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血常规在不同感染类型中的表达差异,以及4种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T)、铁蛋白(SF)、和乳酸脱氢酶(LDH)在细菌和支原体性肺炎中的诊断价值及在重症病例的预警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呼吸内科就诊患儿共627例,包括细菌性肺炎176例;支原体性肺炎275例,病毒性感染176例;正常对照180例;其中支原体肺炎组根据灌洗液RNA结果阴阳性分为轻症组(151例)和重症组(124例)。所有患者入院首日完成血常规检测,细菌组和支原体组患者完成4种炎症指标的测定。不同感染组间血常规结果的差异,以及各炎症指标在细菌组和支原体轻症、重症组间的差异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分析,利用ROC曲线分析各炎症指标在不同感染组之间的预测价值。结果血常规结果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百分比在细菌性肺炎、支原体性肺炎、病毒性感染和正常对照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种炎症指标在细菌组、支原体轻症和重症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ROC曲线分析CRP、PCT、LDH、SF和白细胞计数5个指标在支原体轻症组和重症组的诊断价值,除白细胞外,其余指标P<0.05[CRP:曲线下面积(AUC)0.799;PCT:AUC 0.579;LDH:AUC 0.651;SF:AUC 0.854]。其中CRP和SF的AUC值较高,诊断临界点处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高,诊断价值较大(CRP:诊断临界点 12.55 mg/L,敏感度0.719,特异度0.755;SF:诊断临界点 176.02 μg/L,敏感度0.765,特异度0.960)。采用ROC曲线分析PCT、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对细菌感染和支原体感染的诊断价值,P值均<0.05(PCT:AUC 0.658;白细胞:AUC 0.804;中性粒细胞:AUC 0.630)。白细胞计数是最优的鉴别指标(诊断临界点 9.585×109/L,敏感度0.778,特异度0.698),PCT在诊断临界点0.55 μg/L处的敏感度较高,但特异度稍低(诊断临界点 0.55 μg/L,敏感度0.862,特异度0.366)。结论PCT和白细胞计数可作为鉴别细菌和支原体感染的优选炎症指标,CRP、LDH、PCT和SF均可作为评估支原体重症感染的预警指标。

  • 标签: 呼吸道感染 肺炎,支原体 肺炎,细菌性 儿童 敏感性 特异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整合素相关蛋白(CD47)在RA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RA疾病活动及骨破坏的相关。方法收集65例RA患者和25名健康体检者血清及临床资料;通过超声获取RA患者骨破坏七关节超声评分法(US7)评分数值,根据评分分为低、中、高骨侵蚀组。采用ESLIA法检测RA患者和健康体检者血清CD47、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及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水平。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非参数秩和检验、Pearson或Spearman相关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结果① RA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清CD47、TSP-1及RANKL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A组各指标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②在RA患者中,血清CD47与病程(r=0.301,P<0.05)、CRP(r=0.316,P<0.05)、压痛关节数(TJC)(r=0.254,P<0.05)、肿胀关节数(SJC)(r=0.316,P<0.05)、DAS28评分(r=0.255,P<0.05)、RANKL(r=0.252,P<0.05)呈正相关,与其配体TSP-1(r=0.260,P<0.05)呈正相关;TSP-1与CRP(r=0.299,P<0.05)、TJC(r=0.335,P<0.01)、DAS28评分(r=0.315,P<0.05)、RANKL(r=0.305,P<0.05)呈正相关。③病程[OR(95%CI)=1.048(1.033,1.017)]、TSP-1[OR(95%CI)=1.013(1.000,1.026)]为影响RA骨破坏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RA患者血清CD47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且与疾病活动及骨破坏相关。CD47可能通过作用其配体TSP-1参与RA骨破坏进程。

