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therapy,PDT)自1903年第一次运用于临床治疗至今,目前已成为肿瘤治疗的新方法并为骨肿瘤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它所具有的卓越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使之成为肿瘤研究及治疗领域的热点。本文对PDT在骨与软组织肿瘤基础及临床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 标签: 临床治疗 光动力疗法 骨肿瘤 骨与软组织肿瘤 临床疗效 临床研究
  • 简介: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胃癌38例,均经病理证实,并有可测量病灶的住院患者,男22例,女16例;年龄29岁~68岁,中位年龄59.6岁.其中Ⅲa期7例,Ⅲb期15例,Ⅳ期16例;化疗前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正常,Kanofsky评分70分以上.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 标签: 羟基喜树碱 化疗 胃癌 治疗方法 疗效
  • 简介:恶性肿瘤患者常伴有营养不良,在胃肠道肿瘤患者中尤为明显[1]。营养不良会直接影响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结局,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相关并发症增多,并降低患者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的耐受性,最终影响患者生存期及生活质量,因此肿瘤患者的营养不良应得到充分的重视[2]。最新的ESPEN指南也指出,所有营养不良的癌症患者、

  • 标签: 恶性肿瘤患者 胃肠道 临床应用 营养补充 营养不良 口服
  • 简介:目的探讨经前方胸骨柄开窗入路治疗上胸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至2013年6月,我科采用经前方胸骨柄开窗入路治疗25例上胸椎结核,其中男17例,女8例,年龄21-60岁,平均46岁。病变累及C7~T1椎体1例,T(1-2)椎体5例,T(2-3)椎体8例,T(3-4)椎体9例,T(4-5)椎体2例。根据Frankel分级,A级0例,B级2例,C级5例,D级10例和E级8例。分析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Cobb’s角、血沉(erythrocytesedimentation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及Frankel分级情况;评估植骨融合及手术并发症。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28.6±21.6)min,出血量(573.6±149.2)ml。24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9.5±10.5)个月。术前上胸椎Cobb’s角平均(19.1±6.5)°,术后3个月矫正至(14.1±3.6)°,末次随访为(14.2±3.7)°,术后3个月上胸椎Cobb’s角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末次随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ESR平均(56.4±16.0)mm/h,术后3个月下降至(18.4±8.2)mm/h,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全部恢复至(9.6±3.4)mm/h,与术前和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有神经功能损害的17例,末次随访中都有明显恢复,B级2例恢复至D级1例、E级1例,C级5例恢复至D级1例、E级4例,D级10例全部恢复至E级。术后6~9个月复查示椎体间植骨融合良好,无结核复发。术后出现声音嘶哑2例,胸骨柄骨折未愈合伴有右上肢用力出现胸锁关节疼痛1例。结论经前路胸骨柄开窗入路可以显露上胸椎病灶,完成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是一种有效的、可选择的手术方法。

  • 标签: 结核 脊柱 胸椎 外科手术 胸骨柄
  • 简介:背景与目的:发生于神经系统的髓外浆细胞瘤罕见。本研究分析神经系统髓外浆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总结3例神经系统髓外浆细胞瘤临床病理特点,EnVision法分析免疫表型(LCA、CD20、CD79a、CD3、CD7、PC、MUM1、CD138、Ki-67),PCR法分析IgH和TCRγ基因重排,并进行治疗随访。结果:3例神经系统髓外浆细胞瘤,2例发生于大脑,均为男性,年龄为48和64岁。1例发生于T10椎管内,女性,29岁。影像学均提示占位性病变,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病理学特征为:不同分化程度的浆细胞样肿瘤细胞弥漫性浸润,间质内血管丰富或形成血湖,可见淀粉样物质沉积。免疫表型:3例之瘤细胞均表达CD79a,PC和MUM1,均不表达CD20和CD3、CD7。基因重排分析结果显示IgH基因均呈单克隆性重排。结论:神经系统髓外浆细胞瘤具有特征性的临床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和基因重排分析能够帮助确定肿瘤细胞起源,诊断时应综合考虑,并排除多发性骨髓瘤。

