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通过对血透室护理风险因素进行识别,评估,归纳出血透室主要的护理风险有;管道滑脱或受压,超滤量不准确,药物使用及病人的管理不当等。措施有;规范管理,制定专科风险防范措施。重视细节及特殊病人的管理,加强护理制度及人员的管理,不断识别风险是确保安全的前提,风险管理者的观念得到了提升。提高了护士的防范意识和主观能动性,规范了护理行为。

  • 标签: 血透室 风险管理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总结儿科静脉输液护理风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入住我院582例儿科患者的静脉输液护理资料展开儿科静脉输液护理风险因素研究,并从患儿、护理人员以及患儿家长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分析;结果患儿、护理人员以及患儿家长均存在儿科静脉输液护理风险因素;结论在儿科静脉输液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必须认真分析患儿、自身以及患儿家长等方面的护理风险因素,从而为有效应对护理风险打下坚实的基础。

  • 标签: 儿科静脉输液 护理风险 因素 研究
  • 简介:摘要新生儿科是护理风险很高的科室之一,因为新生儿年龄特殊,病房又无家属陪护,而且大多是病情变化快的急重症患儿,护理风险就相对比较高,即使是基础的护理工作也有可能带来风险。在医疗护理工作过程中,虽然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医院可以针对各种风险实施相应的措施来预防和降低甚至避免这些风险的发生。

  • 标签: 新生儿科 护理风险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在妇产科住院患者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满意度和护理风险事件的实际影响。方法将2017年8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150例妇产科患者作为对象,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这些患者纳入实验组、参照组,各组75例,参照组施行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在常规方法的基础之上开展护理风险管理,评比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出现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而护理投诉率、护理缺陷率、意外事件出现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前提下联合开展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降低妇产科患者的风险事件出现率,有助于提升其服务满意度。

  • 标签: 妇产科 护理风险管理 风险事件 满意度
  • 简介:摘要应用《压疮风险护理知情同意书》,将压疮的危险性及防治措施以书面形式告知家属,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压疮防治的重视,配合护士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护士的工作也得到家属的理解和认同,避免护理纠纷。

  • 标签: 压疮 知情同意书 高风险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品管理方法,规避错发,漏发药物现象。方法对我院2009~2011年的药品不良事件进行分析。结果药剂人员主观因素是发生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结论提高药剂人员安全意识,规范操作流程是避免差错的重要保障。

  • 标签: 药品管理 差错事故 防范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精神科住院病人死亡的原因分析,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减少死亡的发生,保证病人的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0年间精神科住院病人死亡的临床资料。结果引起死亡的原因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结论引起死亡的原因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只有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在护理工作中加强工作责任心,做到早期发现,积极抢救,能有效的降低死亡的发生率。

  • 标签: 精神科住院病人 死亡 原因分析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住院患者跌倒和坠床事件进行分析,评估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危险因素以及预防措施中存在的问题。方法对2012年1~2014年10月住院患者中发生的跌倒和坠床事件进行分析。结果住院患者的跌倒和坠床事件不仅与其年龄有关,也与体能、视力、肢体情况、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等有关。对跌倒、坠床事件进行分析,落实改进措施。结论患者坠床、跌倒是评价医院医疗、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预防患者坠床、跌倒是护理工作中需要重视的一个环节。

  • 标签: 住院患者 年龄 跌倒 坠床 危险因素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内节育器避孕的不良反应及防范措施,为防治其不良反应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0例采用宫内节育器避孕的已婚育龄妇女的不良反应情况,并分析不同年龄(<25岁、25~35岁和>35岁)、不同宫内节育器类型(带铜类和释放激素类)及不同避孕效果(无效和有效)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200例妇女中共有脱环46例,占23.00%,阵发性腹痛31例,占15.50%,宫内妊娠28例,占14.00%,出血25例,占12.50%,盆腔炎22例,占11.00%,宫外孕15例,占7.50%;“>35岁”妇女的以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高于“<25岁”和“25~35岁”(P<0.05);除出血和宫外孕外,放置释放激素类宫内节育器妇女的以上并发症均低于放置带铜类的妇女(P<0.05);避孕无效的妇女的以上并发症均高于有效妇女(P<0.05)。结论宫内节育器避孕的不良反应率较高,多种因素可影响宫内节育器避孕的不良反应,应制订相应有效的防范措施。