  • 标签: 关节炎,类风湿 整合素相关蛋白 血小板反应蛋白-1 疾病活动 骨破坏
  • 简介:摘要近年来研究人员对于外泌体相关研究的热度逐渐提高,外泌体源微小RNA(exo-miRNA)已作为极具潜力的非侵入生物标志物广泛用于早期临床诊断研究中。血液中含大量血小板、动脉内皮细胞和其他细胞类型释放的外泌体,且外泌体外部膜还具有保护exo-miRNA等内容物免受生物酶水解、稳定存在于人体体液中的独特优势,这些特点使外泌体及exo-miRNA在心血管疾病早期诊断、促进细胞再生、心脏保护等方面发挥出巨大作用。现就外泌体的结构和生物发生方式、exo-miRNA的作用机制及其在儿童心血管相关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外泌体 微小RNA 心血管疾病 研究进展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旁肌萎缩及关节突关节形态改变与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疾病(adjacent segment disease,ASDis)的相关。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因ASDis再次行后路腰椎融合术的195例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初次手术融合节段为L4,5的ASDis患者29例纳入研究(ASDis组)。按Roussouly分型,Ⅰ型5例、Ⅱ型9例、Ⅲ型10例、Ⅳ型5例。另选取同期腰椎融合术后未发生ASDis的患者29例作为对照组,根据性别、融合节段、腰椎Roussouly分型与ASDis组进行1∶1配对。通过CT和MRI测量并比较两组患者初次手术前后椎旁肌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脂肪浸润度(fat infiltration,FI),初次术前关节突关节角(facet joint angle,F-J)及关节突关节椎弓根角(pedicle facet angle,P-F)。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腰椎后路融合术后ASDis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描绘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及临界值。评估ASDis组患者再次手术前后的椎旁肌萎缩情况。结果58例患者随访时间为(59.25±6.38)个月(范围49~73个月)。ASDis组患者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4.76±3.64)kg/m2,高于对照组的(22.24±2.92)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8,P=0.041);ASDis组椎旁肌CSA为(3 214.32± 421.15)mm2、相对横截面积(rCSA)为1.69±0.36,均小于对照组的(3 978.91±459.87)mm2和2.26±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2,P=0.012;t=9.47,P=0.038);ASDis组椎旁肌FI为21.95%±5.89%,高于对照组的14.64%±7.11%(t=7.32,P=0.002);ASDis组F-J角为35.06°±3.45°,小于对照组的38.39°±4.67°(t=4.76,P=0.027);ASDis组P-F角为117.39°±8.13°,大于对照组的111.32°±4.78°(t=5.25,P=0.03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较高的BMI(OR=1.34,P=0.038)、较小的椎旁肌rCSA(OR=0.02,P=0.017)及较高的椎旁肌FI(OR=1.58,P=0.032)是ASDis发生的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BMI曲线下面积为0.680,临界值为22.58 kg/m2;椎旁肌FI曲线下面积为0.716,临界值为15.69%;椎旁肌rCSA曲线下面积为0.227,临界值为1.92。ASDis组患者再次手术前椎旁肌与初次手术前相比,拥有较高的FI(25.47%±6.59% vs. 21.95%±5.89%,t=3.99,P=0.042)及较小的rCSA(1.52±0.28 vs. 1.69±0.36,t=3.85,P=0.038);再次手术前椎旁肌FI与初次术前的差值与ASDis发生时间呈负相关(r=-0.53,P=0.039),rCSA差值与ASDis发生时间则呈正相关(r=0.64,P=0.043)。结论当BMI>22.58 kg/m2、椎旁肌FI>15.69%、椎旁肌rCSA<1.92,提示术后出现ASDis的可能较大;初次手术后椎旁肌萎缩越明显,则ASDis可能发生越早。关节突关节形态学变化不能作为预测ASDis发生的指标。

  • 标签: 腰椎 脊柱融合术 手术后并发症 椎间盘退行性变 椎旁肌 椎关节突关节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口腔是人体第二大微生物栖息地。因物理环境、代谢底物和关键酶等因素的影响,口腔细菌根据代谢特征划分为糖类化合物代谢型和氮源化合物代谢型,产物包括有机酸、二氧化碳、氨基酸、蛋白质和氨等,这些代谢产物不仅影响口腔细菌生长繁殖,同时对牙周炎、口腔癌、以及肠道疾病、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等全身疾病的发生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深入探讨口腔细菌代谢将有助于推进口腔微生物影响口腔乃至全身疾病的研究进展,本文对口腔细菌代谢特征及其与全身疾病的相关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口腔医学 牙周炎 细菌 口腔细菌 代谢产物 代谢组学 全身疾病
  • 简介:摘要微生态系统是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随着生命周期的进展,微生物群从开始在人体定植到成熟的过程是处于动态变化的。儿童时期的微生态系统还处于发展阶段,微生态失调似乎更容易导致一些特定疾病的产生。本文对微生态系统在儿童过敏性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潜在机制作一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核苷酸重复扩增是神经退行性病变的常见病因之一。多聚甘氨酸疾病是最近定义的一类以CGG三核苷酸重复扩增、体内异常多聚甘氨酸蛋白产生和聚集以及核内包涵体形成为特征的神经和肌肉退行性疾病。脆性X相关震颤共济失调综合征以及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是最早被证明的多聚甘氨酸疾病。近年来,随着临床认识的提高和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本类疾病的病例数量不断增加。文中总结多聚甘氨酸疾病的近期研究进展,并对其致病机制及临床诊疗热点进行探讨。