  • 标签: 髓外浆细胞瘤 神经系统 临床病理 免疫表型 基因重排
  • 简介:目的分析使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胃癌患者相关临床因素对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入组75例接受CIK细胞治疗的胃癌患者,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出单个核细胞,将诱导培养后的CIK细胞回输给胃癌患者,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用Kaplan-Meier估计中位生存时间,用Log-rank检验比较临床因素对生存的影响。结果CIK治疗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化疗组(53.3%vs.7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66,P=0.018)。CIK治疗组75例胃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明显高于化疗组(49个月vs.2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07,P=0.001)。在CIK治疗组中,肿瘤大小、是否复发、病理分级和肿瘤分期显著影响CIK的生存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IK细胞回输治疗可以明显延长胃癌患者的生存期,但其疗效和预后受到相关临床因素的影响。

  • 标签: 胃肿瘤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免疫治疗 过继性 死亡风险
  • 简介:目的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癌的关系.方法回顾639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及同期收治的111例甲状腺癌病例的临床资料,对其合并病变的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639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均行手术治疗,其中39例并存甲状腺癌,占6.1%.而同期收治的111例甲状腺癌中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39例,占35.1%.结论结节性甲状腺肿可能是甲状腺癌的癌前病变.应放宽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手术指征,一旦发现,宜积极手术治疗.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结节性甲状腺肿 甲状腺癌前病变 对照研究
  • 简介:原发脑肿瘤在组织学、基因和临床表现上具有异质性。虽然WHO对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分类大大帮助了在全世界建立标准化诊断标准,但没有考虑到分子分型已在很多脑肿瘤中取得实质性进展。最新的临床研究结果证实在老年GBM患者中常规检测MGMT启动子甲基化.在间变性少突神经胶质瘤中检测1p19q确实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大规模的分子分析方法在胶质瘤中检测到的新的特异性突变,

  • 标签: 分子标记物 临床实践 神经肿瘤 少突神经胶质瘤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原发脑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耐药相关蛋白在人脑恶性胶质瘤的表达规律,评价其对临床化疗用药的指导意义。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97例未经治疗的脑胶质瘤6种耐药相关蛋白表达,包括6-氧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P-糖蛋白(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和胸苷酸合成酶(TS)。结果TS在所有病例中均不表达;P-gP仅表达于正常脑组织及肿瘤周边区域的毛细血管;MGMT、GST-π、ToPoⅡ以及MRP均表达于肿瘤细胞,阳性例数(率)分别为53例(54.6%)、97例(100%)、42例(43.2%)和31例(31.9%);Ⅲ、Ⅳ级肿瘤MRP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Ⅰ、Ⅱ级肿瘤,而MGMT及ToPoⅡ表达阳性率则较低(P〈0.05),GST-π和P-gP阳性表达与肿瘤分级无关。结论①脑胶质瘤细胞表达多种耐药相关蛋白,其原发性耐药可能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②P-gP介导的多药耐药(MDR)机制在胶质瘤细胞原发性耐药中作用不大,但可能与血脑屏障、血肿瘤屏障的形成有关;③耐药相关蛋白在脑胶质瘤的表达存在明显异质性,常规联合检测这些蛋白的表达状况有助于临床合理选择化疗方案。

  • 标签: 胶质瘤 原发性耐药 多药耐药 化疗 人脑恶性胶质瘤
  • 简介: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锥切术后切缘阳性或病理升级患者补充手术的必要性及合适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2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经冷刀锥切术(CKC)和宫颈环形电锥切术(LEEP)后再补充手术的临床资料,并将锥切术后的病理与补充手术后的病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5例行锥切术患者术后病理示切缘阳性5例,病理升级20例.25例均行补充手术,术后病理示13例(52%)无病变,9例(36%)病理降级,3例(12%)与补充手术前病理相符,无1例出现病理升级.结论宫颈锥切术后病理若为浸润癌者需补充手术治疗,切缘阳性者进行个体化治疗,而术后病理升级为更高级别的CIN或宫颈原位癌,可对其进行HPV和细胞学随访而不需补充手术治疗.

