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1月8~9日在湘潭大学举行,由中国逻辑学会主办,湘潭大学哲学系承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东南大学、湖北大学、西南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天津商学院、贵阳民族大学等全国部分高校的13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就“传统逻辑”、“法律逻辑和辩证逻辑”、“语言逻辑”、“逻辑教学”和“逻辑哲学”等多个主题进行交流讨论,以期共同推进逻辑学研究在中国的创新发展

  • 标签: 中国逻辑 学术年会 学会 创新 中国社会科学院 湘潭大学
  • 简介:庄子对语言有着深刻的洞察。在他看来,道超出了语言的范围,且语言时常会遮蔽大道,然而道又必须被言说,否则语言将走向沉寂灭亡。所以。如何找到并运用一种能够言说大道即终极真理的语言,便成了庄子思想的重要问题。通过以隐喻为特征的“三言”,庄子巧妙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并创造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文本空间。

  • 标签: 真理 语言 庄子 隐喻
  • 简介:本文从经济、政治、文化三方面对“中苏论战”作了系统论述,阐明了“中苏论战”时中苏两国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及各自执行的国内政策,揭示了中国当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曲折过程、经验教训和“中苏论战”对中国社会主义体制建设的影响。

  • 标签: “中苏论战”经济体制 政治体制 文化体制
  • 简介:“无为而治”是老子治国思想的核心主张。这一政治主张不仅有其特定的哲学内涵历史成因,还与先秦其它各家的无为思想也有着根本的区别:一方面,在同属道家体系的内部,老子认为君臣俱可休息于无为;庄子则认为,君主固然可以“无为”,但臣下则必须“有为”。庄子的这一思想还同时影响了法家韩非一派的“元为”观。另一方面,老子儒家孔子“无为”的差别,则更多地体现在一种治国理念上的“道治”“德治”截然分殊。

  • 标签: 无为 有为
  • 简介:认识论的自然化实质上就是跟随皮亚杰的发生学转向,建立先天综合判断的实现过程理论。在康德看来,想象力是先验认识主体实现先天综合判断能力的条件。想象力又由经验联想(再生性想象力)和先验想象力(生产性想象力)所组成。因此,先天综合判断是先验性和经验性的理论杂合体。虽然知性本身以及先验想象力不能成为科学研究对象,但两种想象力均与经验性(因而也是可实验的)记忆功能密切相关。

  • 标签: 先验想象力 记忆功能 心理学 先天综合判断 认知 经验性
  • 简介:宇宙论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内容。纬书的宇宙论以《易传》的宇宙论为基本构架,融合了道家思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宇宙论。纬书的宇宙论是中国古代宇宙论思想发展的结果。宇宙论是道家思想的重要内容,老子首先开创了中国的宇宙论传统,《庄子》、《淮南子》等书中继承和发挥了老子的思想。新出土的《太一生水》、《恒先》都属于道家系统。纬书的宇宙论正是在这些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

  • 标签: 纬书 宇宙论 有生于无 道家
  • 简介:关学,是由北宋理学家张载(1020—1077年,字子厚,学者称横渠先生)创建、于明清发生学派分化并向近代转型的关中地域理学形态。作为地域理学的关学,尤其是张载之学,其影响又是跨越地域的。从侯外庐主编的《中国思想通史》所设专章①算起,半个世纪以来,国内学术界在张载关学学说和关学史研究领域积累了丰硕的成果。但该领域仍存在着不少有待澄清的疑难问题,其中也包括“关学”概念的意涵问题。概念的理解和运用,尤其是基本概念或核心概念的理解和运用,在学术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工具或方法意义。本文提出,“关学”是一个具有内在结构的学术史概念,其结构特征表现为“时间”、“空间”、“学传”三重维度。由这三重维度构成的“关学”概念,将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诠释模式。

  • 标签: 结构特征 概念 关学 意义 《中国思想通史》 三重维度
  • 简介:作为当下中国城市日渐流行基层管理服务模式,网格化管理在提供社区服务、城市信息化建设等方面表现出其特有的优势。但因其本身作为基层政权行政力下沉的一种方式,代表基层民主的社区自治力量之间难免存在着一定的张力,同时也蕴含着城市基层政权“内卷化”的风险。本文认为,当前城市社区治理中,政府“自上而下”的管理诉求社区居民“自下而上”的权益诉求在社区服务上存在着衔接点,关键在于淡化网格化管理模式的行政色彩,做到“社区服务网格化,社区管理民主化”,从而使网格化管理模式社区自治能够相互协动,并获得良性持久的发展