  • 标签: 甘氨酸 三核苷酸重复扩增 共济失调 核内包涵体
  • 简介:摘要本文提出了疼痛性疾病的定义:疼痛感觉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受损,以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常伴有疼痛感觉、疼痛感受和疼痛反应异常的疾病。探讨了疼痛性疾病的属性:病因、机制、分类、临床表现、诊断内容与名称,以及治疗原则;为疼痛学科诊疗疼痛性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和临床思维,为疼痛患者能够得到明确的诊断,及时和规范化的治疗提供了保障。

  • 标签: 疼痛性疾病 定义 诊断 共病 疼痛学科
  • 简介:摘要肝脏血供丰富,接受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血供,约占心输出量的25%,循环系统疾病可导致肝脏受损,各种原因所致右心功能不全可引起肝脏回流障碍从而导致淤血性肝病,而急性循环功能和呼吸功能衰竭可导致缺血性肝脏损伤。除此之外,广泛的动静脉分流可引起门静脉压力及心功能异常,亦可造成肝脏血供异常。现简要介绍以上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帮助。

  • 标签: 循环系统 心血管系统疾病 肝脏疾病 肝损伤
  • 简介:摘要年龄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老年人口的加速增长,老年医学与心脏病照护越来越息息相关。尽管年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一般不伴有其他疾病,但老年患者常伴随与年龄相关的多种疾病。因此,对心血管疾病的管理方案也会因其他共病、衰弱、多重用药、认知功能障碍、机体功能减退和年龄相关的复杂问题而变化。这意味着在管理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时,需要更多的洞察力和技能来应对普遍存在的相关问题。本综述涵盖了治疗老年心血管疾病时可能存在的其他老年问题,特别是在心血管疾病管理方面应考虑的问题。传统的实践指南通常比较适合健康的老年人,用于应对多变的医疗状况、实现特殊照护目标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才会使更多人受益。这需要根据患者的总体状况权衡风险和效益,同时具备在决策时与患者沟通,并在适宜情况下与其他照护者进行交流的能力。这种个性化方案的效果尤为显著,为老年患者提供了改善机体功能和提升生活质量的机会,而这往往是治疗老年患者的首要目标。

  • 标签:
  • 简介:摘要牙周炎是常见的慢性感染性疾病,是成年人失牙的最主要原因,且牙周炎与全身疾病密切相关。大量研究已证实牙周炎与全身疾病之间存在相互关系,但目前缺乏基于循证医学的牙周炎与全身疾病相关的研究进展,以及关于伴全身疾病牙周炎治疗策略方面的综述。因此,本文依据循证医学证据,概述牙周炎与全身疾病的相关,并对伴全身疾病牙周炎患者的治疗策略进行简要阐述。

  • 标签: 牙周炎 循证医学 全身疾病 治疗策略 心血管疾病 高血压 糖尿病
  • 简介:摘要淋巴瘤样肉芽肿病(pulmonary lymphomatoid granulomatosis,PLG)临床特征呈非特异性,与其他常见的肺部疾病类似,包括各种感染性疾病、结节病、血管炎、肺癌等,易被临床医师忽视。现报道1例36岁男性患者,反复发热,双可见多发团片状高密度影,经分子病理学检测与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诊断为EB病毒相关PLG(3级),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PLG(3级)进展迅速,预后差。提示活组织检查对PLG的早期病理诊断和有效治疗至关重要。

  • 标签: EB病毒 淋巴瘤样肉芽肿 噬血细胞综合征 预后
  • 简介:摘要回顾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2016年3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行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的段及亚段狭窄合并不张患者9例,对比治疗前后气促指数、不张变化,观察并发症。结果显示对于有临床症状的段和亚段良性瘢痕狭窄,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疗效确切,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避免了不必要的手术治疗,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的储备功能,且未出现并发症。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原发性肌周皮细胞瘤1例。患者男,29岁,7年前因体检发现肺部肿物,未接受系统治疗。近期CT复查发现肿物较前增大而来本院就诊。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胸部CT平扫示右肺下叶类圆形结节,密度均匀,边缘清晰。行右肺下叶楔形切除术,术后病理确诊为肌周皮细胞瘤。