  • 标签: 避孕药 宫内节孕器 避孕效果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用药中的安全隐患进行系统分析,并探讨针对性防范方法。方法对2013年1月-2016年1月某医院临床用药资料分析,总结和归纳存在隐患问题,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结果通过分析,临床用药中的安全隐患主要是药物存储不规范、配伍不合理、药品名问题、患者缺乏用药知识、医嘱不规范等;对此,要规范临床药品的存储、掌握药品通用名和商品名、合理配伍用药、强化医护人员用药意识及加强患者用药宣传。结论应重视并加强临床用药安全隐患的防范工作,以确保患者治疗安全,提升医院医疗服务质量。

  • 标签: 临床用药 安全隐患 防范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开放性的临床试验设计,以我院手术室护士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为两组50例研究组和50例对照组。研究组入组后首先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手术室护理中不安全因素,随后提出护理改进措施。对照组不接受干预。对比手术患者对研究组和对照组护士工作满意度。结果手术患者对研究组和对照组护士工作满意度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认真分析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给予针对性防范对策可以提高患者对护士的服务满意度,对提高手术质量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手术室 护理 不安全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老年股骨骨折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相应的预防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2015年来我院治疗的80例老年股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对患者实施的护理方法不同,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护理干预),对照组(35例,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和防范干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业务水平低、患者住院时间长等因素,是护理不安全因素中的关键因素。对观察组患者实施防范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两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股骨骨折护理中,对不安全因素进行科学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防范干预,能有效提高护理的质量水平,促进患者在护理后身体能早日康复。

  • 标签: 老年 股骨骨折 护理 不安全因素 防范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房青年助产士发生安全防范能力不足的原因。方法通过分析产房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高助产人员的业务能力,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结论加强青年助产士岗前培训、强化其法律意识及职业意识、尽快提高她们的综合素质,可以提高护士的安全防范意识,预防护理纠纷发生。

  • 标签: 产房 安全防范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手术室是护理差错高发部门,本文分析了手术室护理存在的各项安全隐患,并针对这些安全隐患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以避免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的发生。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安全隐患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引起产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探讨防范或减少产科护理风险。方法列举产科临床实践中易出现的不安全因素,分析引起产科护理风险的原因,总结相应的管理经验,并实效的应用到产科临床。结果强化护理风险管理后护理质量显著提高,有效降低产科的护理风险

  • 标签: 产科护理风险因素 防范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类别及原因,以制订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根据新疆地区医院管理考核评价标准中规定的不良事件种类对20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0例不良事件的发生例数依次为管路滑脱、静脉用药错误、坠床、口服用药错误、头皮刮伤、滴速过快、不严格交接班、处理医嘱错误;其发生的原因为查对制度落实不严格、未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机械执行医嘱或与沟通技巧欠缺、技术水平低、病人安全管理不到位、护士工作负荷和心理压力的负面影响和临床带教工作不严谨等。结论;为减少护理不良事件,提高护理安全,应加强护士沟通技巧的培训,强化查对制度落实、建立共同参与的护理查对模式。完善人力资源配备。

  • 标签: 护理不良事件 护理质量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知识的普及,人们的健康意识明显增强,对医疗护理质量、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举证倒置出台后,护理医疗纠纷呈明显上升趋势。而手术室是一个较为特殊的治疗场所,工作又具有连续性、复杂性、综合性等特点,手术室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各手术学科新业务、新技术的提高也对手术室护理质量提出了高效、高质、高水平的要求。手术室常成为医疗事故、纠纷易发之地。结合手术室护理工作实际及相关资料,将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分析如下

  • 标签: 手术室 护理安全隐患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及防范对策。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9年~2012年共收集的102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FR)报告,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的ADR呈多样性,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特点,个体差异、临床用药不规范等因素均会引起不良反应。结论为了确保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安全性及有效性,必须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生产及使用的规范化管理,认真做好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ADR 原因