元回归模型分析比较了影响不同险种保险周期与承保周期的不同因素。研究结果发现:不同险种的保险周期基本一致,都为4至8年左右,也基本同时达到波峰或波谷;不同险种保险周期的影响因素也基本相同,主要受GDP、利率等宏观经济变量因素的影响。但是,不同险种的承保周期具有很大的差异,不但承保周期的长度差异很大,而且也并非同时达到波峰或波谷;不同险种承保周期的影响因素也各不相同,其中机动车辆保险的承保周期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比较明显,而其他险种则除受赔款支出影响之外,其他因素的影响并不明显。因此,保险监管部门的逆周期监管应以承保周期为主要对象,并根据不同险种区别对待。

  • 标签: 非寿险 保险周期 承保周期 险种
  • 简介:深入分析企业补充医疗保险需求有助于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和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本文基于企业对补充医疗保险的财务决策理论,选取上海证交所上市公司2010~2013年年报数据,建立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企业参加补充医疗保险的财务动机。结果发现:上市公司是否参加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及参保程度,与代表企业保险议价能力的企业规模、代表企业投资机会的托宾Q和代表企业外部融资成本的杠杆率正相关,与代表保险市场供给形态的集中指数和代表公司价值凹性的实际所得税率负相关。本文最后建议,企业补充医疗保险作为供给引领型产品,其进一步发展亟需在市场主体、产品设计和税优激励等多方面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标签: 企业补充医疗保险 保险需求 上市企业 影响因素
  • 简介:基于2008~2015年中国43家财产保险公司的面板数据,本研究探索了财产保险市场集中度与财产保险公司财务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使用Z—score来衡量保险公司的整体财务稳定性,并使用了综合成本率的五年滚动标准差衡量保险业务的财务稳定性;为解决内生性问题,运用了工具变量;同时利用不同市场集中度的指标和ROA五年滚动标准差进行稳健性检验以增强研究结果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市场集中度与公司财务稳定性呈负相关关系,支持了“集中-脆弱”假说。此外,其他因素,包括公司规模、业务杠杆、车险保费占比、展业的地域多样性、再保险比例、资产增长率、稳定投资资产比例、是否为集团公司以及利率变化等都会对财产保险公司的财务稳定性产生影响。

  • 标签: 市场集中度 财务稳定性 “集中-脆弱”假说
  • 简介:如今,旅游度假已经成为春节正确的打开方式。从春节假日七天旅游市场的情况看,假日旅游消费需求增势明显,旅游活动丰富多彩,各地民众出游热情高涨,出游人数、旅游收入双双走高,旅游过年渐成时尚。根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2017年春节假日旅游市场总结显示,2017年春节期间,全国共接待游客3.44亿人次,同比增长13.8%,实现旅游总收入4233亿元,同比增长15.9%。

  • 标签: 春节期间 旅游度假 假日旅游市场 保险 中国 旅游消费需求
  • 简介:政府救济和农业保险是我国农村自然灾害救助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两种手段。理论分析表明:政府救济费用增加既有可能引起农民增加投保(汲水效应),也有可能导致农民减少投保(挤出效应)。基于2001至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开展政府救济影响农业保险市场的实证研究表明,在控制各省的上年受灾程度、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户受教育水平的基础上,人均农村自然灾害救济费对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和人均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均产生显著的汲水效应。进一步引入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中的救灾支出作为工具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仍然支持实证结论。该研究对我国健全农村自然灾害救助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农民因灾致贫返贫现象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 标签: 政府救济 农业保险 农村自然灾害救助体系 保险扶贫
  • 简介:本文选取了2006-2012年间34家寿险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对寿险企业超额持有现金、过度投资以及二者间相关关系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寿险企业存在融资约束和超额持有现金问题,而由于寿险企业监管较严格,过度投资问题并不严重,但是超额持有现金与过度投资有着显著的相关关系。在寿险企业中,超额持有现金加重了代理问题,是造成过度投资的重要因素,并且资产规模越大,问题相对越严重。不过具有外资参股的寿险企业,过度投资问题相对轻一些。

  • 标签: 寿险企业 现金最优持有量 现金超额持有 过度投资
  • 简介:本文基于2003-2015年全国31个省份保险业发展的相关数据,以保险深度、财产保险深度和人身保险深度作为核心解释变量,建立我国保险业减贫效应的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利用莫兰指数、LISA集聚图、空间滞后模型、空间误差模型和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对保险业减贫效应的空间集聚、区域差异和门槛特征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保险业发展和贫困程度都存在空间集聚特征;从全国角度来看,保险业、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都具有显著的减贫效应,并且财产保险减贫效应大于人身保险;从区域角度来看,对于整个保险业而言,只有东部和中部具有减贫效应;对财产保险而言,东中西部都具有显著的减贫效应,并且西部财产保险减贫效应最大,中部次之,东部最小;对于人身保险而言,只有东部地区具有减贫效应。保险业减贫效应还具有显著的门槛特征,当经济发展到特定水平,越过某一门槛,保险业减贫效应会显著增加,甚至发生质变。因此,我国应该大力发展保险业,将保险业纳入到扶贫开发体系中,充分发挥保险业的减贫效应,逐步降低我国贫困人口的数量。保险公司还应该采取积极差异化承保策略,为区域经济稳步发展保驾护航。因为只有区域经济提高到一定水平,保险业减贫效应才能产生预期效果。

  • 标签: 保险业 减贫效应 区域差异 门槛特征
  • 简介:随着国民对健康和医疗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我国医疗卫生费用融资体系面临着新挑战,而新医改政策的逐步实施,使得影响居民卫生费用融资结构的因素需要进一步探究。本文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回归,结果显示:与之前预期的“挤出效应”不同,中国的基本医疗保险对商业健康保险是正向的促进作用;“新医改”、医疗服务供给能力和可及性的提高促进了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医疗卫生消费与医疗保险的互补性特征对低收入群体更为明显;而我国老龄化背景下的医疗保障需求还没有得到很好满足。

  • 标签: 卫生融资体系 新医改 社会医疗保险 商业健康保险
  • 简介:利用2011年66家中资性质的保险公司年报数据和治理信息,从样本总体和按业务类型分类两个层面研究保险公司的治理结构对其风险控制和绩效水平的影响。实证回归结果表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独立董事比例的提高对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而治理机制对于保险公司的绩效改善则没有明显的帮助,甚至在寿险公司层面上董事会专业机构数量以及监事会规模的扩大甚至会对其绩效存在负面的影响。建议我国保险公司在公司治理机制的建设中不仅要单纯达到形式上的合规,更要着力加强实际运行中相关机制的有效性。

  • 标签: 保险公司 公司治理 风险控制 绩效评价
  • 简介: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以及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21世纪的金融也将是一个全新的世界,为了更好地认识和把握新世纪世界金融发展的特征和趋势,探讨中国金融制度创新与发展的取向与对策,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财贸经济》编辑部与中国人民银行银行监管一司,中国人民银行宁波中心支行于2001年8月4日在宁波联合举办了“21世纪中国金融制度创新与发展”理论研讨会,来自北京,西安,昆明,深圳,武汉,杭州,广州,上海,海南,新疆等地的50余位专家,学者和金融机构高层经营管理人员,就“金融制度创新与金融发展”这一主题从不同角度和不同侧面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讨论,以下是这次会议形成的主要观点。

  • 标签: 中国 金融制度 制度创新 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