  • 标签: 肺肿瘤 肌周皮细胞瘤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腺鳞癌(ASC)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表型和分子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病理科2009年1月至2020年12月72例ASC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出年龄≥60岁的患者48例。收集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等资料,行扩增阻滞突变系统PCR(ARMS-PCR)法检测基因突变情况。结果48例患者中男32例,女16例,年龄60~84岁(平均70岁)。肿瘤的最大径为0.3~9.0 cm(平均2.8 cm)。镜下见鳞癌以及腺癌两种成分,鳞癌组织显示细胞间桥,腺癌组织则显示乳头状、腺泡或小管结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该组病例不同程度表达角蛋白(CK)7(30/31)、CK5/6(20/28)、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12/31)、P40(15/17)及P63(12/13)。基因检测结果显示老年ASC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为58.8%(10/17),ALK融合突变频率为5.9%(1/17),ROS1和MET基因未见突变。48例病例均行手术切除。结论ASC的病例相对少见,易造成漏诊,诊断需要结合HE染色、免疫组化学以及影像学检查的结果,手术是ASC患者主要的治疗方式。ASC的EGFR基因突变率较高。

  • 标签: 肺肿瘤 病理学,临床 DNA突变分析
  • 简介:摘要康复可有效改善老年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呼吸相关症状、提高运动能力、缓解负面情绪,从而提升生活质量。老年人康复在呼吸系统疾病管理领域既是重点也是难点。现对老年人康复管理进行概述,旨在为实施安全和有效的老年呼吸系统疾病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康复
  • 简介:摘要随着健康体检的普及和低剂量螺旋CT的广泛应用,肺部结节的检出率逐年升高。在这类筛查出的结节患者中,经过手术判定的假阳性率仍然较高。因此,如何通过必要而准确的诊断避免过度治疗或治疗不足,如何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并定期进行影像学随访,如何明确手术适应证、并采取最微创的诊疗方式等一系列问题,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近十年来,结节的诊断技术有了长足进步,影像学方面包括传统成像技术的优化(CT、MRI)和新技术的探索(影像组学、人工智能),组织学方面包括经皮穿刺活检支气管镜检和外科微创手术等,不断追求精准和微创是其努力的方向。

  • 标签: 肺肿瘤 诊断 肺结节
  • 简介:摘要保留比值受损功能(PRISm)是指一秒率(FEV1/FVC)正常但出现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降低的功能测定模式。PRISm在人群中普遍存在,但在目前的研究中被低估。欧美队列研究发现PRISm人群的慢阻发生风险、心血管相关死亡风险和全因死亡风险较功能正常人群显著增加,其可能是慢阻前期人群之一,因此早期发现和防治PRISm至关重要。本文就目前PRISm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增加对PRISm的认识,更好地为PRISm人群提供综合全面的评估和管理。

  • 标签:
  • 简介:摘要脉冲振荡(IOS)检查技术是一种基于强迫振荡技术的测量呼吸阻力的方法,检查过程中患者仅需自然平静呼吸,操作简便,适用人群广泛,提供呼吸生理参数丰富。为促进IOS检查在我国的规范化应用和推广,本文结合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报道并参照国外指南建议,对IOS检查规范的制定背景、适应证和禁忌证、仪器校准、检查方法和标准操作流程、可接受测试和重复性等质量控制要求、各检查指标及图形含义、检查结果解读、预计值及正常值参考范围、报告格式模板以及在评估气道通畅、气道可逆及反应、小气道功能及新兴研究等方面的临床应用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对相关诊断和评估阈值给予了建议。

  • 标签:
  • 作者: 石穿 罗金梅 崔瑞雪 游燕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2年第12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核医学科,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北京100730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37岁男性,以发热、咳嗽、呼吸困难起病,病情进展迅速,影像学示双弥漫磨玻璃影伴多发结节,肺泡灌洗液耶氏孢子菌DNA阳性,经支气管镜活检病理提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经积极化疗和抗孢子菌治疗患者呼吸衰竭仍进行加重,最终死亡。内弥漫磨玻璃影对应的病因广泛多样,临床应结合病史、多种检查手段仔细鉴别。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