  • 标签: 网格化 社区自治 社区服务 城市管理
  • 简介:儒学在汉代意识形态化而成为一种官方指导思想,具有特定的意识形态功能,这从以下三个方面可以看得出来:汉儒以文化守成自任的意识形态阶层职能的自觉意识,儒学意识形态的合法化功能是在反思辩护两个层面进行运作的,以及它阐明现状的意义和提示行动方向的社会历史功能等,对汉代儒学意识形态功能的分析批判,有利于加深我们对于儒学的认识。

  • 标签: 儒学 意识形态 功能 合法化
  • 简介:关于古书学派属性的判定,首先应辨析其最高范畴核心理念,其次应观其学术方向,看其学其术到底要把社会引向何方?最后还要考察其历史文献之关系.由是观之,为儒家的典籍,殆无疑义.陈鼓应先生所说黄老、稷下道家之同,只是表明了对此两派道家之影响,而不是相反.

  • 标签: 易传 学派属性 儒家 道家
  • 简介:《论语》“可与共学”章揭示了学者为学境界的层次性。从“可与共学”到“可权”,表明了学者从志于学开始,不断寻求超越和突破的阶次,从而也成为衡量学者境界的标准。其中,作为对“道”透彻理解之后的一种实践能力和要求的“权”被视为学者的最高境界和为学的目标。“可与共学”章中对学者四种境界和为学目标的揭示,体现了孔子所创立的儒学在“学”的问题上知行统一、“行”为旨归的特征。

  • 标签: 学者 共学 境界
  • 简介:儒家思想因其能够为传统社会提供稳定的精神基础而成为被“显性宣扬”的官方意识形态。但权力私产化诱发的残酷争夺及儒家专制政治的某些理论冲突,使后者需要通过法家思想的“匿名运用”为其提供非德性的方法论。“家天下”作为政治运行的基轴,使维系专制政权的稳固才是唯一的“里”,儒法两道只是作为手段而分别予以“显性宣扬”“匿名运用”的“表”,它们之间虽存在运用方式的差异,却都被“买椟还珠”。

  • 标签: 儒表法里 家天下 显性宣扬 匿名运用
  • 简介:齐景公三十一年,孔子在齐闻《韶》后,如痴如醉,感慨万千,进而给予了高度评价和热情推介。这充分证明了齐《韶》在当时确实具有无穷的魅力。孔子赞美齐《韶》的核心是内容极“善”形式极“美”。那么,齐韶的内容到底“善”何处?其形式又“美”在何处?本文进行详细的探讨。

  • 标签: 韶乐 评论 魅力 推介
  • 简介:中国的清明节和墨西哥亡灵节虽节日时间不同、地域有别,但两国的节日文化既有不同点也有相似之处:中国的清明节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追思先人,感恩怀远;勿忘生者,幸福明天是其节日文化寓意之所在;而墨西哥亡灵节历史演变复杂,虽经改良,但仍带有浓厚的墨西哥土著居民阿兹特克人祭奠亡灵、感恩亡灵、崇拜亡灵的节日狂欢文化,“逝者在棺,生者狂欢”是其节日文化的形象描述.本文从两国节日之历史沿革、节日外延、节日意义及节日内涵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层异同分析.

  • 标签: 中国清明节 墨西哥亡灵节 中国传统文化 阿兹特克土著文化 祭奠 文化传承
  • 简介:<正>黄老学说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化成分。近年来,对这种学说的研究取得了若干成绩,但还有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特别是黄老学说齐国政治的关系问题更未曾涉及。我认为,不弄清这个问题,就难以说明黄老学说在战国时期的形成和发展

  • 标签: 黄老学说 黄帝名号 战国时期 黄老帛书 齐国 汉书·艺文志
  • 简介:《晏子春秋》的文体属性可谓众说纷纭,近年来,认定它为小说的观点日盛,持小说论者依据的主要是小说文体的部分特征,如具有故事性、以塑造人物为核心、具有虚构成分等。这种依据并不科学,它忽视了小说作为纯文学作品的审美属性。我们要判断《晏子春秋》是不是小说,关键要判断它的文学属性,即它是不是审美的。《晏子春秋》在价值取向、人物塑造及表现手段上都表现出明显的非审美特征,这与标志着中国小说审美初始的《世说新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不能轻易把《晏子春秋》定性为小说,它是一种具有历史具体性的特殊文体。

  • 标签: 《晏子春秋》 小说 文体 审美
  • 简介:10月初刚从美国回来,第一个重要的学术信息是,受到了批评,同事和学生们互相传递着消息,但大家都未看到原文.我一方面口头说学术批评是正常现象,另方面内心里也不安.好在①学术顾问章开沅先生已先得到了这一期新刊,打破午睡的习惯,仔细读了两三遍,觉得应该有所回应.

  • 标签: 学术信息 消息 内心 学生 先生 学术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