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74 个结果
  • 简介:根据国家医学继续教育I类项目,编号2012—04-12—031[国]的通知精神,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皮肤病重点学科、全军皮肤研究所、空军总医院皮肤医院承办“第八届全国皮肤诊疗新技术暨首届全国皮肤镜图像分析技术与临床应用新进展学习班”,

  • 标签: 皮肤病医院 图像分析技术 临床应用 学习班 皮肤镜 诊疗
  • 简介: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位点多态性与阿达木单抗治疗斑块型银屑疗效的关联性,以期对生物制剂治疗银屑效果进行预测。方法采用中高通量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型技术,对达到和未达到银屑面积与严重程度指数改善75%(PASI75)的2组患者VDR基因CDX2(rs11568820)位点多态性进行检测,比较2组CDX2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差异。结果有效组和无效组VDR基因CDX2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DR基因CDX2位点多态性与阿达木单抗治疗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疗效无相关性。

  • 标签: 阿达木单抗 银屑病 VDR基因多态性 CDX2
  • 简介:有辛拜读雷朋程教授主编的《皮肤性病中西医结合治疗学》,发现全书从编写体例到中西医的诊疗内容,均以崭新的面貌发展,归纳其特点有四:其一,古为今用,

  • 标签: 中西医结合治疗学 病性 皮肤 古为今用
  • 简介:尽管蕈样肉芽肿(MF)的发生涉及病原体感染和其他一些环境暴露因素的作用,但其病因仍然无法确定。作者报道首例夫妻共患大细胞变异性MF。妻子经历10年I期MF后发展为肿瘤,行皮肤活检显示出现核发育不良的大的异型细胞,呈片状分布,诊断为变异性MF。丈夫被疑诊为银屑15年,妻子确诊14个月后,其经右臂和小腿活检确诊为变异性MF。这种病变共同发生于结婚已经超过25年的夫妻的罕见情况,表明病变是由一种共同的环境暴露因素引起。

  • 标签: 皮肤T细胞淋巴瘤 环境暴露 肉芽肿病 异性 病毒感染 夫妻
  • 简介:目的探讨卡泊三醇治疗银屑的效果及对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本院皮肤性病门诊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20例确诊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对照组72例患者仅采用郁金消银汤进行治疗,观察组4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了卡泊三醇涂于患处,2组患者疗程均为12周。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外周血IFN-γ、IL-2、IL-4和IL-10水平、银屑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显著的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外周血IFN-γ、IL-2、IL-4和IL-10水平、PASI评分显著的低于同期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治愈率62.50%显著的高于对照组的41.67%(P〈0.05)。结论卡泊三醇辅助治疗银屑的临床效果更佳,可能与进一步减少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释放有关。

  • 标签: 卡泊三醇 银屑病 细胞因子
  • 简介:背景:依柏康唑是一种对皮肤浅部真菌、念珠菌和糠疹治疗有效的外用广谱咪唑类衍生物。既往研究显示依柏康唑治疗皮肤浅部真菌较克霉唑更为有效。本试验旨在比较1%依柏康唑乳膏与2%咪康唑乳膏治疗皮肤浅部真菌的有效性。方法:653例皮肤浅部真菌病患者纳入此多中心、双盲、随机临床试验,随机选用1%依柏康唑乳膏、每日2次或2%咪康唑乳膏、每日2次,连续4周。4周后根据真菌检查和临床症状评估有效性。结果:纳入本试验的653例患者中,360例基线真菌培养阳性,纳入有效性评估。临床显示接受依柏康唑治疗的患者有76.1%有效,而接受咪康唑治疗的患者有75.0%有效。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依柏康唑0.91%,咪康唑0.92%,均不严重且较局限而短暂。

  • 标签: 皮肤浅部真菌病 双盲临床试验 咪康唑乳膏 随机临床试验 乳膏治疗 多中心
  • 简介: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皮肤专业委员会、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联合定于2015年11月20日至23日在广州市举办"2015年广东省中医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研究进展学习班"。会议期间同时举办"特应性皮炎中西医高峰论坛"和"岭南皮肤流派外用制剂的应用与制作培训班"。

  • 标签: 广东省中医 特应性皮炎 中西医结合 学术会议 论坛征文 外用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