  • 标签: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宫颈锥形切除术 术后切缘阳性 术后病理升级 补充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骨盆肿瘤患者接受自体瘤骨灭活再植重建手术后的并发症、下肢功能及预后情况。方法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接受自体瘤骨灭活再植手术治疗的13例骨盆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切除肿瘤,去除骨外肿瘤包块,刮除松质骨内肿瘤,将残余骨壳放入65℃20%高渗氯化钠溶液中灭活30min,原位植入灭活骨,螺钉、钢板内固定。累及骶髂关节者采用椎弓根钉固定系统加固,累及髋臼者行全髋关节置换,髋臼破坏严重时用带翼网杯、钛网杯加固,必要时采用骨水泥填充提高骨强度。结果手术时间4.0~8.5h,平均5.7h;术中出血量820~5000ml,平均3500ml。术后1例失访,其余随访6~7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1个月。5例复发,远处转移3例;骨折和关节脱位各1例;浅表感染3例。截至随访终点,4例无瘤存活,3例带瘤生存,5例死亡。7例存活者灭活骨愈合情况ISOLS评分为38.0%~93.0%,中位评分为81.0%;下肢功能MSTS评分为23.0%~91.0%,中位评分为60.0%。结论肿瘤骨灭活再植术后虽然肿瘤复发率较高,但对预期生存期较长的患者仍不失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应权衡利弊,把握手术适应证。

  • 标签: 骨肿瘤 手术后并发症 下肢 预后 骨肿瘤灭活再植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一期再造乳房的可行性、适应证与方法。方法2006年9月至2010年1月,对59例乳腺癌患者行皮下乳腺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应用下腹部腹壁下动脉穿支游离皮瓣(deepinferiorepigastficperforator,DIEP)、背阔肌肌皮瓣(latissimusdorsimyoeutaneous—flap,LDM)、单纯乳房假体植入3种方式一期再造乳房。结果再造手术均取得成功。DIEP再造20例,LDM再造3例,单纯乳房假体植入36例。4例(6.8%,4/59)出现轻微术后并发症。经过3—52个月随访,局部复发率3.4%(2/59),复发转移率5.1%(3/59)。再造乳房形态自然,效果满意,术后外观评价优50例,良7例,一般2例,优良率96.6%。结论从严选择适宜于保留乳房皮肤或乳头乳晕复合体及乳房下皱襞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附加一期乳房再造安全可行,合理选择一期乳房再造手术的适应证,有利于再造乳房达到最佳效果,值得应用。

  • 标签: 乳腺癌 乳房切除术 乳房再造 改良根治术 乳房假体植入 DIEP皮瓣
  • 简介:肺癌的发病率在一定范围内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其死亡率占肿瘤的首位或第二位,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和寿命。我们对本院1986年1月~1993年12月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确诊的122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拟总结老年人肺癌的临床特点,以便提高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

  • 标签: 老年人 人肺癌 临床病理特点 肿瘤 年龄增长 治疗水平
  • 简介:背景与目的:原发性椎管内淋巴瘤十分罕见,本研究旨在总结原发椎管内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手段,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对北京天坛院神经外科三病房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收治的6例经病理证实为椎管内恶性淋巴瘤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文献复习。结果56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2例,中位年龄38.5岁。4例患者首发症状为疼痛,平均病程10.9个月。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RI检查.肿瘤位于颈段4例,胸段1例,骶段1例。本组患者均采取显微手术治疗,术中辅以电生理监测,肉眼全切1例,近全切除4例,大部分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术后4例症状缓解,出院后全部患者均行放射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原发性椎管内淋巴瘤是椎管内的罕见肿瘤,缺乏特异性的影像学表现。椎板切除减压,肿瘤切除.术后辅以局部放疗和全身化疗是其主要治疗手段.预后较好。

  • 标签: 原发性椎管内淋巴瘤 硬膜外 手术 放疗 化疗
  • 简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EGFR)家族成员在人类多种实体肿瘤如结直肠癌、头颈部肿瘤、食管癌、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神经胶质瘤等均有过度表达,这种现象与肿瘤细胞增殖、侵袭、转移、血管生长及细胞凋亡的抑制等有关。本文就食管癌组织EGFR家族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EGFR家族 食管癌组织 临床研究 蛋白表达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RECEPTOR
  • 简介:目的:总结经皮肝穿刺胆道金属内支架植入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疗效及经验。方法:92例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经皮肝穿刺肝胆管支架置入术。根据胆道梗阻狭窄的不同部位和狭窄的程度采用相应的放置方式。结果:92例患者中,91例胆道支架成功放置,其中12例放置双支架,支架扩张良好,引流通畅,血清胆红素下降明显。术后死亡2例,胆道出血3例,腹水渗漏6例,胆漏2例,支架移位1例,胆管炎9例,胆道再阻塞11例。结论对不能手术的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患者,经皮肝穿刺胆道内支架植入术创伤小,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胆道支架 胆道梗阻 经皮肝穿刺
  • 简介:目前新辅助放化疗已经逐渐变成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标准治疗手段之一。新辅助放化疗能使肿瘤降期,提高病理缓解率和保肛率,减少局部复发率。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uropeansocietyformedicaloncology,ESMO)针对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制定了治疗指南,并作了相关推荐。

  • 标签: ESMO 局部进展 保肛率 肿瘤内科 局部复发率 短程放疗
  • 简介:盖诺(国产去甲长春花碱,NVB)为一种半合成的新型长春碱类抗癌药,是抗有丝分裂的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它对微管蛋白具有高度的亲和力,能阻止微管蛋白聚合形成微管,并可以诱导微管的解集,使纺锤体不能形成,细胞分裂停止于有丝分裂中期,从而阻止癌细胞分裂繁殖[1].我科自2001年6月至2003年2月,采用盖诺联合顺铂治疗复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6例,现将报告如下:

  • 标签: 盖诺 联合用药 顺铂 药物治疗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毒副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MCL1蛋白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8例乳腺癌及40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MCL1蛋白的表达,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MCL1蛋白表达定位于乳腺癌细胞的胞浆及胞核,阳性率为49.11%,在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几乎不表达.MCL1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P〈0.01).此外,MCL1蛋白阳性表达率在临床病理Ⅲ期组织中明显高于Ⅰ期和Ⅱ期(P=0.001),伴淋巴结转移者的表达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18),其表达与年龄和肿瘤大小无关.结论MCL1蛋白表达与乳腺癌发生、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MCL1基因可作为乳腺癌治疗的有效靶点.

  • 标签: MCL1蛋白表达 乳腺癌 正常乳腺组织 免疫组化 病理分期 淋巴结转移
  • 简介:评价局部晚期食管鳞癌单纯手术与术后辅助放化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分析2008~2011年收治的术后经病理证实的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患者214例,其中单纯手术93例(单纯手术组),术后调强放疗联合替吉奥化疗121例(术后放化疗组),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生存率。结果单纯手术组和术后放化疗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45.37%和27.38%(P<0.05),远处转移率分别为46.23%和31.65%(P<0.05);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0%、55%、23%和98%、74%、52%(P<0.05),中位生存期分别为41.7个月和64.6个月(P〈0.05)。术后放化疗组不良反应以1-3级为主,3级主要为白细胞下降、放射性食管炎和咳嗽,晚期不良反应为放射性肺纤维化和吻合口狭窄。结论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根治术后调强放疗联合替吉奥化疗安全、可行,能有效提高生存率。

  • 标签: 食管肿瘤 手术 术后放化疗 替吉奥 调强放疗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